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新史
11497000000002

第2章 未受污染的大山(已改)

唐初的关中一带植被密集,不像后世全成了土山,里头别说雀雀,连狼都有。侯大宝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感觉整个人都松快不少,寻思要是再来个泳池就算完美。

小屁孩们没啥心机,三五句话就老实交待自个的名字,放后世属于一根棒棒糖就能拐走的典范。半山腰横着几棵断松,木棍一敲就知道有好东西,叫几个孩子使劲踩断树干,白色的柴虫顺着茬口慢慢爬出。

“不吃就滚远,谁说这是喂鸡的,成天就知道羊肉,那玩意又膻又腻,有啥好吃的。”侯大宝装模作样的吓唬,实际心里也不打准,光在饭店吃过油炸的,可家里好像没有素油。

小屁孩们流着鼻涕把虫包好,觉着实在不行就给扔地里,打饥荒的时候也没见人吃这玩意,私自尝试有送命的危险。

靠南的斜坡上还有条小溪,这可是大发现,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这年代缺少调料,大部分人都不爱吃鱼,贵族偶尔弄道生鱼片就跟过节似的,这种陋习必须改掉,没见溪水里都冒出一两斤的大鱼了。

把柴虫放在岸边,侯大宝招呼几个孩子垒水坝,绝户网这东西还没出现,绝户抓到可以施行。试试水深只到膝盖,又带着孩子们朝溪水上游走了一里多。每人拿根棍子敲着水面往下游赶,不时还砸块石头搞破坏。离小水坝还有四五丈时就停下,又在原地再修道水坝,瓮中捉鳖就这么来的。

“大豘把衣裳脱给我”侯大宝冲着最胖的孩子下令,眼神中充满威胁。

“为啥让我脱,三娃穿的才新。”大豘的眼中充满质疑,手上却没迟疑,三五下就递给侯大块麻布,袖口上全是鼻涕。

“因为就你穿罩衣,多大的人还流鼻涕,反正回家也得洗,现在先帮你涮涮。还有,刚才在晒场就你口水流的最多,想吃就得照办。”侯大宝一脸嫌弃,直接把衣服泡在溪水里备用。

“小树,你们四个在上游水坝等着,我让赶你们就把鱼往我这赶。大豘,你带三娃拿树枝帮我挡住两边,别让鱼跳出去。”任务分配很明确,娃娃们严格遵从,感觉再配上副盔甲自己就能当将军。

侯大宝在小水坝上清理出一个一尺来宽的口子,把大豘的罩衣扎成个口袋接在缺口处试了试阻力。看来古代的麻布当渔网具备可行性,布孔粗得可以插筷子,比绝户网还丧尽天良。

小树他们顺着溪流边敲边喊,水里的鱼虾螃蟹被惊得四处乱窜,唯一的出口就在侯大宝那,一盏茶功夫就争先恐后地游过来,比冬捕的场面都惊人。

“停,小树快停下,大豘赶紧把缺口堵上”那边正赶得起劲呢,侯大宝这边已经叫了暂停。

拖着罩衣慢慢爬到岸边,几个娃娃伸直了脖子往里看,并就收获问题进行严肃讨论:

“这怕是够全村吃的,我爹不爱吃鱼,他的那份就归我了!”大豘对食物没有丝毫抵抗力。

“有本事你现在就吃,跟谁想抢似的!”三娃就爱顶牛,尤其是针对大豘。

“多赶几趟再说,瞧你们那点出息。”侯大宝把鱼倒在地上,转头就朝溪水走去。

前后一共赶了四次,感觉应该够顿吃的,直接下令停手,开始带人整理战果:“虾放一边,指头大的鱼放一边,再大一点的放这边,螃蟹只要大的,小的放生。”

一炷香的初步统计过后,侯大宝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光河虾就堆起一尺多高,看样子不会低于二十斤,五指宽的鲫鱼鲤鱼(唐朝有禁食鲤鱼的律法,但很多地方并不遵从,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吃的是生鱼片。白居易《舟行/江州路上作》: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喝的是鲤鱼汤。权德舆《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怅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琼。搔首望良觌,为君华发生。吃的是清炖鲤鱼。)和杂鱼估计二百来条,其他还有大个螃蟹十几只,六斤多的老鳖一个,瘸腿蛤蟆一对,水蟑螂一堆。

“吃吃吃,这老多撑死你们,现在咋运回村,早知道还不如推个车过来。”小侯愁眉苦脸的抱怨

小屁孩可不管那些,溪边还有木耳,趁机多剥些,晒干后还能换麦芽糖吃。大唐水产不值钱,要不哪会出现这种收获,缺少香料和烹饪手段,连主妇都嫌炖鱼的锅有腥味,敢吃鱼的全是贵族。老实巴交的庄户孩子可不管,只要是肉就往嘴里塞,哪怕这肉里还有骨头,吃起来总卡脖子,可毕竟解馋呐!

