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11452500000011

第11章 作家应摆好自己与人民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文学艺术战线指明了奋斗方向。身为作家和文艺战线的工作人员,我们备受振奋和鼓舞。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的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因此作为当代作家,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写作,应当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任务。

年轻时,我们不断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起了为人民写作的奋斗目标,并且不断努力地创作着人民满意的作品。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人民写作反而受到一些本不该有的冷嘲热讽,甚至恶意的贬低。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所致,还有一部分责任出在我们作家自己身上。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在我们文学队伍里,有人认为:写作是个人的事,是独立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人民不人民,与我无关;既然文学创作是自我和独立的,那么我写“自我”,他人就无须干涉,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员,写好自己就是写好了“人民”。另外,也有人认为,写人民的作品往往不受读者和圈内抬举,于是干脆回归所谓的“自我写作”。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部分作家对人民性的认识有偏差,没有摆好自己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对人民生活的复杂性、丰富性、多样性及多变性的现实缺乏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与体会,距离真正的人民和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远。久而久之,内心所产生的那份以“自我为中心”的高傲和孤傲越来越严重,甚至“人民”在一部分作家和艺术家心目中变得很廉价、很低级,或很丑陋了,让这些人再去倡导“为人民写作”,就没有了热情与激情。这些作家在表现“自我”时如鱼得水,而偶尔写些人民形象的作品时,往往笔力苍白,情感虚假,内容和情节也常常不真实、不精美、不生动、不深刻。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某些文学批评对表现人民形象的好作品的评介还不到位,甚至还有一些疏离感。

一、党员作家不仅要把“为人民写作”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而且应当将它确立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终身任务。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早已明白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其信仰和人生坐标,就该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上;其事业和一生的奋斗目标,就该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既然如此,一个选择了文学创作为职业的党员作家,毫无疑问就该把为人民写作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和基本任务,而且也应该是根本任务、终身任务。我们现在的一部分作家,平时常常只记得自己是作家,而忘却了自己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党员,或者将两种身份本末倒置,这是极不应该,也是不能容忍的。对党员作家来说,这是个政治问题,不能含糊。当前在文学艺术界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与有些党员作家在其中起不良的带头作用有关。身为党员作家,一定要牢记党员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即在写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你可以有自由,但在价值观、道德观和基本的审美观上不能没底线。这条底线就是,必须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东西能写,哪些东西不能写;哪些东西应该多去写,哪些东西根本就不该写。这是起码的道理,也是党员和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具有基本感情的作家必须遵守的事。

二、为人民写作,必须感情真挚、感情彻底、感情持久。为人民写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必须有收获的方向。文学创作是一种由感情支配的脑力劳动和情感张扬,所以在确定为人民写作的过程中,对人民的情感深浅程度、真挚程度、持久程度,将决定我们在为人民写作这条路上能走多远、走得多好。我们不能对人民的感情忽冷忽热、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真真假假,甚至感情别移。那样心境下的写作和写出来的作品,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写作,也肯定无法完美地塑造好笔下人民群众的艺术形象。这方面我自己在过去的创作实践中有较深的体会。比如当你对人民的感情特别真挚和专注时,你的作品就可能大受人民欢迎。十七八年前我写《落泪是金》和《中国高考报告》,还有后来的《根本利益》等作品,当时自己内心就有一种强烈的希望为人民、为百姓说话的愿望,后来通过比较艰苦的采访,作品出来后,便广受人民群众和读者的欢迎,甚至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广为传扬,市场效益也十分可观。

