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324700000005

第5章 大政(3)

原文

《经》曰:“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隐约之人①,观其不慑惧;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②;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其私;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慈孝;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乡党之间,观其信义;君臣之间,观其忠惠。”此之谓观诚。

注释

①隐约之人:指不显赫光耀的人。②悌:敬重兄长。

译文

《经》书上说:“如果是被信任重用的人,要观察他是否因此骄傲奢侈;如果是被疏远或被免除官职的人,要观察他是否因此而做出背叛忤逆的行为;如果荣华显贵的人,观察他是否炫耀自夸;如果不显赫的人,看他是否畏惧权贵;如果年少的人,要看他是否恭敬好学,尊重兄长;如果是壮年人,就看他是否踏实勤奋,清廉无私;如果是老年人,要看他是否思虑谨慎,加强自己欠缺的地方而不逾越礼法。父子之间,要看父亲是否慈祥爱护,儿子是否有孝心;兄弟之间,要看他们是否和睦友爱;乡邻之间,要看他们之间是否有信用道义;君臣之间,要看臣子是否对君主忠诚,君主对臣子是否宽仁恩惠。”这些讲的是察看诚心的方法。

原文

《人物志》曰:“骨植而柔者,谓之宏毅;宏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故曰直而不刚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①,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②,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若质素平淡,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崇容直,则纯粹之德也。

“夫人有气,气也者,谓诚在其中必见诸外。故心气粗厉者,其声沉散;心气详慎者,其声和节;心气鄙戾者,其声粗犷;心气宽柔者,其声温润。信气中易,义气时舒,和气简略,勇气壮立。”此之谓听气。

又有察色。察色,谓心气内蓄,皆可以色取之。夫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诚忠必有可观之色,诚洁必有难污之色,诚贞必有可信之色。质色浩然固以安,伪色曼然乱以烦,此之谓察色。

注释

①陂(bì):倾斜,不平坦。②怿(yì):欢喜。

译文

《人物志》上说:“骨骼坚硬而外表柔和的,称之为宽宏刚毅,宽宏刚毅是仁的本质表现。气质清朗高洁的,通明文仪礼节,文仪礼节是礼的根本。身体端正结实的,称为固守正道,固守正道是信誉的基础。筋骨强劲而又有精神的,称为勇敢,勇敢决定义举。气色平和而顺畅的,称为通晓微奥,所谓通晓微奥,是智慧的根源。以上五种类型,恒久不易改变,所以称其为五常。因此说,尽管刚毅正直但若没有柔韧性则显木讷;虽然强劲有力但是不精纯也只是徒有笨力气;仅有坚定但不端正则是愚蠢;气质不清纯,则会越礼,做出不合规定的事情;心性开朗却不平和,则会变得放荡。然而,是否平和关键在于神气;或明智或昏庸愚昧,在于精气的清明或混浊;勇敢或胆怯决定于筋骨是否强劲;是坚定刚强还是软弱无力取决于骨架的粗细;浮躁或沉稳决定于气的旺盛或平和。悲观或豁达乐观从气色上表现出来;形貌的衰颓或严肃端正通过仪表可以看出来;态度的变化通过脸上的表情可以表现出来;舒缓或急躁可以通过说话的速度表现出来。如果气质朴素平淡,内心智慧,外表高洁明朗,筋骨强健有力,声音让人感到轻松爽快,气色和乐喜悦,仪容高尚端庄,这是道德纯正的表现。

“人皆有气,所谓气,如果内心诚挚必然会从气上表现出来。所以心气粗犷的人,他的声音深沉而涣散;心气安详慎重的人,他的声音和谐有节奏;心气鄙俗、凶暴残忍的人,他的声音粗野;心气宽广温柔的人,他的声音温暖滋润。信气中和平易,义气从容不迫,和气简略随和,勇气雄壮卓绝。”这些是察人时的“听气”方法。

还有“察色”这个方法。所谓察色,指内心怀有的性情都可以通过气色观察到。充满智慧的人一定会有让人说不清楚、难以言尽的神色;仁厚慈祥的人一定有让人尊崇的神色;勇敢的人一定有无所畏惧的神色;忠诚的人一定有让人心情舒畅的神色;高尚纯洁的人必然会有难以玷污的神色;忠诚正直的人必然会有让人信服的神色。一个人的本质神气浩然、稳定、安全,一个人的伪装神色纷乱无章。这是说的“察色”的方法。

原文

又有考志。考志者,谓方与之言以察其志。其气宽以柔,其色检而不谄,其礼先人,其言后人,每自见其所不足者,是益人也。若好临人以色,高人以气,胜人以言,防其所不足,而废其所不能者,是损人也。其貌直而不侮,其言正而不私,不饰共美,不隐其恶,不防其过者,是质人也。若其貌曲媚,其言谀巧,饰其见物,务其小证,以故自说者,是无质人也。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以事而志不惑,深导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不卑者,是平心固守人也。若喜怒以物而心变易,乱之以事而志不治,示之以利而心迁动,慑之以威而气恇惧者①,是鄙心而假气人也。设之以物而数决,惊之以卒而屡应,不文而慧者,是有智思之人。若难设以物,难说以言,守一而不知变,固执而不知改,是愚佷人也②。若屏言而勿顾,自私而不护,非是而强之,是诬嫉人也。此之谓考志。

