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1462400000024

第24章

全班共54名学生,清一色的苦孩子。

然而,他们又是多么要强的孩子啊——

他叫田伟,父母离异,母亲郝宝珠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和妹妹被父亲分送给别人领养。姥姥不忍心丢下两个外孙,便把兄妹俩接到家里来。为了能让他们兄妹俩和别人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年迈的姥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每天靠扫大街挣钱。然而,就在田伟就要考高中的前两个月,他的妈妈却在精神病院走失,小田伟白天上学,晚上放学后寻找妈妈,几乎跑遍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他和妹妹含泪起草了寻人启事,找出妈妈的照片复印在上边,一张张地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考前,他只喝一碗棒子面粥,饿着肚子走迸考场,却以642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宏志班……

他叫刘程,母亲程惠华双目失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刘程从两岁起就开始领着母亲上厕所、过马路。从小到大,因为妈妈总拉着他的左手活动,他的胳膊至今向外撇着。他是妈妈的眼睛,他的总往外撇的胳膊就是永远注视着妈妈的不闭的眼睛。

失明的妈妈为了刘程的学习耗尽了心血。刘程上小学的时候,做听写时,刘程先给妈妈念,念一段妈妈背一段,等把书全背下来了,再让刘程把书扣在桌子上,妈妈说让刘程写,对的让刘程打钩,不对的打叉……

后来,刘程怕妈妈受累,就不让妈妈管了,但是妈妈不放心。为了让妈妈放心,刘程就拼命学习,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五年级时刘程病休了一学期,终考时仍然考了全班第一。上初中后,他的考试成绩始终没下过前三名……

她叫刘佳,父亲刘天增。刘佳三岁时,得了脊椎瘤病,那时父亲在工厂当助理工程师,为了治女儿的病,他出国当劳工干了一年半。回国后,哪知妻子也得了绝症。究竟先给谁治病呢?刘佳的母亲放弃了治疗,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儿。女儿得救了,母亲却死了。读到初中时,父亲又病倒了……刘佳每天放学回家既要完成作业,又要抢着做饭、洗衣服,把家务活儿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她仍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宏志班……

据统计,宏志班54名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均在200元以下。有34名学生的家长为近期返城知青,有14名学生失去了父母或父母下岗,生活没有着落。54名学生中,有的从小到现在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有的学生所穿的衣服是当环卫工人的父亲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有的学生的全部生日礼物就是爸爸亲手做的一碗炸酱面;班主任高金英老师曾询问过学生们有没有零花钱,问了5个同学,3个同学身上一分钱没有,一个同学只有一毛钱,还有一个同学的铅笔盒里放有两块钱,据说是开学时母亲给的,为防自行车半路坏了修车用……

就是这样一帮苦孩子,入学之后,学校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第一课时,说起党和国家的恩情,人人都止不住流下感激的泪水……李金海也同样激动,他自豪地说:我相信,这批学生当中,准能出中国共产党党员!

宏志班果然不负众望。

这个班的学生正像宏志班班训里所写的那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

班主任高金英说,这些孩子特别要强。别的学生是家长求着孩子学,我们这里是学生找老师学。每天上课我们班都拖堂、加时,都是学生们要求的,要不孩子们不走。在宏志班,学生三个小时的作业量是少的。他们最担心的不是睡眠不足,而是担心学习上不去。我们这些孩子中,有16个人从来没有过自己的书桌,家里的水缸盖、床沿、小木箱、缝纫机就是他们的书桌,如果连这些也没有,两条腿就是自己的书桌。宏志班的学生非常团结,若是哪个同学病了,准有人帮他把笔记补上;若是赶上谁的生日,大伙便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或是送上热情祝福的话语;张丽萍同学的腿摔伤了,同学们二话没说,背上她就上了医院;李楠的母亲去世了,全班同学动手制作了一个花圈,上面缀有54朵小白花。和母亲遗体做最后的告别时,李楠紧紧抱着这个小花圈,就像被宏志班54个兄弟姐妹簇拥着……

蔡京男同学家住海淀区皂君庙,她每天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凌晨4点起床,念1小时的外语,5点准时出发(路上要先摸黑走上20多分钟的土路,再倒三次公共汽车才能到校),7点钟进课堂;晚自习后7点放学,9点到家,再做作业1小时,11点睡觉,一天的睡眠时间是4个多小时……

像蔡京男这样的学生,在宏志班比比皆是。刚人学时,宏志班要比别的班差30多分成绩,到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时,在5个高一班里,已跃居第二名。

