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故事
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最终会映照出生命的价值和耀眼光辉。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的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疼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一块钢板的价值
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么,马蹄掌还是指针。
在经济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希尔顿价值说,大意是,一块普通的钢板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那么,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
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这里的孩子逃学、打架成风,有的还偷窃、吸毒,非常难管,长大了也鲜有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而罗尔斯则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
皮尔·保罗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给孩子们看手相。
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引发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
从此后,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不再说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规范要求自己。五十一岁时,他真的成了州长。
横渡海峡的女人
佛罗伦丝·萧德威克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也很清楚她的需要——她是横渡海峡第一人。
往前看时,佛罗伦丝·萧德威克只看到一座雾般的硬墙。她的身体失去了知觉。她已经游了16个小时了。
她是第一个来回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人。如今,34岁的她,设定目标要横渡卡塔利那岛到加州海岸。
1952年7月4日早晨,海水如冰,雾也很浓,她几乎看不到她的救援船。为了不让海浪吞噬,她挣扎着——好几个钟头过去了——这时有数百万人在看国家电视台的直播。
跟着佛罗伦丝的其中一条船上,有她的母亲和教练在替她打气。他们鼓励她,别放弃。她一直没放弃……直到只剩半里时,她要求退出。7小时后她才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她告诉记者说:“我真不能原谅自己。但如果我可以看到陆地,我就可以做到。”并不是身体虚弱或寒冷击败了她,而是雾,使她看不到她的目标。
两个月后,她又再试了一次。这一次,虽然雾也一样浓,她很有信心地游向她心中所画出的目标。她知道,在雾的后头就是陆地,这一次,她成功了!佛罗伦丝萧德威克成为第一个横渡卡塔利那海峡的女人,还比男人的纪录少了两个小时!
西游记中谁最重要
唐僧没有悟空的神功,没有八戒的重量,没有沙僧的武艺,却能成为三人的师傅,个中缘由就是:他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并且把它做好了。
这个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徒弟3人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那么,在他们4个当中,谁最重要呢?唐僧,唐玄奘!
为什么?人们发现,最没有本事的就是唐僧。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但是,就是他,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唐僧心里清楚地知道,他去西天的目的是要取回真经普渡众生。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他知道他要什么;而3个徒弟,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他们知道的是怎样做,并且把它做好。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他都毫无畏惧,奋勇向进。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3个徒弟全都功德圆满成了佛。
不要模仿他人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嫉妒是无用的,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
《谋职的六种方法》的作者保罗·包延登说:“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的坦诚,却给你一些他以为你想要的回答。”
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头踏实。
那么,究竟谁更高明呢?两个人谁都不服谁。
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
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
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从创造学的观点看,第一个书法家毫无新意,除了没完没了地重复别人,实在是一无所有,极不可取;第二个书法家则孜孜不倦地钻研,造就自己独特的风格,做到了“我就是我”!
