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1685100000005

第5章 散文(3)

【赏析】

文中始终抓住“看月多归思”来渲染自己在中秋这个传统的团圆之日到来时,因远离故乡无法与家人团聚而对月产生畏惧来写乡愁。

古人多因月之圆而凄然自身的孤苦伶仃,却鲜有为此“诅咒”月亮的激烈言词,然而,冰心对“月儿圆满光明到十二分”却“几乎要迸出一两句诅咒的话”,由此可见,冰心所说的“与其说‘感’不如说‘刺’”竟是真真受到某种巨大创伤后留下的心有余悸之词。

文章先从阴历八月十四夜写起,应朋友之约,推窗看月,结果被那“高悬在远远的塔尖”的明月和地上“水银泻地般的月光”所震撼。如此“散漫模糊”的月,也令作者“心上如同着了一鞭”。次日早上,想起“看月多归思,晓起开笼放白鹇”的旧句,可转念一想,即使有白鹇可放,“她纵有双飞翼,也怎生飞渡这浩浩万里的太平洋”如此,“连替白鹇设想的希望都绝了的时候”,便也体会到了“最无可奈何的境界!”又如何敢去对月?连白鹇都无法把自己的思乡情深带回亲人身边,心里越发充满孤寂的情伤。这样把“畏月”的情感又推进了一层。

在“心慑”的情绪下,中秋日如期而至。“晴明”的天气令我尤其“黯然”。言语间,充满无可奈何的伤感。到黄昏时,竟然“阴了”,这真是天遂人愿,于是,应邀和同学去湖上泛舟。面对着“云翳的天空”笼罩下的“环湖的山”,“翠绿得很凄然”的“湖水”以及那“月意杳然”“云影只严遮着的”天空。“我”是如此的说不出心里的感谢:“千金也买不了她这一刻的隐藏”。相对大家的“怅惘”,“我”心“释然”“感谢”,在这个情节上的跌宕起伏,虚惊一场,实则是作者欲擒故纵,仍旧是在渲染“畏月”的气氛,为下文因“不防备”而忽见“月光满室”时的惊悸蓄势。

十六夜,猝不及防地遭到明月的突袭,“我”几乎承受不住。那看,面对“没有一点缺憾”“圆满光明到十二分”的月儿时,“我”先是“默然”“咬起唇儿”“几乎要迸出一两句诅咒的话”;继而是“惨默无声”“拼着鼓勇去领略”那“没顶切肤的辛酸的感觉”。将这种思念而无能为力的切肤之痛刻画得淋漓尽致。

见到明月,如同触电般惊悸,进而被“乡愁麻痹到全身”,连“头发”“指头”都裹着一股浓浓的乡愁。这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将心灵的受挫,与肉体的煎熬相统一,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更真实的表现内心挥之不去的乡愁。

三个叠词“匆匆”连用,表现出作者因痛苦而焦躁的想逃离的精神状态。然而,“茫然”中,实在无法“再敷衍”,于是“推开书”,“万念俱灰的起了呜咽”。可见,月神早已侵噬了她的意志,带领乡愁占据了她的整颗心。最终导致“我病了——”。

“我病了——”三个字,独起一段,读来充满心酸无奈的触感。似乎在宣告“我”被乡愁击溃的无奈,又似乎在控诉明月的恶行。如此一段扣人心弦的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作者满眶的泪水,即将决堤。前文所一再渲染的自己对月的“畏惧”到这里得到完全的解答,文章所要抒发的乡愁,通过这心灵的诉说,水到渠成的显现出来。

冰心在这篇文中,一面渲染愈趋浓郁的艺术氛围,一面真切自然的展示自己的心灵,使两者紧密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更能表情达意。

往事(二)之八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颐,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群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的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

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像,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唯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唯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它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镑镑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阑,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赏析】

本文追忆了自己儿时想做一名“灯塔守望者”的美好理想。

文章以父女俩的交谈起笔,逐层展开。围绕“灯塔守望者”,两人各抒己见。

父亲对冰心所渴望的“守灯塔”这一想法,由“笑”到“微叹”到最后的“无言”,“敛容沉思”……可见父亲的内心在慢慢动容。从最初只当是冰心的一句稚言到最后慰安:“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心里,也为女儿有诸多遗憾。

冰心是一个坚毅刚烈的女子,所以会和父亲力争到底,而文章也就在这层层推进中,将守灯塔者应具备的高尚品质加以烘托,体现出灯塔守望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冰心少年时便具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她的“勇敢”,“郑重”都只因她心中有对光明使者的热爱,反映出一种积极进取,博大美好的人生意趣。

文章结尾处,冰心用六个“愿”来表达自己对“灯塔守望者”的崇高敬意与美好祝福,为自己的不可希翼而惋惜。言语中,颇有一种替我完成心愿的祈愿。

纵观冰心一生,为人敬仰。虽然没有成为一名“灯塔守望者”,却真正的在生活中给予了我们动力。冰心用一双手写下无尽的美文,陶冶我们的性灵,为我们指引方向,成了我们心灵的灯塔。

往事(二)之十

只是这般昏昏的匆匆的一别,既不缠绵,又不悲壮;然而前天我追写的时候,我的眼泪流的比笔尖移动得还快!亭中寂寂,浓密的松枝外,好鸟时鸣,嫣红姹紫开遍;而我除了膝上的纸笔,和一方湿透的纱巾外,看不见别的!

