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1881100000006

第6章 励精图治(2)

彼得迅速返身回到地面上,下达命令:部队向城堡靠拢,15分钟以后发起总攻。15分钟过的太漫长了,大家翘首以待的一声巨响迟迟没有响起。彼得看了一下怀表,15分钟已经过去了。这时,城墙上的土耳其人已经有所准备,大炮已经对准了俄国军队,彼得觉得事不宜迟,他下令冲锋,休战了几天的俄罗斯士兵今天格外地勇猛,很快就冲到了城下。

忽然,城墙根上的土地如同瘤子一样一下子隆了起来,传出一声闷响,于是火焰、浓烟、泥土、石子从那处绽开的瘤子里升起来,散开去。没隔一会儿,它就统统地落在俄国人的战壕里,彼得看见距离他三、五米的一个士兵的头被飞过来的木头片活生生地削掉了,身体挣扎了一会,就扑倒在地上。轰响声中,冲到城下的俄国士兵也被炸得人仰马翻,150名士兵和两个上校、一个中校当场被炸死,城墙终于被炸开了一个缺口,布特尔斯基团的士兵在戈登将军的指挥下冲进城内,惊慌的土耳其人拚命地抵挡着俄罗斯人的进攻,成排的炸弹扔在俄罗斯士兵前进的路上,俄国人被炸得血肉横飞。

另一边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和谢苗诺夫团划着小船,靠在城墙上,架好云梯,往城墙上爬。土耳其人用弓箭射他们,用弯刀砍他们。成百的俄罗斯人从云梯上翻下来。

布特尔斯基团冲进城内的士兵大部分都被土耳其人杀死,剩余的人也基本上受伤惨重,戈登将军下令击鼓退兵。看见布特尔斯基团的士兵后退,那边戈洛温将军也下令击鼓退兵。士兵们退回到战壕里,疲惫地把刀枪丢在地上,有的人用手捂着脸嚎叫着,有的人倒在地上两眼圆睁默默无言地看着天空。彼得本想发火,可是看到这样的士气,就没有再说话,但在他的心中还是不服输的。

海上刮来了飓风,加上阴雨连绵的天气,顿河发黑而且涨水了,河水冲过不高的堤岸,水灌进俄国军队的营地,淹没了帐篷,也浸湿了弹药。这个时候,勒福尔特再次提出撤军的请求,戈登将军和戈洛温将军也表示同意,彼得也只好下令撤军回莫斯科。

二、改革军队,建立海军

彼得决定要改革军队,提高士兵素质,逐步减少外国军官的数量,培养本国和本民族的中高级军官。让他们在心里想着祖国,想着军人的荣誉。特别是1689年射击军参与大贵族发动的宫廷政变,彼得下决心要改革俄国的军队。从1699年开始,俄国开始建立新式正规军,历时10年,到1709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正规陆军分成野战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野战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其给养由国家统一提供,是国家对外战争的主力部队。预备役部队是各省的地方部队,主要任务是镇守一方土地,一旦战时补充野战部队。

正规陆军由步兵、龙骑兵、炮兵、工兵4个兵种组成,以步兵为主。步兵又分成火枪兵与掷弹兵两种,龙骑兵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彼得非常重视陆军的炮兵,他提出:炮兵是陆上的战争之神。俄国的炮兵分成攻城炮兵、要塞炮兵、野战炮兵和团属炮兵,工兵列入炮兵的编制之内。陆军最高编制单位是师,依次为旅、团、营、连。从俄国人中间培养各级军官,中高级军官从贵族子弟中选拔,下级军官可以由一般平民担任。

彼得下令从莫斯科的贵族子弟中选拔50个人,派他们到普鲁士、荷兰等国,在那里学习数学、筑城学、造船学和其他科学,他们是未来的俄国军队中高级军官的人选。

俄国军队的装备过于落后,没有自己的海军。远征亚速的失利,很重要的原因是失败在武器和装备上,俄国没有自己的海军,无法封锁黑海海岸,无法切断土耳其人的补给线,战争爆发后,土耳其人岸上和海上配合作战,往往使俄国军队腹背受敌。