做你自己,不要模仿他人。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新生代作曲家乔治·盖希文的忠告。柏林与盖希文第一次会面时,柏林已声誉卓著,盖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盖希文的才华,以盖希文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又致电劝告盖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成为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盖希文。”
盖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谐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做他自己,才渐渐成功。鲍伯·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插科打诨的才能时,他才真正走红。
玛丽·马克希莱德第一次上电台,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谐星,但不成功。直到她以本来面目——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出现,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金·奥崔一直想去掉自己的德州口音,打扮得也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招致别人在他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弹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这才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广播最受欢迎的牛仔事业地位。
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着。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们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即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崭新的自我,为此而高兴吧!善用你的天赋。归根究底,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也不论好坏,你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奏好自己的乐器。
找到自己
上帝造人其实是很公平的,他从不会给一个人很多。对于我们来说,上帝的馈赠已经足够了。没有人比那些想做其他人和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东西的人更痛苦的了。
有这样一封信,是一位名叫伊笛丝·阿雷德的太太写的:
“我从小就特别的敏感和腼腆,”她在信上说,“我的身体一直太胖,而我的一张脸使我看起来比实际上还胖得多。我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我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她总照这句话来帮我穿衣服。所以我从来不参加别人的宴会,也从来没有快活过。上学的时候,我也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我非常地害羞,觉得我跟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我嫁给了一个比我年长好几岁的男人,可是我并没有改变。我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他们就是我应该是而不是的那种人。我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我办不到。他们为了使我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我更退缩到我的壳里去。我变得非常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我甚至怕听到门铃响。我知道我是一个失败者,又怕我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一次我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我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我知道我做得太过分,事后我会为这个而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我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道理了,我开始想自杀。”
出了什么事才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
“随口说的一句话,”阿雷德太太继续写道,“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有一天,我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我才发现我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
“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试着找出我究竟是怎样的人。我研究我的优点,尽我所能地去学色彩和服饰上的问题,尽量按照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我主动地去交朋友,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使我吓坏了。可是我每发一次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这事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今天我所有的快乐,却是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古老,”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也像人生一样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安吉罗·帕屈在幼儿教育方面曾写过十三本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章,他说:“没有人比那些想做其他人和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东西的人更痛苦的了。”
一个人想要集他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最愚蠢、荒谬的。
这种希望能做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想法,在好莱坞尤其流行。山姆·伍德是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说在他启发一些年轻的演员时,所碰到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这个:要让他们保持本色。他们都想做二流的拉娜透纳,或者是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这一套观众已经受够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诉他们说,“他们现在要点别的东西。”
