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今夜,不喜欢人类,我只喜欢你
11457000000001

第1章 有一个地方,全世界只有你和我知道

读《聊斋志异》时,总想起徐静蕾的一部电影的名字:《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有一个地方,全世界只有你和我知道,这是否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隐秘的欲望?

可能是一座废弃的兰若,或者是一个古宅的后院,或者是深山的墓地,或者是与世隔绝的石洞,也许是海底龙宫,也许是罗刹海市。

这是一个迥异于现实的异想空间,虽然那里也有华府高第,也有灯火通明,也有茶香鼎沸,也有环佩叮当,一样也有爱恨情仇,但一旦进入那个空间,我们便不受世俗的牵绊,永远不会变老,打着情,骂着俏,过着吹气如兰的日子。

这些书生是如何找到入口,进入这个隐秘的空间?

他们是如何获得口令,或者说花妖狐魅是如何从人群中挑选出他们的?

在《聊斋志异》里,在《红楼梦》里,在《金瓶梅》里,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少轻脱,夙倜傥,不为畛畦。

在封建正统社会,长子嫡孙是用来正襟危坐、光宗耀祖的,是用来中兴的,是用来死后画成画像挂在祠堂的,即使早夭,也是无人超越的“贾珠”。

有一些人,也许是在家中,比如行六行七行十三,可以不用背负家庭重担,或者是天性洒脱使然,或许是残酷的丛林法则下的失败者,总之,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有权利过上旁逸斜出的生活。

他们是获准进入秘密花园的人。

神仙洞府,罗刹海市,大观园,葡萄架下的秋千……统统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那些正襟危坐,光宗耀祖的人从来没有握住这把秘钥,他们有他们的座上珠玑和堂前黼黻。

这些神仙洞府与世隔绝之处,几乎是一种隐喻,对写作的隐喻。

上帝是如何挑选一部分人从事写作的?

他们的共同点是:夙倜傥、不为畛畦,现实中的失败者。

他们的灵魂是自由的,他们的心性是不受拘束的,他们最有可能是现实生活的失败者,于是开始白日梦的筑造。

“风粘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蒲松龄到71岁才考中一个岁贡生,痛不欲生。其妻刘氏劝解他说:“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

是啊,《聊斋志异》就是他的山林之乐地,如何没有这块乐地,如何安放他的灵魂和尊严?

忧郁帝王奥勒留曾说:“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和蒲松龄同时代高中状元的人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用一部《聊斋志异》,构筑了一座无与伦比的秘密花园。

通往这座花园的秘钥就是阅读。

阅读是一种迷人的抵达。

只要你愿意去阅读,顺流而上,最终总能抵达,推开那扇门,看见他端坐在书桌前,茶正烫,梅正香,他正好在等你做倾心之谈。

谈完已是半夜,推门而出,漫天大雪,你吟哦着走在雪地上,轻轻地对自己说:“有一个地方,全世界,只有你和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