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1123400000003

第3章 老子(3)

万物依靠它生长而它不认为自己是主宰,它有所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始终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它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

正由于它始终不以自己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诵读星级★★

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

乐(yuè)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注释①执:掌握。大象:指道。四十一章:“大象无形。”②安:乃,于是。王引之《经传释词》:“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管子·大匡》:“必足三年之食,安可以其馀修兵革。”平太:安宁。太,通“泰”。③乐与饵:音乐与美食。④既:尽,穷尽。

译文谁掌握了大道,天下都向他投靠。大家都来投靠而不加伤害,于是大家都能平和安泰。

音乐与美食,能使过路的人止步。而道一经口中说出,却淡得没有味道。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尽。

诵读星级★

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歙(xī)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②。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③不可以示人。

注释①歙:收敛,合拢。②微明:高延第《老子证义》:“首八句即福祸盛衰倚伏之几,天地自然之运,似幽实明。‘微明’即微而显也。”③国之利器:有几种解释,一说指权道,一说指赏罚,一说指圣智仁义巧利。这里实指政权或军事力量(高亨说)。

译文将要收合的,必须先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的,必须先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的,必须先暂且兴举它;将要夺取的,必须先暂且给予它。这就叫作从幽微的几兆中得到认识。

柔弱胜过刚强。

鱼儿不能脱离深水,国家的政权军队也不可以随便展示给人看。

诵读星级★★★

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②。化而欲作③,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④静,天下将自定。

注释①无为:任其自然,不妄为。这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命题,既是他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也是他的政治原则。无不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这由“无为”所产生的效果。②自化:自然化育,自然发展。③欲:私欲。作:产生。④以:则。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的,然而却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不能为的。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人们在自生自长中萌发了贪欲,我就用道来安定他们。用道来安定他们,就不会起贪欲。不起贪欲则趋于宁静,天下便自然重归于安定。

诵读星级★★

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①,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②,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③。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④,道之华⑤,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①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②无以为:无心作为。以,有心,故意。有的版本作“不”。③攘臂:援臂,伸臂。扔:强力牵引。④前识者: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者。⑤华:虚华。

译文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这就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这就是没有德。

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出于有心。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着胳膊强使人听从。

所以丧失道后才有德,丧失德后才有仁,丧失仁后才有义,丧失义后才有礼。

礼这个东西,它表明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始。

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者,不过是道的虚华表现,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虚华。因此舍弃浇薄虚华而选择敦厚笃实。

诵读星级★

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②。

其致之③,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④,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⑤。此非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誉无誉,不欲(lù)⑥如玉,珞(lì)珞⑦如石。

注释①得一:即得道。业灵峰《老子达解》:“一者,道之数。得一,犹言得道也。”《淮南子·诠言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②贞:通“正”,首领。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景龙碑本等均作“正”。③其致之:推而言之。高亨《老子正诂》:“致犹推也,推而言之如下文也。”④发:刘师培《老子斠补》:“发读为废。……‘恐发’者,犹言将崩圮也,即地倾之义。‘发’为‘废’之省形。”⑤孤、寡、不谷:都是王侯用于自己的谦称。孤、寡,是说自己孤德、寡德;不谷,即不善之意。⑥琭琭:形容玉的华丽。⑦珞珞:形容石块的坚实。

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神灵,山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若不能保持清明就将崩裂,地若不能保持宁静就将塌陷,神若不能保持神灵就将消失,山谷若不能保持充盈就将涸竭,万物若不能保持生长就将灭绝,侯王若不能保持首领地位就将垮台。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称誉无须称誉,因此不愿像玉的华丽,宁可如石块般坚实。

诵读星级★★★

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①,弱者道之用②。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①反:高亨《老子注译》:“反,借为返,去而复回曰返,即循环。自然界日月的运行,春夏秋冬的更替,都是往来循环,老子认为这就是道的运动。”②弱:柔弱,柔和。高亨《老子注译》:“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柔和的,四时的气候总是逐渐转变,才能生养万物;狂风暴雨是偶然的。”

译文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诵读星级★★★

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①;下士闻道,大而笑之②。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③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⑤,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⑥,质真若渝⑦,大方无隅⑧;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⑨且善成。

注释①存:取信。亡:怀疑。②大而笑之:王弼本作“大笑之”,王念孙《读书杂志》:“‘大笑之’,本作‘大而笑之’,犹言迂而笑之也。《牟子》引《老子》,正作‘大而笑之’。《抱朴子·微旨篇》亦云‘大而笑之’。”王说有理,今据改。大,即《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之大,空洞,迂阔。③建言:立言。林希逸说:“建言者,立言也,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④夷:平。颣:本义为丝上的结,引申为不平之义。⑤辱:同“黑辱”(rǔ),黑垢。⑥建:通“健”,刚健。偷:偷惰。⑦渝:《说文》:“渝,变污也。”⑧隅:廉隅,棱角。⑨贷:施与。

译文上等士人听到道,就努力去实行;中等士人听到道,则将信将疑;下等士人听到道,以为空洞而嘲笑它。不被嘲笑就不足以成为道。因此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坎坷;崇高的德好像低谷,纯洁的白好像污黑,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看似懦弱,质朴纯真看似污浊,方正的物体看似无棱;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美好的音乐听来好似无声,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迹。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施与万物并成就万物。

诵读星级★★★

四十二章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

万物负阴抱阳②,冲气③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④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⑤。