如果问素凡石油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保罗·包延登,来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应该知道的,因为他曾经和六万多个求职的人面谈过,还写过一本名为《谋职的六种方法》的书。他回答说:“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的坦诚,却给你一些他以为你想要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要伪君子,也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
有一个电车车长的女儿,想要成为一位歌唱家,可是她的脸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向外凸出,第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在纽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她一直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结果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可是,在那家夜总会里听到这个女孩唱歌的一个人,认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说,”他很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长得很难看。”这个女孩子非常窘,可是那位先生继续说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长了暴牙就罪大恶极吗?不要想去遮掩,张开你的嘴,观众看到你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喜欢你的。”他很犀利地说:“再说了,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带给你好运呢。”
凯丝·达莉接受了他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使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星。其他的喜剧演员现在都还希望能学她的样子呢。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个新东西,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归根究底说起来,所有的艺术都带着一些自传体。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就像爱默生在他那篇《论自信》的散文里所说的:“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都是他必须去尝试求取的。”
上面是爱默生的说法,下面是一位诗人——已故的道格拉斯·马罗区——所说的: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草绿
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香鹿,就做一条鲈鱼
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成为船长,我们得做海员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
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的手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
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做好自己
不要被周围的纷纷议论和指责声所左右,认真想好自己认定要做的事,“做而不悔”,认真地做一回“自己”。完成自己的角色定位后,努力争取当好自己的角色。这样,生命才会放出异彩,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我们求存于各个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许多人都在做着自己并不十分情愿做的工作,那么,在人生的舞台上,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
真的,我们常常忘了“自己”的存在,因为我们总是满足别人的期待,忽略了还有自己。
正因为有那么多别人的期待,所以才有了我们自认为不可推卸的责任。报上曾经登过一篇关于名歌星蓝沁湄的报道,在蓝沁湄前后十几年的演艺生涯中,每一年都为了构思新造型费尽心思,她感叹地说道:“说起来真的很累,因为再怎么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而每一个人都眼巴巴地注意你下一步怎么变,好像你就应该这样不停地变下去……”
事实上,生活里的蓝沁湄,并不如舞台上那么花哨,总是穿得很朴素,不怎么特别注意打扮或者搭配衣服。然而,虽然她很想回复自己的本貌,不要再“怪”下去,别人却要求她应该更“炫”一点,造成她心理上莫大的压力。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求存环境中,不是都同蓝沁湄一样,有着同样的体验和压力吗?责任是一条无形的鞭子。少年时,也许我们在父母保护下,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到我们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会之后,责任就一圈一圈地裹缠在我们身上。
身为人子时,我们只要念好书,考好学校,父母、老师就认为很满意。身为人夫时,妻子仰望我们,生活逼使我们去开创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们不能不去努力赚钱,求得物质上的自尊和舒适。
当然,除了为人子、为人夫外,我们对亲友和社会,也有血浓于水的责任。亲友在生活上有困难,社会中有人孤老困苦,甚至遭逢大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大多数的时候,很多声音随时左右着你,“你应该用功读书”、“你应该去当医生”、“你应该结婚”、“你不应该辞职”、“你不应该置别人于不顾”,即使你隐约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些外来的杂音却与你心中的想法“打架”,频频地和你的内在意愿作梗。
仔细回想起来,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发现你做的许多决定似乎都太仓促,时不时的还会产生些自责。
于是,内心的压力依然无法释解,即使是你在某个方面已经做得非常有效,甚至是非常成功,也依然觉着有压力。
当你仍然被这种压抑所左右时,你就应该细细想一想,你做的事情或工作是否非常适合于你,若是非常适合你,你就信心百倍地做下去。如果是别人期待的,也是自己非常乐于做的,那么就应该“乐此不彼”,压力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你的所做非常不适合你,那么,你应该主动不背任何包袱地把它放弃,这样你就会轻松多了。职责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从我们来到人世间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上司的职责和义务,对下级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亲属、同事的职责和义务。
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都有我们人类应尽的职责,职责和义务与人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每个人,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幸福。
