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815800000013

第13章 汉朝(6)

更为难得的是,武帝晚年能反思自己一生得失,公开检讨自己的过错。征和四年(前89)武帝东巡至海,眼望波涛滚滚,无边无涯,终于放弃了与海中神仙相会的念头。回程时,在钜定(今山东广饶县北)看到田里农耕正忙,便操起农具,亲自到田里参加劳动。在泰山祭祀时,对天神和大臣检讨自己一生好大喜功,“使天下愁苦”。并发誓,“自今,事有伤百姓,縻费天下者,悉罢之!”。回到长安,遣退了所有的方士。当桑弘羊上疏,请求在轮台(今新疆轮台)筑亭帐、驻军屯田时。汉武帝下了一个着名的“罪己诏”,向天下宣示,自己不忍再“扰劳天下”,而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与民休息。所以他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封其为“富民侯”,意思是让他“思富养民”。又任命农学家赵过为“搜粟都尉”,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的“代田法”和先进的农具。

武帝一生,南征北讨,耗费无数财力,建立巨大功业。晚年却能检讨自己,向天下表示忏悔,及时改弦易辄,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少见的。正由于武帝晚年政策的调整,西汉社会又趋于安定,为以后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西汉盛世又沿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司马光评论说“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是由于他“晚而改过”。汉武帝上承“文景之治”,下启“昭宣中兴”,不愧为一代雄才。

王莽篡汉

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的父亲和兄弟在汉元帝、成帝之际皆被封侯,居位辅政,家里被封侯者九人,居大司马位子者五人。唯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未得封侯。王莽的群辈兄弟皆五侯之子,乘时奢侈华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只有王莽孤贫无依,遂折节为恭俭,读书博学,被服如儒生,奉养母亲及寡嫂、又养活哥哥的儿子,十分勤备,又外表英俊,内事诸位叔父,恭敬有礼。阳朔年(前24一21)间,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去侍候王凤,亲尝医药,蓬头垢面,连月不解衣带,使王凤大为感动。临死时,王凤便将王莽托付给太后和汉成帝,王莽被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其后,成都侯王商、长乐少府戴崇,中郎陈汤等当世名士都交相称赞王莽,汉成帝认为王莽确有才干,便于汉永始元年(前16),封王莽为新都侯,又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宿卫谨赦,节操愈谦。又散家财振施宾客,家无余财。收赡名士,交结了许多将相卿大夫。所以,在位之人竞相推荐王莽,游说者为之谈说,王莽声名由此大起,超过了几个叔父。王莽又敢于做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以博取声誉,并且一点儿不感到难堪,似出于天性一般。当时,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以才能为九卿,位置比王莽高,王莽暗中寻求其罪过,通过大司马王根上告,淳于长被杀,王莽却获忠直之名。王根退休时,便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汉成帝便擢王莽为大司马。这一年是汉绥和元年(前8),王莽时年38岁。王莽继几位叔父辅政之后,想让自己的名誉超过前人,便克己不倦,招聘贤良之士以为掾史,赏赐和封邑中的收入全用于宴享士人,自己更加俭约。王莽的母亲生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王莽的妻子来往迎接,衣不曳地,布才蔽膝,见到的人都以为是王莽家中的童仆。仔细一问,方知是王莽夫人,都大吃一惊。

王莽辅政一年多后,汉成帝死,汉哀帝即位,夺去了王莽手中大权。太后诏王莽就第归家以避汉哀帝的外家亲戚。王莽失权后,杜门自守。王莽的中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这在当时算不了什么,而王莽却逼令王获自杀谢罪,由此更获得巨大声誉。在野三年,官吏上书讼王莽之冤者以百数。汉元寿元年(前2),发生日食,贤良周获、宋崇等对策,极力歌颂王莽的功德。于是,汉哀帝下令重新召回王莽。一年多后,汉哀帝死,没有儿子。太皇太后王政君即日至未央宫,收取皇帝玺绶,派使者驰召王莽。又诏尚书,朝中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等皆属王莽指挥调动。王莽一面逼董贤自杀;一面派人迎年仅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而国家政事令部委于王莽,为大司马,录尚书事。

王莽以大司徒孔光当世名儒,连相成、哀、平三朝,太后之所信敬,天下信之,便极力尊事孔光,荐孔光家人为官。那些平素不为王莽所喜欢的人,王莽都找借口加以治罪。红阳侯王立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王莽的叔父。王莽怕王立在太后面前讲自己所为,令自己不得肆志,便令孔光上告王立的罪恶,遣王立出朝就封邑。太后不听,王莽便说:“如今汉家衰败,连着几代都无后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用力以公正行于天下,当恐不从,何况以私恩逆大臣之议,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太后不得已,乃遣出王立。王莽由此在朝中独专朝政。顺附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枢机之事,刘秀(即刘歆)典文亲,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等人皆以才能受到王莽重用。王莽外示凛厉之色,假为方直之言。欲有所为,微微透露点口风,党羽们便顺其旨意而显奏之;王莽稽首涕泣,极力推让,上以迷惑太后,下以示信于百姓。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上书求退。王莽恨彭宣不支持自己,故意不按惯例赐给黄金和安车、驷马。