注释

①恇(kuānɡ):害怕,惊惧。②佷(hěn):固执,不顺从。

译文

还有“考志”的方法。所说的考志,指和考察对象交流谈话,以此考察他的志向。如果考察对象说话语气浑厚柔和,神情谨慎有约束而不谄媚,比别人先施礼,在别人说完后发言,总会主动地向人说出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之处,这样的人是对人有帮助的人。如果考察对象态度傲慢自大,气势逼人,说话时总是以骄横的态度压人,把自己不足的地方隐藏起来,能力欠缺的地方也不虚心向人请教,这样的人是对人有损害的人。如果考察对象外表刚直而无欺凌侮辱的神色,说话正直不偏私,不夸大自己的美德,也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是质朴的人。如果外表柔顺媚人,说话阿谀逢迎,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多加粉饰,以表现自己,这样的人是没有质朴品德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事物将自己的喜悦或愤怒表现在脸上,不会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惑乱自己的志向,用利益诱惑他,他仍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面对威权的恐吓,他也不会卑微恭顺,这样的人是刚正不阿,而又具有高尚道德和情操的人。如果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因为繁杂事情的诱扰而放弃了自己的志向,用利益诱惑他,他就会心智迷乱,不由自主地改变原来的主意,在威权的逼迫下惶恐不安,这样的人是内心卑鄙、意志不坚定的人。能够不断地解决为他设置的重重障碍,用屡次突然的变故惊吓他,但他都能灵活应对,说话虽然不文雅,但是充满了智慧,这样的人是富有才华的人。若拿物象作比喻也很难启发他的思维,用语言说明也无法让他明白道理,坚守陈旧不会变通,固守一种观念而不知道变革,这样的人是愚昧固执的人。若是背地里无所顾忌地传播流言蜚语,只为个人利益打算而不会替别人着想,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还要强行去做,这样的人是诬谤爱嫉妒的人。以上说的就是“考志”的方法。

原文

又有测隐。测隐者,若小施而好得,小让而大争,言愿以为质,伪爱以为忠,尊其行以收其名,此隐于仁贤。若问而不对,详而不穷,貌示有余,假道自从①,困之以物,穷则托深,此隐于艺文也。若高言以为廉,矫厉以为勇②,内恐外夸,亟③而称说,以诈气临人,此隐于廉勇也。若自事君亲而好以告人,饰其物而不诚于内,发名以君亲,因名以私身,此隐于忠孝也。此谓测隐矣。

注释

①自从:指自我放纵。从通纵。②矫厉:假装厉害的样子。③亟:急。

译文

还有“测隐”的方法。所谓的测隐主要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如果一个人因为略施小惠而得到了大的实惠,为了争夺大的利益可以在争夺小利益上有所退让,誓言说得真实可信,来获取人心,假装慈爱以表示忠厚老实,假装行为高尚用来取得好的名声,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真实面目隐藏在仁爱贤达的表象里;如果别人追问,他不去直接回答,而是说辞含糊,说话不尽,表现得很有学问,满腹道德义理的样子,如果不明白某些事情道理,没有办法给人解答,就会说一些高深莫测的话故作深沉,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实际面目隐藏在了艺术文化的表象里;如果故意用清新秀雅非常高尚的语言假装廉洁,假作厉害的样子显示自己很勇敢,内心很恐惧外表却装作很镇静,急于迎合取悦他人,在大众面前说大话假话冒充英雄,这样的人就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深藏在清廉勇敢的外衣里;虽然曾经侍奉君王和父母双亲,却喜欢把这些事情炫耀出去,内心并没有忠孝的诚恳之心,而是想拿侍奉君王和双亲的事情为自己捞取好的声誉,这样的人就是把自己的本来面目伪装在了忠孝的表象中。这些说的就是“测隐”的方法。

原文

夫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而立假节以感视听者,曰毁志者也。若饮食以亲,货赂以交,损利以合,得其权誉而隐于物者,曰贪鄙者也。若小知而不大解,小能而不大成,规小物而不知大伦,曰华诞者也。

又有揆德①。揆德者,其有言忠行夷,秉志无私,施不求反,情忠而察,貌拙而安者,曰仁心者也。有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功而能遂,曰有知者也。有富贵恭俭而能威严,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也。有隐约而不慑,安乐而不奢,勋劳而不变,喜怒而有度,曰有守者也。有恭敬以事君,恩爱以事亲,情乖而不叛,力竭而无违,曰忠孝者也。此之谓揆德。