阿列克萨什卡曾经非常不服气地说:“在佩列亚斯拉夫湖上也有我们自己的舰队”,当时彼得就苦笑着说:“那个舰队只是小水塘里的玩具,经不起大风大浪”。“要建立真正的海军”,早在回莫斯科的路上,彼得就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他在写给尼基塔·佐托夫的信中提到:“……从没有攻克的亚速回来,将军会议向我指出,要为将来的战争建造海船、兵船、帆船和其他各种舰船。今后我们要不断地专心从事这些工作。炮手彼得。”

回到了莫斯科,彼得立即召集贵族杜马委员会和社会各界名流、地方乡绅,宣布俄国必须迅速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举起自己的胳膊说:“这好比是一个君主,如果只拥有陆军,他就是身体残缺的人,只有同时具备了海军,他才是一个双臂健全、出击有力的人。”

彼得要求他们为了俄罗斯贡献出自己的财产,凡领有10,000名以上“农奴”的农奴主必须捐献出一艘装备有火炮的军舰,东正教会也必须按照他们所占有的“农奴”人数捐献军舰。彼得下令在沃罗涅什建立造船厂,利用当地优质的橡树、松树和椴树造船,这里曾经创造了一天就砍伐7,000棵树的纪录。彼得诏令全国,招募全国的能工巧匠,甚至强迫各地的木匠、铁匠和泥瓦匠放下自己的活计,成批地被赶到顿河边上的沃罗涅什造船厂。俄国宫廷从国外招募了一批舰长、驾驶员和水手,目的是让他们承担起培养俄国水手和海军军官的任务,但他们来到乱草蓬生、野兽出没的沃罗涅什之后,有的人就开始打退堂鼓,彼得下令强迫他们为俄国服务。

在沙皇的命令下,建造军舰所需的铁、铜、沥青、麻绳、铁钉、帆布等源源不断地运到沃罗涅什。彼得非常起劲地在工地上干活,他亲自设计了一艘能载200人的多桅快帆军舰的草图,然后光着膀子,手持斧子、创子、铅垂和圆规大干起来,一连几天不离开工地,胡子长的遮住了脸,使得与他一起干活的工人几天都没有认出来这是“沙皇大人”。

彼得自小就喜欢做一些手工活,他要看见自己亲手设计和建造的军舰下水。很快地,一支蔚为大观的舰队出现在沃罗涅什,其中包括1,300只舢板,300艘小艇,100条木筏,23艘大帆船,4艘火攻船和2艘大战舰。就在未来的舰队尚在建设之时,彼得便着手建立俄国海军的司令部,他任命勒福尔特为海军上将,威尼斯人李马为海军少将,法国人巴尔塔萨·德·奥兹埃为海军准将。彼得自己做普通一员,不过这次不是“炮手”,而是“舰长”兼驾驶员,一个下级军官。

亚速远征的失败,使彼得看到战术应用的重要性。这是彼得指挥的第一场真正的战争,在此之前彼得只指挥过娃娃兵团的军事游戏,只指挥过进攻所谓的“军事要塞”。亚速海大战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战略战术的失当。在亚速大战中,土耳其人采取了集中火力,陆地和海上相互配合的战术。而俄国军队却分成了娃娃军团、戈登的布特尔斯基雇佣军团、哥萨克军团、射击军团,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甚至在攻城时,工兵部队与进攻部队没有配合,造成地雷在自己人中开花的事件。

马基雅维里在《君王霸术论》中说:“君主永远不可以让自己的思想离开军事这个课题,在平时,他还应该比战时更加注意武备。所谓注意武备,他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行动方面,另一个是心智方面。在行动方面,除了使他的兵士们纪律严明,勤于操练之外,他还必须经常行猎,使他的身体习惯于艰苦生活;同时熟悉他国土的性质,知道哪些山岭有多么的陡,那些山谷是怎样裂成的,平原的地势是怎样展开的。一个为君的人如果缺乏了这种才能,那他就缺乏了一个统帅所应有的首要条件。”