朝中大权在握后,王莽开始延誉天下。汉元始末年(1),王莽风使益州(今四川),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而献白雉,墨雉,王莽让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即用于祭祀)。于是,群臣盛陈王莽功德,以为他“致周成王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王莽应赐号曰安汉公。”王莽装模作样,极力推辞,又非要太后加赐孔光、王舜等人而后起,太后同意。为寻求更多的支持,王莽又建言褒赏宗室群臣,封宣帝之孙36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26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刘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者,皆得以为嗣。天下官吏两千石以上年老退休者,皆得原来三分之一的俸禄。还有平民百姓、鳏寡孤独,王莽都照顾到,无所不施。王莽知太后年老厌事,便以太后年高,不宜省事为由,让太后下诏将国家一委之于己,又恐汉平帝的外家夺自己的权,便命其家人留在地方郡国,永远不得到京师来。南海之中有一国叫黄支国,离长安有三万里。王莽为炫耀威德,派人贿赂黄支国王,让黄支国王遣使贡献犀牛。汉元始二年(2),山东郡国发生大旱灾,人民到处流亡。王莽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30顷,付大司农以助贫民。朝中公卿跟着仿效。王莽又在长安城中修起大片房子供流民居住。为巩固自己的权力,王莽又使诡计立自己的小女儿为汉平帝皇后,又出钱数千万贿赂王太后的左右侍从。这些人便在太后面前日夜称颂王莽。王莽又知太后是个妇人,讨厌久居深宫,便让太后四时驾车出城巡游四郊,存荐孤、寡、贞妇,所至属县,辄加恩赐,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汉元始四年(4),群臣上奏,请加王莽九锡之礼,位在诸侯之上。匈奴派使者入朝称颂王莽威德。王莽又派中郎将平宪等人多带钱财,引诱塞外羌人,让他们献地愿内属,吹牛说:“羌人首领良愿等愿内属,说:‘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羌人无所疾苦,故乐意内属。’”

王莽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博得了巨大的声誉。汉元始五年(5),吏民仅因为王莽不接受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封田而上书者前后共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多人。诸侯王公、列侯、宗室都认为应赶快给王莽加封赏。王莽派王恽等八人至天下郡国,使行风俗。四年后,称天下风俗齐同,又伪造了许多歌颂王莽的郡国歌谣。又称当时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男女按礼分路而行,牛皮吹上了天。元始五年,汉平帝已有十四岁,非常精明懂事,对王莽将自己的外祖母家压制在郡国不许到京师感到不悦。王莽怕平帝长大后驱逐自己,便在酒中下了毒,毒死了汉平帝。汉平帝死后,王莽为掌权,在宗室中选了一个年仅二岁的孩子为皇太子,号为孺子。王莽自己则堂而皇之地称起了“假皇帝”,改年号为居摄。

居摄二年(7),东郡太守翟义见王莽即将篡夺汉室江山,便在东郡起兵反莽,另立宗室东平王刘信为天子,率军向西进攻。及至山阳(今山东金乡)军队发展到十几万人。王莽闻之,大为恐惧,派其死党孙建、王邑等人为将军,率军前往镇压,击败翟义军,杀死翟义。于是,王莽威德日盛,便开始谋划当真皇帝。此意一出,王莽的党羽们闻风而动,到处贡献各种祥瑞之事。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哀章在长安读书,素无行,好为大言,见王莽有篡位之心,便做了两个铜柜,里面装上两个书简,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一曰“赤帝玺某传予帝金策书”,书中声称王莽应为真天子,而哀章自己和其余王莽大臣等十几人受天帝之命辅佐王莽。弄好后,在一天夜里穿上黄衣,将铜柜送到高陵(刘邦陵园,在今陕西高陵境)。王莽明知是假,但正好用来表明“天意”,便装模作样地到高陵拜受铜柜,并声称,既然是天意,自己只好勉为其难,当真天子。并随即下令改国号为“新”,改正朔,易服色,以承天命。

