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10407700000004

第4章

2014年9月10日下午

本讲开篇作者通过午睡养心,讲述了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告诉我们最佳的睡眠时间和方法。“士之心为志”,一个人只有守住志,保持安稳的心态,维护好自己的气,方能合于天道安于正道,方能获得真正的健康,从而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午睡养心的原因

尊敬的各位同人、各位同胞:

我们接着上午的学习,请打开经本。通常在下午这个时候听讲、上课,人是容易困倦的。不知道大家中午有没有稍稍地小憩一会儿,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可能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学医的,或者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会知道中午闭目养心神会很好地养护自己的健康,但是却未必能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它就有那样的效果。如果解释它的原因,我们还是得回到中华的传统经典上来。

我们说一天在古代算十二个时辰,现在这个时代叫二十四小时,现在两个小时对应着古代一个时辰。而我们的身体有十二官,在后面的《灵兰秘典论》当中会详细地介绍。今天中午这个情况,我就想提前说几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无论你明白还是不明白,它都是跟天地合一的。所谓天人合一,你明白这个道理去遵守,可以让自己感觉到非常地舒适;违反了这个自然的规律,身体就会出毛病,时间长了会出所谓的大病,道理在哪儿呢?

我们从《易经》卦象上来看,因为就是归结到阴阳嘛,《易经》讲的是道,讲的是阴阳变化之道,而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阴阳变化之数。午夜的时候,就是夜里十一点到后半夜一点,为子时一阳生;那对应我们自己的身体里面也是这个情况,子时一阳生。正好跟它相对白天午时的时候,午时一阴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卦象,就是《易经》卦象一共是六爻,半夜子时对应的是复卦,叫“一阳来复”,底下一个阳爻,上面五个阴爻,就是断开的那个横,这能听明白吧,最下面是一个连着的那一横叫阳爻。它表示天地之间阴阳转换那个能量,阳能开始上升。然后增加一横,就是增加一个阳爻的情况,它就变成了临卦;当变成三个阳爻,就是我们通常大家都会说的那句话,叫“三阳开泰”,泰卦,这时阴阳平衡、阴阳均衡,天地之间能量属于平均的状态,我们叫它泰卦,泰卦是对应着寅时,也就是后半夜,可以说是凌晨三点到早上五点;再增加一个阳爻,变成四个阳爻,叫大壮卦,就是阳气很盛,已经过半了;再增加一个阳爻,变成五个阳爻,变成夬卦,就是只剩上面一爻是阴爻;等它全部变成阳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卦,就是纯阳无阴的乾卦。

从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子时,对应着我们身体的胆;后半夜一点到三点,丑时,两个阳爻对应着我们身体的肝;寅时,后半夜三点到五点,对应着肺;等早上五点到七点对应着什么,大家知道吗?和肺相表里的是什么?大肠,是吧。那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很规律的,早上起来之后要去解手,就遵循这个规律了,因为大肠的功能在那个时间里它要值班,它要工作,自然地就把前一天我们吃入的食物那些杂质排泄出去。所以为什么说不用修,你只要不干扰它,它会自然地运作;你只要起自己的妄念,身体自然合道的状态就会被打破,健康就无从保证。那上午七点到九点,夬卦对应胃;九点到十一点,乾卦就对应脾。从半夜子时到午时之前这六个时辰十二个小时对应着六个卦,表示的是阳能上升的状态,所以接近正午的时候人体这个阳气也是达到极限。

为什么午时吃完饭之后会困呢?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是,下午第一节课通常容易睡觉。就是因为中午吃了饭,如果饭吃得比较多,尤其是肉食吃得比较多,油腻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气血去消耗,那么脑子上的能量就会减少,全都堆积到脾胃里面去,它是自然去调动的,所以人就容易发生困倦。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午时一阴生。我们早上自己能够睁开眼睛,很自然地醒了,有没有同人想过为什么我们能睁开眼睛?就是因为阳能升发到一定程度,充足到一定程度,自然地打开。因为阳主光明嘛,天地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人体在天地之间阳能开始起作用,我们就从一个昏睡的状态醒来,阳气做主。可是到了中午一阴生,它自然的那种阴性的作用就出现,阳气开始退减、下降,所以也容易使人感觉到眼皮发沉,容易困倦,这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最严重的是,有很多人上午七八点钟、九十点钟也觉得困倦,如果在座的各位同人有出现这种情况,提请你注意,它表示你自己的阳气已经不充足了,要注意调整,注意保养。本来应该是一天当中最有精神头儿的时候,反而觉得困倦,那一定是违反了天时,违反天时是必定减寿的,这一点上午已经提示过。可是如果不重视起来的话,按照习惯依然去运行,那在念念之间、天天之间,我们都缩减着我们的寿禄,这个经典就等于白学了。

