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生何处来
11255100000009

第9章 陶伊人

端午过后就没了热闹事,秦永铭感慨在舫船诗兴大发,做了首好诗扬眉吐气。说道上庸诗会江梁的事情。

“你是出了风头,可是,就没想过卫家?不过,卫家动手之前的问问我秦家同不同意。”

“你可别瞎掺和!”

“那可不行,最近老爷子正好看卫家来气呢。现在秦家布匹生意算是稳当,老爷子想着入茶行掺和一手,没想到卫家不给面子。这事,老爷子火气大着呢......”

端午时秦永铭在舫船上,他嫌弃上庸诗会太拘束。舫船上做了好诗,据说那雨婷姑娘十分喜欢,当时就吟唱了出来。

“最好别掺和,毕竟有刘宗毅呢!”

秦永铭性情洒脱,尤其是在醉风楼那夜过后,对江梁更加亲热。其实入茶行什么的,秦家没这个必要,应该是秦永铭在其中出了些力气。

“放心吧,我家老爷子不怕他刘宗毅。对了,说起来我的和莲霜购买些肥皂。这肥皂运到南方肯定大卖。”秦永铭吹开漂浮的茶叶喝了口,说的得意洋洋。

有功名的很少经商,秦家原本是商贾之家,后来秦永铭考上了秀才,秦老爷子乐得开了花。对于这秀才儿子,秦老爷子十分呵护。不过,在秦永铭经商之事上,秦老爷子有点纠结。

“不说了,你不懂做生意,我这就去百物坊找莲霜。唉,希望莲霜看在你我情义上给些好处.....”

“做梦,半点好处都没有......”

笑骂声中秦永铭留下点心离开了院子,点心是京城拿回来的,说是御厨做的,在京城很难买得到。能有这几块点心,还是托秦老爷子的福。

秦永铭很义气,算是能相处交好的朋友。

肥皂生意止步不前,这主要是莲霜得罪了卫家的缘故,秦永铭能购买肥皂,这也算是一种表态。

对于卫家,江梁没有放在眼里。

肥皂配方流不出去,就不会对肥皂产业产生影响。百姓需要肥皂,卫家再厉害也挡不住上庸城百姓。

根据莲霜说的,刘宗毅那边没什么动静。应该是许升给刘宗毅下了什么绊子,刘宗毅现在正自顾不暇。江梁总觉得应该是苏若璃那丫头动的手。

苏若璃那边,江家寨在上庸城的人没打听到什么。二皇子宾客幕僚这身份总觉得有些简单。大罗山一帮糙汉子做情报有些为难了点。

情报很重要,信息快速流通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冬天米贵了,那家贵人出了事,谁谁谁昨晚做了什么,点点滴滴汇聚到一起。在这命比纸薄的朝代,十分重要。

大周朝廷有皇城司,但在江梁眼里皇城司有些单薄。他想了半天,总觉得可以在情报方面下些功夫。

比如那家妻妾做了不好的事,那个大人收了银子,再或者谁家的阿猫阿狗丢了,这些都是可以赚银子的。

大罗山缺银子养活人,江梁缺银子搞科研,总不能依靠莲霜经商赚那么多的钱。莲霜会累,江梁也不忍心莲霜受罪。

大罗山一帮土匪,抢劫放火还可以,弄情报指望不上。那便宜爹江安山听到情报大概就会笑出声,大刀一横,或许会说句老子有刀足矣。

封建朝代,少不了命苦的,找个聪慧的小丫头指导一番,算是不错的法子。

江梁就这么想着......

陶鸿文是当代大儒,学问渊博,颇有君子之风。京城做官多年,大概是得罪了些人,心灰意冷回到上庸城养老。

端午夜过后亲自来过次,那些了果仁,本来想和江梁下棋,结果江梁对围棋半巧不通,弄得成了陶老爷子教江梁下围棋了。

陶鸿文在上庸城颇有影响力,据说去年一句话让不出名的青年成了才子。这种事情,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可见这陶鸿文的影响力有多大。

铛铛铛,敲门声响起。

周叔在工坊,小翠跟着莲霜去了百物坊。平常接客都是小翠来,小翠不在只能亲自去开门。

“江公子~”

声音软糯,带着些询问的意思,身上穿着绸缎,脸庞精致秀气,有些南方水乡女子的意蕴。

江梁打量着眼前的女子,嗯了声算是答复。想了想,才记起这是陶鸿文的女儿,好像叫陶伊人来着。

“陶老爷子的女儿,陶伊人?”江梁不由得问出了口。

陶伊人微微错愕,这江梁一开口就大煞风景。那有见女孩子第一句直呼名字的,晓是知道也该含蓄下,对于姑娘家来说,名字不能轻易告诉别人这是礼数。

“不是么,陶老爷子下棋的时候告诉我的。”对方不说话,江梁以为认错了人。毕竟就是在端午夜里看了一眼,认错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陶伊人回过神来行礼:“正是。”

