书城历史捍帝
10013900000046

第46章 南匈奴贤王

吉平走后,史阿快步进帐。

“陛下,兴义将军杨奉在帐外求见。”

“哦?他可曾说过何事见朕?”

刘协眉头微皱,想到徐晃担任东门守将的事情,杨奉该不会是兴师问罪来了吧?

真要是这样,那他就太不识趣了。

时至今日,刘协对麾下将领已经无需忍让。

如果杨奉不依不饶的揪着徐晃不肯放手,刘协说不得要拿他开刀立威,天子的威严不容亵渎。

今非昔比了。

昔日刘协虽贵为天子,实际是个空架子,手中除了一支加官进爵的御笔之外,身无长物。

但现在,他连续两次身先士卒,在军中树立起了绝对威信,执掌朝政,手握兵权,口衔天宪一诺千金。

杨奉如果还想守着自己的地盘不许刘协插手,那他就是找死!

史阿道:“杨将军不曾提起,不过屯骑校尉伏德和他一块来的。”

“伏德回来了?”

刘协嚯的站了起来,“哪还等什么?快叫他们进来!”

“诺。”

史阿转身走到帐外台阶上,訇然道:“陛下有旨,宣兴义将军杨奉、屯骑校尉伏德觐见~~!”

杨奉和伏德来得很快,史阿话音未落,他们已经跨进帅帐。

“末将杨奉(伏德)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刘协边说边走到帐下,俯身拖起伏德的手臂,“辛苦你了,兄长。”

伏德受宠若惊道:“陛下折煞微臣了,以后切莫再提‘兄长’二字,否则我都不敢来见陛下了。”话虽如此,但伏德心里很受用,不经意间改变了称呼。

伏德是执金吾伏完的长子,皇后伏寿的亲哥哥,刘协叫他一声“兄长”也理所应该。

但刘协的身份和一般人不同,即便是伏完觐见,刘协照样直呼其名,而不是称他为“国丈”。

真要算起来,伏德的母亲长公主刘婧,勉强算得上刘协的皇室长辈,刘协私下见了会叫她一声“姑姑”。

除此之外,大汉宗室虽多,但皇族嫡亲已然断绝,刘协现在是正统皇族的一棵独苗。

拍了拍伏德的手臂,刘协道:“也罢,以后朝堂之上我们是君臣,私下我们依然是兄弟。”

伏德品行纯良,虽然能力一般,但做事踏实肯吃苦,并且非常疼爱妹妹伏寿,对汉室忠心不二。

在这点上,伏德比他老子伏完更加尽心尽责。

所以刘协才把押解粮草和布匹的任务交给他去办,算起来伏德出发至今已有二十天了。

果然,伏德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刘协的推测。

“白波军三天前与我东归辎重队相遇,太尉杨彪和董承将军接待了他们,随即派我星夜兼程赶来大营向陛下禀报。”

“好,援军终于到了!哈哈哈……”刘协不由得大笑起来。

杨奉迈步上前,从袖笼中取出一只锦囊,道:“禀陛下,这是白波谷三位渠帅的回信,请陛下过目。”

接过锦囊,刘协觉得眼熟,恍然想起这不就是自己之前派小黄门黄荣送往白波谷的那只锦囊吗。

白绢书信好像浸过水,应该是杨奉派去的使者冒着风雪赶路浸湿的,字迹有些模糊,勉强能看清内容。

刘协看得很慢,寥寥百余字用了一炷香的时间。

“除了白波军,南匈奴出动八千铁骑前来护驾?”

看到信上最后一排字时,刘协忍不住惊讶道。

“启禀陛下…”杨奉接话道:“确有此事。末将派往白波谷的裨将刚才回来说,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和左贤王刘豹率领八千匈奴铁骑与白波军半路相遇。

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南匈奴贤王也是特意赶来勤王护驾的,相遇后两拨人马便结伴同行,渡河南下,目前驻扎在函谷关外的东涧曹阳塬上。”

刘协微微皱眉,“南匈奴铁骑与白波军在河东相遇,竟然也是前来救驾的?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杨奉错愕道:“呃?是哦,听陛下这么一说,还真是挺巧的。”

“真是巧合么?”