那出现了困倦怎么解决呢?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困了就去睡。就是你现在听讲的时候,觉得困意来了,不要紧,躺在这个椅背上就睡一会儿,可能就三五分钟,但是你一下子真睡着的话,就那三五分钟就很管用,只不过是注意一点,别打呼噜。不是开玩笑啊,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个所谓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就是已经困得不行了,不要强挺着。困意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天道在起作用,我们的身体已经向大脑发出了一个报告,就是必须休息了。长时间地硬挺着,你的所谓的那个生物钟,现在叫生物钟,古代就是阴阳变换之道,你就在抵抗它,就是以人心在干扰天心,身体那个灵敏的规律就被破坏掉了。破坏掉了以后,就是该睡的时候不睡,那你想睡的时候睡不着,这个时候人生无规律可言。所以后半夜睡不着的人,据说那是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还有一点,如果你或者是周围的亲属,不管多大年龄,假如说总是后半夜一点到三点之间醒来,还不明原因,而且时间持续半年以上,赶紧去检查。这个检查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检查就是反求诸己,看一看自己在什么环境下把肝脏伤了,因为后半夜一点到三点对应着我们的肝经,总是在那个时候醒,说明肝脏有问题了,本来该沉睡的时候你却醒来,这是有问题的。如果更严重一点,后半夜三点以后醒,醒来还睡不着,很有规律地这么醒,时间超过一年,那就很危险了,检查一下肺脏上是不是长东西了。因为“阳不入阴”就睡不着,就是我们那个元神不能够入阴,不能够阴阳合一,这就会睡不着,睡不着就是那个阳神还在起作用,这就提醒我们赶紧去调理。

所以,每天这十二个时辰对应着我们五脏六腑,完全一一地相应。你不用去看医生,不用去求人,自己拿经典一对照,就知道自己哪个脏腑出了问题。赶紧去想,是孝道没尽好,还是义不够,还是说谎话撒谎撒成习惯了,脾胃伤了。总之,自己可以去对照。这是由中午休息我想起来的,提前跟大家建议一下。

士之心为志

接着往下看,岐伯接着告诉黄帝: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什么是志呢?看这个字,就是“士之心”。那什么是士呢?十个人选一,你看那个士,上面一个十底下画一横,表示十选一。在古代,十个人当中选一个为士。古代人口少,按照人口比例的话,相当于我们今天千里挑一或万里挑一,就是人中之龙、骨干、精英。这个人的心为志,这个志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起点,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孔夫子在《论语·为政第二》中第四句话说:我自己十五岁那一年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把自己这一生关键的几个年头都交代了出来,起始点就是十五岁那一年,这老夫子不知道是突然明白了自己是来人间干什么任务的,还是受刺激了,突然立志,要学,要有志于学。下了十五年功夫,三十岁的时候“而立”。我体会这个而立,就是他有自己的自信了,可以自立了。又努力十年,四十岁的时候“不惑”,不惑就是不再动摇。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天命,他的孙子那句话给我们做证明“天命之谓性”,那五十岁的时候老夫子知道心性的道理。

我们今天看传统文化,看到“明心见性”这四个字通常就吓住了,以为可能自己这辈子达不到。可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里面,最核心的谈的都是心性层次的文化,解决了心性层次的问题,就从核心上、根本上解决了我们人生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士之心的问题。这颗心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决定了我们什么样的身体、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五伦环境、什么样的事业、什么样的世界,所以它无比重要!护自己的心,就要善护自己的念。心有想法为念,起这一念,这一念就是我们心那个能量要流淌的方向,控制不住它,人生就散如一个没有杯子去规矩的水,淌得不成样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人不守规矩,不守道,不会有成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年前,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在东北财经大学师资科工作,负责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就来了两位世界冠军,一位是中长跑的世界冠军曲云霞老师,另外一位是铅球的世界冠军黄志红。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她们两个为什么要到学校里面去工作。后来黄志红离开了学校,曲云霞老师还在学校里担任老师。当时她们俩来的时候,一样要进行岗前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非常地守规矩,你告诉她几点到,她就几点到,从来不打折扣,而且从来不早退,听课的时候,就是进行岗前培训授课的时候,认认真真。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触动那么大?因为当时在我看来,那都是取得了世界级成就的人,她们是有纪录的人,可是表现得那样的守规矩,那样的平和,给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我才知道原来要想取得成就,就要老实、听话、真干,才能有世界级的成就。实际上就是要守这个道。她们没有很复杂的心思,没有故作聪明。所以为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你看那些聪明人,眼珠子一转,好几个主意出来了。但是,是不是就动摇了自己的元精、元气、元神呢?消耗了自己的能量呢?岐伯说“志闲而少欲”,就是我们那颗士之心,你能不能让它闲下来,不要没事就干扰自己。

今天我们学西方经济学,他们说要想让经济发展得好,政府不要干预,说得对不对?对了一半。中华文化的表达是“治道之要,贵在不扰”。确实要不扰,但是,国家政府不能忘了这个“治”,就是治理的治,管治的治。因为那是做主的,当它乱了,你就得治;当它不足,你就得补;当它过分了,你就往下削弱;这就是让整个国家处于中道的状态。可是西方经济学强调的就是政府跟市场对立,强调要市场单独起作用,这是他们没有明白中道的道理所形成的。人也是一样的,你仔细看一下,周围特别有成就的人,都是非常淡定的人,都是非常稳重的人,都是能够专心致志的人,都是很少“妄作劳”的人,也就是“志闲而少欲”的人。清心而寡欲,才能够把自己那份正业做得好。

难得心安

“心安而不惧”,这句话不容易做到。我们好像每天总有提心吊胆的事情,会不会得病啊?买的股票会不会跌停板哪?儿子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呀?考上好大学能不能顺利毕业找个好工作呀?能不能找一个好的对象成家和睦相处?生孩子是不是能够健康活泼,最好还是聪明?永远没头。随着人生的画卷展开,问题永远在。那这个“心不安而惧”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出现的状态?

