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布衣青云
11394400000106

第106章 试弓

牙军大营!

高辰坐在主座之上,王思礼将一本名册递给高辰。

牙将虽然能领一军,但是没有资格拥有幕府,与军使、守捉使相比较,还有些差距。

“全军将士共有两千零三十人,请将军过目。”

王思礼向高辰说道。

这本名册上有诸团的校尉、旅帅、队正、火长。

他们各自统帅的部下,在这上面一目了然。

“每日需要多少人当值,多久一换?”

高辰向王思礼问道。

“每次中军当值者五十人,三个时辰一换,每日轮换四次!”

王思礼听闻后,向高辰回道。

唐代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身为主帅的王忠嗣,需要日夜护卫。

“这是我们身为牙军的职责,不能有失。”

高辰点头,向王思礼叮嘱道。

“遵命!”

王思礼领命说道。

“我有一事,冒昧向王将军一问。可否?”

高辰陡然间向王思礼一问。

“将军请问,末将知无不言!”

王思礼向高辰回道。

“牙军之士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我尚不及弱冠,就是牙军的统帅,你们服气吗?”

高辰看着王思礼,再次向他问道。

“刚才在武场之上,都大呼将军为‘九曲飞将’,您的事迹广为流传,将士们怎么会不佩服呢?”

王思礼笑着向高辰答道。

“我说的是心服!”

高辰继而又问。

“既然将军锲而不舍的问,那末将斗胆回答。自古多少将领,本名震天下,然转换军队之后,不得服众,甚至需要以杀鸡儆猴来立威。如果将军仅来一天,就想让全军两千余名将士心服口服的话,就如痴人说梦一样!”

王思礼目光炯炯的说道。

“是我失言了!”

高辰被王思礼这么一说,淡淡的一笑,一摆手道:“我只是随意一问罢了,不要放在心上。”

“如果人没有欲望,则是无敌的!人之常情罢了!”

王思礼并没有感觉到高辰话语中的含义,开口说道。

“那种大境界,我等武人怎么能体会。你我一起努力吧!”

王思礼的话让高辰脑海中跳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

是的,这种大境界,确实让人无法企及。

“将军请先熟悉军务,末将告辞!”

王思礼拱手告退。

“请!”

高辰点头。

王思礼真的心服高辰吗?

答案肯定是不服的!

王思礼出身于骁勇善战的高句丽贵族,家族自高宗之时开始,世代将门。

他的年龄几乎比高辰大一倍,他闻名陇右的时候,高辰还不知道在哪呢!

纵使高辰在短时间内立下赫赫战功,也不足以让王思礼心服口服。

正如杜鸿渐向高辰说过的话,曾经的王思礼“好争”!

待营帐中只剩下高辰一人后,张献恭进入营帐。

张献恭被张守瑜托付给高辰,此时的张献恭是高辰的亲兵。

“王帅将自己年轻时用的漆弓,贮藏与袋中。示其不轻易动武,今又将其赏赐于我。你知道这是何意吗?”

高辰拿出漆弓,放在桌上,向张献恭问道。

“王帅为将数十年,这不是我能揣摩的。不过据说王帅年轻之时,以勇猛善战驰名天下,常身先士卒,万夫莫当!将军也是以‘勇悍’闻名,或许这是王帅赠弓的原因。”

张献恭向高辰回答道。

“你的家族,世代出将,开元时期更出现张守珪这样的天下名将。王帅的才略和功绩已远胜名将王晙、李祎,你能看出王帅为将,和古人有何不同?”

高辰向张献恭问道。

“如果在古代名将中,寻找和王帅相似的人,也只能是汉代的赵充国了。至于王帅的用兵之道,一直契合孙子之道,我看不出异常。王帅在北方为将之时,我略有了解。王帅依靠文德,建树武功,远处无不拜服,近处无不安宁,所以才有了如今北方的晏然。在节制河西、陇右的时候,提拔了一大批勇猛善战的将领,是以河西、陇右,士气高昂,兵利甲坚,人人渴望对吐蕃的一战。”

张献恭向高辰回答道。

“连你也看到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高辰看向张献恭。

“皇帝将身为朔方、河东节度使的王帅,调至陇右、河西。凡军中有见地者,皆能看出,大唐、吐蕃之间,必有一战!”

张献恭笃定的说道。

他没有明说,但高辰知晓。

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喜爱边功,大有迈步汉武帝之意。

吐蕃的崛起,让李隆基如鲠在喉,李隆基一直将吐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另外李隆基一直看尺带珠丹不顺眼,娶了金城公主之后,还时不时的寇掠大唐边境,一点都没有舅甥的礼节。

皇甫惟明的失利,让李隆基将天下最狠的一个将领调往河西,目的不言而喻。

即便是王忠嗣不去进攻吐蕃,李隆基也会下令进攻。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也是在等这次机会!”

高辰默默的说道。

“河西、陇右的名将可不少,将军资历尚浅,还立足未稳,如果将军想更上一层,就要去争夺机会!皇帝在看着,如果失去了一次战功,可能就失去了成为节度使的机会!虽然,将军还年轻,但成为霍去病那样的人,岂不是更好吗?”

张献恭向高辰建议道。

“多谢你的忠告,也让我看到你的才能,我没有幕僚,我想我以后能和你推心置腹了。”

高辰拉着张献恭的手说道。

他岂能不知道去争夺机会,李光弼是纵观全唐都能排的上号的名将,哥舒翰先于李光弼成功,就是因为哥舒翰提前获得皇帝的赏识。

“作为属下,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献恭拱手说道。

“走!跟我一起去武场之上!”

高辰那把抓起王忠嗣赠给他的漆弓,走出营帐。

张献恭紧随其后。

高辰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擅长射箭,而放弃在大庭广众下练习。

高辰现在能在五十步外,十射九中,比那些精锐弓箭手并不差。

高辰也想试一下,到底能不能拉开王忠嗣年轻之时用的弓。

这毕竟是一百五十斤弓,比他原先用的弓重一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