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旧城家事
10361000000034

第34章 自尊和决心 去上海学生意

庆官人小心大,对自己的身世常常自怜自叹,对事情敏感而自尊心强。

自从他的父亲吴心安失踪以后,除上海的四婆婆吴子瑜来家看望外,三娘娘(姑姑)吴心怡后来也来看望过。

三娘娘顺便问:“下个月你三姑夫要去日本游览,你想要他给你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吗?”

庆官想苏州的猪油糕、玫瑰糯米团,好吃的东西不少,多多少少有得吃。

就说:“其它什么都不要,就想要一套小西装,穿上多神气呀!”

三娘娘笑了一笑,答:“也好,就这样定了。”

庆官拍手叫好,跨脚出外去玩了。

他从小就听娘说过:“我家两个姑爷都是才子,三姑爷(凡先)最崇尚英文、能讲一口英语,还会唱外国歌曲;四姑爷(吉荣)是一肚子古文,吃墨水长大的;两人都有学问。”

因此,在庆官的小脑袋里,产生了对他们的崇拜感,並为他们骄傲。

可后来三姑夫回国,却只带来一件白襯衫和一根花领带而已,可把庆官气坏了。下决心等自己长大了要自力更生,从此不做伸手派。

庆官在惠群中学读书时,暑假都在苏州贝家四姑母吳心欢处度过。

贝家有四房兄弟,在四合院中的大园子里各占一方。大厅里放四张大桌子,四户各开伙仓生活。

四姑母有两个男孩,健龄和延龄;还有女儿大妹妹、小妹妹。

延龄与庆官同岁,只大几个月。他生活富裕,暑假里几乎天天与叔伯兄弟嘉龄、庆龄等,到自家小花园的屋顶花园作乐,或去观前街北局“开明大戏院”看文明戏。

他们穿着光洁亮丽,派头一落。而庆官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一向寒酸,与他们一起共出共进,极不匹配。

尽管有时也叫他同去,但他故意迴避不去。有的晚上,他们叔伯兄弟间搓麻将,他也故意装睏早睡了。

这四合院墙外一栋住宅有个军乐团,每晨七点都要呜号播曲的。

他们众兄弟打牌到深夜,当然此时还在做好梦。庆官早己醒来,不敢起床惊动他们,总是东想西想,回忆自己身世之可怜,而掉泪。

庆官想到小王家巷马盘弄,同学陶云龙家,去年他父亲发了财建成一套新瓦房,多少光彩。

又联想到父亲的师兄王伯元,经多年的拼博后,在上海静安寺造有一条石库门弄堂。

父亲当年曾对母亲说过,也想造一座“心安坊”,因此苦练盘口功夫,在做证券时,二一添作五的在打算盘,刻不离手的。直到回苏州,还白日做梦,仍带好几本账本和一把算盘计算和测算着。

又想几代祖先,都是官场和商场的成功人士,决心要以此为榜样。

想自己,从小身体健康,不怕苦的。自勉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由于环境的局限,当时庆官的思想单纯、狭隘,只停留在想通过个人的奋斗改变命运。

1940年春节过后,忽然邹家传来好消息,她的第三个儿子邹庆元(庆叔叔),告知庆官,让他节后到上海双隆橡胶厂去学生意,要拜该厂经理王守如为先生。

振琴和庆官得讯后十分喜悦,决定前往。

因为找工作非常难,庆官只好放弃学业,无法读完初中。

没有什么行装行李,只有一个四斤重的旧棉胎,梱成铺盖;一只旧藤篮里面装着一套旧的长衫裤和用四娘娘刚送来,假哔叽布料做的,经由邻居小麻子的妈妈朱家娘娘缝制好的,一件很体面的长衫;就上火车,直奔上海成都北路邹家。

四婆婆子瑜见庆官准时到来很开心,先请庆官坐在客堂里的大背椅上,由女佣人倒茶水吃点心,接风。

庆官向四婆婆禀报家中情况,滔滔不绝、神采奕奕,像说书先生讲故事那种神色。

因久坐着不习惯,有时会伸出一条腿,暂时搁在另一条腿上休息一会儿。

子瑜见了笑个不停,说:“庆官,你活像你爹的架形了,开心起来搁着脚说大话的。”

