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重生哪吒之傲啸封神
11157700000010

第10章 ,哪吒受赏(求收藏)

“哗”

整个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脸上都显露出震惊的神色,要知道大商宝库可是大商朝最为神秘的地方,里面搜罗了来自天下的奇珍异宝,神兵利器,随便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除了大商朝的帝王,只有立下赫赫战功之人经过大商帝王许可才能进入大商宝库挑选宝物,闻仲太师便曾去过三次,武成王也曾救驾有功进过一次。

哪吒虽然不知道这大商宝库有多神秘,不过看着众大臣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好地方。

当即躬身道,“多谢商王赏赐”。

“眼下时间也不早了,群臣散去吧,公子启与公子仲,公子受且到我书房殿来,我有话与你们交谈”。

帝乙召来三个儿子,并没有马上说出事由,而是端坐与龙椅上沉吟了半晌,让三人心中好生疑惑。

“三位王儿”,帝乙终于开口了。

“你们认为当今……天下之势如何?”

公子启和公子受面色都是一震,知道帝乙此问绝非无故而发,都不敢马上接口,默默思索起来。

公子仲却没想到这么多,见两人不说话,还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抢先说道:“如今叛乱已平,天下诸侯臣服,四方百姓无不称颂父皇之仁德,相信在父皇的治理之下,必能再现武丁盛世……”

公子仲大大歌颂了一番天子的功德,然后洋洋得意的看着长兄和三弟,正准备接受父亲的赏赐。

不过帝乙并不似想像中的高兴,反而眉头紧蹙,一言不发。

公子仲察言观色,知道自己说错话,微微低下头去,不敢再说话了。

公子启见帝乙如此,心中愈加谨慎,公子受也没有贸然开口,一边思考,连忙传音给哪吒,将刚刚帝乙所说的话全部告知了哪吒。

哪吒此时正在帝乙侍卫的带领下,手持大商宝库令前往宝库,听到公子受的传音。

眉宇微凝,帝乙平白无故的为什么会突然召集三个儿子问这样的话题,看到有所盘算,此事必须从长计议才是。

回忆着封神演义中的发展史,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

故此三教会谈,将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应劫成神——正是这些所谓的仙人神灵,为了自己的私怨或杀劫,不惜颠覆凡间的君权,让广大百姓遭受可怕的战争和劫难——他们才是祸害和平真正的罪魁祸首!

再回想着古代各国的战乱纷争,纵观大商朝局势,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大商朝看似一统却内忧外患,经济落后,不过其中最大的祸患还是那八百诸侯。

各路诸侯虽然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各存心思,尤其以势力最大的四大诸侯,坐拥封地,手下强兵猛将无数,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

大商朝自武丁盛世以后,国力渐衰,反观各方诸侯纷纷雄起,愈发难以驾御。先皇太丁之时,就曾忌西歧势大,将当时的西伯侯季历(姬昌之父)囚而杀之。其子姬昌却继承父志,西岐之势不弱反强,帝乙为防姬昌报仇,不得已将幼妹太姒许配与他媾和。

就好像大汉朝时期的七国之乱,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反叛朝廷。

再比如三国时期的诸侯并起,携天子以令天下,所以得学习商鞅变法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各地诸侯的势力,将所有的军队全部掌控在朝廷自己的手中,只要手中无兵何人敢反叛。

嗯,就是这样的。

赶紧将刚刚所思考的东西全部传递给了公子受,让他再稍加整理便是他自己的学问了。

良久,公子启终于发言了:“启禀父皇,儿臣认为适才二王弟的话并没有说错,父皇威德无双,四方子民无不心悦诚服……”

瞥见帝乙依然紧锁的眉头,公子启马上停止称颂,话锋一转:“然而,目前西有犬戎,东有东夷,不时侵扰我大商子民,诸侯之中亦有个别害群之马,心存异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王儿说的在理,”帝乙微微颔首,问道:“那依你之见,寡人如何才能高枕无忧呢?”

公子启见父亲肯定了自己的说法,胆气一壮,继续说道:“八百诸侯虽良莠不齐,所幸绝大多数依然忠心我朝。

尤其是四大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位都是忠心耿耿,可以成为父皇的得力臂助。

这四大诸侯各领二百诸侯,分而管之。东伯侯姜桓楚和西伯侯姬昌还可率东、西两路诸侯分拒东夷和犬戎,此一来,父皇自可安居朝歌,广施仁德,坐享太平盛世。”

公子启说完,看到帝乙脸上露出微笑,心中暗喜,既而又看了看公子受的表情。

只看见公子受脸上显露出震惊的表情,殊不知他的震惊是因为哪吒的话,起初还有些疑惑,不过仔细一想,确实是那么回事,不过那汉朝,三国是什么地方,怎么从未听闻。

面色微动,口中传来一声冷笑,“这就是大王兄的‘良策’?若依此言,无异自掘坟墓,将大商朝万年基业葬于他人之手,实在可笑至极!”

“三王弟!你……”公子启听到寿王在父皇毫不掩饰地嘲笑自己,脸都涨红了,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子受!怎么如此无礼!”帝乙对张紫星叱道,“你有何见解,可自道来!”

子受肃容说道:“儿臣认为大商朝最大的忧患不在外,而在内!”

帝乙浓眉一挑,眼中飞快掠过一道精光,表面依然不动声色地问道:“此言何解?”

“儿臣指的‘内忧’正是分据各地的八百诸侯!”公子受目光锐利,看出帝乙有些意动,也顾不得语出惊人。

接着说道:“目前各路诸侯虽然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各存心思,尤其以势力最大的四大诸侯为甚,如果依大王兄之策,听之任之,放其坐大,岂不等于将自身性命乃至我大商江山都送入旁人之手!他们一旦叛逆,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