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1224800000002

第2章 做人的细节(1)

会做人将影响我们一生的成长,会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要从小在自己心中撒播下成功做人的种子。对每个人来说,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要从小长养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具备高尚的品行。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很好地去做事、学习、交往,才能更好地生活。

1.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顺父母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要知恩感恩,要真正萌生出对父母的孝心。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全身心的,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非常不易。所以,我们应该知恩报恩,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东汉时有个孩子名叫黄香。9岁时,他的母亲病故了。失去了母亲的小黄香,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的身上。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

在炎热的夏天,每天只要吃过晚餐,邻居们都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每当这时,孩子们要么听大人们讲故事,要么相互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

可是,在这么多孩子中,却永远找不到小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他的左手扇累了,就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扇着,一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小黄香才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小黄香都是这样做的。

在寒冷的冬天,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般。但小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他就会先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身体的温度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现今科技发达了,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我们不需要再像小黄香那样为父母扇席暖被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当夏天夜晚来临时,我们记得早早地打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的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我们要想到开暖风暖气,让父母感到丝丝的暖意。除了这些,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体现我们孝心的地方。如果我们心中有父母,就会时时处处为父母着想,让父母身心都感觉很欢乐。

人的一生,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永远也诉说不完:我们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父母扶着我们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听着父母那真挚的呼唤,我们学会了说话;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们茁壮成长;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熬过多少个日夜;当我们上学时,父母为我们操了多少心……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份恩情比天高,比地厚!

孝敬父母不能等,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孝敬父母,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尽心尽力去做一些父母喜欢的事,哄着他们开心,让他们有一个安详的人生!

很多孩子都认为现在父母还年轻,等父母老了,自己有钱了,到那时候,就可以给父母带来富裕的生活,住很好的房子,吃山珍海味。殊不知,父母要的并不是儿女的钱和东西,而是阖家团聚的天伦之乐。

现在,我们都正在求学,没有办法做到每天陪在父母的身边,但是,我们可以在放学后,可以在节假日,陪父母聊聊天,尽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劳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更不惹父母生气和伤心。这样的话,我们就算是对父母尽到了一点应有的孝心。

其实,尽孝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我们对父母那发自内心的那一份诚敬之心。尽孝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有诚敬的心,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形下,不论千辛万苦,我们都能尽心尽力去做到,让父母开心。我们不仅要重视父母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如果等到我们有了时间和金钱,再去孝敬父母,恐怕父母已经不在了,这样的事情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和痛楚,留在心底的痛,是永远没办法弥补的。所以,我们要及早尽孝,不要给自己的留下人生遗憾!

这样做一做

1.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人们说,了解到孕育生命的整个过程以及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是对我们最好的亲情教育。所以,要想培养对父母的孝心,就要知道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伟大,才真正生起对父母的孝心。

2.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在生活中要学着感恩别人,首先就要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应当知恩感恩。都说孩子的心和父母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孝顺父母是人类的本能,如果我们不能感恩父母,那么,感恩其他的万事万物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3.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并不一定是做了什么大事,真正的孝顺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来的。比如,帮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给父母洗洗脚,在父母生日时献上一份礼物,说一声“生日快乐”,等等。

4.对父母的言语要恭敬。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父母的言行不够恭敬,就谈不上是尊敬父母,更别说孝顺了。殊不知,我们粗鲁的言行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所以,对父母孝敬,一定要言语柔顺。

5.要养父母的心,就是我们应该常常关注父母的心情,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比如,我们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这就是不孝;我们不听老师的话,德行不好,这就是不孝;我们和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相处不融洽,这就是不孝……所以,我们要时常体恤父母的心情,把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好,要让父母放心,要让父母长生欢喜心。

6.要养父母之志,就是懂得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现在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出息,成大器,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我们要养父母之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智慧满行囊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我们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我们才想要孝敬他们。如果不能及时行孝,我们就会留下终身的遗憾。所以,当父母健在时,我们要及时尽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到做儿女的义务!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对父母长辈的孝敬,是人性善良最根本的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是我们一生都报答不完的。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本分,是人间一切美德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就不会真诚地对待他人,当然也就不会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

我们的祖宗非常有智慧,他们造的字非常有意义。“孝”这个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也就是说,儿女背负年纪大的父母,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要效法父母,我们要照顾父母,孝顺父母。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大舜能对父母做到至孝,我们也能。因为我们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只要我们以大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的本分,一定能缔造幸福美满的人生!

2.问候恩师一句“您辛苦了!”

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一定不要忘了细数一下教导过自己的恩师们。我们走到今天,能认识这段文字,能有这样的学识,与老师的辛勤教导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尊敬师长,不忘师恩。在空闲的时候,让我们去拜访恩师,并且真诚地向他们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王莉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当她读小学一年级时,她的身体里竟然长了一个肿瘤,必须接受治疗。经过3个月化疗,她最终战胜了病魔。但她没以前那样活泼了,因为她的头发全都掉光了,她很担心以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她很聪明很好学,足以补上落下的课程。但让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每天秃着脑袋去上学,是多么残酷的事啊!