彼得在给朋友的信中称这次军事行动是“没有拿下亚速的远征”,承认是自己战术运用失当所致。因此他派出专人到普鲁士和欧洲收集有关战术学和指挥学的著作,每日清晨即起,刻苦地阅读这些书籍,有不明白之处就向勒福尔特和戈登将军请教。

1696年6月初,俄国陆军8万余人兵分三路,分别由戈登将军、戈洛温将军和卡·安·里格曼将军率领,向黑海进发。海军总司令勒福尔特将军率领新建的俄国海军舰队从沃罗涅什沿顿河南下,直逼亚速。“彼得舰长”亲自驾驶着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普林基皮乌姆”号战舰。俄国海军吸取上次的教训,到达黑海后,立即从海上封锁亚速,切断城内土耳其军队的海上交通线。

届时,陆上俄国军队的三路人马也按时到达亚速城下。俄国陆、海军配合向亚速城发起进攻,土耳其人拚命进行抵抗,打退了好几次俄国人的攻势。但是由于海上补给线被切断,土耳其人很快弹尽粮绝。他们被迫派出代表与俄国人谈判,要求能够比较体面地撤离要塞。俄军司令部提出条件,要求土耳其军队交出荷兰人雅各布·杨森,因为上次远征就是由于他的叛变,而造成俄国军队的重大挫败。土耳其人立即交出了杨森。随后,土耳其总督哈桑·阿拉斯拉夫诺夫率领3,000土耳其士兵走出亚速要塞,将土耳其军旗垂放在胜利者的面前。俄国人占领了亚速要塞,控制了黑海出海口。

彼得为俄国的胜利欣喜万分,他在给皇妹娜塔莉雅公主的信中说:“妹妹,你好!感谢上帝,我很健康。为了听从你来信中对我的告诫,我不挨近大炮和枪炮;但是大炮和枪炮却要来靠近我。你能否告诉它们不要在我身上起作用?”

彼得下令加固亚速要塞,并且留下8,000人守兵,以防土耳其军队卷土重来。然后起驾回莫斯科,启程前彼得派快马到莫斯科带口信给尼基塔·佐托夫,要他在莫斯科准备好盛大的欢迎仪式,“造一座凯旋门,以表彰两年来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元帅和各位先生们”。佐托夫请求沙皇彼得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彼得也不着急,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视察下沃罗涅什造船厂。

1696年9月30日,俄国军队凯旋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河的石桥旁已经平地建起一座华丽的凯旋门。门上立着一只向下俯冲的双头鹰,四周挂满了旗帜和条幅,一块横木上用鲜红的笔迹写着:上帝与我们同在,谁也反对不了我们。这是史无前例的胜利。凯旋门的两旁列着战神赫拉克勒斯和马尔斯的雕像,足有三丈多高,在他们的脚下匍匐着亚速帕夏和鞑靼汗的彩色雕像,面前还有一块木牌,上书:“从前我们在草原上作战,曾经无比英勇,可现在我们输给了俄国人,感谢上帝,我们好不容易从莫斯科人的手底下逃生。”

凯旋门两侧绘着两幅很大的画,一幅画画的是奥斯曼帝国皇帝惊恐地从宝座滚了下来,一把俄罗斯战斧架在他的脖子上。上面写着:“康士坦丁大帝战胜了罗马的异教皇帝马昂斯。彼得沙皇就是战神赫拉克勒斯和马尔斯的化身。”另一幅画画上着一个带着镣铐的土耳其帕夏和一位鞑靼汗,旁边站着海神尼普顿,海神正在说着:“你们攻克了亚速,我也为你们而祝贺,并向你们表示降服,光荣属于海上的勇士们。”