二祖到达摩祖师那里面求法,大家都知道那一段公案,立在雪里面,雪都已经埋过了膝盖,祖师才问他有什么问题。他就说:“心不安。”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文治武功他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中华文化应该说唐以前的经典他大概读了个遍,仍然解决不了心安的问题。祖师突然一句话:“将心来吾与汝安。”把你的心拿来,我给你安一下。二祖一下子愣在那里,拿不出来嘛,找不到嘛,叫“寻心了不可得”。这个公案在中国禅宗史上,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史上非常有名。自己的“心”找不到,立在那里。然后达摩祖师告诉他“为汝安心竟。”我已经给你安完了。你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还觉得心不安,谁在作自己?就是庸人自扰嘛!

谁干扰自己?谁让自己心不安?不还是你自己起的念头吗?所以放下是放下什么?就是放下自己糊涂的念头,不肯受教的念头。如果说你还不明白,我当时就是这样,读完之后还觉得不明白,最后说不想了,既然他们被认为是对的,那我把我自己的想法,所谓我自己的人心,我跟老师合上行不行?他怎么想,我怎么想;他告诉怎么干,我怎么干。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人家是对的,这就是“心安而不惧”。

当你能够舍弃自己那自以为是的想法的时候,放下自己自以为对的念头的时候,就离那个正确不远了。如果完全放下,就能够恢复本来清净的心态,本性的智慧自然流露,是心光流露,是性光流露,我们就知道了自己生命最核心的那个宝藏。它就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不必要向外求,这样就可以“形劳而不倦”。

这是很巧妙的事情,就是当一个人心定了,不再妄思、妄想,你从早忙到晚都不会感觉到疲惫。所以我就很惭愧嘛,我要是从早忙到晚,就会感觉累,就说明心里面还有杂质,还没有完全放下,还有一些妄想,它消耗了你身体本来可以用来干正事的能量。你自己就会感觉到阳能下降,就是轻快的那种程度下降,而沉重的那种感觉在增加,本来就是一阴一阳嘛,就提醒自己还没修到。修到了以后,身心轻快,而且人心情自然地就进入和顺的状态,对任何人都是和气以待。而和气我把它写入《中国经典经济学》,它是天地之间生财的物质基础,生财的人类情绪,没有这个和气,会破自己的财运,或自己的财运不能够很好地增加。和气生财和气生财,不是一句轻飘飘说过了就不起作用的话,它是一个在我们这个人世间真会起物理作用的公理!不信你试试看,不但和气能生财,和气还能升官,和气还能够让你的身体健康,让你的智慧增长、记忆力增加。因为是自动地把阴质排除,增加了自己的元精阳能,所以能够做到一天到晚身体劳作,但是不感觉到疲倦。

《宗镜录》的作者叫永明延寿大师,他每天做一百零八件事。南怀瑾先生说:一想一天要固定做一百零八件事,那得累成什么样子?南先生也说他自己呢,每天忙到晚,也有疲惫的感觉,可是一看到大师的画像才知道,是帝王相,方头大耳,健壮肥硕,这我们就知道了,至少自己知道了差距在哪里。

维护好“气”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气,我们人没有这一口气就完蛋了,你特别宝贵的身体就变成了人人不太愿意待见的尸体。就差这一口气,没有这一口气,身体变成尸体,那这个气就是我们要拼命维护的。怎么维护它呢?就是要使它顺,它顺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就会使我们整个身体所有的器官正常运作,至于怎么运作你不需要操心,这真是奇妙的事情。

我是慢慢地观察,大概观察了十几年我才明白这个道理,原来古书上所说、经典上所说的道理千真万确,你只要不胡思乱想,老老实实地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护住心念,清清静静的,身体就是最佳的状态。怎么明白了呢?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比如说中午刚刚吃过盒饭,你下命令了吗,告诉脾胃一定要消化吗?恐怕没有吧。饿了吃进去,好像它自然就开始工作,整个一套系统,心肝肺脾肾、五脏六腑、六阴六阳十二经络,全都在自动地运作是不是?所以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那就是最好的感觉,没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

一旦某个地方不通了,酸麻胀痛痒,就坏了,说病痛怎么来的?也是我们自己违反天道,违反自然生理秩序造成了这个样子。怎么改?从心上改。而且每一种感觉都可以找到它对应的心因,所谓一切身病皆心病,身体上的一切毛病都起源于我们的自心,起源于自己的本气受伤。当你气顺的时候,呼吸一进来,相当于是给它一个能量,鼓荡起来,那么所有的器官自然地获得能量,它自然地就会运作,该上行的上行,该下降的下降。大家体会过没有?如果你没有体会过,就今天晚上你回去到网上搜也好,做医生的家里有那种挂图也好,你看一下我们这个心肝肺脾肾,尤其是看一下肚脐以下里面那个肠子的状态,就是大肠与小肠那个状态,曲曲折折。它怎么就能够按照那个样子排列在我们的腹腔之内,有人想过吗?为什么它这个通道一定要这样走,你想过吗?它为什么要经过一段上行,然后再下行,最后排出去,你想过吗?身体里这个气机为什么有这样的管道,你想过吗?“气从以顺”,我说那个管道全都是天生的,天生的管道简称为“天道”。你不要干扰它这个“天道”的运行,人体自然就健康。听明白这个道理,人的养生其实是很自在的,是很简单的,不需要花巨资去买什么营养品。我们自己身体里就有大药,就看你会不会采。

