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清洗
10770800000001

第1章 序幕:基洛夫之死(1)

来源:《章回小说》1997年第04期

斯大林极端崇尚个人绝对权力,为了维护个人独裁,铲除政敌,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晚期,他在苏联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运动,后来变成了一场血腥屠杀。成千上万的苏联党军政和社会团体领导及骨干分子被逮捕,并在审判或根本未经审判便遭到杀害。斯大林的残酷清洗,使苏联出现了大面积的领导断层和人心的混乱,并因而直接导致了二战初期苏联红军的大溃败,短短几周内,数十万苏联红军成了纳粹德国的战俘。斯大林的清洗运动,给苏联人民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深重灾难。

斯大林清洗运动的序幕,是对基洛夫的谋杀。

基洛夫是苏共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党组织领导入,在列宁格勒坐第一把交椅。此人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但性格倔犟,为人好专断独行,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树敌不少,其中不乏苏共高层领导,有些甚至是苏共政治局委员。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自然灾害和斯大林决策失误,苏联发生了严重粮食饥荒,一次在未报请莫斯科批准的情况下,基洛夫就白作主张动用了列宁格勒军区不动粮库的部分粮食,分发给工人。此事引起苏国防人民委员、斯大林密友和应声虫伏罗希洛夫极大不满。伏罗希洛夫指责他是“企图在工人中得到廉价声誉”。基洛夫则反唇相讥,说如果想要工人们拿出产品,那首先就得让他们填饱肚子。

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伏罗希洛夫重提此事,曾受过基洛夫批评的另一位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在一旁给伏罗希洛夫帮腔,他引用统计数字说明列宁格勒工人的供给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的是说明基洛夫在搞特殊化。但基洛夫愤怒地说,为什么不说列宁格勒工人提供的产品还多呢。本来就对“目无尊长”的他有些看不顺眼的斯大林也责问他,为什么列宁格勒的工人就该比别处的工人要吃得好些。基洛夫竟不识时务地顶撞道:“我认为早就该废除票证制度,开始好好养活我们的工:人了。”

基洛夫的无心之言,却被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斯大林当成了对自己的挖苦和讽刺,他认为基洛夫是在暗示他的无能,因为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工人竟吃不饱肚子。

一九三四年夏,斯大林另一位密友、时任苏重工业人民委员、政治局委员的奥尔忠尼启则让列宁格勒的几位领导人到莫斯科汇报工作。列宁格勒的入来了,不知有意无意,他却又迟迟不予接见。这些人打电话向远在列宁格勒的基洛夫请示,基洛夫说既然人家没功夫听你们的汇报,你们也就不必搭哩他了。他让他们立刻返回列宁洛勒。这些人听了基洛夫的话,果然撇下奥尔忠尼启则,不打招呼就返回了列宁格勒。这件事被奥尔忠尼启则当成是基洛夫对自己的侮辱和篾视,于是他在斯大林面前告了基洛夫一状,说基洛夫教唆列宁格勒干部不听中央指示。斯大林要基洛夫对此作出解释,基洛夫却毫不客气地说:“我在列宁格勒工作,我需要我的工作人员在我身边,我的干部犯不着在奥尔忠尼启则的办公室里徒耗宝贵时光。”斯大林听了这话,认为基洛夫是在拉山头,搞独立王国,于是对他愈加不满。

基洛夫是苏联最有水平的领导干部之一,在他领导之下,列宁格勒成了全苏最活跃、最有影响和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由于他知人善任,乐意提拔重用愿意工作并且善于工作的人才,全国各地许多干部纷纷打报告,要求调到列宁格勒在“基洛夫同志领导下工作”。

斯大林一向认为苏联只能有一个领导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他自己,现在却有一个人的声望蒸蒸日上,与之比肩而立,甚至大有取而代之之势,这是他所决不能容忍的。由此,他对基洛夫就由反感发展到了厌恶和敌视。

在斯大林控制下,苏联许多事情都变得很教条,就连欢迎领导人时鼓掌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规定在全国性大会,欢迎其它领导人的掌声为二分钟,欢迎斯大林的掌声则长达十分钟。但是在一九三四年的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吃惊地发现,代表们鼓掌欢迎基洛夫的时间竟远远地超过鼓掌欢迎他的时间。这使他再次感到了基洛夫的威胁。

