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剑尖上的国术
2015000000002

第2章 追忆少年时

时光回到1984年的天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虽然那时候的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丰富,但是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这些的,丝毫挡不住玩耍的热情。

还是在上小学的年代,那时候我的生活里多了一件东西就是练拳,其实那时候我是把练拳当成了另一种玩耍,那时候在我的脑海中,还没有武术国术的概念,也不理解什么内家外家,就是玩而已。

当时我的老师姓宋,是一个忠厚的长者,跟宋老师学拳的都是成人了,只有两个小孩子和他学拳,我是其中之一,在学拳的人中极端的不起眼,宋老师和父亲的交情比较深,正因为如此,父亲才把我安排在宋老师那学拳,在形意拳中有劈拳,那时候我在宋老师的练武场打的最多的就是劈拳。

在初冬的一个下午,学校因为停电放学比较早,我就跑到平时学拳的公园去玩,碰巧看到老师的一个徒弟,带着一把宝剑来向老师请教剑法。这位师兄展示的剑法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宋老师面前,他演练了全套的五行连环剑,然后请师父指点,我因为从来没见过这路剑法,也被吸引了过去,站在一边看宋老师教徒弟练剑。说实话从一个孩童的眼光里看,这位师兄的剑法很不错,有一股特殊的气势在里边,但是宋老师很严格,指点了这位师兄很多不足。

谈话继续了半个小时,宋老师说的高兴,拿着这位师兄的剑亲自下场,演示了这路五行连环剑,虽然是演示,但是宋老师练的却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宋老师的身形犹如游龙戏水,或急或缓行走在练武场上,给人一种刚劲柔和的美。

我站在旁边看得呆住了,中国人有一句古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宋老师和这位师兄演练的是同一套剑法,但是两个人的剑法放在一起,真是天壤之别。如果说这位师兄的剑法就像是铅笔字的话,宋老师的剑法就像是柔美刚劲的舞蹈,当时宋老师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可是这路剑法施展出来,竟让人有一种生龙活虎的感觉。

“宋老师,我能学这套剑法吗”这位师兄走了以后,我走到了宋老师的面前问道。

“可以啊!你喜欢兵器吗?”宋老师慈祥的望着我答道。

“我说不好,我只是觉得您刚才练的剑,忒别的好看,因此我才想学。”我回答道。

“呵呵!你回家让你父亲给你准备宝剑,下周带过来,我们就开始学。”宋老师的回答很干脆。

当天晚上我回到家,把这个事情一说,父亲就笑了,问我这么快就开始学剑了吗?

“我的拳其实还没有练好,但是今天宋老师展示了一路五行连环剑,我看了特别的喜欢,因此我就想学呢!”我回答道。

过了两三天,父亲给我带来了一对木剑,这对木剑是父亲请人专门做的,工艺比较精致,还刷了一层银粉,我看了非常的喜欢。原来父亲和宋老师见了面,也说了我要学剑的事情。其实宝剑家里就有,但是父亲说我的岁数比较小,天天拿着宝剑在路上不方便,那时候正好是初冬,铁质的兵器握在手里时间长了会冻手,因此父亲专门找人给我定做了一对木剑。

我就是用这一对木剑开始练习的剑法,因为父亲本身练拳,在请人制作的时候,缩小了宝剑的尺寸,使我用起来比较顺手,其实那时候买一把训练用的宝剑也就是几块钱的事情,这一对木剑从请人制作到上油漆,估计花的钱比买宝剑还要多,这一对宝剑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两年多以后,我拥有了自己买的宝剑,这一对木剑才放在家里,不再带出去用,每当看到这一对宝剑,总能想到四个字“父爱无言!”身心温暖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这路剑法我从那年的初冬一直练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到了现在也是记忆犹新,因为喜欢所以对这路剑法倾注了一定的心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练拳练喜欢的东西,能更快的找到窍门。

因为家里的关系,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接触到很好的拳术老师,亲眼看着他们打拳练武,武术这个东西,你只有看到才能喜欢,功夫是看,是模仿,然后一点点的练到自己的身上。没见过王羲之的字,你很难从心里去喜欢他,去喜欢他的书法,随口说的喜欢,往往言不由衷。因为看到了老师练剑,我才有了学剑的想法,最终学会了这路剑法。

和形意拳中的五行拳一样,五行剑也是单练的剑法,劈剑、崩剑、炮剑、钻剑、和横剑、组成了五行连环剑,想精通这路剑法,就先要学会五行单剑,然后在把这五行单剑串接起来,这样练出来的剑法才能漂亮。

一个周日的上午,其他师兄弟都散去了我正在练武场上把玩我的木剑,这时候宋老师走了过来,拿起了我的木剑把玩。

“你知道你手中的宝剑各个部位的名称吗?”宋老师和蔼地问了一句。

“这是剑尖,这是手柄。”我天真地答道。

“还有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摇摇头说。

“剑尖之后到护手这一段叫剑身,这是剑的身体,形似元宝的位置是护手,它其实应该叫剑格,是格挡兵刃用的,剑最锋锐的地方叫剑刃。”

“这宝剑还有这么多说道啊!”我说了一句。

“是啊,你看宝剑中间凸起的这一条线叫剑脊,它是宝剑的脊背,剑柄后边的凸起为剑首。”

“我明白了。”

“要记住这些剑的部位名称,今后学剑就方便了。”宋老师和蔼地说道。

“我知道了”

……

在1984年的初冬,在天津的公园的一处角落,闪动着一个少年练剑的身影,没有任何的功利,也没有人画考勤,只是一个爱好、一个玩耍、一把宝剑,一个那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