养生小方法

你别看我这个样子,我还学了好多的方法,再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我今天中午刚刚用过,几乎每天只要有点条件我就体会。中午休息时间不长,因为有些时候大概也就是半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可能也睡不着。可是中午是一阴生,这刚才跟大家解释过,午时一阴生,大家都知道,怎么去让天地阴阳和合呢?假如说你有条件,不管单位还是回到家里面有一张床,或者有一个可以平躺的沙发,你平躺的时候把自己的双手贴在腰下,就是仰身躺着摆正双手,以手背靠着自己的腰,用手心扣在这个床上,就相当于是我们仰身躺在床上的时候,把自己的手伸入自己的腰下,而手心向下自然地那么放着就好了,慢慢地体会。什么道理呢?就是手心承接着一阴生的那个状态,让阴阳交合。即使睡不着,你慢慢地也会感觉到,确实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就像调和充满了一样,就觉得身心得到了恢复,头脑的精力得到了充满。

我们看上午那个句子,叫“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那反过来就是“知持满,时御神”。这大家能明白吗?我们知道让能量保持充满一上午了,能量下降了没关系,稍稍躺几分钟,让这个天地之间的能量跟我们自己达到天人合一,很快就会觉得精力充沛。我今天下午就有这种感觉,因为那十几分钟我真实的体会,哎,今天下午体力不会有问题!这是真的,大家可以回去体会一下,非常简单又非常好用。

所以,有一句老话叫“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用在养生上也适合。有些时候我们花冤枉钱,遭冤枉罪,被人卖了数钱还要说感谢的事也没少干。从今天起呢尽量不要再去干,很多的法宝真是法宝,就是方法嘛,你知道这些方法就得到一宝嘛,得到了以后你每天践行,你就天天在拾宝,天天在捡这个珍珠。在传统文化这些原创经典当中俯拾皆是,不去捡、不去寻、不去干,眼看着琳琅满目的珠宝不会用,那受穷有什么办法呢?珍重一下,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可以不用耗费很多的精力,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调养好。

虽然说我现在还没修好,但是让我原来在研究生院的一个老领导、现在我们的校领导感觉到奇怪的是,他说瞅你干巴巴的身体,你还挺“抗造”的(东北方言,相当于“结实”、“耐用”的意思)。以前我在招生办干活,这工作就像驴拉磨,干完一届干下一届,这一届就干一年,就像驴子拉磨,转完一圈下一圈就开始了,很辛苦。据说我的两位前任每完成一轮招生工作,尤其是批完全省研究生考试卷子,都会大病一场。而我尽管累瘦了,脸色发白,但是没什么毛病,我们的领导就说看来你体质还不错。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尽管学得一知半解,学得磕磕绊绊,经典的养生健身方法还是多少起了一些作用。起什么作用呢?就是把自己的体力发挥到极致,然后尽量地不让自己受伤。

如果在座的有在大学里面学习的学生,或者是有将要进入高中的学生,或者是将要考研的学生,请注意!有一段时间你可能被逼无奈,学习要超过夜里11点,就是本来应该休息的,但是还有必须要完成的作业要去做,那我告诉你,11点的时候,老老实实地躺到床上去,体会一下“子时一阳生”的感觉,度过那半个小时,休养一下。你试试看,你再起来把活干完,然后再去睡觉,这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保证自己还要干活,还要加班,然后又不用受太大的伤害。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夜里11点钟的时候睡觉,宁可早上4点钟起床,或者3点钟起床,但就是一定要睡这个子午觉。子时的时候一定要睡,哪怕四个小时也足够了,如果睡眠质量足够好的话,它比晚上熬过夜里12点的效果要好得多。可以做到“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叫“各从其欲”,身体各个器官都能够完成它本身的功能,你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实现,“皆得所愿”,处于何乐而不为的状态。

符合天道的人是什么样子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也就是符合天道的人,吃饭的时候非常香甜。“美其食”,粗茶淡饭,注意!粗茶淡饭一样可以养人,口味太重,无论是咸甜酸辣苦,过于重的话,都会伤及一个内脏,不利于自己心念的清静。

“乐其俗”,入乡随俗,碰到了什么样的风俗就遵守什么样的风俗,不跟外界起异心,保护住自己内心的清静,这是高人。

“高下不相慕”,如果别人他提拔了,他当他的官去,我们不要羡慕,更不能嫉妒。官职每升一级责任就大一级,没有那个福德,提职是一种灾难;没有那个福德,发财是一种灾难;没有那个福德,出名也是一种灾难。德与位不相配,德与财不相配,德与名不相配,通过人心的计算,巧于利用、周旋,拿到了自己本不应该得的机会,就要小心了,那是要命的。相当于是承担了自己承担不了的任务,严重了,会死人的。所以“各安本命,各安天业”,自己本性擅长什么,能够做什么,就乐得其所地去做,做得开心,做得养人,而且可以做得名闻天下。

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每一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想自己的人生有那么几个幸福的时刻,那就得努力啊!那怎么努力啊?不是向外求,是向内求,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圆满了,你就修成了,无论你是从哪一个角度衡量,都修成了。