为了削弱基洛夫的影响,斯大林下令把他调到莫斯科工作。斯大林知道,如果说基洛夫是一条鱼,那么列宁格勒就是水。离开了列宁格勒,基洛夫就会像希腊神话中的勇士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变得无能为力。但是斯大林看出了这一点,基洛夫自己却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借口还有许多已经开始的重要工作需要他继续做完,赖在列宁格勒迟迟不肯办调动手续。这样一来斯大林愈加认定他心里有鬼。现在他认为非得摆平基洛夫不可了,否则的话,任他“胡闹”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摆在斯大林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将基洛夫撤职,但这需要借口,他知道这种借口不太好找,因为基洛夫的工作成就有目共睹,而且基洛夫是政治局委员。按规定,要将一个政治局委员撤职须经过一系列繁杂手续,斯大林是个急性子,颇不耐烦,另外,他独断专行惯了,也不喜欢受人拘束。其次,他可以让人“检举揭发”基洛夫的反党言论,指控基洛夫是托洛茨基分子,但这里面有个困难,因为前不久官方刚刚宣布过,说在他的亲自领导下,苏共已清除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他自己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宣称,清除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后,党已变得空前团结和纯洁,如果在这种时候突然又“揭发”出一个托洛茨基分子,而且是个像基洛夫这样的大家伙,那无异于是在世人面前自己打自己嘴巴。

两条“文”路都走不通,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条“武”路可供选择了,那就是除掉基洛夫。从肉体上消灭敌人,是斯大林最喜欢的办法之一。这种办法简单干脆,而且十分有效,用这种方法除掉基洛大,不但可以消除基洛夫本人的威胁,另外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他大可以将杀害基洛夫的罪名栽在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一干反对派身上,然后理由十足地清除他们。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都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是对他独裁统治的巨大威胁,他早想除掉他们了,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适当的机会和借口而已。现在他看到机会了。

以斯大林的身份地位,要除掉一个小小的基洛夫,按理说应该是易如反掌,但世上事往往不可以常理忖度的。比如在基洛夫这件事上,斯大林一度就倍感力不从心。作为苏共政治局委员,基洛夫受到严格保护,常人是难以接近他的,更甭说刺杀了。如果从上面派一个人去。那倒是很容易保护,常人是难找着机会干掉他的,不过这样一来,万一事机不密,就会引火烧身。以基洛夫的声望,斯大林忖度来忖度去,还是不敢冒这个风险。

最后他觉得最好还是将这个任务交给内务部列宁恪勒分局办,那些人有经验,又有充分机会接近基洛夫。惟一的障碍是内务部列宁格勒分局局长梅德韦季,此人是基洛夫救过命的朋友,他肯定不会对自己的好友下手的,所以,要除掉基洛夫,第一步就先得搞掉梅德韦季。

斯大林将搞掉梅德韦季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同时也是内务部负责人和苏联秘密警察头子的亚戈达办理。亚戈达这时还不知道领袖想干什么,以为领袖只是想控制列宁格勒的秘密警察,于是借机讨好,委派斯大林的密友、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乌克兰分局局长叶夫多基莫夫接替梅德韦季内务部列宁格勒分局局长的职务,而把梅德韦季调往明斯克。此事为基洛夫所知,他极力反对,亲自出面同斯大林交涉,在斯大林面前告了亚戈达一状,说亚戈达未经他同意就擅自调动他的主要干部。斯大林心里有鬼,不敢说这是自己的意见。他担心如果坚持用叶夫多基莫夫取代梅德韦季,会引起基洛夫的怀疑,只好命令亚戈达作罢。

出师不利,非但未使斯大林有丝毫气馁,相反却使他除掉基洛夫的心情更加急迫了,他干脆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给了亚戈达。亚戈达一听领袖如此信任自己,岂可不尽忠诚,他立刻将自己的心腹、内务部列宁格勒分局副局长扎波罗热茨推荐给斯大林。他担心如果由自己把刺杀基洛夫的事托付扎波罗热茨,扎波罗热茨会没有胆量去做,因为基洛夫毕竟非等闲之辈。斯大林听他说得在理,就亲自召见了扎波罗热茨,当然是秘密的,当面向扎波罗热茨布置了刺基一事。