“有事么?”江梁问道。

陶伊人递出请帖,上面的字龙飞凤舞,显然是陶鸿文写的。翻开看,大意就是邀请过去吃饭,希望江梁不要推辞。

“正好小翠不在,这下免得做饭了。”

“啊~”

两家本来就挨着,相距不过一百步,江梁率先走在前面,看见陶家小姐陶伊人张这小嘴,满脸惊讶的表情。

“等什么呢!”江梁手里晃荡着请帖,大步走在前面,陶伊人急忙跟上,身后的丫鬟缩缩脖子小跑着去开门。

陶家院子很别致,同样是二进院落。进了门陶伊人在前面带路,丫鬟跑去喊厨房准备上菜。

“公子在上庸诗会时,我在楼上见公子动手了呢!”陶伊人笑盈盈的说着话。

江梁肚子的确饿了,早晨莲霜准备了早饭,倒了中午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其实这年代很多人只吃两顿饭,只有富裕的大家族才会每日三餐。

原先莲霜每日两餐,只是江梁坚决反对,成了现在每日三餐。

“是啊,当时下手没注意,下手轻了!”江梁随意附和几声,院子里传出饭香,陶鸿文坐在正厅里喝着茶,见江梁来了,起身示意坐下。

“老爷子,饭呢?”大刀阔斧的坐在木椅上,江梁端茶喝了口。

陶鸿文笑骂:“你这哪是做客的,分明是打劫。等老夫明晚去你家,也该这样学你......”

“老爷子,别明晚啊,中午怎么样?”江梁笑着问道。

陶鸿文郎爽笑道:“你小子,别以为老夫不知道,莲霜和小翠中午可不给你做饭吧!”

陶伊人虽然在忙碌,可眼睛在瞅着正厅的状况。自家爹爹在京当官多年,别看回到上庸城不理朝堂之事,但往日官威犹在。

陶家不时会有年轻才俊来拜访,可是没有人能像这样和爹爹谈笑风生的。说话时神态自然,言语没有顾忌。

“难怪爹爹说这江公子是个怪人。”陶伊人嘟囔句随后让人准备好座椅。

陶鸿文身为大儒比较讲究,正厅待客,偏厅吃饭。桌上肉食不多,多是素菜。陶鸿文坐在主位,江梁在他身旁坐下,陶伊人给两人倒了酒,然后在另一旁入座。

“老爷子,真小气,也不知道炖只鸡来招待我。家姐和小翠舍不得吃肉,来了这里也不给肉吃,真是小气。”江梁夹起盘中肉吞进了肚子里。

陶鸿文则吃着素菜:“你小子,到了老夫这把年纪,你就能知道菜的好处了。家里要不是你来,哪里会有肉吃。”

“来。”江梁把盛肉的盘子放到陶伊人面前:“多吃点肉长身体。等我走了,老爷子可不一定给你买肉吃。”

陶伊人愣了愣,陶家不差这点肉钱。她和爹爹都不喜欢吃肉,现在江梁把盘子放到她面前,想了想,夹起块肉放进了嘴里。

“多吃点,长身体!”江梁重复了句,也夹起块肉吞进了肚子里。

陶家吃饭是有规矩的,陶鸿文虽然不执行食不言寝不语,但陶家人吃饭时说话不多。而江梁不知道也不在意这些,和陶鸿文有说有笑吃着饭,偶尔还挑三拣四,使得陶鸿文笑骂不知好歹。

陶鸿文饮食规律每日吃的少,陶伊人早早的离开饭桌去准备些东西。下人收拾东西,陶鸿文笑着问:“你小子,莲霜旁晚还的给你做饭吃。在我这里拿些吃食,省的莲霜回去动手侍候你。”

“谢过老爷子,酒也拿一坛。老爷子不愧是老爷子,家里的酒就是好喝。”江梁也不客气顺口有要了坛好酒。

“你这小子,真把我陶府做了自己家!”陶鸿文笑着唤过家丁,示意把好酒给江梁拿两坛去喝。

陶鸿文见识渊博谈古论今让人受益匪浅,江梁话语新颖观点奇出,两人一时聊得火热。临近晚饭时,两人才停下一番讨论。

“陶老爷子不愧是大儒,谈古论今真有一套!”

“你小子,学术不正,身为儒生一肚子坏水!”

屋外陶伊人托着下巴听着屋里的说话声,当江梁告辞说要离开,才进了屋里。

“你小子,以后莲霜没给你准备午饭尽管来这里。”陶鸿文笑着示意下人拎着东西送到江梁家中。

“老爷子,要我来你就得都准备些肉。”江梁拱手行礼。

陶鸿文没有出来送客,江梁毕竟是晚辈,陶伊人带着丫鬟跟随着一直进了江梁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