相信自己
心灵的成熟过程,是坚持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
这是流传于西方的一则故事:由于世界大战爆发,某人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他大为沮丧,于是,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甚至想要跳湖自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后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后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
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下面是三种能使我们发现自我与众不同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天安排独处的时刻;
努力破除束缚自我的种种积习;
用热忱及兴奋去追求。
心灵的成熟过程是坚持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开端。那么,“你是独一无二”的说法,便是现代人对古老智慧的新诠释了。
所以,如果你想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请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
聪明地选择职业
避免选择那些原已拥挤的职业或事业;避免选择那些维生机会只有10%的行业;在你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先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性的认识。
职业的选择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入错行。
报载,一位大学毕业生,他的工作很令人感到意外,是一果菜公司的搬运工人。他说他当年从学校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便经人介绍到果菜公司当临时工,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已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去找别的工作。于是,一做便是十几年。现在他年近四十,也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又有哪些专长可以让人用我呢?”目前,他还依然在果菜公司当搬运工人。
怎样才能聪明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呢?请记住卡耐基先生的忠告:避免选择那些原已拥挤的职业或事业;避免选择那些维生机会只有10%的行业;在你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先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性的认识。
理察就聪明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他20多岁时,在一家卡车制造厂工作了5年,赚的钱仅够糊口。他与妻子节俭过日子,希望将来的一天能够经济独立。理察在怀特汽车公司当经理的助手。一次,上司要理察将一辆出事的卡车卖给收购废弃车辆的人,结果车子卖了500美元。后来,上司又要理察去买一副二手的引擎,装在另一辆卡车上,收购废弃车辆的人从两星期前理察卖给他的那辆卡车上拆下引擎,用换下来的引擎跟理察讨价还价,然后他给理察拿来500美元的报价单。
这令理察茅塞顿开。他发现卡车上有许多零件很有价值,事实上,他以500美元价格出售的卡车,拆卸成零件之后出售,价值要增加5倍到10倍以上。这时候他第一个直觉反应就是,他要从事废弃物的事业。
从此,理察开始从事二手卡车零件的生意,并因此大赚特赚。自从他发现二手卡车零件获利惊人之后,仅过了两星期,就开始自己做。他以500美元的价格买下第一辆事故卡车,拆解下来的零件卖了7倍的价钱。
理察自信他找到了一个很赚钱的行业,他说:“如果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情,竞争太激烈,那么根本就赚不到钱。”
选择职业就像是盖房子,如果房子盖在不理想的地点,地基是泥沙或沼泽,即使地面上的建筑花了几百万美元,这栋房屋还是不稳固。你不断跟流动的泥浆与沼泽搏斗,但是永远也无法取胜。如果地基是在岩床上,这房子就经得起风吹雨打,你也不必再跟这些因素搏斗。
为什么不选择可以轻易获胜的职业与目标?如果经常有所获,即使不是每战必捷,你也会喜欢这行业。而你一旦喜欢上这个行业,你就会100%付出,这样,你离下一次胜利又不远了。
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事业
事业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可以说每个成年人都是靠他自己的事业活着的。认清自己吧!兴趣也是成就事业的老师。
有时候人在社会、身不由己,做什么事总不能如我们的愿。就像你找的这个工作,并不是你愿意为之奋斗,可是你仍要继续干下去,你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干吧,自己实在没有这个兴趣,没有这份心情;不干吧,又有很多原因。比如谋生,又不得不干。
某君生性喜欢音乐,而且是重金属的摇滚音乐,发誓自己也要成为“Gun's Rose”那样的摇滚巨星,或者至少也应该是“唐朝”或“超载”那样的重金属巨星,并为此苦练吉他、架子鼓之类的乐器。
可是,这个家世尚好的此君,他的父母都是大医院里有名的外科大夫,这夫妇俩立志将儿子培养成一流的外科医生,并不惜在儿子18岁便将他送往美国著名医科大学深造。
被父母给选定前途的此君在学习外科之中,可谓忍辱负重,不知为什么,他一见那些被尖利手术刀划开的人的五脏六腑便禁不住要呕吐,以至于最后得了手术恐惧症:只要是做手术,先是哆嗦,后是打战,再后便是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医生父母看到儿子如此地不争气,恼火得无以复加,感叹家门不幸,只好让儿子放弃了学医,回到家里自谋生路。
此君如蒙大赦,在内心深处极度感谢父母给了他重生的机会。他和一帮朋友们在一起练琴作曲,蓄养长发,准备成立一个摇滚乐队。
多年以后,这个城市里摇滚乐队充斥的地方,有一组名叫“手术刀”的重金属乐队,乐队的主唱正是某君:纤细、苍白、弱不禁风。可他的音乐却像山洪暴发一样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像手术刀一样锋利地划过人们的神经细胞,无数人为之倾倒、痴迷。某君的父母看到他们的儿子在舞台上气定神闲、指挥若定、热情奔放、自在投入,他们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在手术台面前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的儿子么?
假如这一对父母像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一样固执、不宽容,让他们的儿子去做医生,虽然优雅、圣洁、让人尊敬,可无疑地却抹杀了人的个性,抹杀了人的兴趣爱好!
李泽楷在商界可是位有名的人物,他不仅秉承了其父李嘉诚的所有潜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泽楷曾劝诫年轻人,在选择事业时不要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应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他说:“当然要讲求实际生活需要,但只顾想着赚回的金钱到何时才可以买车买楼的话,只会成为金钱奴隶。”