王莽即将当真皇帝,先派人将各种所谓祥瑞拿给王太后看,王太后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当时孺子尚未即位,皇帝御玺藏在长乐宫中。等王莽即位,派人向王太后要皇帝玺,太后不给。王莽又派安阳侯王舜去要。王太后平素很喜欢王舜,见王舜来,知道是为了要皇帝玺,便怒骂说:“你们父子宗族,蒙汉家之力,累世富贵,既无以报恩,受人孤寄,反而乘机谋取其天下,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猪狗不食其余。天下居然有你们这样的人。且若自以金柜为新皇帝,变正朔,易服色,也当自己另外制作皇帝玺,以传之万世,还要这亡国不祥之玺干什么?我是汉家老寡妇,快要死了,想和这御玺一同入土,不给你们。”一边说,一边哭。王舜也悲不能止,说:“臣等已无话可说。然王莽必欲得传国之玺,太后最终能够不给吗?”王太后知道事情已难以挽回,又怕王莽威胁,自己一个妇人抵抗不了,便捧出御玺,摔在地上,说“我快要死了,还要知道你们兄弟被诛灭!”

王莽得到御玺后,大为高兴,即日在宫中宴请群臣,以示庆贺,始建国元年(9)春,王莽正式即皇帝之位,去汉号,改国号为“新”。汉朝的江山就这样被王莽篡夺。

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军和赤眉军,是西汉末年推翻王莽政权的农民起义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支部队。西汉末年,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日益加剧。王莽篡权以后,不仅又增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而且还搞了许多不合宜的改制,使原有的社会危机更加严重了。终于导致了全国性的反抗斗争。

率先举起反抗大旗的是并州(今山西、内蒙古一带)人民。天凤二年(15),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代郡(今河北蔚县)人民相继造反,聚民数千转战于当地;天凤四年,临准(今江西泗洪)人瓜田仪举事,在会稽(今江苏苏州)一带活动;同年,海曲(今山东日照)妇女吕母,为给被县宰冤杀的儿子报仇在海上起事,自称“将军”,破海曲杀县宰,队伍从几百人一直发展到数千成万人。

绿林军起义发生在新天凤四年(17),起义者首领王匡、王凤本是新市(今湖北京山)的饥民,因为他们经常为大家排解争议,得到了处事公平的称誉,所以渐渐地成了饥民的领袖。他们集合了数百人,又收留了外地流亡来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便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基地,数月而得七八千众,攻打乡镇,举起了绿林军的起义大旗。地皇二年(21)荆州牧调拨两万大军进攻绿林山,王匡率义军迎击,大破官军于云社(今湖北沔阳西北)杀敌数千人,缴获全部辎重。荆州牧向北逃窜,又遇到马武的截击,骖乘被杀。义军乘势攻入竟陵,(今湖北天门县)转而进击云杜、安陆等地,获得了重大战果。新地皇三年(22),绿林军因疾疫损失近半,于是分兵两路下山活动。王常、成丹、张卬等西下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朱鲔等北上南阳,称新市兵。下江兵先是受到了由严尤和陈茂率领的莽军的挫伤,成丹等人收集残部转入蒌溪一带,不久又重新振兴起来。新市兵北攻随县,各方纷纷响应,平林人陈牧、廖湛聚众数千,称平林兵,南阳汉宗室刘演、刘秀集七八千人,称舂陵兵。新市、平林、舂陵三军会合后,进击长聚,破唐子乡,杀湖阳尉节节胜利。十一月,联军欲攻宛,刘演率舂陵兵与莽军甄阜、梁丘赐部在安聚遭遇,大受挫折,退保棘阳。甄阜、梁丘赐留辎重于蓝,引精兵十万追踪而至,自断后桥,追求一战而灭义军。此时下江兵在上唐刚刚大败荆州牧,引兵到达宜秋,为击败甄阜的莽军,王常深明大义立刻加入联军,四军联合锐气大增,休兵三日之后,猛攻莽军。除夕之夜联军潜入蓝,尽获莽军辎重。黎明舂陵兵自西南攻甄阜军,下江兵猛扑梁丘赐军;莽军经不住下江兵的冲击大败,义军乘胜追击,莽军因断后桥纷纷落水,死两万多人、甄阜、梁丘赐被斩。义军进而“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败严尤、陈茂于淯阳,一战杀敌三千余众,并将宛城团团包围。新地皇四年,绿林军发生内部分歧。新市、平林二军欲立刘玄(平林兵首领之一)为帝,舂陵军欲立刘演为帝,刘演和刘玄本是同宗,但刘演举兵起义较晚,是以舂陵军为实力的“南阳豪杰”(地主分子)的代表,而刘玄参加起义较早,又没有军事实力,是起义农民军将领的理想人选。经过反复推举,在农民军将领的坚持下,刘玄终于于该年二月称帝,改年号为更始,重新挑起了汉旗,至此绿林军改称为汉军。其后,此军又经历了决定乾坤的昆阳大战和攻打长安推翻王莽政权的战斗,最终却因为内部分裂和刘秀地主势力的破坏而被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所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