大家看一下自己院子里边的那个果树,自己大地里面的庄稼,如果那个玉米在度浆的时候,它不把自己这个穗儿度成,它能够长成吗?结出来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根上的那个营养不一直往里输送,那个果能成吗?人生也是一个结果嘛,如果我们不能够持续地把人生的经历投放在一个胚芽之下、一个方向之上、一个位置之内,你能修成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从来都没有值得称道的成就;一业精专的人,可以直通天际,名闻天下。画画的人,可以以自己的画作名闻天下;弹琴的人,可以以自己的表演获得金奖,名闻天下;写书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著作名闻天下;当官的人,可以就完成自己的本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样可以为天下、后代所记忆。道理完全相通,完全不用外求。

被西方人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有这么一句话,叫“真理是无路之国”,说的就是心性的道理。你往哪儿跑?无路之国。心念像孙悟空,一个跟斗折出去,已经跑了,那个念儿已经跑了,已经不在本位上了。你要是做领导的,你发现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纪大的人,在他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三心二意,坐在这一山上望着那一山高,他绝对没成就;学习一个专业,不老老实实地投进去四年,他也成就不了。即使学校、教育部给他发一个带钢印的纸壳子(指毕业证书),也不管用,他还是一个没有真正毕业的毕业生。

我们人生,如果不能够在念念之间、时时之间,有善念、做善行、取善财、兴善业,那整个这一辈子要想有善终,可能吗?不太可能!这就是积累嘛,学过微积分的就会知道。那怎么叫积分呢?我们的念头,念念之间,就积累着我们自己的结果嘛,就能够求出一个极限嘛,也就是得出一个确切的结果。如果是发散的,在数学上讲发散的,你的念头是发散的,精力不是专一的,不会有一个值得称道的结果,你的人生之愿不能够实现,你只能看到别人去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所以老老实实地回到本位上求自己是大道、是正道、是明道。这样的人“其民故曰朴”。

你去看《道德经》,老子要求或者希望大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表现得朴素,自己的心怀是朴素而真实的,它不需要忐忐忑忑地想着领导是不是会重视我?是不是提拔我?客户是不是会给我打款?这些事情都不要去想。包括要考学的,我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我能不能考得上?这些想法,都要放下。“心安而不惧”,一旦你放下,百分之百地努力,用在学业上,没有不成功的,没有不考好大学的。

安于正道

我曾经就很遗憾,假如说我十六岁的时候,知道这个道理,我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知道,我也会比今天强好多。这是自己感觉到非常惭愧的地方,因为这样的经文,它几乎是白送一样,摆在我们的各种书店里、书架上,很少有人去翻。现在很多老板为了学习,花大笔的学费去听讲,学的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如何去拓展人际关系啦,增加人脉啦,讲的都是这些事情。累不累?还是舍本逐末。你看一下那些真正有大成就的人,没有这么干的,什么时候听说李嘉诚、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去做那样的事情?都没有。他们当初,一个是十二岁就要出来打工干活补贴家用的人;一个是尽管家境不错,考到了哈佛大学,但是突然发现一个好机会,学业不要了,想象一下从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退学了,那什么是重要的?什么能让他心安?

孔老夫子在《论语》当中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观察一个人他依靠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观察他从哪儿来的,到哪儿去,他有什么想法,也就是“士之心”(志)是什么。“察其所安”,观察一下,做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他心安呢?就是能让他坐得住呢?你就知道他的内心、灵魂、他的志在哪里,这是看相要看到的心的层次。大家明白吗?看相看到了心的层次,然后你断定一个人,从小看到大,一看一个准儿。什么叫“人焉廋哉”?那个“廋”是隐藏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他怎么能够隐藏起来呢?就是上午跟大家讲的道理,我们在老师面前是个透明人,他一看你的脸色,一看你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你是哪一类人,五行当中属于哪一性的人,也知道你到底能够往哪里发展,那不是透明的嘛!不是说谁发了神通,眼睛长了个X光直接照透的,不是那样的。

“察其所安”,如果大家还没明白的话,我再举个真实的例子。我在考上硕士的时候,晚上读书那一段时间,经常超过12点到后半夜1点。我在外面背英文,小区里面有一个一楼的邻居家里传出噼里啪啦搓麻将的声音。当时我就感觉到这件事情很好笑,屋里屋外的人都干着自己安心的事,可是人生境遇必定不同。都是点灯熬油,都是耗费自己的元精元气,但是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如我所愿,那总有一天他会不如他所愿。打麻将的人通常爱抽烟,我看了那个环境,屋里冒烟儿咕咚的(方言,烟气浓重的意思)。搓来搓去,把自己的人生搓没有了,玩物丧志就是这样的。后半夜一点了还在搓,我休息了,他们还没休息。那么,什么使他安心?有些人呢,如果他不能上场,就是打麻将经常说的“三缺一”,有些时候填满了以后第五个人来了上不去场,就急得抓耳挠腮,大家注意过这样的人吗?心不安哪,没机会玩嘛。可是有些人,你不让他干他喜欢的事,他也不安,这就是“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一下子就看到他的心相、心志往哪里走。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家贫,借住在寺庙里用功读书,就是熬那么一盆粥画了一个“十”字,把粥分成四块儿,一顿饭吃一块粥度日。留守的孩子跟他是同学,可怜他、同情他,把自己家里好吃的端给他。放坏了他都不吃!这个例子大家也都知道吧?古人勤学的故事。为什么不吃?吃了以后那还得继续过平常的日子,还得要努力,忍受不下去怎么办?所以他宁可精美的食物放坏了,也不破自己这个志。所以文官他能当到参知政事,古代那个参知政事可比今天的副总理权力要大多了;武官他能当到边关元帅;写词他都能写出《渔家傲》那样的词来。现在苏州的范家据说仍然是人才辈出,那就是人家祖宗有德,决定于这个心志嘛。我们自己仍然需要这样来做,保证我们自己人生幸福,子孙也幸福,这样才能够对得起祖宗对我们的期望。

