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刺杀李鸿章
10997300000002

第2章

李经方和李六到了刘汉良的住处,略作搜查就找到了一张纸,上边写道:

李大人,今日行刺于你并非我本人要你性命,而是国人要你性命。成则中国之幸,不成则警告你赴日签约要有人格国格,不要被后人唾骂!

李经方又问了许多人,别人都没有汉斯和李六说得详细,他只好把自己了解到的这些东西向他的父亲禀报了。

李鸿章听了李经方的禀报,看了看那张写着字的纸条,面无表情地说:“就这样吧!”

李经方退下后到了外边亲自对卫士们训话:“你们这些卫士是干什么的!吃白饭的?你们务必保证头等舱的安全,再有疏漏,砍掉你们的人头!”众卫士喏喏连声。

李鸿章自己知道,有人行剌是不可避免的事。自从接受了“头等全权大臣”对日本谈判的差事后,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士兵都要他以国家为重,不能答应日本人的无理要求。

日本明治维新强大以来,甲午一役北洋海军先败于黄海再败于刘公岛。中国陆军败于平壤辽东旅顺威海卫。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自然授人以柄,翁同纁李鸿藻张骞一干大臣名士群起而攻之。日人提出要中国割地赔款,先是提出割让辽东大片土地和台湾澎湖,赔款白银三万万两。东北是大清发祥之地不能让出,台湾巡抚唐景崧又上书皇上要求沿用东北成例不要割让台湾。经过反复交涉,割地赔款已成定数,不可改变,日本人又单单指名自己来当这个头等大臣,还未成行,就收到不少文书,有求告的有建议的有谋划的,也有威胁说如果割地要刺杀他的。对这些说法李鸿章自有他自己的看法,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能听皇上和太后的。

成行之前自己到太后那里请懿旨,太后只说要听皇帝的。皇帝是个没主心骨的人,单听他的老师翁同纁这些人的,最后还是自己给翁同纁下了个绊子,这才没有了掣肘之人。

那天,李鸿章要去见太后,先向皇帝请旨说:“臣愚鲁,可否请翁大人为主赴日,正所谓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皇帝问翁同纁:“翁师傅,李大人要你一起去日本,你意下如何?”

翁同纁听说李鸿章要攀上他也到日本,吓了一跳说:“回禀皇上,臣从未办过洋务,出洋赴日有辱使命,臣以为万万不可!”

光绪皇帝这才笑了笑说:“李大人也是为国事计,此心可奖。”又对李鸿章说,“李大人就不要再给翁师傅出难题了,你一个人去向太后请旨吧!”

翁同纁这老贼,不给你一点颜色,你不知道我的厉害!李鸿章想到这里才轻轻地笑了笑,大声对外边随从说:“请罗丰禄马建中伍廷芳三人来议事!”

只有刘汉良一个人行刺,李鸿章并不害怕。李鸿章担心的是刘汉良之流绝非一人,若有人在后边指使,剌客一拨一拨地来骚扰,他们在暗处自己在明处岂不叫人挠头?

李鸿章到底是李鸿章,他的推想完全正确。和刘汉良同行的还有多人,这些人来自各方各地,有文人学士官宦仕人,也有贩夫走卒农夫商贾,还有江湖豪客职业杀手。这些人知道日本人要中国割让台湾澎湖之后,自发地聚集在福州的台湾会馆,欲共同赴台组织抗日,决不让台湾落入日本人之手。

正当他们买舟东进将要赴台之时,台湾会馆来了一个叫张干的人。

张干原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门人,一派文士打扮,身材瘦小孱弱。张干身材瘦弱但是声音不弱,站在台湾会馆的大厅正中朗声说道:“诸位壮士,在下张干是台湾淡水铜锣湾人,自幼饱读诗书,目前暂充巡抚门下书办。巡抚虽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才,听不进不同谋划。日见台湾吃紧在下无能为力,方才弃唐至此,欲进京效申包胥哭庭,求皇上动全国之力与倭寇决战!我知道皇上夹在倭寇和老太后一党中间难以作为。我皇与日皇均当盛年,自强之心相同。日人上下同心亡我之心不死,我皇虽有强国之志,但诸位老臣不思进取只求自保,无奈之下皇上已经决意派李鸿章赴台乞和割让台湾。在下一介书生力图阻止李鸿章赴日,然手无缚鸡之力,身无格斗之技,空有保家卫国之志。今日幸遇诸位壮士,诸位热血保台张某已悉,在下这里先替全台父老谢谢诸位壮士鼎力相助。”

张干说罢,昂首跪在众人面前先是唱了个大喏,而后以头碰地无数,直到满面出血仍然叩头不止。这一大群人中有一位名叫刘富忠的连忙上前拉起张干。刘富忠对张干说:“先生如此,倒令我们这些粗人无地自容。我们赴台,就是要舍命保台,与台湾共存亡。先生如此大礼我们暂时受下,待赴台湾效命之时,以身家性命答谢先生。”

张干用手把脸上的血抹了抹,哭泣着说:“张干欲效樊於期授首荆轲,求诸位壮士替张某效命,刺杀李鸿章使之不能乞和。这样一可表明中国仁人志士保台之心对天可鉴,二可阻挡李鸿章行期以求事变。天若怜台湾,诸位使命自然成功;天若弃台湾,我辈效命家国之心已尽,台湾去留我等于心无愧!你们看这样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