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1380800000011

第11章 唐代曲子词

李白

清平调词·其一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开头就给人一种色彩纷呈、花团锦簇之感。这句话的意思是彩云像杨贵妃的衣衫,娇艳的牡丹像贵妃的容颜,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杨贵妃的衣衫就像漂浮的彩云,而贵妃的容颜就像牡丹花。总之,花和贵妃的容貌融合,衣裳和彩云相应,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描写牡丹的美丽。“露华”,指带露珠的牡丹花。露珠是晶莹剔透的,牡丹花是娇艳美丽的,两者融在一起,更显牡丹浓郁的美。这里诗人用风露暗喻唐玄宗的恩泽,使花容人面都倍加美丽。

诗人将笔触从现实移到了天上仙境中。诗人写“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肯定地说,这样美丽的容颜,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琼瑶仙境中见到。诗人将贵妃完美自然地比喻成了天上仙子,一点没有谄谀之气。“若非”“会向”突出表现了贵妃美丽的容颜让人惊叹。“玉山”“瑶台”“月”这些素洁淡雅的景物,更加衬托了贵妃的美丽。诗人从空间上进行描写,并将人们从现实引到了天上仙境,意境优美。

清平调词·其二

【原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赏析】

“一枝红艳露凝香”,诗人用这七个字描写,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角度,突出了牡丹花的美丽,同时“露”字,让我们想到了含露的飘香而又红颜的牡丹,那该是多么美丽的花啊,那牡丹似的杨妃容颜又该是怎样的可人。同时,含露也有杨妃受皇帝宠幸之意。“云雨巫山枉断肠”,诗人巧用楚襄王梦仙女的典故,言外之意就是楚襄王和神女只能梦中相会,而杨妃被皇帝专宠,连神女都比不上她。最后一句,诗人又用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来作比,赵飞燕还要用浓妆淡抹,而杨贵妃是天生花容月貌,不用修饰就完美无比。这些都极力赞美杨贵妃的美丽和高贵。诗人在这首诗中将人们带入了历史长河中,意境深远悠长。

清平调词·其三

【原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阑干。

【赏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诗人写到杨贵妃受唐玄宗的极度宠爱。这里“倾国”指杨贵妃,牡丹和美人两相映照,交映生辉,而使君王陶醉其中,频看不厌,这两句把牡丹、杨贵妃、玄宗融为一体,表明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正是因为上面牡丹美丽动人,所以让君王常常欢笑,也消解了君王的恨。这里“春风”,代指君王。最后诗人点明,皇帝和杨贵妃赏牡丹的地点在沉香亭北,而“倚阑干”三字结尾,为整首诗铺上了一层怡然自得而优雅的神韵。诗人从这首诗中将人们又带回了现实,正面赞美杨贵妃和唐玄宗,笔力洒脱空灵。

忆秦娥·箫声咽

【原文】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赏析】

《忆秦娥》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深切痛苦,用词凄婉动人,情思催人肺腑。

别的不说,单看开头一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仅此一句便把读者引入一个凄凉的境界,万籁俱寂忽有一缕箫声飘入耳际,一个“咽”字道出箫声的幽幽咽咽,隐显如泣。接下来秦娥之居,名为秦楼,一个“断”字,将秦娥的处境和心境充分地表现出来。

此词句句自然,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有声。通篇亦无幽岩跨豹之奇情、碧海掣鲸之壮采,只见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有无比巨大的艺术力量。

张志和

张志和(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收录其九首诗词。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渔歌子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这时节鳜鱼正肥美。渔夫戴上青色的箬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渔夫在这其中乐而忘归。

【赏析】

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在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里,怡然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点明地点,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用其象征渔翁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翁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翁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刻画出渔翁捕鱼的情态。

全诗用语活泼,着色明丽,生动地表现了渔家悠然自得的生活。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年),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受裴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才卓越,被誉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了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了民间文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竹枝词二首·其一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

这是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词中描写一位恋爱中少女的情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首句描写了美丽的江南景色。江边杨柳青青,江中流水平缓。为整首词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背景。

“闻郎江上唱歌声”,写少女听到心上人的歌声。在如此美丽的环境听那心上人熟悉的歌声,怎么不让人情思萌动呢。

三四句描写了少女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少女心中早已对这个小伙子思慕已久,但小伙子还没有表现出什么。今天,他唱起歌来,少女心中在想他好像对自己有些意思但又很模糊。所以,她想这个人,好像变化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还太阳高照,真让人捉摸不透啊。“道是无晴还有晴”,意思是“道是无情还有情”。词人用谐声的双关语把少女或迷惘、不安或眷恋或等待的心绪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淳朴自然,仿佛那个在江边徘徊沉思,时而双眉紧蹙,时而眉开眼笑的少女就在眼前。

白居易

忆江南·其一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风光好,风景早就很熟悉了。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呢?

【赏析】

这首词是白居易回忆江南景色时所创作的,从内容上看,这首词写的是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的美是毋庸置疑的,而作者是抓住了江南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来写的。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着重表现江南那最明艳的鲜红的江花、最美丽的碧绿的江水。

从修辞上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都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非常之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曾有机会一睹容颜,而现如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的结尾一句,“能不忆江南?”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热爱之情表露无遗,也激发着读者对江南美丽风光的向往。

长相思

【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呀,泗水长流呀,流呀,流呀,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的场景。因为心境哀愁的关系,致使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蒙上了一层哀怨的感觉。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写女子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她了。作者短短几句,就把情人的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词的下阕抒发了女子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她的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女子只能“月明人倚楼”,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是一首难得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