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2045800000013

第13章 独酌成诗

独酌成诗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子美写了《春望》之后的某一天,趁着草木疯长的季节逃出了长安城,追到新主所在地凤翔。新主唐肃宗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官——左拾遗,级别虽只从八品上,但地位却特别重要,天天伴君左右,为皇上处理国家大事时提供自己的见解甚至批评意见,俗称谏官。谏字的意思就是规劝君主,直率地指出君主的错误,并劝其改正。这本是朝廷设置的一道阻止皇帝犯大错误的防线,在政治上十分必要,但皇权本身对此又有极大抵触和防范,谏官官位低下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尽管如此,子美先生还是感激涕零,很可能在授官当夜便写了《述怀》记叙此事和心情:“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自己稍稍安稳便又开始急切担忧生死未卜的家人了,又不忍心开口告假探家,只得在众人欢庆的聚会上,独自消化忧家的悲情。虽说担心家人遭遇不测担心自己变成孤老头子,但全诗总的情绪是明朗的,因为诗人此时终于得到了近距离接触唐肃宗的机会,内心深信“汉运初中兴”,对唐肃宗充满期待。

三个月后,子美喜得家书,专门作《得家书》记叙一番,结尾两句却耐人寻味起来:“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此荷锄便是陶渊明先生的“带月荷锄归”的荷锄,也就是说,子美在左拾遗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可能不爽,隐居田园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原来,仅仅上任十几天,子美就被卷入官场斗争的漩涡。前面介绍房琯大败于陈陶、青坂,当时本应论罪的,但肃宗听从大臣李泌的谏言,没有动房琯宰相的位置。可是这位房琯大人虽是宰相世家出身,性格上却颇多当时文人的缺点,没有政治谋略与耐性,一腔收复京都建功立业的热情以大败告终之后,他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反倒闹起情绪来,经常称病不上朝,在家里招待宾客高谈佛道。房琯再次触怒肃宗并罢免他相位的理由是:房琯酷爱音乐,他门下养了当时最有名的一位宫廷琴师董庭兰,这琴师常常收人钱财,而收受贿赂与演奏的地点就在房琯府上,因此罪及房琯。至德二载(757)五月,房琯被贬为太子少师。

五月十六日,子美刚刚成为皇上的谏臣,一遇这事,便和皇上杠上了。他认为房琯出身贵气,有才有热情,之前的败仗责任不全在他,这次又完全是受了门下琴师的连累,于是上疏为房琯申辩,并告诫唐肃宗:“罪细,不宜免大臣。”肃宗大怒,令三司官员韦陟、崔光远、颜真卿审讯杜子美,韦陟报告说:“甫言虽狂,不失谏臣体。”意即子美做了他该做的事,无罪。肃宗愤怒难平,反而因此厌嫌了韦陟,还让子美替房琯顶罪,幸亏另一位宰相张缟斗胆谏言说:“甫若抵罪,绝言者路。”(以上引文出自《新唐书》)肃宗这才暂时因政权未稳收复失地需要官员效力,而放过了子美。

六月一日,子美给皇上写了感谢信,全文之意显然还是不服气的,甚至还在说皇帝不喜欢听的“罪细,不宜免大臣”的话,说明他性格太直,更说明他对官场认识比较浅显,不明白朝廷政治是派系天下,肃宗作为新主,对房琯这类帮不上大忙反而捅娄子的父系老臣,肯定会随着自己亲信逐渐聚拢上位,而逐一清除。

子美自恃才高理正,对皇上的要求也绝对是很高的,肃宗的态度对他的政治理想震撼不小,但工作热情尚未受到影响,言路堵绝,他就推荐人才,当时,那位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从酒泉来到凤翔,子美和同僚一起推荐岑参入朝为皇上效力。那段时间他写了不少赠别诗,对那些离开京城赴外地任职的官员,总是用复兴天下的责任与之共勉。

不久,唐肃宗以照顾子美为由命他回家省亲。《独酌成诗》便是他在回家半路上写的,是一幅夜晚小客栈灯下独自饮酒解客居之愁的小景。仇兆鳌引《杜臆》说:“遇酒而灯花为兆,酒之难得可知。任从为客,酒解客愁。诗觉有神,喜动诗兴也。二句暗承。陶叹折腰,杜愧低头,皆不肯屈节仕途者。”

子美的大苦闷,还是回到自己读了圣贤书却无用武之地的悲哀上,末尾两句表明他已对现状忍耐到极限了,归隐的念头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