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诗两句
武藏的遗作大部分都是盖有二天印的水墨画,其次是很少的几件书法作品,然后就是雕刻,再就是马鞍、刀护手等极其少量的工艺品。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武藏的书法作品。现在留世的书法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武藏在熊本定居之后创作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兵法的长文,鉴赏用的书法作品极其罕见。
根据森大狂编纂的《宫本武藏遗墨集》,以及高岛屋策划的武藏遗墨展的展览大纲,可以看到武藏的书法作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五轮书》——地、水、火、风和空五卷。(长卷)二、《兵法三十五固条》序文(卷)三、《兵法三十五固条》(册子)四、《独行道》(卷)这些作品大多是为主公细川忠利所作,或者是送给知己的礼物。在今天流传的作品中,有很多并不是武藏的真迹,而是他的弟子后来杜撰的。当然了,他们这么做,并没有什么恶意。
熊本野田家收藏的《独行道》标注的创作日期是正保二年(1645年)五月十二日。很明显,这是武藏去世数日之前写的作品,因此有人认为《独行道》是“武藏的遗戒”。我不同意这一观点,从《独行道》的内容和文辞来看,这绝对不是他给别人立下的遗戒,而是武藏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戒”。
除以上的兵法书和《独行道》以外,武藏还留下了几件鉴赏用的书法作品。
一、直指人心(大字、横幅)二、战气·寒流带月澄如镜(一列、竖写)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列、竖写)这三件作品传承有序,在古时的熊本就非常有名。此外,我在遗墨展上,还看到过武藏的其他作品,但是来龙去脉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武藏的书法作品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从来不写奇言怪语与和歌。
综合来看,武藏对自己的绘画要比对自己的书法更有自信,如果有人向他求画,他都会尽可能满足对方;如果别人向他求字,他是绝对不会写的。
但是,古往今来,很多专家却对他的书法给予一致好评,说他的书法作品中透着一股禅趣和气魄,绝不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境界。武藏的假名书法有着平安时期的风格,非常柔和,跟他的剑客身份极不相称。据假名书法大家神郡晚秋研究,武藏的假名书法受近卫三藐院的影响明显,尤其是“の”的写法,非常扁平,这和近卫三藐院的写法如出一辙。于是,他进一步断定,武藏和近卫三藐院肯定进行过某种形式的交流。然而,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他的汉字书法和假名书法完全是两种感觉。假名书法和他画水墨画时用的笔法类似,非常圆润,但他写的汉字,却是骨架硬朗,刚劲而尖锐,有一种凄怆的感觉,让人难以亲近,这也恰好反映了他人生的另一面。
“直指人心”四个大字给人的就是一种凄怆的感觉。“寒流带月澄如镜”也是如此,就如他在这幅字中自题的“战气”一样,笔势中仿佛透出阵阵剑气,让人不寒而栗。武藏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应该不是为了让人去欣赏他的书法,而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直指人心”的禅机,“寒流带月澄如镜”中剑的微妙,当武藏陷入忘我境界的时候,在纸上挥毫泼墨,心中的感受流诸笔端,书法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出自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
《长恨歌》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洋洋洒洒近千言,歌尽了皇帝与宠妃的享乐、爱恋、哀别与生死轮回,唱尽了无尽烦恼的人类欲望与无常。武藏竟会对这样的抒情诗感兴趣,这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当我在小说中构建武藏这个人物时,特别注意到他在《独行道》中的一句话——不可沉迷于恋爱之情。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的武藏应该是一个多情之人,根据这一重要线索,我在小说中刻意给他编织了几段感情经历。
武藏非常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他会一节一节地、仔仔细细地去体会文中那份艳丽悠远的爱恋,以及文中蕴藏的宇宙观。武藏读《长恨歌》,并不单是沉浸于恋爱故事,而是借《长恨歌》去促进自己对剑道的感悟。
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列文字的旁边,武藏还用小字写了一句话——是兵法之始终也。
《长恨歌》是一首长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这里就不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下全文,再结合武藏写的那句“是兵法之始终也”体会一下,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恋爱与斗争,情痴与宇宙……余韵无穷啊!