在王莉返校上课前,王莉的班主任老师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不同款式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来上课,帽子越新奇越好!”孩子们并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他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星期一的早上,王莉回到了她那熟悉的校园。可她站在教室的门口却不敢进去,她担心其他同学看见她戴着帽子会笑话她。但总是要进去的,挣扎了半天之后,她走进了教室。

当王莉迈进教室时,她竟然发现,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一顶帽子,和那些五颜六色的帽子相比,她那顶帽子显得再普通不过了。当然,这也根本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而她忐忑不安的心也平静了下来。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在这期间,王莉常常忘记自己戴着一顶帽子,而她的同学们似乎也忘记了。

如果王莉的班主任老师没有要求同学们都戴帽子,同学们也可能会笑话小王莉,她可能就会自卑,可能就会生活在黑暗中。这位老师值得我们尊敬,她用一颗善良的心,保护了王莉脆弱的心,从而让她扬起了远航的风帆。

在你的心中,是否也珍藏着一段感人的温馨故事呢?你是否会在梦中看见恩师期许的目光?你是否还记得临别时的那个诺言——“老师,我会回来看您的!”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有很多恩师的陪伴,他们的道德情操高尚,见闻渊博,传授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各种知识、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每个人的成长,如果离开了勤于浇灌的园丁,大多数人都不能靠自己摸索而抵达博学的彼岸。恩师,应该是被我们珍藏在心底的名字。试想,如果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把老师的名字排列起来,足有一大串,每一位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都应该感激。

据说,在纽约的一辆小车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认识这行字,请感谢你的小学老师。”这辆小车所到之处都吸引了很多路人,牵动了大家对小学时代的温馨追忆。这句话之所以能够打动纽约街上不同肤色不同职业的人们,是因为小学老师更值得人们怀念和感激,因为他们是人生启蒙之师。

老师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学习知识,解决我们的许多疑难,纠正我们的错误,让我们人生的旅途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深感恩吗?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之于我们的影响,也许仅仅次于父母。为人弟子者,不论财富多巨大,不论地位多显赫,都不应该忘记恩师的培养之恩。一个人如果不知对老师感恩,他一定也不会重情重义!

古今中外,尊师敬长的动人故事感人肺腑,并被传为美谈,这种师生情谊任何人际关系也不可比拟、不可替代。

有一个典故叫“程门立雪”,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去拜会老师、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先生。程颐先生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先生醒来时,门外的大雪已经有一尺深。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韶山后,请故乡的老人吃饭,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当毛泽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毛宇居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说:“尊师敬贤,应该应该!”盛名之下,仍不忘师恩,其中的深情厚意,溢于言表。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与教导!伟人也都是踩着老师的肩头攀上事业的峰巅的!要尊师,因为老师是人类文化成果的传播者。老师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地为学子授业解惑,就像春蚕甘于奉献,就如红烛喜照他人,他们的修养与学识理应受到尊重。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都会被细细地珍藏。“恩师”二字,不知引发了我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以言表的感激。

这样做一做

1.不要再犹豫什么了,因为时间不容等待,如果我们还没有忘记老师,就让我们沿着上学时那条熟悉的小路,去拜访一次我们的恩师吧。

2.如果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那就让我们查询一下老师的电话,给老师一个惊喜。

3.把教导过我们的老师的名字牢牢地记在心里,在每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如在教师节、感恩节、新年、春节时,给他们寄一张贺卡,写上我们衷心的祝福和真诚的感谢。

4.在每一个我们认为有意义的日子,给老师写一封信,同时企盼这封信能够通过邮递员,奇迹般地传递到老师的手中。

5.对没有对我们授业的老师表示感谢。虽然他们没有教过我们课程,但在某一个特殊场合,他对我们有几句善意的提醒;他能一眼洞察我们的潜力,永远祝福我们;在我们失落时,让我们看到希望;在我们得意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他让我们深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在特别的时刻,他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只要对我们的学业或人生有所帮助,我们都要深深地感激他,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忘怀的恩师。

智慧满行囊

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老师教会我们智慧地生活,给了我们慧命。老师的谆谆教诲,就像滋润我们心田的清凉甘露,哺育我们这些小苗茁壮成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做人的榜样,能够遇到良师,承蒙其教诲,是我们一生中的幸事。

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至诚恭敬老师,亲近老师,才能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诲,才能让自己受到最大的益处。

天、地、君、亲、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无数老师,孜孜不倦地传道、授业、解惑,默默奉献着毕生的精力,使得华夏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时的拜师礼,是三跪九叩的大礼。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体现了对中华文化道统的礼敬。这跪拜礼,是中华儿女对祖先殷殷教诲的感恩,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至诚恭敬的顶礼!

每年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9月28日,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诞辰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想往昔,难忘师恩,惟有当下切实力行老师的教诲,才能报答深恩。

3.做错事要承认,不撒谎

我们难免会做做错事,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错了不敢承认,还撒谎。一个人想有所作为,首先就需要拥有做人的美德——诚实。因为诚实是做人的第一核心价值,是时代对我们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你想拥有一辈子的幸福,那么就从今天起做一个诚实的人吧!

列宁8岁那年,一天,母亲带着他去姑妈家做客。列宁活泼好动,一不留神就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当时,谁都没有看见是他打碎的花瓶。列宁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所以他没有主动承认花瓶是他打碎的。

但是,母亲已经猜到花瓶是列宁打碎的。但是,要不要当众揭穿他呢?母亲思考着,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了解儿子是否诚实,能否在犯错误后对自己的不诚实行为有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