说了这么多呢,等于讲的是人生的核心,它不光光是身体的问题,也不是一部经典的问题,当你把握了这样的一个核心,每一部经典都可以看得通,因为看人你能看透了,“人”家一通,道家通不通?儒家通不通?释家通不通?医家通不通?就一通百通。所以孔老夫子传孔门心法就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这样来的。

选对象的标准

古代选对象很讲究的,后来越来越不像话,被人斥为封建迷信,就是已经舍本逐末了。不会看这个心相,不会看积德这件事情,就是硬生生地拿八字啊,看看鸡和猴这属相是不是匹配啊,说的全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真正的要看对方祖上有没有德。大家知道不知道,孔子的老丈人为自己的女儿找夫君的时候,他就一条标准,看对方祖上是不是积了德,这是秘诀啊!因为如果祖上有德,这家人必定发达。假如说我今天通过某种途径知道当世还有像丙吉那样的人,还有像以前孔子祖上积德那样的人,我肯定愿意跟他做朋友,如果能跟他做亲家那最好了。为什么?因为这是天下万事万物生发的根本,找到根了。

《道德经》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哪一物不是万物当中的,哪一物不是由“三”生出来的?那么三是什么呢?三可以说天、地、人三才,也可以说精、气、神三宝。你看一下,天地之间这些能够发明出来的事物,是不是都是由它们生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由阴阳平衡聚合到一块生出来的。三归到二,就是阴阳,就是两仪嘛。两仪归到一,归到一就没话说了,这是庄子说的“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都回到一了你还说什么?一张嘴就是二了嘛。可是他老人家后面又来了一句话,“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你已经说一了,那必然会意味着二嘛、三嘛、四嘛。其实天下只有“一”,都是一的增加,千枝万枝来的。所以我们把握一,就把握了根本。那什么是一呢?道生一嘛!你再翻开《素书》第一句话,开宗明义的“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老师举起手掌,五指分开)“道德仁义礼”这五个看上去是五个不同,合起来不就是一个手掌吗?以为是分别的,其实是一体的。

所以,孔子他老人家的老丈人聪明绝顶,看他尽管家穷,没关系,祖上积了德一定会发达,就把自己的姑娘嫁给他。然后你再看《论语》里面孔子嫁女儿、嫁侄女什么标准?以德为据,一脉相承。大家都说传统文化,传的是哪个统?道统、德统、正统、真统,一定要把它传下来,我们才得到了真传。否则的话这些书你就读去吧,没完没了,没明白这个核心秘诀的话,累死我们,皓首穷经,头发累白了,都是没入门,那就太可怜了。一旦入门以后,你就守住自己的真诚心,老老实实做事。“张公百忍”,那么一大家子,几百近千的人口,一个大家族生活在一起,能没矛盾吗?七姑八姨的,你多我少的,怎么管理?皇帝到他家,问他怎么治理的,张公他老人家写了一百个“忍”字,是不是秘诀?是不是德行?是不是积了大德?

经得住考验方能成就

我们自己面对生活当中很多不如意的时候,逆着自己心意的时候,该高兴不起来,此时心里起码要明白这是上天考验我,给我出题来了,我过了这一关,我就增加了一级,我就提高了一个境界,要明白这个道理。即使面子上挂不住、忍不住,也要提醒自己慢慢地忍下来,慢慢地升上去才叫高人。

讲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一位政府官员,长得方面大耳,就是一副福相,去深圳弘法寺,等于旅游去了,被当时还在世的本焕老和尚看见,就让他出家。他说我的家庭好好的,当官做行政工作也好好的,干吗要出家?可能缘分到了,老和尚就让他出家。那也真是缘分到了,他最后就回去把家庭和单位的事情处理好,真出家了!就是现在的方丈印顺法师。可是当时来了之后呢,老和尚据说对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做好了的事情也不满意,做不好的更批评了。可是,有一天,他笑嘻嘻地看着自己的师父在那对他表演,老和尚突然就说:“我这么对你,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呢?”做弟子的就说了,师父是考验我,这我明白,是对我好。老和尚说:“坏了,这以后我挂个老虎在你面前,你也不会怎么样。”以后再也不考验他了。