注释①“道生一”四句:这是老子著名的万物生成论观点,描述道生成万物的过程。《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一为道之最初生成物,即气;一分为二,即阴与阳;阴阳合和而产生第三者,如此衍化而生成万物。②负阴抱阳:背阴而向阳。③冲气:阴阳两气相激荡。冲,交冲,激荡。④强梁:凶横有力。⑤教父:为教之本。父,本也。

译文道生成气,气分为阴阳二种,阴阳两气相交而生成万物。

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大人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减损它有时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时反而受到减损。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头一条。

诵读星级★★★

四十三章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①。无有入无间②,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注释①天下之至柔:即道。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即以水为喻以明道之性。驰骋:使之驰骋,即驾驭、驱使。②无有:没有体积,即天下之至柔。无间:没有空隙,即天下之至坚。③希:通“稀”。傅奕即作“稀”。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没有形体的道能穿越没有空隙至坚至强的有形之物,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能够做到的。

诵读星级★★★

四十四章

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

是故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①货:财货,物质财富。多:重要。②得:指得到名利。亡:指失去生命。病:害处。③费:损害,损伤。

译文声名与生命哪一个跟自己更亲近?生命与财货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哪一个更为有害?

所以过分爱好看重名声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过多地蓄积财货必将招致惨重的损失。

(对于名声地位的追求)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如此,生命才可以长久。

诵读星级★★★

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④,清静为天下正⑤。

注释①成:通“盛”,满,完满。②弊:竭,尽。③冲:通“盅”,空虚。④“躁胜寒”二句:高明《帛书老子校注》:“‘躁’与‘静’是指人之体魄在不同环境下而表现的不同情绪或状态。肢体运动则生暖,暖而胜寒;心宁体静则自爽,爽而胜热。”⑤正:平,引申有准则、楷模义。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其功用却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然其功用却永不穷尽。

最正直者好似屈曲,最灵巧者好似笨拙,最善辩者好似木讷。

运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静无为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诵读星级★★★

四十六章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②。

罪莫大于可欲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①却走马以粪:《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却,止也,弃而不用。走马,指传送军情之马。粪:耕种。《孟子·滕文公上》:“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赵歧注:“粪,治其田。”②戎马:战马。生于郊:指怀胎的牝马在战地的郊野生产。桓宽《盐铁论·未通》:“往者未伐胡越之时……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牸牝(母马)入阵,故驹犊生于战地。”③罪莫大于可欲:王弼本无此句,河上公本、傅奕本均有此句,《韩非子·喻老》引文亦有此句,据补。

译文天下太平,战争不兴,战马不用于战场而用于耕种;天下无道,战争频繁,连怀胎的母马也被送上战场,在战场生下小马驹。

罪恶没有比多欲更大的了,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什么都想得到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永远的满足。

诵读星级★★

四十七章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kuī)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③,不为而成。

注释①:通“窥”,窥视。牖:窗子。②天道:指自然规律。③名:通“明”。

译文(有道之士)不出大门,也知道天下之事;不望窗外,也能认识自然的法则。外出越远,对道的认识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而能感知,不察看却能明白,不作为却能成功。

诵读星级★★★

四十八章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①;及其有事②,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①取:治,治理。无事:无扰攘之事。②有事:指政令繁苛。

译文从事于学则日益增加知识,从事于道则日益减损知识。

减少了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地。达到无为的境地,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

治理天下要始终清静不扰攘;如果政令繁苛,就不配治理天下。

诵读星级★★

四十九章

原文圣人无常心①,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

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注释①常心:主观固执之心。②德:通“得”。③歙歙焉:收敛的样子。指收敛主观的欲望。王弼本无“焉”字,据傅奕本补。④浑其心:使人心归于浑朴。⑤百姓皆注其耳目:王弼无此句,据河上公本、景龙碑本补入。河上公注:“注,用也。”用其耳目,即明察是非。⑥孩之:像孩子般对待他们。

译文圣人没有主观成见,只以百姓的心为心。

百姓之善良者,我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们;百姓之不善良者,我也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们,这样我也能得到百姓的善心相待。

百姓之诚信者,我以诚信之心对待他们;百姓之不诚信者,我也以诚信之心对待他们,这样我也能得到百姓的诚信相待。

圣人之于天下,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与欲望,使人心世风归于浑朴。

百姓都利用自己的耳目计较是非得失,圣人却都把他们当作天真的婴儿一般对待。

诵读星级★★

五十章

原文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③,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④。

盖闻善摄生⑤者,陆行不遇兕(sì)⑥虎,入军不被⑦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⑧。

注释①出生入死:有三种解释:一、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谓之出,卒谓之入,故曰出生入死。”二、人离开生路,即进入死路。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三、蒋锡昌《老子校诂》:“此言人出于世为生,入于地为死。”译文从蒋说。②徒:“途”的本字,道路,引申指机会。③生生:养生。后一“生”字王弼本无,据傅奕本、帛书甲乙本等增补。④生生之厚:厚自奉养以求生。⑤摄生:犹养生。摄,调养,养护。⑥兕:犀牛。⑦被:受,加。⑧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译文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人获得长生的机会,是十分之三;人走向死亡的机会,也是十分之三;人过分奉养自己的生命,胡作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奉养太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境地。

诵读星级★★

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①,物形之,势成之②。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shú)之③,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④。

注释①之:指万物。畜:养也。二句谓,万物由道生长之,德养育之。②物形之:因物而赋形。势成之:因势而成形。势,指自然之势。③亭:成熟,长成。毒:通“熟”,成熟。④玄德:幽远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