学习上发奋努力,在别的方面更是出类拔萃。

韩颖是宏志班的班长。有一天,班主任高老师给她布置了个任务:给班上买两个暖壶。高老师说,冬天到了,同学们喝点开水,还得从四楼跑到一楼去。咱班上还有一些钱,你去街上给咱班买两个暖壶回来。

韩颖接受了任务,跑了许多商店,都不太如意,她嫌那些暖壶太贵。后来,她只买了两个暖瓶胆,从母亲的工厂里捡回两个旧暖壶铁皮,自己装好后又刷了一层油漆,有一个暖壶的提手没有了,她就拴上一根塑料绳代替。

两个暖壶的任务完成了。全班人很高兴地接纳了它。

一位政治老师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在别的班,她出了一道题让大家解答:如果要你用班费去买暖壶的话,你该怎样买呢?

话一出口,学生们纷纷答道:那还用说,买压力暖壶!

不,买电暖壶……

学生们七嘴八舌,但没有一个学生提出买暖壶胆再找旧暖壶铁皮组装的……

像韩颖的选择,宏志班的学生认为是很自然的事。韩颖说,不仅这件事,即使她平常上街买衣服,她也要考虑—件多用,即不仅自己能穿,妈妈姐姐都能穿才买。她没什么花花绿绿的衣服,父亲的工作服照样能成为她参加庆典活动的正式服装。

宏志班的学生多数不知毛衣毛裤穿在身上的滋味,有的同学冬天没有衬衣,只空心穿一身棉衣棉裤。

张红梅5岁丧母,9岁丧父。她和妹妹被姑姑收养。现在全家生活全靠姑父、姑母的退休金,两人加在一起还不够700块钱。考人宏志班后,班上给每个同学发80元补贴,但张红梅从不在学校吃饭。她中午和晚上只吃两个烧饼,省下的钱供妹妹上学……

高岭同学的父母都是返城知青,全家调回北京后,4人挤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内,后来连这房子也保不住了,只得住在猪场的仓库里,夏天苍蝇成群,臭味熏天,走在街上,别人老远就得捂住鼻子;冬天则四处透风,寒气逼人,白天也得披着被子。即使这样差的居住条件,也不会住长久,猪场马上又要收回了。

然而,面对贫困,学生们却坦然从容,没有人看不起自己的家庭,没有人嫌弃自己的父母。

有人问蔡京男:你和生活富裕的同学在一起,有没有感觉生活对你太不公平?

蔡京男说:没有。相反,我倒觉得这是生活给我的最宝贵的馈赠。因为贫穷对一个有志气的人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李金海提起办宏志班的初衷时说:此事并不完全是积德行善之举,而是它本身凝聚了我们所需要的许多东西。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比如正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等等的凝聚,这些优秀品质就像珠玉一般会在暗夜闪闪发光。在当今世风日下的时候,这个特殊的群体是我们用来对别的学生进行教育的示范队伍,是一个样板队伍,有了它,学校别的班级和学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食堂的泔水桶里,经常有雪白的馒头、半桶半桶的面条。现在这种现象明显少了。

过去食堂饭后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现在有宏志班示范,饭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什物摆放得井井有条。

一次校外活动,中午学生自己带饭,别的学生都拿出面包、香肠、火腿等各种美味,而宏志班的学生则拿出馒头、开水、咸菜。看到宏志班的学生如此俭朴,那些过去根本不会顾忌什么的学生们齐刷刷把头扭到一边,他们觉得不好意思了……

广渠门中学越变越好了。

正像李金海预料的那样,宏志班里已有学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了。

田伟过去是个思想深沉的孩子。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一度认为人是虚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充斥着金钱的,世间无真诚。过去他的铅笔盒里有一句格言:一切都是虚伪的。现在他变了,他说:世上还是好人多。最近,田伟已经写了入党申请书……

宏志班经过新闻媒介的宣传之后,像一匹骏马浮在云空,一时间人们都把关注的目光洒向它——

一位从石景山赶来的老工人,推开宏志班教室的门就问:谁是田伟?说着,掏出随身带的一大包礼物塞给他,并把田伟带到一个僻静处,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吃下去,临了,又给伟留下50元钱。有人问他姓名时,他道:问这干啥?然后飘然而去……

河南某地农村有两个小姐妹,听说宏志班的报道后,寄来了5元钱。她们在信中写道:我们姐妹俩因家庭困难而被迫辍学了。为了使宏志班的学生不再像我们一样,寄上5元钱以表达我们的心愿……

海南有一个正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从报纸上看到宏志班的消息,寄来了10元钱。他每月的津贴仅5元钱。宏志班的54名学生每人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规劝他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捐助者,一次就捐款30万。但他有一个条件,不能暴露他的地址,一旦暴露,就终止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