注释

①揆(kuí)德:揆,测度。就是用估量一个人的品德的办法来判断人。

译文

如果一个人言行不一,开始和结果相背离,内心和外表不吻合,制造假象欺骗、惑乱他人耳目,这样的人就叫做“毁志”的人。若用酒肉换朋友,用贿赂的方法笼络人,损害他人或者是有利于他人,都是以是否投合自己为标准,被追求物质的欲望蒙蔽,沉迷于权力和名誉中,这样的人叫做“贪鄙”之人。如果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有一定的才能却没有大的成就,看到小利益就忘记了伦理道义,这样的人叫做“华诞”之人。

还有“揆德”的方法。如果有人说话忠诚信誉,行为光明磊落,心怀大志,公正不徇私利,广施恩惠不求回报,品性忠诚厚道而又能明察秋毫,外表朴素笨拙而安静慈祥,这样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人。假若能够随机应变,扭转贫乏困顿的局面为拥有光明和希望的局面,投身功名而能如愿以偿,这样的人可以叫做有智慧的人。如果身居高位,拥有很多的财富,但却恭敬简朴,既让人威严信服,又对人谦和礼貌,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叫做有德之人。若洁身自好,隐退出世,而不畏惧权贵,身在安乐的环境中也不奢侈,功名累累不会改变最初志向,或高兴或愤怒都很有节制,这样的人叫做有操守的人。若能毕恭毕敬地侍奉君主,恩爱有加地侍奉亲人,即使君主性情乖张暴戾也不会心生背叛忤逆之心,竭力去侍奉父母,不离左右,这样的人叫做忠孝的人。这些就是所说的“揆德”的方法。

原文

夫贤圣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识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矣。是故仲尼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①。疾悾悾而无信②,以明为似之难保。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率此道也,人焉庾③哉?人焉庾哉?

注释

①狂狷(juàn):狂妄不冷静。狷,指心胸狭窄,性情急躁。拘抗:拘谨呆滞,僵直。②悾悾:空虚,什么都没有。③庾:露天的积粮处。这里是掩饰、遮盖的意思。

译文

圣贤所美誉的莫过于聪明,聪明的可贵之处莫过于善于知人。能够辨识人才,了解他们的才智,那么众多的人才便会得到恰当的使用,并能够获得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从而,各种事业都繁荣发展并兴盛起来。所以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提出“六蔽”之说,以便防止偏才的失误。他思量用狂妄急躁的性格中和拘谨呆滞的人才。他憎恨什么能力也没有而又不讲信用的人,并说明虚伪的东西终究会被拆穿。去发现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东西是什么,观察他做事的方法和途径,以此了解他的日常行为举止。若采用这样的方法考察一个人,那么被考察的人怎么能掩盖得住自己的真实面目呢?

小结: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时刻都在和人打交道。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有利于他在社会上快速地成长,健康地发展。古代君主通过观察人的行为举止、日常谈吐、声音仪表等等方面,全面掌握人才,这为我们如何认识、了解、评定一个人提供了借鉴。

察相第六

以相察士,由来已久。文中说,贵贱存乎骨骼,性灵存乎容止。

原文

《左传》曰:“周内史叔服如鲁①,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

《汉书》曰:“高祖立濞为吴王②。已拜,上相之曰:‘汝面状若有反相,汉后五十年后,东南有乱,岂非汝耶?天下一家,慎无反!’”

由此观之,以相察士,其来尚矣。故曰:富贵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

注释

①内史:官名。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②濞(bì):即刘濞。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刘邦封其为吴王。其发起了“七国之乱”,后兵败被杀。

译文

《左传》中说:“周朝内史叔服去鲁国,鲁国公孙敖听说他善于看相,于是就让他给自己两个儿子相面。叔服说:‘你的儿子谷会赡养你,而你的儿子难会安葬你。谷的脸呈方形,他的后代在鲁国一定会有所作为。’”

《汉书》上说:“汉高祖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册封礼仪结束后,皇上看了他的相说:‘你的脸上好像有反相,汉朝五十年后,东南方向会有叛乱,难道不是你吗?天下都是我们刘姓一家的,你千万不要谋反!’”

由此看来,通过面相来观察一个人,历史上早就有这么做的了。所以说:从骨骼生长情况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富贵,或忧伤或欣喜可以通过面色看出来。

原文

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言性灵者存乎容止。斯其大体。

夫相人先视其面。面有五岳四渎①,五官六府,九州八极,七门二仪。

若夫颧骨才起,肤色润泽者,九品之候也。辅骨小见②,鼻准微端,八品之候也。辅角成棱,仓、库皆平者③,七品之候也。天中丰隆,印堂端正,六品之候也。伏犀明峻④,辅角丰秾者,五品之候也。边地高深⑤,福堂广厚者⑥,四品之候也。犀及司空,龙角纤直者,三品之候也。头顶高深,龙、犀成就者,二品之候也。四仓尽满,骨角俱明者,一品之候也。

注释

①五岳四渎:五岳指额为衡山,颊颐为恒山,鼻为嵩山,左颧为泰山,右颧为华山。四渎指鼻孔为济水,口为黄河,目为淮河,耳为长江。②辅骨:双眉和发际之间的额骨。③仓、库:额头的鬓角处和下颏儿处。④伏犀:指人的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⑤边地:头发的边缘。⑥福堂:指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