扎波罗热茨亲领领袖指示后,马上认为这是个自我表现的难得机会。他回到列宁格勒,立刻通过一个手下,找到了一个叫尼古拉耶夫的人做杀手。尼古拉耶夫曾是苏共党员,囚犯错误被开除了党籍,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被党清除的人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谁敢冒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风险呢?尼古拉耶夫全家的生活因此陷入了绝境,他在走投无路之下,一心想制造点政治事件,最好是杀一个大人物,来表明自己对现行制度的不满和出口鸟气。他选中的行刺目标是列宁格勒监察委员会主席,他认为正是这位监察委员会的狗屁主席,该对他被清除出党一事负责。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扎波罗热茨。扎波罗热茨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和尼古拉耶夫一样,对现实感到失望满腹牢骚的工人。认识尼古拉耶夫以后,扎波罗热茨经常和他一起喝酒,一起发牢骚,并且时不时在经济上接济他,很快尼古拉耶夫就把他当成了一位知心朋友。扎波罗热茨等时机成熟,就开导尼古拉耶夫说,杀一个无足轻重的监察委员会主席有什么意思,要搞就应该搞一个大人物,比如苏共政治局委员、党在列宁格勒的领导人基洛夫,就是一个再奸不过的目标。等尼古拉耶夫被他刺激煽动得无法忍耐之后,他给尼古拉耶夫搞来了行刺用的手枪,还给他搞来了一张进入基洛夫办公地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的通行证。

这一天,尼古拉耶夫把手枪装在一个黑色皮包中,皮包里还装首一个写满反动言沦和行刺计划的笔记本,他挟苦皮包向斯莫尔尼宫走去。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一道关卡,但是随后一个好管闹事的警卫拦住了他,并从他包里搜出了手枪和笔记本。他遭到了逮捕,被关进了监狱。

扎波罗热茨工作不细,出了这样大的一个纰漏,遭到了亚戈达的巾斥。扎波罗热茨希望将功补过,他想办法把尼古拉耶夫从牢里救了出来,并很快安排了第二次行动。这次他可不敢再马虎大意,准备工作做得十分仔细,该想到的地方都想到了,以确保万无一失。作为一个秘密警察的头儿,扎波罗热茨是了解斯大林的,要是再次把领袖惹恼了,前途不前途的尚是小事,自己脑袋搬家也是小事一桩,只怕一家老小也得跟着完蛋。现在他已不敢想什么升官发财了,只要平平安安帮领袖把事办了,他就谢天谢地了。

斯莫尔尼宫的警卫和墓洛夫本人的警卫工作均是由内务部列宁格勒分局负责的,由于扎波罗热茨做了周密安排,尼古拉耶夫这次顺利地走进了斯莫尔尼宫。这回没人拦他了。他提着装有手枪和笔记本的黑色皮包,径直来到斯莫尔尼宫会议厅外等候,那里正在举行党的州委会议,会议主持人正是基洛夫。扎波罗热茨预先就打听清楚了这次会议的情况。

一个叫鲍里索夫的工作人员见他来了,就配合默契地喊基洛夫出来听电话,说是克里姆林宫打来的,当基洛夫走出会议厅,返身掩门的时候,坐在会议厅门口等候的尼古拉耶夫站了起来,从容拔枪朝他开了火。只一枪就把他打死了。当开会的人们听见枪声跑出来时,发现基洛夫倒在血泊小,在他旁边,还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陌生人,这个陌生人身边不远处丢着一把手枪。除此而外,走廊里空空荡荡,一个鬼影子也没有,本该呆在会议厅外等候基洛夫的警卫人员,都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基洛夫被歹徒刺杀的消息传列莫斯科,大家都极为震惊。斯大林尤尤其“为党失去了一个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儿子”感到“悲愤”。他立刻决定要亲自赴列宁格勒调查事件“真相”。

这时扎波罗热茨再次将事情搞糟了。本来如果他理智的话,任务完成之后,他就应当尽量避免与尼古拉耶夫见面才是,但当他听说领袖将亲自到列宁格勒来调查时,为了在领袖面前邀功,他竟头脑发昏列想亲自提审尼古拉耶夫。虽然他戎装齐整,板着面孔,但是尼古拉耶夫在审讯室与他照面的一刹那,就一眼认出了自己这位“工人朋友”,他不由惊呆了,马上就意识列自己落人了一个阴险的圈套。

扎波罗热茨用尼古拉耶夫的家属当筹码,要尼古拉耶夫供出“幕后主使”,他预料尼占拉耶夫会在自己面前跪下来,苦苦央求他于下留情。谁知当尼古拉耶夫明白自己落入圈套后,却更加激发起了他邪癖的性子,他豁出去,非但不吃这一套,反而举起椅子追打扎波罗热茨,吼叫得活像是个从地狱来的追命鬼。扎波罗热茨见势不妙,吓得赶紧逃之夭夭。

为了防止尼古拉耶夫自杀,无法给领袖交账,扎波罗热茨命令把他关进了一间四壁包裹着层层棉垫的单人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