李泽楷在幼年时就有许多过人的表现,他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当他看到升降机时,便对它产生兴趣,希望日后可以负责控制升降机;见到的士时,他又想过要当的士司机;到长大后,看到跑车,又很希望当赛车手;学会驾驶飞机后,又很想做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不过,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的李泽楷,最终还是选择了与高科技有关的事业。最初他创办卫星电视的时候,外界对他这个计划是否可以赚钱表示怀疑,李泽楷很庆幸当初没有理会别人的反对,自己没有太看重风险和金钱回报,否则卫星电视今天也不会遍及全球六十多个国家。
当一个人从事他所喜爱的工作时,这个人将发挥最大的效率,而且也将更为迅速、更为容易地获得成功。
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把爱的情绪融入一个人所从事的任何工作中,这项工作的质量将立即得到改善,数量将大为增加,而工作所引起的疲劳将相对地大量减少。
喜欢自己的工作
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经常给自己打气,创造工作的兴趣,那你就会把疲劳降到最低程度,这样也许就会给你带来升迁和发展。
下面是一位打字小姐的故事。这位小姐发现,假装工作很有意思,会使人得到很多报偿。她以往常常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在不会了。她的名字叫做维莉·戈尔登小姐,下面就是她说的故事:
在我的办公室一共有4位打字小姐,每个人都要负责替几个人打信件,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因为工作量太大而忙不过来。有一天,一个部门副经理坚持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使我大为恼火。我告诉他,这封信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一遍——而他对我说,如果我不重打的话,他就会去找愿意重打的人来做。我当时简直快气疯了,可是当我开始重新打这封信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很多人都会跳起来抓住这个机会,来做我目前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再说,人家付我薪水也正是要我做这份工作,我开始觉得好过多了。便下定决心,即使我不喜欢这份工作,也要假装喜欢去做。接着我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如果我假装很喜欢自己的工作的话,我就真的能喜欢到某一个程度,我也发现当我喜欢所做的工作时,我工作的速度就会快得多。所以我现在很少加班了。这种新的工作态度,使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职员。后来有一位单位主管需要一位私人秘书,他就找到了我——他听说我很愿意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不抱怨。这件事情证明了心理状态转变所能产生的力量。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它造成了奇迹。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人,他坐在他的办公桌旁,是一家大公司的业务主任。
他的办公桌上满是签条、函牍、契约等文件,他的电话机上那两个信号灯一明一灭地闪烁着,显示有人等着要和他通话。他正在跟两个人商谈,他们坐在那儿抽着烟,恭候着他。他看了看他的约会登记簿,记下他要参加的另一个重要会议,与该公司的董事长午餐,同时还得花上几个钟头的时间进行一个预定的计划,此外,他还得口授几封信,并且……
这样大的工作压力,要是落在你我身上,也许会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叫人吃不消!”我们也许会这么说。
但这个人却不如此。他感到——愉快。
他不容任何混乱的想像破坏他的工作效率。相反的,他只在心中预期这一天所获得的成就。
他热诚地转向他的来宾,凝神地聆听他们的陈述,尽其所能地回应他们的需求。他拿起电话,要言不烦地立即作答,然后又回向他的来宾。他告诉他们,他对所谈的事将采取怎样的行动,然后他问他的来宾对他的决定是否满意。他们满意,于是把他们带到门口,和他们热情地握手道别,一切如意,愉快地以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进行着。
罗素说:“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爱你的工作,如果你悉心去作某桩事情,就绝不会一无所获,不论你收获的是不是值许多钱,你都会过得很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没有人能夺去的。
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工作上得不到快乐,在别的地方也不可能得到。因为你一天的大部分清醒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了。一个人只要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就可能获得成功。
西雅图有个很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就算天气不是很好,市场里迎面而来的仍然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鱼贩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一名鱼贩说,事实上,几年前的这个鱼市场本来也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后来,大家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他们成为鱼市场中的奇迹。
他说,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的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没有办法提升工作士气的主管还专程跑到这里来访问:“为什么一整天在这个充满鱼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他们竟然还这么快乐?”他们已经习惯了给这些不顺心的人排疑解难,“实际上,并不是生活亏待了我们,而是我们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时候,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意犹未尽。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货,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有一首诗说:
开悟之前
砍柴
挑水
开悟之后
砍柴
挑水
每个人都在砍柴、挑水,有人乐在其中,有人则埋怨不已。
林清玄曾写过下面的一段杂文:
我和儿子坐在仁爱路安全岛的大树下喂鸽子,凉风从树梢间穿入,树影婆娑,虽然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我对儿子说:“如果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儿子说:“爸爸,你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
儿子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整棵树都要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树是很忙的呀!”
