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布衣青云
11394400000038

第38章 罢相

兼四镇之节度,王忠嗣。

大唐没有人否认王忠嗣的功绩,没有人质疑他的能力。

他父亲乃是大唐有名的猛将王海滨,英年早逝,战死沙场,留下遗孤王训。

王训时年九岁,唐玄宗因怜惜其父的忠诚,将王训接到皇宫,并认王训为干儿子,赐名“忠嗣”。

留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并没有使王忠嗣淹没在“尔虞我诈”之中。

身上流淌着猛将的血脉,使他在宫中变得寡言少语,但为人非常勇猛刚毅,时任忠王的李亨都乐意结交少年时的王忠嗣。

他在宫中因而习得更多兵书,富有用兵的谋略,唐玄宗每一次与他问对,皆对答如流。

每次答完,唐玄宗都会称赞:“尔后必为良将。”

可见唐玄宗对王忠嗣的器重。

王忠嗣十八岁便入军为将,勇冠三军,常出奇兵,深入敌后,身先士卒,以勇猛自负,时人比之“关张”。

汉之后称勇者,首推关张。可见时人对王忠嗣勇猛的认可。

此时的王忠嗣,已经过了青年时的勇猛阶段。他更倾向一个统帅,他治军严谨,赏罚分明,爱兵如子,善于计谋,不轻易发动战争,战之必胜,胜之士兵必有赏,所以士兵皆乐意效死。

破契丹、奚联军,收降契丹三十六部,献上《平戎十八策》。后突厥虽然是被回纥灭亡,但和王忠嗣的运作脱不了干系。

如果说唐初的战神为李靖,那在这盛唐时代,战神便是王忠嗣。

身经百战,每战必胜,他已经具备了战神的条件。

渴望边功,渴望能开疆扩土,迈步汉武帝的唐玄宗敢将近二十七万精锐兵马交付给王忠嗣,除了对王忠嗣的信任,必有原因。

他对正值壮年的王忠嗣充满信心,唐玄宗希望掌握一个幅员更加辽阔大唐帝国。

他希望有朝一日,隔着数百年时空,挥手向汉武帝致敬。

食肆中的青年徐徐的讲解王忠嗣的传奇一生。

除了吃饭的声音,就剩下青年绘声绘色的说话声。

许多人听过多次,但依旧百听不厌。

高辰也用心倾听,握紧拳头,热血沸腾。

如果说李潭建议他从军,只是让他产生从军的想法。

王难得因边功而受宠富贵,让他对唐玄宗喜欢边功而感叹。

那么唐人对王忠嗣的崇拜,王忠嗣一人佩戴四种将印的权势,和随时都有可能入朝拜相的趋势。

令高辰坚定了念想。

高辰虽然在啃着饼,但是灵魂已经陷入混沌之中。

他原本不知东南西北,看不清任何方向。

西面的迷雾顿时散去,一条大路出现在高辰视野之中。

这条路看不到尽头,仿佛一望无际。

路明确了,高辰低头一看,却是满地荆棘……

高辰无畏这一切,军功入相,已成高辰的信念。

封狼居胥,开疆万里。这也是男儿最大的荣耀。

……

王难得游行长安,是很风光。殊不知此时朝廷发生了惊天大事。

众所周知,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工于权计。

他有两条得力的鹰犬,作为他的爪牙。使他如虎添翼。

其中一个苛酷猛厉、心狠手辣,一个诡谲阴险,残酷无情。

一个人喜欢挡在李林甫面前,竖起大钳子。一个喜欢悄无声息的支起阴险的大网。

钳子不能夹断的人,说明太刚,需要大网来捕。

大网网不住的人,说明太柔,钳子派上用场。

大网和钳子配合,一个捕,一个杀,天衣无缝。

拿钳子的人为罗希奭,支大网的人叫做吉温。二人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

时人称“罗钳吉网”!

李适之拜相之后,处处找李林甫不自在,认为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任盛世宰相,如光鲜艳丽的蜀锦,染上污墨。

他与名士大臣相谈,总会提及“弄獐宰相”任命的人都是“伏猎侍郎”,使世人嘲笑,来讽刺李林甫。

太常少卿姜度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姜度是李林甫的舅子,李林甫当然要庆贺。他手书一张,送往姜度府邸。

李林甫当时已经拜相,权势很大,姜度收到李林甫的贺书之后,自然要在宾客面前炫耀一番,互相传看。可开头的那一句“闻有弄獐之庆”,令宾客捧腹大笑。

《诗经》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人们用弄璋之喜来庆贺主人家生子。“獐”乃野兽,岂不可笑?

李林甫曾引荐素无学识的萧炅任户部侍郎,他在署中读文书之时,将“伏腊”读成“伏猎”。伏腊是指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名称,“伏腊”为何意?故被嘲讽为伏猎侍郎。

李林甫睚眦必报,自然不会让李适之笑太久,一个陷阱被他悄无声息的设计好。

去年,李林甫故意和李适之搭讪,主动恭维了李适之几句之后,就压低嗓门说道:“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

这时,由于唐玄宗赏赐无度,国库空虚,唐玄宗甚为焦虑。

李适之细细一合计,这种事情于公于私都是好事,他也想到李林甫没安好心,但是思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说来,归于李林甫说漏了嘴。

次日李适之就在朝堂上禀告唐玄宗,想要邀功。唐玄宗听后非常高兴,金子正好弥补国库空虚。

可这时李适之却不紧不慢的说道:“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

唐玄宗因此认为李林甫关心自己,李适之不择手段,唐玄宗开始疏远李适之。对李适之一落千丈。

李适之张口结舌,只能吃这个闷亏。

此时,罗钳吉网上场!

他们借助跟踪打探,发现李亨与韦坚、皇甫惟明游会,于是网罗大案!

李亨是太子,韦坚是外戚(妹为太子妃),皇甫惟明是大将。

这是一扇风,就能起火的关系。

唐玄宗目睹“神龙政变”,看着他祖母武则天被逼下皇位。

又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扶其父唐睿宗李旦重坐皇位。

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和一众党羽,彻底结束了牝鸡司晨的时代。

一个靠政变登上皇位的皇帝,为了提防政变,在开元末期毫不犹豫的杀了自己三个儿子,一个女婿。

政变、篡位,这两个词直接窜到唐玄宗脑海。

在这一刻,他不会分青红皂白,直接以“干进不己”的罪名将贬韦坚为缙云太守,贬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

在盛唐时期,一个郡之守,翻不起任何风浪。

而韦坚和李适之关系极为亲密,可以说二人是一个党派的一二把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李适之怎能独善其身?

罗钳吉网离他越来越近,他终于明白,自己非李林甫对手,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辞去相位。

就在高辰入长安之时,唐玄宗解除李适之宰相职务,将其罢为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