引得陪同庆官一起来的庆叔叔,和在家休息的寿山叔叔哈哈大笑起来。

那是个礼拜天,庆叔叔已联系好明天上午,叫好了一桌酒席,到法租界天主堂街,厂经理室请客吃酒,举行拜先生大礼,这是一种老法的礼节。

庆叔叔说:“这样你就能落实扎根了。学好本事,自力更生,自由发展,前程远大。”

随后,才知道这是龚新和介绍去的,有两人,一是他自己亲妹子的男家侄子叫单伯玄,比庆官大一岁,刚初中毕业,才拜了王经理为先生,在事务所学经营,属于文的。

王经理叫庆官到海格路双龙橡胶厂学操作技术,说将来可当工程师,问问可有想法意见。

庆官一听,正合己意,连说:“好啊!学技术当工程师,我愿意!”

于是先生派人带着庆官,连同行李,直往在法华镇的厂宿舍。二楼己辟出一间房间,由庆官一人居住。

第二天就到海格路厂里,见过了吴英昭工程师和姓程的一位技术员。他们让庆官一个个车间轮流学习,与工人们一起操作工艺设备,约定为时三年就满师。

当即就发了一套有背带的工作服。

工人们都知道,庆官拜的先生就是事务所的王经理,因此们都对庆官刮目相看,彼此都十分和善和热络,就这样新生活开始了。

后来得知,厂里已有几个学生意的。年龄有大有小;文化程度也有髙有低,有高中也有小学;年龄有比庆官大两、三岁的,也有小庆官三、四岁的。

都供给住宿、伙食,都发两套工作服,也都只发两元一个月的理发洗澡费。三年满师后再定职起薪,成为工厂的正式员工。

后来庆官才知道,只有他是拜了董事长兼经理王守如,没拜过先生的其他练习生是一般练习生。庆官觉得很不错,经过三年苦学技术,当可出人头地,为此自己要好好学习各部门的工艺。

他一开始,学着锯橡胶块,剝橡胶皮;再学开大車,把配料间送来的各种粉料,加工混合成坯;再学开小车,加工出一条条自行车内胎,胎心中吹入滑石粉,防止粘连,再圈拢成坯胎,送气炉蒸制成能伸缩成形的内胎原料;后移送接头间,按车轮大小胶结成形,再冲气门紧固成正式内胎。

橡皮线车间,要生坯,橡皮布滚筒上蜡后要蒸煮,喷水快速切割而成。

做各种充气球、洋泡泡都得学好各种科学的规程,难度极高。

不论胶底的蒸煮,还是各种橡胶制品,如照相馆使用的橡胶手按球,医疗机械的特殊小车盘,各色各样的精细小零件、小部件都要经过技术部门的技术员,特别是工程师,深入研究,拢好模型,压制气化,化学配料,测试等一系列程序后才能达到标准,而有的则要测试好多次才能成功。

当年的橡胶制品厂是个新兴行业,领先各国。上海的正泰橡胶厂是个牌头军,做的都是大部件,如各种汽车轮胎,飞机轮胎,大量生产以运销国内外。

双龙橡胶厂,则以各种小型部件为主,批量小,难度却高,没有统一的标准,全凭自己制定,根据各行各业的需要和产品的特殊性,另成系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成本高,可定价也高,利润丰厚。

因此他们厂的吴工程师,薪金收入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现在庆官的眼界拓宽了,有了目标,浑身就有劲。他脚踏实地学习新知识、新东西,与日俱进。

业余去购买《大学丛书》、《橡胶工业大全》、《化学学》等书,认真攻读。

还未到学艺阶段,还未到工程师室实习化学配料时,自己先研究起来。

业余时间去附近外语学校,找外国人学口语。又与厂里文书盛迅夫,一个具有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进步人士,一起参与开办工厂的业余学校。

庆官每次在给工人们开课前,领唱自编的《工人最神圣,工人有力量》之歌。

有时与工人一起加夜班,实习生没有加班费的,庆官只吃只蹩脚的馒头,照样过。

每月只有二元钱的洗澡理发钱,庆官为了省下钱买书,就在蒸气间放出的硫磺水的水池内洗澡。

而理发是工人们为他免费理的。

庆官的内裤磨破了,就利用蒸煮橡胶底用的八四布边料,拼拼凑凑地自己缝制,也过去了。

什么都难不到天真活泼,信心满满的庆官。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磨练出自己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