我写时不须思索,没有着力,而回忆如大河泛决,奔越四流。我恨不能百管齐下,同时描述了每一段时间,每一个人,每一端思念!

我写时因呜咽而中断了好几次,归结只写了顾一失百的那一篇,而那一篇中的每一小段都是无尽,每一小段都能演绎到千万言!

文艺既凭借着主观的欣赏,我写时如雨的眼泪,未必能普遍的感动了世间一切有情。但因着字字真切的本地风光,在那篇中提名的人,决不能不起一番真切的回忆,而终于坠泪,第一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我远道寄回这几篇去,我不能伴她同读,引动她的伤感后,不能有即时笑语的慰藉,我诚何心?

然而不须感伤,我至爱的母亲!我灵魂是躯壳的主宰,别离之前,虽不知离愁深刻到如斯,而未尝不知别离之苦。我要推却别离,没有别离敢来挽我。为着人生,我曾自愿不住的挥着别泪,作此“弱游”!

别的都不说,只这昏昏的匆匆的一别,先在世上绝对的承认了一个“我”的存在,为幸已多!

乡愁每深一分,“我”的存在就证实了一分,——何以故?

因我确有个感受痛苦的心灵与躯壳故!

既承认了“我”,就不能不承认宇宙中无量数的“他”,更不能不承认了包罗一切的“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一切。

我既绝对承认了生命,我便愿低头去领略。我便愿遍尝了人生中之各趣,人生中之各趣我便愿遍尝!——我甘心乐意以别的泪与病的血为贽,推开了生命的宫门。

我曾说:

“别离碎我为微尘,和爱和愁,病又把我团捏起来,还敷上一层智慧。等到病叉手退立,仔细端详,放心走去之后,我已另是一个人!”

“她已渐远渐杳,我虽没有留她的意想,望着她的背影,却也觉得有些凄恋。我起来试走,我的躯体轻健;我举目四望,我的眼光清澈。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感谢病与别离。二十余年来,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

所以,不须伤感,我至爱的母亲!凭着血与泪,我已推开了生命神秘的宫门。因着巨大的代价,我从此要领受人生,享乐人生。

不须伤感,我至爱的母亲!悲哀只是一霎时,我的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日来渐惯了单寒羁旅,离愁已浅,病缘已断;只往事忽忽追忆,难得当日哀乐纵横,贻我以抒写时的洒落与回味!

不须伤感,我至爱的母亲!往事的追写,决不会摧耗了我的精神,有把笔的可能,总未到悲哀的极致。母亲寄我的信中曾有:

“除夕我因你不在,十分难过,就想写信,提起笔来,心中一阵难受,又放下了笔,不能再写”可知到了悲极,决无能力把笔!我只洒洒落落写来,写完心释。投笔之后,就让它从此成为“往事”,不予以多一刻的留连!

往事愿都撇在一边!——现在我收了纸笔,要在斜阳中下了山亭。春光真明媚!芊芊无际的山坡上,开了万树不知名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花,内中我只认得樱花已开,丁香已含苞,杨柳的嫩黄,与松枝的深绿,衬以知更雀的红胸,真是异样的鲜明!此行循着紫罗兰路,也许采些野花归去。

愿上帝祝福母亲!

愿上帝祝福母亲!

【赏析】

本文是在作者离乡背井,远离母亲之后所作。

不同于冰心一贯的写作风格,文章基调低沉,营造出一种郁郁寡欢的氛围,令读者无不为之心酸。

文章开头便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亭中寂寂”,“好鸟时鸣”、“嫣红姹紫开遍”,反衬出我的形单影只:“除了膝上的纸笔,和一方湿透的纸巾外,看不见别的!”内心的孤独跃然纸上。冰心的内心世界是饱满的,她对母亲,对家乡都有太多怀念。“终于坠泪”也是为母亲。千行不足言,万语道不休,唯有“如雨的眼泪”,能“起一番真切的回忆”。

冰心用如此细腻的情丝,勾起人们无限深情,一字一句,如同蚕咬桑叶般,慢慢沁入心扉。

在这样浓郁的乡愁中,冰心说:“我的存在,因我有个感受痛苦的心灵与躯壳”。这是一句蕴含哲理的话,将人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相包容,互相辅佐。

文中的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句都包容一个哲理的躯壳。更深入的探究生命中无限可能的真意。

“放心走去之后,我已另是一个人!”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世界没有变,我的心变了。冰心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着。所以她说:“感谢病与别离。20余年来,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她心中有苦闷,却仍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来面对病与别离,只因认识到生命的初始意义是包含痛的复合体,于是坦然。

而母亲的“悲极”,“决无能力把笔”又将这种痛上升到无法诉说的高度,叫人无语凝咽。

冰心以言慰母,同时自己的心也获得慰籍。心释然,对生命的另一端相向,觉出生活依然明媚如昔。

在“愿上帝祝福母亲!”的结语中,冰心将自己的满腔思念化作一句深深的祝福,为母亲祈祷,给自己的母亲,也代替所有的儿女给予天下同样慈爱的母亲!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倾其所有却不求回报,母爱是世间最广博最深沉的爱,形式各异却宗旨如一。飘泊他乡的游子,永不忘记故乡的慈母泪。

舀一杯盛世年华,献给望穿秋水等候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