武藏的书信
我曾经幸运地见过一封武藏的亲笔信。武藏的书信极其罕见,甚至直接可以说没有。亲笔书信对我们了解古人的经历、性格和日常生活等非常重要,但是武藏在这一方面的资料却是奇缺,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武藏观,以及还原武藏的真实形象带来了极大困难。
他出仕细川家时,曾经向细川忠利上了两三道呈报书,而且给家老长冈监物也写过类似的东西,但这都不能算作书信。此外,在宫本武藏彰显会编纂的画册,以及各地举办的遗墨展中,也都没有发现武藏书信的踪影。幸运的是,我曾经见过武藏的一封书信。记得我当时正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宫本武藏》,一位广岛的读者给我寄来了一张武藏书信的照片。但是,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张照片已经找不到了。我去翻当年的杂记本,在杂记本上找到了我当年誊下来的原文,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现将信件内容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宫本武藏书信(广岛市八丁堀新见吉治收藏)
寺尾左马大人:
再启。与右卫门可去贵国效劳。承蒙您对我们的挂念,在此深表谢意。自上次以后,就没再给您写信,实在是抱歉。
肥后国主公诚恳邀请我们前往肥后居住,并且还表示将予以我们帮助,我们真是生生世世感激不尽,将尽快启程。可惜我年事已高,并且兵法也不成体统,恐怕将难以为主公效劳。您曾经见过与右卫门,他伴我已有数年,至于是否教授他兵法之事,说有也有,说无也无吧!不过我相信他的能力,定不会让贵国失望。
对您的特殊关照,再次表示深深的谢意。恐惶谨言。
通过这封书信,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宫本武藏
玄信(花押)
八月二十七日
这封信应该是武藏受细川忠利之邀,去熊本之前写的,并且他极力向对方举荐与右卫门这个人。与右卫门是何许人呢?和武藏又是什么关系呢?在现有的史料中,我们还找不到答案。
武藏在文中提到和与右卫门的关系时,用了一个特殊的句子——“至于是否教授他兵法之事,说有也有,说无也无吧!”据此可以看出,武藏和与右卫门之间,应该是一种既像师徒又不像师徒的关系。文中还提到“他伴我已有数年”,这说明两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这种关系。与右卫门可能是和他一起生活的人,也可能是在游历途中和他同行的一个人。
至于收信人寺尾左马,我还没有找到此人的资料。此人可能是细川家藩老寺尾孙之丞胜信或寺尾求马助信行同族的某人,也可能是熊本藩下属的知行地的某位执政官。以上仅是两种猜测,现在还难以确认,留待以后再做研究。
武藏在岛原、天草起义时的一封书信
——记战后在有马家文献中发现的一份新资料
今年春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小N来到了我在吉野村的寒舍。他很随意地从包袱中拿出一沓古代文献,交给我说:“麻烦您给鉴定一下……”这一偶然的机缘,让我发现了武藏在岛原之战中的书信。
从聊天中得知,小N是青山学院附近的S旧书店的老板的儿子。他拿来的这一沓古代文献,是他的父亲在战后去整理有马家书库的时候,论堆儿买下的。
我翻了一下,发现这些文献都是“岛原、天草起义”的相关文件。宽永十四年(1637年),肥前国岛原地区的切支丹军发动起义,随后幕府派兵镇压,一时间岛原地区战火纷飞。
起义爆发之后,幕府首先派遣板仓重昌率军前往征讨。但是,切支丹军势力强大,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把板仓重昌给打死了。起义军士气高涨,西日本地区到处都流传着岛津、伊达等强藩将呼应而起,一举消灭迫害天主教徒的德川幕府的谣言。后来,幕府又派遣松平信纲和户田氏铁前往戡乱,战况逐渐扭转。宽永十五年(1638年)三月下旬,原城被幕府军队攻破,“岛原、天草起义”被平定。
原城原是有马家的分城,起义爆发时,板仓成政在此执政。由于有马家是幕府的近藩,再加上原城是自己的封地,所以在镇压切支丹军时,有马家一直是冲在最前面,而且作战最为用力。
武藏的养子宫本伊织身为小笠原家的家老,责无旁贷地也参与了此次战役,据说他当时是担任一支部队的队长。因为伊织的关系,武藏被任命为小笠原家的军监,也来到了前线。