我看到地上的鸽子悠闲地踱步,想到鸽子其实是觅食,也是很忙的。
当我把玉米撒在地上的时候,悠闲的鸽子就忙碌起来了。
我想到,如果我们有悠闲的心,那么所有的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闲的态度来完成。
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
“硬着头皮、咬着牙”把你从心里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得漂亮,将会比你做好你擅长的事情有大得多的收获,不信你试试。
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多,至少这是我自己得出的结论。
这是人类许多痛苦的根源。人的性情不同、志趣不同,对待眼前事情的态度就不同。譬如善于独立工作的人,可能就不愿意去管别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销售,他有相当强的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销售经理去指挥他的下属,以他的能力他是可以做好的,但是他说他实在没有兴趣。做惯市场与销售的人,就不愿意静下心来去阅读产品与技术方面的资料;性格内向的人不愿意出头露面去见客户;很少人愿意写工作报告如此等等。
做经理者当然在用人的时候要考虑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去安排他适合的工作,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经理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人尽其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教会你的下属甚至自己去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变得十分重要。
事实上,从更广泛的人生意义上说,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世界不是为你准备的,这职位也不是为你设立的。为了一种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对事业的责任,你必须认真地对待那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你要想方设法把它们做好。是你要去适应环境和社会,而不是要求环境和社会去适应你,尽管你可能并且可以凭借你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去改善你周围的环境。
公司里许多问题的发生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通常会采取消极的态度,要么不去做,要么推诿、拖拉、敷衍了事,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对工作带来损失。对这个问题的预防办法除了上述的教育之外,经理们要做的事情是对自己的下属的性格和习惯应该有充分的了解,明了他们对什么样的事情会去积极地处理,而哪些事情他根本不愿意做。对于那些他不愿意做的事,要督促他们、观察他们、甚至有时候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做得好会对工作或者他们自身有益。
人们不愿意做的事通常是那些自己认为不擅长的事,所以心里发怵,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误区。如果做经理者作为上级和旁观者认为他并不是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做好,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做,甚至有时候命令他们去做,一旦做得成功,他就会增加信心,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就不会再胆怯了。
人们不愿意做某些事的另一个原因是懒惰,懒惰当然是不能允许的。
也有一些年轻人好高骛远、自命不凡,对有些事情不屑去做,总认为自己应该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对于他们,经理们就应该强迫他们从那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做起,如果他们认识到了其中的道理,将终身受用。
“不愿意做”绝对不是不做的理由,说出这种理由者应该被列在被开除之列,反过来,经理们也必须明白,如果在某个位置的人对他的工作中一多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就要考虑这个人是否适合这样的位置。经过交谈可以考虑给他换一个更合适的位置,或者干脆劝他改行。
做出正确的取舍
作出正确的取舍,才能把握命运。而决定的做出往往是以认识自己为前提的。周恩来就是认识到自己的目标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投身如火如荼的革命,并最终成了共和国总理。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面临着人生无数次的抉择。当机会接踵而来时,只有那些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的人,才能作出正确的取舍,把握自己的命运。
树立了远大目标,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就有了明确的衡量准绳。孟子曰:舍生取义,这是他的选择标准,也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标。著名诗人李白曾有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潇洒傲岸之中,透出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凭借生花妙笔,他很快名扬天下,荣登翰林学士位这一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不过是替皇上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这时的李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还是走向江湖穷困潦倒呢?以自己的追求目标作衡量标准,李白毅然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弃官而去。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之后的岁月中,他本可以无数次选择安逸舒适的生活,享受高官厚禄。这些机会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无疑是功成名就的最好选择。但是,有了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目标,周恩来毅然放弃了这些所谓的机会,而是选择了血与火、粗茶和淡饭,九死一生,铸就了共和国的崛起和辉煌。
一些看似无谓的选择其实是奠定我们一生重大抉择的基础,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所以对于看似琐碎的选择,也要慎重对待,考虑选择的结果是否有益于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