刘协目光深邃的看着他,“杨奉,你觉得是恰逢其会吗?”

“这……末将愚钝,不知其中原委。”

杨奉挠了挠头,讪讪的答道,既而低垂着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看到刘协的目光转了过来,伏德躬身道:“末将之前也曾怀疑南匈奴人挥兵南下的真实意图,太尉杨彪和董承将军对此也有疑虑。

不过南匈奴铁骑与我东归队伍会合后,两位匈奴贤王严格约束帐下将士,严令他们不得骚扰百官家眷。

截止末将动身之前,南匈奴铁骑表现的中规中矩,整日待在营中,并无半分僭越之举。

临行前,太尉和董承将军托我给陛下带话,说‘就目前而言,南匈奴人前来增援对我军有利无害,陛下姑且听其言、观其行,倘若南匈奴人图谋不轨,再设法将其赶走也就是了’。”

停顿一下,伏德又道:“末将以为杨太尉和董承将军所言乃老成谋国之策,目前我军正处于李郭大军的兵锋之下,若无强援,恐怕很难打败西凉军,所以南匈奴骑兵的到来,正中我等下怀,可谓雪中送炭。

不管他们抱着何种目的渡河南下,两权相害取其轻,只要他们能帮助我军击退李郭贼军,我们就该以礼相待,等到打败李郭大军之后,陛下多赏赐一些金银财帛给两位南匈奴贤王,他们自然领兵退去。”

杨奉附和道:“屯骑校尉所言极是,末将亦有此意。”

刘协皮笑肉不笑的揉着下巴。

“既然你们都认为南匈奴铁骑来得及时,尚可一用,那朕就依汝等之言,姑且听之任之。”

话虽如此,但刘协心里却不以为然。

并州上党郡、河内郡和河东郡境内的南匈奴部落,才真正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汉军强势时,南匈奴不得不俯首称臣,内迁依附大汉;一旦汉军势弱,南匈奴人必定兴风作浪,反咬一口。

汉末南北之乱,五胡乱华,将神州大地搅得天翻地覆,南匈奴人便是“五胡”之一。

所以,刘协对南匈奴铁骑赶来增援的真实意图持怀疑态度。

口口声声说什么机缘巧合中途相遇?

在他看来,南匈奴骑兵分明就是南下抢掳劫掠,恰好碰到了白波军,得知白波军南下救驾的意图后借坡下驴,顺势跟随白波军南下。

南匈奴人的意图很明显,若能捞到救驾之功,以大汉皇帝一向慷慨大方的风格,必定赏赐颇丰,名利双收,比打劫贫民百姓的收获大得多。

倘若救驾失利,南匈奴人也不会空手而归,转过身来,撸草打兔子,把天子百官的家眷和财物给抢了,照样不虚此行。

总之一句话,南匈奴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东边不亮西边亮,一支兵马两手准备,最终结果就是贼不走空。

尽管知道南匈奴人没安好心,但刘协并不打算揭穿他们的小伎俩,毕竟此番南下的南匈奴铁骑有八千之众。

白送的骑兵不用白不用,先让他们对付李郭大军,最好打得两败俱伤。

等到刘协腾出手来,回头再收拾这群有事没事儿就南下打秋风的白眼狼。

据信上所说,白波军渠帅李乐、韩暹和胡才三股势力合兵一处,共有三万人马,再加上南匈奴贤王去卑和刘豹率领的八千铁骑,两路兵马加在一起,接近四万大军。

身后有四万援军,刘协肩上的压力卸下大半,顿时感觉全身上下轻松了不少。

心情舒畅的刘协,对杨奉和伏德二人免不了嘘寒问暖一番。

随后他又命人唤来王越、郝昭、王异和徐晃等亲信将领,帅帐设宴,犒赏众将领这段时间夜以继日的勤勉与辛劳。

正如刘协预料的那样,杨奉很识趣,自始至终根本不提徐晃的事情。

显然杨奉虽然谋略不足,但为人处事颇为精明。

徐晃一夜之间被提拔为讨贼中郎将,明摆着刘协看上了他,于是杨奉知难而退,知道自己留不住徐晃,索性做个顺水人情,不闻不问以示大度,借机向刘协卖个好,赢得皇帝的好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