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逢源好人缘
2050100000015

第15章 八面玲珑才能有好人缘(4)

欣赏别人也得懂得一些技巧。首先要尽量去欣赏别人一些他自己不很自信或不被众人所知的优点。如果一个国家级运动员和你第一次见面,你表示欣赏他的运动成绩,除了让他一笑以外,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而如果你表示欣赏他的风度和气质,他会非常高兴。欣赏别人也不能无中生有,对方根本没有的优点甚至是缺点,而你还大加赞赏,要么他会怀疑你是否在讽刺他,要么会认为你这人是个善于说假话、奉承拍马的人。

另外,单独对待每个人总能让人有种被欣赏的感觉。当你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向你介绍了他的三个孩子后,你不是点头微笑而是走过去与孩子们一一握手并问好,他们马上会对你产生好感。

做人做事的把持

做人做事都持中不仅是一种处世心态、一种人生形态,而且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世界秩序。然而,在大部分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天生具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感。

有一个外国人远洋来到中国,他看到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百思不解的场面。有一天,他看到马路上有两个中国人吵架,其激烈程度如果在西方国家里早就打得鼻青脸肿、血肉横飞了,可是,这两个中国人尽管口吐白沫、青筋暴绽、眼珠瞪得如牛卵,可就是牢牢地管住各自的两只大手不接触对方的肌肤。两个中国人就这么“斗”下去,一直斗到日落西山。他感到大惑不解。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这个外国人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人处世艺术方面的资料去做他的“学问”去了。

这位洋先生后来说过一句妙语:“如果有人自称理解中国,那正是他不理解中国的表现。”要理解中国,最好首先学做一个中国人。所谓做中国人,就是尽可能用中国人的处世艺术来应付人生。

在此处,我们应分清“是”与“做”之间的区别,是一个中国人,不一定会做一个中国人。

1.在冲突中以理服人

在矛盾的处理上,人们比较重视以理服人。因各持己见,发生冲突,“吵架”抑或“打架”也并非稀罕。为了吵过(或打过)对方,必得有理。而且,一旦当事双方难以理清孰是孰非时,便可请第三方代为裁定,其标准,还是以理服人。

人们认为据理力争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对于别人的主张也都持宽容态度;孔子因此发表了“君子和而不同”之说,认为意见不一致,时常辩论乃君子之风,若觉得对方有理便接受之。这种风气由来已久。

战国时,楚王命昭阳将军,率千乘大军进攻魏国,而昭阳将军却想乘胜势伐齐。齐王甚为惊恐,便派陈轸到昭阳处当说客,劝楚罢兵。

陈轸到楚营,一见昭阳就搬出了“画蛇添足”的故事:说完将话题一转:“你身为楚将军,奉命伐魏,攻城掠地,大功告成。然而,你现在又欲伐齐,乃画蛇添足。齐国乃大国,难以攻克,即便攻克,于君也无补。因为你的位子仅次于令尹,做到最好也只是当令尹,现楚国已有好令尹了,人心向背,非君可以企及。相反,君如多事,恐见妒于人。见疑于王,何时招来祸害,尚未可知。现在何不见好即收,班师凯旋,这样万事大吉。”

昭阳听完,口服心服,便撤兵回国,避免了一场刀兵之灾。

由此可见,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理服人,在矛盾冲突中决不意气用事,同时也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毕竟,做人做事的要务决不是要去征服、超越或驾驭它们,而是尽量调和人我对立、物我对立的矛盾,使自己尽可能和谐自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

2.做人做事都持中

在民谚中,有“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两句话。这两句话看似简单通俗,其实是人们对人生矛盾及其原因的高度概括。为什么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因为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生活充满了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矛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俗话说得好:“苦恼祸灾时时来,谁家挂得免战牌?”有人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仔细品玩以后,觉得这话不无道理,还挺符合实际。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在所有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生活矛盾面前,有没有一种调和矛盾的准则。答案是有的。它就是:“持中”。做人持中,做事也持中,这是我们处世的艺术。在既不想去征服对方,双不能被对方征服的情况下,调和主客休之间的矛盾,除了用持中的艺术外,人们别无选择。

人们出于种种原因,自古以来就在寻求一种平衡。即:即不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又不落于人后,始终以隐隐约约的个性,行居中游。

恪守如此哲学,毋庸讳言,其人生道路是不会有太大麻烦的。相反,如背道而驰,其结局必然就惨得多。历史上的开国功臣、忠臣良将,得善终者有几人?宋代范仲淹进言遭贬,左迁洞庭,尤“进亦忧,退亦忧”,然则,其忧期渺渺,一生湛湛,倒弗若李白、嵇康、陶渊明等或出没官场,或退入山林,进退自如,平平常常来得洒脱、自在!难怪李白要高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了!

做人做事都持中,是中国人处世的最佳智慧。

善于利用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通称为“人脉”,在当今社会里,利用“人脉”这种渠道是十分重要的。

从表面上看,利用人际关系似乎不太光彩,好像在同事下班的路上拦住他们,以便乞求一点帮助。其实不然,他们或许和你一样想要帮你改变。

基于上述理由,在采用人际关系时要特别小心,且要很有技巧,否则你会让人家不舒服,会对你敬而远之,甚至长久建立起来的友谊也因此而破坏掉了。

1.要按部就班地利用人际关系。

(1)列出你认识的人的全部名单,先不管其中那些人是否真的帮助过你。

·朋友

·点头之交

·同事

·以前的同事

·邻居

·客户、以前的客户、代理商、供应商

·亲戚

先不要作任何筛选,也不要以那些人的“利用价值”高低排出先后顺序。按其“利用价值”高低来排队认识的人,是求职者常犯的最大错误。只是列表,并不表示你必然要和全部的人联络,但是,如果你在第一步骤没能把全部的名单列出来,你便可能因过早下决定而丧失了大好人选。