招呼几个小家伙抓紧时间,把木耳放溪水里洗干净,再晚怕是会让村民心焦。忙活半天清理完毕,侯大宝指挥众人开始准备下山,脱下自己的衣服垫在地上装鱼,小孩们有学有样,反正天热,光膀子也不是啥坏事。

打包完毕,侯大宝搬来一串大树枝,把衣服捆在树枝上叫几个孩子开始往山下拖,木耳柴虫混成一堆,刚才的清洗工作全部浪费。

下山省力,几个孩子不用费劲就能把鱼拖到山脚。可一到平地就变成拔河比赛,脸都憋红了也没走出去五步,鱼还弄撒不少。

还好晒场就在前边,招呼一个孩子去搬援兵,不一会来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脑袋,我五条,你十条的就把大鱼搬个干净,其余的小鱼小虾几个孩子提着衣服就能搬走,只是老鳖在中途逃脱,让小侯很是心疼。

东西堆在地上,三十多个孩子眼巴巴地等着侯大宝分配,感觉比难民营的娃娃还可怜。

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口水直流的孩子,侯大宝发出感叹:“改善儿童营养任重道远啊!”

“女娃都去帮忙照顾小孩,小树带几个男娃拿竹片把鱼鳞刮了,鳃也扣掉,大豘回家把你爸剥兔皮的小刀找来,三娃带两人去搬口锅来,小树带人去找些柴火来,顺道找些野葱野蒜,再拿些皂角果过来,其余的人去把小鱼肚皮挤干净。”生鱼片这玩意不敢做,要弄出寄生虫来怕是只能喝砒霜清除。侯大宝光着膀子跑回家拿盐,没办法,衣服还包着鱼呢,拿皂角就是打算清洗衣物的。

(大唐盐不贵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而初唐时贞观年间记载,“至四年,米斗四五钱,盐三倍之”,也就是说贞观四年时,每斗盐的价格才十几文钱,盐价飙涨是因为乾元元年(758年),大臣第五琦在唐肃宗的支持下,推行“榷盐法”——朝廷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当时涨到每斗盐一百一十文钱。)拿个小碗装了半婉粗盐,黑黑黄黄的很没食欲,只能先将就着用。

回到晒场,鱼鳞鱼鳃去的差不多了,自己就拿着大豘的小刀刨鱼腹,还显摆着传授经验:“鱼肚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鱼籽鱼白鱼胶给我留好,别的都扔掉。”

忙活半天收拾完毕,全端河边去清洗,顺道把衣服也晾上。

火堆升起时,侯大宝开始制作食物,巴掌大的野生鱼怎么做都好吃,鱼腹里放点野葱,拿两块木片一夹就插在火堆边烘烤,算着人头做好了烤串,侯大宝开始让孩子们去洗手洗脸,不洗干净不给吃。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转眼间,就连牙牙学语的小家伙都被哥哥姐姐洗的白白净净坐在火堆旁等着开饭。

侯大宝想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村子,装腔作势地在那说:“我提问题,谁答出的多就给串虾。”听着震耳欲聋的回应声,小侯感觉自己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第一,谁家有病人?”半天没人吱声,估计就算有也不知道。

“第二,谁家有弟弟妹妹还在吃奶的?”这次三个孩子站了起来,吃奶娃还在家睡觉。

“第三,除了种地,谁家会手艺.?”

“第四,......”

“大宝哥哥,烤焦了!”一个焦急的声音在那催促。

“好吧,先吃鱼,哥哥姐姐把刺挑了再喂给小的吃,不许抢,人人都有。大豘你的鱼还没放盐怎么就吃了一半,赶紧抹点盐上去,不放盐小心肚里长虫。”侯大宝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招呼着这帮孩子。

看来下次要换成猪肉或者羊肉,不然这样的吃的太提醒吊胆了,哪怕是换成点心也比鱼肉强,必须赚钱去,侯大宝为自己的决策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