我们今天有几个人能过这样的关?恐怕是不多。凭啥呀?凭啥没事你呲嘚我两句呀?凭啥没事你就踹我一脚哇?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在我们学校大门口,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上来就踢我一脚,我瞅瞅他,你说我跟他一般见识,周围的人哪一个人会认为是他先踢我一脚?我去跟他理论,都会说这大人真是不懂事,你跟个孩子一般见识,对不对?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了不起,不要跟周围任何人去计较。你只要一计较就犯了这一条“高下相慕”了,你就产生分别了,而且你把自己放低了。他有天大的错误,他错去呗,跟你什么关系?他在考验你,你一不过关,就上当了。所以看着他表演,看着世间人表演,不动心、不动性,自己清清静静的,守护住自己的无量宝藏,我们就真成了,那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一上当不要紧,自己这个心性被他牵扯着,就像那个棘柳狗儿似的(一种带刺的植物,易黏到身上),到处黏、到处挂碍、到处对立,你想一想这一天下来怨恨怒恼烦能少吗?跟周围黏的,满大街都是,开车觉得那人抢道,不顺心一下;回家小区停车,他挤占我没公德,又骂了一下;到单位领导批评一句,觉得不应该对我这样,又不乐意一下;回到家里媳妇没把茶沏好,不乐意一下;菜咸了、淡了,难伺候。哎呀!苦海无边……回过头就是岸!太简单了,一下子放下,从此不计较!那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开始,幸福人生的开始,也不用羡慕谁有道没道了。

道本来就是天下公器,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在道之外。子思说:“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他要说错了的话,那《中庸》两千多年不会列为《四书》里面,早就被淘汰了,大浪淘沙,任何经典有问题都会“灭亡”的,它就是因为有那个贯穿时空的德行才能够传千百代。)每一个人就在道中,大家根本就不必担心自己没有道,是我们自己把自己耽误了,忘了,自己把自己分离出来,其实也没有离开,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可怜不可怜?守着无量宝藏,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当一念具足的时候,一念清净的时候,无量德行具足,无量财富具足,那也没有什么所谓健康不健康,痛苦不痛苦,就得大自在了。

真践行真健康

2008年以来我发烧过一次,很快过去了。咳嗽过两次,第一次时间不长,第二次发生在今年。就是有几个原因,到底哪个原因是主要的,我现在也分不清楚。那段时间写书写得比较过瘾,做完大米饭就忘了做菜,家里就有浙江余姚的朋友送的榨菜,一开始就吃一点,因为我本来口特别淡,可是往米饭里一倒呢,米饭一热也尝不出来咸淡,呼噜呼噜就吃进去了。哎哟!过一段时间可坏了,这下咸得咳了一个月。

我就反省,完全是因为咸的吗?有这个原因,它可能是导火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动性了、动心了。我从小身体不好,是个药罐子,父母好操心。不过体会也多,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九折肱而成医”,就是自己老闹个小毛病什么的,慢慢地体会呢,这个医理就开始逐渐明白起来,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就变成好事。所以世间这个事不能够“一言以蔽之”是好是坏,它是互相转化的。好事呢,如果你沾在上面就坏了;坏事呢,你认为就是我还了账,过去了就过去了,认了认了,受了受了,过去就完事了,等于这个账清了,所以它也变成好事。你要一认真,天天挂碍那上面,就坏了,因为天天不是愁就是恨的,整个画一条线的话,这一段人生是在怨恨怒恼烦当中过的,这个人生就是苦海。

我当时哪一念起来了呢?就是我写完《中国经典经济学》以后,因为我列了一个系列的书单,后面还有十五本书要写,其中有一本书是它的姊妹篇叫《中国经典管理学》。然后,有一个人把他原来写的一本叫《全息化管理》的书,要改成《中国经典管理学》出版,而且送到了某出版社。出版社就问我,我说你们不是不清楚啊,《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一开始我们费了多大的劲才出版,我跑了八家出版社,你们是第八家这才出版。而且宣传势头起来以后,很多人这才知道原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经济管理的宝藏在,这才开始重视,才开始叫争夺吧。我当时那一念呢,就是觉得心里不太痛快,我现在反省大概就是这一念松动,坏了,就让这个咳嗽发展起来了。本来是那一个月要完成书稿,咳得我昏天黑地的,止不住。后来我就说我知道错了,你就咳吧,咳够了就消停了。其实到五月份、六月份,甚至七月份都有感觉,现在等于刚刚完全恢复过来。

我举这个例子有两个意思:第一,你真践行,你得病就少。我从2008年以来,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就是即使很累,无论写还是讲任务很重,都处于很健康的状态;第二,我能够知道当一个人真的舍出自己为大众服务的时候,是不会闹毛病的。

刘有生老师践行传统文化、践行孝道悌道,这大家都知道,网上视频特别多,《让阳光自然播洒》那本书已经印刷了将近二十次了。他已经五十年没打针吃药了,这是活生生的事例,怎么做到的?就是真行嘛!他求谁了?他没有求谁。就黑龙江克山县的一个农民,他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现在回到家里还干农活,一个农民怎么成就的?怎么能够感动天下的?那你说前面我所说的那些理是骗人的吗?这是有真实的人给我们做示范呢!我自己说,我体会这五六年已经得到好处。我现在身体尽管看上去好像是不那么健壮,但是我自己清楚哇,是越来越好了。它是谁干谁得,真干就真得,不干就不得呀,就可惜了。干,就是捡起来它就是宝藏,一句话就能够把人成就了。