小N拿来的这沓古代文献大多是当时有马家的佑笔或者前线谋士所做的武士领取俸禄统计,以及向幕府汇报的地图、参战人员名单和往来公文等。我对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但其中一个书信筒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信筒通身黑色,上面用金粉写着“岛原、天草起义中书信十六封”。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为保存这十六封书信而特意做的一个书信筒。里面的书信保存得非常完好,采用的是一种奏折叠法,纸面白洁,宛如今天的信件一般。我仔细读了每一封信,所有信件都是在岛原、天草起义时写的,而且收信人都是有马左卫门尉直纯。有马左卫门尉直纯是当时有马家的主公,也是有马军的大将。
寄信人几乎囊括了参加作战的各大将军,例如:松平信纲、立花宗茂、黑田忠之和寺泽坚高等。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竟然有石谷十藏贞清的书信。山本有三先生写过一篇小说《不惜身命》,主人公就是石谷十藏贞清。石谷十藏贞清是德川幕府的近臣,在岛原、天草起义时,作为副将陪同板仓重昌出征。
此外,还有两封肥后国藩主细川忠利写的书信。信中内容大多是各将领在战场上的客套话,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在我看来,价值不是很大。
但是,在这十六封信中,有一封非常特殊的信,特别破旧,而且污损也最严重。别的使用的都是非常高档的奏文纸,而这封信用的是普通的杉原纸,有些地方已经变黄发旧,看起来像一块块茶渍。我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打开,但折边处还是差点断开,文字褪色也很严重。
这正是武藏在岛原、天草起义中的书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武藏书信的原件,世人肯定还不知道这封书信的存在,所以我特意将全文写了出来,希望能给武藏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小N也会同意我这么做吧!
武藏在写这封信的时候,用的是草体连笔,而且使用的还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
有的语法,所以解读起来难度很大。再加上,纸张皴裂变色,部分文字褪色严重,因此有几个地方难以辨认清楚。大致内容如下:
有马左卫门阁下:您的来信已经收悉,非常感激。听闻犬子伊织在战场上立了功(此处字迹模糊,难以辨析,也有可能是“听闻犬子在您的指挥下”的意思,待考),我是备感欣慰。我现在年事已高,烦请您以后多多管教犬子。
有马左卫门阁下,各位家老大人,我们父子二人都希望尽快收复原城,并且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但非常遗憾的是,我的小腿被敌军抛来的飞石击伤了,现在行动不便,所以无法前去面见各位。不过,将来肯定会有机会再见到各位。恐惶谨言。
玄信宫本武藏
从字面来看,这封信应该是武藏在原城被切支丹军占领之后写的。虽然在碑文以及各种传记中都有他参加镇压岛原、天草起义之战的记载,但是在他自己留下的资料中,却没有发现相关信息。这封书信的发现,直接证明了他确实参加过镇压岛原、天草起义之战,因此这封书信的文献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他在信中称呼养子是“犬子伊织”,并且还恳请有马左卫门“多多管教犬子”,字里行间透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书信的文辞虽然比较艰涩,不过从用语以及前后关系来看,武藏和有马左卫门的关系还算亲密,应该不是一朝一夕的朋友关系。
武藏在游历途中,受到很多主公的照顾,例如:出云的松平家,姬路的本多家,尾州的德川家、榊原家、小笠原家和有马家等。还有人说,武藏在游历途中,其实是从一些藩国暗中拿俸禄的。
这些先且不论,这封书信应该是证明武藏与有马家关系的唯一文献资料。从信中我们可以得知,武藏和伊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和有马左卫门相识,并且双方的关系还不算浅。
在战时写给一名贵族,并且还是一名高级将领的书信中,如果双方关系浅的话,一般是不会提自己小腿受伤的事的。
武藏提自己小腿受伤的事,其实是对自己年老的一种揶揄。通过他小腿受伤这件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武藏和其他年轻的武士一样冲锋陷阵,率先登上原城城墙的样子。但非常不幸的是,他被敌人抛来的飞石砸伤了,所以只好用老胳膊老腿来自嘲了。前文中提到的武藏写给寺尾左马的书信是在岛原、天草起义之战数年之后写的。信中也提到“我年事已高”、“恐怕将难以为主公效劳”等话语,并且还谦虚地说“兵法也不成体统”,其实这都是对自己年老的一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