三、作家不能看轻、看低人民。毛泽东曾说过,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充分说明了人民的创造能力。但是现在在我们的作家中,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比群众聪明,从内心的感情上其实根本看不起人民,这是很不对的。几十年里,我写的作品多数是表现各条战线人民群众的形象,在与许多最普通的人民群众打交道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在领导干部和作家眼里感觉极其困难或艰难的事情,在普通人民群众那里却可迎刃而解。比如我在写三峡移民工程时,动员库区人民离开家乡迁至远方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许多人由于对政府的移民政策认识不够,加之社会上总有一些干扰的因素,动员搬迁工作总是难上加难。记得那年我采访一个叫中堡岛村的村庄,看到当地干部在现场不知所措时,最后站出来做通村民工作的竟然是位95岁的老太太。她将1958年周恩来到江心岛她家讲的“大家与小家”之间关系的一段话跟村民们一说,后来又讲述了周总理看到她家困难后自掏口袋送其两块钱的故事,原本吵吵嚷嚷的会场一下静了下来,最后大家异口同声道:我们听政府的!去年我在写利比亚大撤侨的作品时,也感受颇深。当数千中国工人被困在利比亚和突尼斯交界的边境时,由于现场极其混乱,日本人、越南人、菲律宾人都混在我们队伍之中,造成我数千工人无法出境——因为大家都没有了护照等证件,只长着同样的“东方人”面庞。就在上上下下无计可施时,一位中国工人站出来说:我们唱中国国歌吧!于是,所有中国人都唱起中国国歌……如此使得在场的数千名中国工人顺利撤离利比亚。这样的故事,在我所写的几十部作品里比比皆是。所以说,作家要当好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先得好好向人民学习。道理就在于此。

四、为人民写作不能存私心和私情。有位哲人曾这样说,最美的花需要最清澈干净的水灌洒,最动听的故事也需要最纯洁的感情去编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这样,要创作和塑造好一个进步、向上和生动的人民形象,身为创作者的作家内心的情感首先就得像镜子一样明亮、像清泉一般纯洁,该对自己的写作对象始终抱有虔诚之心,对写作对象身上所闪耀的精神光芒怀有神圣的崇敬与敬畏。当年我们的革命文艺前辈创作“李双双”“小二黑”、创作《哥德巴赫猜想》中的陈景润、《雷锋的故事》里的雷锋,都是在这种崇高而纯洁的心态下完成的。今天的时代,我们的人民在推进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实践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可歌可泣的精神风貌和丰富情感,是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对于这份天赐的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国当代作家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去热情地拥抱和拥有它,更没有任何理由冷落或忽视它。也许每个创作者都有不同的艺术水准和追求,能力和笔力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共同做到的一点是:创作固然有自由,但我们的信仰和文德将有底线。这条底线在我看来,最起码的是不能刻意丑化我们的人民,不能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与自己的人民共呼吸、同命运则是理想的文学人的境界。我们应当努力为这样的理想境界先构筑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以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为人民写作,就得对人民爱得彻底、爱得干净、爱得无私。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讲得深刻而全面。他还结合当前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尖锐地指出现在的一些文艺工作者金钱和名利至上,导致作品和艺术活动变了味。确实,在当代作家和文学界中这类唯利益、唯名声、唯金钱的现象很严重。急功近利写作、急功近利争奖项、急功近利自吹自擂等,无处不在。所有这些现象,就是“私利”“私心”在作怪。所以真正要实践好为人民写作的任务,去掉内心深处的私心和私利十分必要,这恐怕也是眼下不少作家需要先完成的一门功课。

五、为人民写作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在任何一种职业中,如果想成为行业里的高人、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匠师,就得有一手过硬的出众本领。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尤其在当今各种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和文学艺术本身面临多种冲击与影响的情况下,作家“缺钙”现象还很普遍。这就更要求我们在进行每一部作品创作时,必须有较高的艺术要求、感情投入等方面的努力。为人民写作要想有所效果,不下苦功,不吃大苦,不在艺术追求上用高标准,恐怕难以实现。因此,作家们都有学习、提高和不断进取的任务。尤其是我们应当把“人民”这一课当作自己一生的必修课,把它做好、做实,做到心坎里,装入信仰中。

(发表于中国作家网2014年10月27日,原标题为: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