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上海夜奔
2234200000004

第4章 十二号穹顶的神秘壁画

一八四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原来是英国陆军上尉的巴富尔作为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发布了宣称上海开埠的通告。一开埠,来上海的洋人自然与日俱增,这么多洋人总得有地方呆吧,总不能都像巴富尔似的,每个月花四百两银子租上海人的房子。于是巴富尔就向上海道台宫慕久提出,要一段黄浦滩,专供洋人居留。

当时的黄浦滩“一片泥泞,三数茅屋”,一八四六年,洋人在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之间修筑马路,称为bund,中文翻译为外滩。这“外”字,既指出了乃是外国人聚居的地区特征,也含了城外的意思。

不过这位宫道台可是做梦都没想到,这片荒滩竟有着无可预计的远大前程。在它成为整个上海的经济命脉之后,鉴于它的地理位置优越,英、法分别在这段北起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总共大约一千五百米长的弧线北端、南端设立领事馆,外商洋行、银行、报馆也云集此间。花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这里鳞次栉比地一一矗立起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等等。

直到今天,外地人、外国人,初来乍到上海,首件功课还是去外滩拜会一下老上海十里洋场熏出的骨子里的气派。看到他们照相机对着东方明珠咔嚓咔嚓,那些路过的上海“老克勒”就忍不住要重重太息了。在他们眼里,金茂大厦、喷泉、如织游人,这些都太过柔软了,不是老外滩“硬梆梆”的气质。

说到“硬”,当然就是指那些万国建筑了。整块的石头、挺拔的石柱,经风经雨,毫不怀疑,它们完全可以一直这么屹立下去。就像传统的绅士,无论世风如何日下,他们始终是女人心里头,最为稳当妥贴的依靠。

环境和人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当年出入此间的男人们的行头,也如是这般的硬挺。裤线烫得笔挺,雪白衬衫领子浆得刮挺,身板更是平展展。

这个让当年多少小开自信心十足,而今仍流连忘返的外滩,具体地理位置就是现今不长不短的中山东一路。

从西侧1号绵延至33号的24幢建筑,大都建于1937年之前。这些建筑,各有前程往事,各有风光无限。如果那些花岗石垒砌的外墙有知有灵,相信它们诉说的故事,同样可以绵延半个世纪。

但是时代不同了,物是人非事事非,这些建筑也已经习惯了对岸入夜后的灯火通明。如果没有那些无意之中大白于天下的神秘壁画,相信它们不会在这个新的世纪,掀起如许波澜。

我也是看了报章上纷纷扬扬的宣传而寻去的。

那些壁画的出处就在中山东一路12号,原先的汇丰银行、英国人自称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解放后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的浦发银行大楼底层,一座仿古希腊式建筑的穹顶。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乘37路车到了外滩,穿过嘈杂挤迫的人行地道,踏上了中山东一路的路面。数着门牌,找到12号,就在海关大楼的旁边。

门牌很小,大门敞开着,迎面就是一幅放大了的黑白老照片,是上海当年初初开埠时的景象。鱼龙混杂的闹腾被黑白色调压制住了,却仍是上钩的鱼般活蹦乱跳着,这份有些生腥气的鲜活如今已被砌得高高的防护堤给彻底封杀了。正准备入内细看,门边冷不丁闪出一个保安来。问我所为何来,答他想要看看那些传说中的壁画。他探身指向另一边说,继续往前走,从大门进去。

前行十数步,就看到了一对威武石狮,正门就在两只石狮中间。旋转门极其逼窄,局促间,便被推进了八角形门厅,这是为了营造里外天壤之差,别有洞天之感么?从地到顶,总有20米高了。传说中的神秘壁画就镶嵌在那巨大的、有如古罗马神庙之顶般的穹顶之上。

壁画由彩色抛光马赛克组成,被明亮灯光一打,真是金碧辉煌、乱花迷眼的。依照穹顶走势,共分了三圈。最上圈的取材自希腊神话,画面中心为巨大的太阳和月亮,旁边有太阳神赫里阿斯、谷物神色列斯、月神阿耳弥斯……中圈壁面上有八幅画,画面分别以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八个城市的分行建筑为背景。最外圈的则是12星座图。

看完壁画,再次踏进大理石门厅,探访这座屹立多年的老建筑。

电梯很老式,之前只在电影里见过。圆圆的按钮早已被上上下下的手抚成了没有上下之分,失传的格调如今也没有了高低贵贱。铜制门,门上的玻璃些微,照不分明一个完全。电梯上的指示灯做成半圆型的时钟模样,指针如箭般迅疾,箭头到处,黄灯亮起,从0到5,再从5到0,恍惚里似乎已经都走过了,又刷一下的倒流。

电梯外的变幻,从柔和灯光的二楼到黑暗的楼层结构中再到同样温暖灯光的底楼地上,幻灯片般刷刷放过,恍如经过自己的前世今生未来。只今生是未知的,茫茫一片黑,人只迷蒙着眼,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门就开了。

踏到实在马路上,外滩大道车声奔腾喧杂,有如河流裹泥沙直下,这声浪卷打过来,竟有些站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