(2)你不必把某些人从名单中剔除,只要依先后顺序排列出来即可。依你所知,把那些目前正在工作的人挑出来另外列一个表,这么做是因为这些人通常比那些不工作的人有更多、更广的人际关系。于是,你现在有两份名单了。

(3)一开始你可能会从第一份名单下手。先自问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人全知道我现在需要什么帮助吗?”如果他们还不知道,你要想办法通知他们。通知的方法可能有无数种,你一定要设法和大家联络上才行。

如果是你经常接洽的客户、代理商、供应商,这些人要通知并非难事。因为至少让他们知道你将不能再为他们服务也是应有的礼貌,大部分情况下只要这样通知就够了。如果你在这时候向他们求助,效果反而不好。你的目的只是把消息散布出去先有个基础,后续动作等等再说。这时你只是替未来先铺路而已,这么小心翼翼似乎显得有些婉转、间接,但为了一方面保护你和朋友间的情谊,一方面帮助你获得良好的结果,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4)你必须告诉大家应该替你注意些什么,亦即让他们知道你曾做过什么事,以及你打算做什么事,等等。试着做以下的练习,想出一些你熟识并和你工作不同的人,自问一下你对他们做的事有多少认识?如果在你的清单上这些都答不出来,而只是知道他们在什么公司上班,以及工作的头衔,那么,有一天当他们突然需要找工作时,你对他们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为了要让他们帮助你,你必须马上给他们有关你自己的资料,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给他们一份你的履历表。对方可能尽力协助你,并觉得受你之托是很有面子的事。尤其如果你请他们批评你的履历表,并说你欢迎他们提供加以改善时,他们会更有受尊重的快感。

(5)你还要授权对方,把履历表传给他们认识的人。如果你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他们这么做,他们通常不会外传给其他人看,倒不是因为他们讨厌替你传阅履历表,而是他们会把你的履历表当作非常隐私的文件。所以万一你这一步骤的“人际网路”没有做好,履历表将只停留在第一个收到信的人手上而已。但是就“人际网路”这个词的含义来说,不仅只包括所有“你认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还要包括别人认识的人。所以要达到高效率,你的履历表势必要在网路上广为传阅,但先决要素是你要赋予网路发动的冲力才行。

2.认真处理各方推荐的工作。

不论你本领多高,对工作市场做过多么仔细的调查,你终究不可能注意到每一种新兴的行业。若你最合适的工作正刊登在当日的求才广告上,但不见得正好是登在你读的那份报纸上。你认识的人中或许就有人会看到那则广告;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你正需要这方面的帮助,当然他们也就不会通知你那个消息了。

你认识的人介绍的工作,未必都适合你,你要小心处理这种不合适的状况。如果你的反应是不满意,并直接说:“不,那份工作不适合我”。替你介绍的人会有被拒绝的感觉,下次即使有真正合适的工作,也不敢贸然推荐给你了。

在人际网路逐渐发生功效时,你几乎一定会被引见给某些原来不认识的人。对这类不是很正式的晤谈,你要显得开明、通达人情,也许一开始的气氛有点儿紧张,但见了你以后,对方可能把你当朋友一样而乐意为你效劳。见面时你的目的不外乎是搜集资料,所以,事先要想清楚你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资料?此外,你也要体谅别人能帮你只能到一定的程度而已,人家或许需要你这方面的人才,但也可能需要的是其他人而不是非你莫属。你可以再请他们把你的履历表传递出去,否则,他们不会主动拿给别人看的。

在进行人际网路的工作时,你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是在向他们讨工作,或是你要他们替你找工作。你将会和认识的人接洽,一下子就向他们讨工作显然超乎了人家的能力范围。因此,你应最大极限地向大家讨教某些公司的概况以及你的履历表如何撰写,等等。

3.晤谈后复函致谢。

每次晤谈后你一定要再寄一封信感谢人家,即使晤谈本身毫无结果也不例外。求职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忽略再寄信保持联系的重要性。如果你不继续保持联系,你认识的人将马上把你的事情忘掉,他们没再听到进一步消息,自然会以为你已经找到目标,不需要再找工作了,所以必须趁热打铁,你不能让炉灶冷了。

正因为如此,你要看到致谢函的重要性。长久以来的证明是,成功的求职者往往做些别人想不到、很少去做的事,就是那些别人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事情。你要真正用心去实践。

知己知彼的智慧

在求人办事之前,一般要对对方的情况做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

例如:知识高深的对象,对知识性的东西抱有极大兴趣,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与其交谈应充分显示你博学多才,多做抽象推理、致力各种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文化低浅的对象,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而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五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从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误汇。日本一位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哇中常说出“果然”的人,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露出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和性格,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闷的表现。

当然,对交谈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该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才易于成功。

在一般情况下,“因人而异”来交谈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的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地域的差异。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比如,对于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于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职业的差异。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密切的语言与之交谈,这样,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

文化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

兴趣爱好的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来,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从此人手,就会为下一步的游说打下良好的基础。

瞄准靶子

生活中常常有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闭门谢客,而偏偏又有些人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非敲开其门不可。怎样才能顺利敲开“谢客者”的大门呢?

1.对埋头做事者——硬缠软磨,感之以“诚”

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或硬缠或软磨,直至达到目的。

毕加索之子小克劳德正是用软磨的办法才敲开了正埋头作画的母亲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