九月底,莫斯科河岸和城内的屋顶上站满欢迎的人群,俄国军队从莫斯科河南岸市区开过石桥,穿过凯旋门。走在最前面的是佐托夫,他坐在一辆漂亮的四轮马车上,一只手拿着宝剑,另一只手举着盾牌,后面是佐托夫的大旗。

三、出国考察

1696年亚速远征得胜回国之后,彼得感觉自己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俄国是他的祖国,是祖先留给他遗产,但满目望去到处都是一付破败、落后的景象,欧洲先进发达,是人类的光明之处,到欧洲去吧。

俄国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家,也曾经是一个国门封闭的国家。在俄国历史上有弗拉基米尔大公皈依基督的事件,但更多的是沙皇历次诏令严禁自己的臣民去国外,或者与外国人交往。彼得以前的历代君王中,只有基辅大公伊兹雅斯拉夫于1075年到普鲁士的美茵茨与普鲁士国王享利四世会过面。

1672年,彼得的父亲,老沙皇阿列克谢发布诏令,宣布:“俄国人不得离开自己的国土,因为到了国外,他们将学到其他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染上其他国家人民的思想,这将是可怕的。”东正教大主教若阿辛甚至主张不与外国人交往,不穿外国人的衣服,铲平外侨村,驱逐一切外国人。

1696年12月,当俄国宫廷还沉浸在亚速远征胜利的喜悦中时,彼得就向领主杜马宣布:他将组织“俄国高级大使团”,出访欧洲,并且将亲自随团前往。消息传出,俄国宫廷一片反对之声。东正教会人士和保守的贵族们认为:沙皇乃一国之君,不便随意出行国外。尤其是御驾亲征到异教泛滥的天主教教徒和基督教教徒居住的地区,这样实在是有失沙皇的尊严和皇统的荣誉。

面对宫中的反对之声,彼得毫不退缩。他任命瑞士驻莫斯科使馆一等武官勒福尔特将军为“高级大使团”的第一使团长,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是第二使团长,此人是外交老手,谈判怪才。他曾代表俄国同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他的名字曾经出现在英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报告书上,称他为:“在莫斯科国家的外交人员中享有最慎重最老练者的声望。”通晓多门外语的杜马秘书官普罗科菲·沃兹尼茨为副团长兼秘书长。

彼得在皇村苦心研究数日,拟定好出访路线图:阿姆斯特丹、柏林、维也纳、罗马、哥本哈根、威尼斯、伦敦。“大使团”包括三名翻译、一名跟班随从、三名宫廷内侍、一名内科医生、一名外科医生、厨师和神父各一名、还有两名金银工匠、六个吹号手,四名供沙皇取乐的侏儒、一只青猴子。另外还有大批仆从,他们是从普列奥布拉任斯团中选拔的60名士兵。随队还有一个商人,他主要保管整车的貂皮,这可是产自西伯利亚的好兽皮,它一方面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各国的王后和贵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大使团经费不足时变卖抵资。整个大使团足足有250人之众,当然“大使团”的辎重中还少不了彼得喜欢的伏特加酒、鱼子酱、熏鱼干等美味食品。

“俄国大使团”是个一身多职的组织,这是彼得赋予它的多重使命。

第一,“游说团”。它的任务是游说欧洲各国宫廷,说服各国国王与俄国进行军事联合,共同对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此,动身前,俄国宫庭做了细致的准备,编组了使团成员的名单,大量查阅欧洲列强的文件,详细了解各国宫庭内幕。并且因人备礼,以投各国君主所好。

第二,“招贤团”。为了俄国海军和陆军的改革,彼得决定此行到欧洲各国招聘水手、船长、水兵以及其他能工巧匠,广泛地引进各方面人才以为己用。必须寻找欧洲盟国,用最快的速度来改善和装备陆军与海军,按照新的、欧洲的方式来改组那个完全生锈了的国家机器。

第三,“采购团”。俄国进行军事改革,创办海军和新式陆军,不仅需要高、精、尖的人才,而且还需要新式的火炮、来复枪以及造船所用的起重设备、淬火所用高炉、导航仪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