很多人觉得学习之余暂时放松一下不会影响什么,确实,劳逸结合对学习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而去玩游戏,明天就要考试今天却去郊游而不复习,这样的选择多了,就会陷入享乐的诱惑不能自拔,进取心就会逐步丧失。最近新闻经常报道,一些中小学生痴迷打电子游戏,从旷课发展至逃学,甚至夜不归宿,有的还陷入犯罪的深渊。他们当初面临选择学习还是玩游戏时,也认为自己只是暂时放松一下,但几次之后,便已失去了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身陷迷途。就高考而言,大学系统教育是我们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必要辅助手段,用游戏时间或郊游等休闲时间投入学习,是为了实现上大学的近期目标,放弃自己的一些爱好是值得的,暂时的代价也就有了付出的充分理由。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老鹰被人锁着。它见到一只小鸟唱着歌儿从它身旁掠过,想到自己却……于是它用尽全身的力量,挣脱了锁链,可它也挣折了自己的翅膀。它用折断的翅膀飞翔着,没飞几步,它那血淋淋的身躯还是不得不栽落在地上。
老鹰向往小鸟的自由,挣脱了锁链,却牺牲了自己的翅膀。自由的代价原来是牺牲自己的翅膀,也牺牲了自由。
自由和锁链本来就是孪生兄弟。在革命的年代,刑场的婚礼,“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气概无时不在自己脑海的深处。“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是人生最佳境界,提起自由,无不为之悠然神往。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由似乎都被锁链拴扣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都是真的吗?我问自己。就让自己活在梦境当中,当它是真的吧,可长空的老鹰挣脱有形的锁链之后,却不知自己又被内心的欲望这条无形的锁链锁着。当它饥了、渴了,回到的还是那张高张的罗网。
有句俗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个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嫌瘦,朝三暮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自己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锁链吗?古人云:“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当你福祸并臻,名利双收之际,也就招徕了双重的捆绑,戴上了双重的锁链。这就是自己的代价。所以一个人应该学会——放弃自由。
古时有位高人在给慕名前来学习的人第一次讲道理时,他先拿了一满杯黑颜色的水,然后再往这杯子里倒清水。杯里的水不断外溢,而杯中水仍有黑颜色混在其中。这时,那高人对求学者说:“要想得到一杯清水,必须先倒掉脏水,洗净杯子,学习也是如此。”
有追求必有所放弃,学习也是如此。要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就需要不断抛弃陈旧的观念,更新知识,不断调整改变思维方式。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爱因斯坦也说过:“我不久学会了识别那些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只是充塞耳目、会转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下不管。”论证时可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放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放弃、意味着永远不再拥有,但是,不会放弃,想拥有一切,最终你将一无所有,这是生命的无奈之处。如果你不放弃眼前的热烈,就无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温馨……生活给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但你必须学会放弃,选择适合你自己应该拥有的,否则,生命将难以承受!
学会放弃
生命的过程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有一位禅师曾经写过一段关于搬家的话:
幽灵湖已经住了八、九年,很想再搬一次家,想及搬家,心里就很忧烦,因为现在幽灵湖家的书、密苑的书、彩虹山庄的书也非常之多,假如要搬的话,把这些书集中起来,足够一个货柜,搬了一定非常辛苦,另外,有些东西只能够自己搬。
我心中在想,想了好久,最后终于开悟了,原来人生最后的一次搬家,是一个人搬、一个人走,很多东西包括那些书,是带不走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带走,去到达那里就会添置新的。想及人生争名夺利,忙于赚钱,土地、名车、房子、房地产等等……,就觉得应该可以放下,什么东西都可以放下。
我们人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遗忘,过去的不要想,再想也没有用,未来的还没有到,也不用想,想了是空想,现在的,你也不要去执著。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就是顿超,你能超越就没有烦恼,就是解脱。从呱呱落地开始,我们一直学习的都是用加法来面对人生的课题。从生理上的吃饭、长大,心理感情上的得到爱与关怀,知识上的不断学习与吸收,到物质或成就上的累积成长。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地把各种有形、无形的东西加在我们自己身上,好让自己富有、充裕,让自己壮大、盈满。我们相信,当我们在各方面都“长得像大树一样大”的时候,就是离快乐和富足的心境最近的时候。
可是,这样的信念却在某一些时候,成为卡住我们,让我们困顿、凝滞的关键。因为加法并不是面对人生的课题时唯一的方法,有些时候,你必须用“减法”才能够解得开。而所谓的减法,正是舍弃与放手的艺术。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爱他们的。然后人们就更执著了。当一方越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至于带来更多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了爱,你所面对的,就只剩下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露相反的信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对于改变的正确态度:想像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像我们是水银一般的自由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着依照上面的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宁静就从我们身上产生。执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宁静就像太阳发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