经典不难成就也不难

这个经典一点都不难,它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儿,所以叫《黄帝内经》啊,每一个人观照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什么都明白了。各位同胞,它非常简单哪,我们自己的事还不简单,还不好解决嘛!常言道“求人难,上天难”,你求自己会难吗?让自己做好这件事情会难吗?那不应该乐此不疲,拼命去干吗?转化性格,转化命运,然后越老越值钱、越老越可爱、越老越慈祥、越老越有德行,永远不要担心人走茶凉,决不会的。

谁给我们做证明,孔老夫子做证明。《易传·系辞》里面说:“君子居其室,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你坐在自己的家里,坐在这个讲堂之上,听人讲善念、讲善书,千里之外有相应,更何况身边的人,是这个意思。反过来“居其室,言恶”,办公室,关起门来瞎嘀咕,以为瞒天过海没人知道,怎么可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什么是明白人?我跟大家交代一个底儿,明白人就是印证到我们不但行为会被天下人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都会被天下人知道,隐瞒不了的。所以一开始听到这个道理,我简直寒毛直竖,那心里以前拥有一些肮脏的想法、不正的念头,这让人知道多丢人。后来才发现它相当于是我们这个讲堂之内,假如说有灰尘的话,那你不打扫这个灰尘,那灰尘永远在;打扫干净了,不就金碧辉煌了嘛,不就性光发露了嘛,人就是这样好的。

为什么一些古代修行人看上去傻乎乎的,也没什么文化,怎么就成就了?怎么他就成祖师了?怎么扫地就能扫明白?对呀,上午我们交代过一句话:心地是我们修行的唯一场所。他扫地扫地,突然有一天贯通了,我扫这个大地,不就相当于人修行把自己心地上的怨恨怒恼烦,所有不忠不孝、不道不德、不仁不义、不守礼的念头,全部像垃圾一样清空了,自性光明不就显现了嘛!修什么道啊,你本来就是干净的!太省事了!求自己,一扫帚就扫光了!这是打比方啊,一念之间你只要定住志,用经典上的思想同化自己,自己就是圣贤!所以说,人人是尧舜、人人是圣贤,以后千万不要看轻自己啦。我们本身和圣贤是一样的,你看轻自己,就是小看自己祖宗的余德,你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先祖,对不起黄帝他老人家,归根结底你还对不起自己,等于放弃了让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个出彩不是说非得争一个露脸的,这点要注意呀!人生出彩是怎么出彩的?大家都认为那肯定刘有生老师是出彩的,许多人都想见他,山南海北的人都想见他。他不就是求自己吗?在那乡间、在自己家的农地里、在自己家的作坊里面苦干,累弯了腰,满脸的风霜沟壑,在苦海里面真干,修行出来的。所以孟子说“至诚者必感通,感通者必至诚”,你一念至诚行到底,咱扫大街可以扫得天下干净;咱就看个门儿可以看得天地清宁;如果说我们现在念了书、识了字,祖国给了一官半职可以为人民服务,如果你做得具足的话,你想让老百姓说你一句不好都不行,叫有口皆碑。你只要真诚对人,别人就会真诚对你,太简单了;可是如果虚情假意,那就相当于是你播种了一个虚情假意的种子,将来收获的全都是虚情假意,因为别人对你就会这样。

一开始我不服啊,不理解这一点呀,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跟我嘛关系?都是自己心性里播放出来的,没有缘分的话他怎么出现在你的时间跟空间里?差一秒钟都不会相遇,差一个缘分都不会坐在这一个讲堂里面。那只能是珍惜这个缘,然后随顺这个缘,开始按德行告诉我们的规矩、道路去转化,这一转化就太美妙了!

所以经典一句话可以贯通全书,一本经典可以贯通各家经典。假如说你学通了《黄帝内经》,然后看道家、看儒家,那医家就不用说了,看通《黄帝内经》的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一等一的医学高手,如假包换,看其他家的书也触类旁通,这不是假的。

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一个文盲不识字的人,你让他看他不识字,但是你念给他听,他就明白。有一个法师念《法华经》念三千遍,三千遍呢,按照我们上午说的那个道理,那他应该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去拜见慧能大师,磕头的时候头没沾地。大师就问他:“你磕头没沾地,说明你心里有个东西,那是什么?”就是诚心不够嘛。大家看一下这祖师多么敏锐!都是高人,所以他也是老实人,就说了:“我念《法华经》三千遍。”那意思就是说,我来拜您呢,人家说您是祖师,是传了五祖衣钵的六祖,但是到底有没有道呢?心里还有那么一丝不服,就是要讲经说法,那如果讲《法华经》,我倒背如流,比您差吗?大概是有这个心思。可是六祖说:这个经文我没有读过,您念给我听。那个经文很长啊,他念到第二章的时候,慧能大师说:“好了,不用念了,我明白了。”直接讲给他听,很快一下子他就悟到了,这一回磕头脑袋撞到地上,服气了。

大家想一下,因为我们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通常拿着书本会认为这是学问、这是知识、这是智慧。可是大家知道吗,这是先祖留下来的“法身舍利”,如果用舍利衡量的话,它是心性智慧化成文字的这么个结果,如果你障碍在文字上,怎么样?死在文字上啦!所以要透过文字,包括透过我本人现在讲的这个声音,去理解文字背后所要传递的那个东西。它是不需要文字的,你不识字没关系,你说我也没读过什么博士学位,也没上过大学,是不是会耽误我了解祖宗的经典?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只要真诚,这一点做到,就是有道之人,最终就会得道,最终就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