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暗杀大王”
10656000000002

第2章 轰轰烈烈闹上海

王亚樵出狱后,柏文蔚特意在上海华林大酒店摆宴为他压惊洗尘。随后又精心安排,介绍他认识了李少川、卢永祥、关芸农等人。

李少川——李鸿章的族侄,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后,继任国会议员,家资雄厚,政治上亦有一定的实力,与国民党西南派首脑人物有很深的交往。

卢永祥——浙江督军,拥兵十万,是浙江和上海炙手可热的人物。

关芸农——浙江督军派驻上海总参议,一个手眼通天的人物。

柏文蔚之所以如此关切和看重王亚樵,主要是看到他在安徽组织社会党期间所发挥出来的组织才能和号召力,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果敢、机敏和过人的胆识。他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于自己日后东山再起,是个用得着的人。

王亚樵在柏文蔚等人的关照扶持下,很快便恢复了元气。他重新将从安徽带出来的那帮结拜弟兄拢在一块,成立了一个同乡会。

当时,上海滩拜先生、递门帖的风气盛行。许多从外地来闯上海滩的人便拜在了王亚樵的门下。王亚樵一看有门,索性大开门户,广收门徒,凡是有人递门生帖给他,他都来者不拒,并负担他们的生活。不到三个月,他已拥有门徒近五百人,在闸北一带,也算得是个小小的龙头老大了。

这天,李少川派人把他叫到他的公馆。柏文蔚和关芸农也在场。李少川首先开口了:

“亚樵,最近你的工作可有进展?还令人满意吧?”

“谢谢各位仁兄的关爱和慷慨解囊相助,我已收有门徒近五百人了,随时听从各位仁兄的调遣。”王亚樵喜形于色。

“五百人?”李少川淡淡一笑,“作为革命的力量,要在上海干出一番事业来,五百人,是否太微薄了些?”李少川兜头一瓢凉水。

“那怎么办呢?我地盘有限,名气有限,光靠你们的资助,资金也有限。我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不,亚樵老弟,话别这么说。”柏文蔚开口了,笑吟吟的,“凡事都在人为嘛。只要多动动脑子,巧媳妇便不会被‘无米’所难倒——我给你提个醒吧。湖南人王先锋、湛小岭在上海组织了一个‘湖南旅沪劳工会’,拥有会员数万之众,你何不效法也组织一个。‘安徽旅沪劳工会’呢!这样既可把在沪的皖籍劳工组织起来,又可收入一些会费;用这些会费维持你的组织运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不断地扩充你的势力,壮大你的组织,这可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啊!”

王亚樵一听,茅塞顿开:“多谢文蔚兄提醒,姜到底还是老的辣!这招高呀!我这就着手去办。”

王亚樵立即派门徒分别到各工厂、码头去动员,登记劳工入会。在上海的安徽籍打工仔,平时受尽了上海人的欺负,如今见有人出来组织他们,都纷纷报名参加工会。仅仅一个月,王亚樵收在麾下的人马,已有两万余众。

这下引起上海滩黑社会的不满,寻衅闹事的时有发生,但凡动手,吃亏的总是安徽人。

王亚樵一怒之下,派人买回几百把小斧头,精心挑选了几百名强悍勇猛的部众,成立了一支“斧头队”。只要听说哪个会员被人欺负了,他的“斧头队”立即一拥而上。“斧头队”的勇士们个个都是拼命三郎,或砍、或杀,凶猛异常,神怕鬼愁。当时的上海人称之为“斧头帮”、“斧头党”,都避而远之。

“斧头队”为王亚樵砍出了一片天地,拜在他门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后来“湖南工会”的湛小岭等人前往广州另谋政治出路,把“湖南工会”也转交给了王亚樵;王亚樵一跃成了“上海劳工总会”的总头目,会员达十几万,学生和门徒一下子亦增加数千人。至此时,王亚樵的翅翼逐渐丰满,也就从这里开始,他从自己人生特定的轨道上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