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物看完,看全,也有缺陷,你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出不去,进不来,你不可能一下子过完整个个人生,你注定是片面,一部分,人每次做出的决定都是一部分的结果。对啊!我在这里要生要死,明天接着过活。
不能像只青蛙一样,戳一下跳一下,要学会自己跳,胜己。(青蛙挺好的啊!)
附和别人会得喜欢,附和别人会失去自己,我想介入两者之间,惹我不爽就不搞了。
没有双脚的,没有理由去喜欢鞋子,没有头发,没有理由去理发,这都是失去了根本,我如此闷闷不乐又是失去了什么呢?自律?
“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道与之貌②,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对啊!怎么不像人呢?不做人事?那你说人做什么事?
白马不是马,非马不是马,非马不是马这是肯定的,白马为什么不是马,凭他白吗?
用浮华辞藻来修辞不如用具体的事实来论证,漏,有时候华丽的辞藻比具体的事实更有说服力。
事物本身无用,都过了一遍怎么有用呢?
有和无
宇宙本身开始有,而后走向无,或是无中生有,怎么生?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我还有什么样的议论和看法,没了。
因为有存在不能分辨,一分就乱。
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不称杨的真理是假的真理,不辨说的辨说是假的辨说,不表示的仁爱是假的仁爱,不谦让的谦让是假的谦让。
鱼在水中能够生存,而人会死,泥鳅也能在潮湿中生存,而人会死,仙人掌能在沙漠里生存而人会死。猴子有自己的环境,泥鳅也泥鳅的环境,人也有人的环境。
猴子以为的美丽,人的不美,人以为的美,猴子不美,有没有跨越物种的美丽,没有。
倘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没有正确和错误,政策如何推行?人如何行走?
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为什么有人看法相同,有人看法不同,有人随大潮随大流?因为经历吗?因为眼界吗?因为人的本性吗?
世间没有无穷无尽,连宇宙都有终结,何来无穷,何来长生,是不是就是因为会灭亡,生命才会存在?
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本来嘛!不屈服还能干什么?死犟到底吗?
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世间可不止有用无用哦!
自身都难保,如何去帮助别人,自己都没有建树,怎么去推行大道?自己没有几分能耐怎么出世?
而勉强把仁义和规范之类的言辞述说于暴君面前,这就好比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害人。不,别人的不理解才是害人,还害自己。
无为的思想就是什么都不做?人的身躯却做着猪的灵魂,真能安乐,还是先准备好了再去做呢?
自然而然,以圣人之心来勉励,勤劳生活,这是与自然同心。世人一般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叫世人同类。自古就有的,我就怎么做,这叫做和古人同类。的确,什么都不做,超好,可惜了,我不能。
聋子无法听到美丽动听的音乐,瞎子无法看到世间的美丽,这难道只是形骸是的聋与瞎,还有思想上的聋与瞎。我是不是是呢?可能也是。
何不把他安置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中,自由自在,不用担心生存,虽然没什么用,也没有什么困苦。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知识太多,能学一点是一点啦!炫耀,想要,势必
不要成为名誉的寄托,不要成为谋略的场所;不要成为世事的负担,不要成为智慧的主宰。
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
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以大看小,以小看大,看大不大,看小不是小,看小不是大,看大不是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让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
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
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
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却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经知道的;都知道非难他所认为不好的,却不知道否定他所已经赞同的,因此天下大乱。
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那就是无用!又全都有有用,好大的口气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
见贤思齐,厉害,见到贤能的人并向他看齐。
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应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对;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还有一种是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我来说服你,我的看法是错误的,你来说服我!对与错也根据时势来变,人会变吗?
引述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是因为传告了前辈的论述,这些人都是年事已高的长者,看来年纪大了还是有好处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