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2)
2662500000007

第7章 俄土战争

俄土战争指反对土耳其在巴尔干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和近东地区的国际矛盾激化而引起的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从俄国方面说,客观上是具有进步性的。土耳其则是为确保其在巴尔干的军事封建统治,而极力镇压巴尔干各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俄国政府始终支持这些民族的解放运动,同时打算在巴尔干恢复由于克里木战争而丧失的威信和影响,并彻底解决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自由通航问题,以适应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开始,沙皇政府打算通过外交途径给予巴尔干各民族以援助。但是,它提出的对斯拉夫人实行集体保护的建议却遭到受奥匈帝国支持的大不列颠的反对。随后,欧洲列强又根据俄国的倡议提出了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的建议。1877年4月初,土耳其政府根据大不列颠的旨意,拒绝了这一新建议,俄国政府遂于4月24日对土宣战。1877年5月21日,罗马尼亚宣布加入俄方;随后,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亦加入俄方。

战争开始前夕,俄国展开2个集团军:多瑙河集团军和高加索集团军。俄国将军斯托列托夫指挥的保加利亚民团加入了多瑙河集团军;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奥谢季亚等地的民团加入了高加索集团军。俄多瑙河集团军与阿布杜尔-克里姆-纳季尔-帕夏指挥的土军对峙,高加索集团军与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指挥的土军对峙。俄军在军事组织、部队训练、指挥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队士气诸方面均较土军占优势,但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却不如土军,因土军武器来自英德美三国。

宣战之后,俄多瑙河集团军各部队即开始向进攻出发地域——多瑙河运动。但由于铁路运输落后和河水泛滥,拖延了渡河时间,到6月22日,俄军多瑙河下游部队才在加拉茨和布赖洛夫强渡了多瑙河。6月27日至7月2日,德拉戈米罗夫将军指挥的步兵第14师以及跟随其后的集团军主力在吉姆尼察地区也相继渡过该河。多瑙河集团军从西斯托沃地区的登陆场兵分三路展开进攻:西路部队进攻尼科波尔和普列夫纳;东路部队进攻鲁舒克;先头部队进攻巴尔干山口。约有7万人留在战场接近路作为预备队。由于俄军兵力不足、兵力配置不当和指挥失误,致使战期延迟。西路部队占领尼科波尔之后,未能赶在由维丁出发的奥斯曼·帕夏的土军抵达之前占领普列夫纳,因此,俄多瑙河集团军的交通线受敌威胁。东路部队仅限于监视土军各要塞。

在此期间,古尔科将军的先头部队急速推进,于7月7日攻占保加利亚古都图尔诺沃城,并于7月14日越过巴尔干山脉迅速占领了希普卡山口,从而打开了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通道,但已无兵力继续展开进攻。俄先头部队占领埃斯基—扎格拉城之后,遭到了从门的内哥罗开来的苏里曼·帕夏指挥的土军的反击,于是撤向希普卡。不久,新组建的南路部队来到这里,该部约有1/3是保加利亚民团。

高加索集团军于4~5月间占领了巴亚济特和阿尔达罕两要塞,并封锁了卡尔斯。但是,该集团军遭到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军队有生力量的反击,于6月退至边境,转入防御。

8月,土军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率部在巴尔干开始反击。苏里曼·帕夏的部队企图在8月间夺取普希卡山口,但由于普希卡俄军英勇防御而未能得逞。土军对俄东路部队发动的进攻亦被击退。俄军对普列文进行了3次强攻,只是在9月3日夺取了洛夫恰并封锁了普列文之后,才迫使该城守军于12月10日投降。10月间,俄军在高加索阿弗利亚尔—阿拉扎战役中击溃土军。11月17日夜,俄军强攻占领了卡尔斯要塞,并向埃尔祖鲁姆发起攻击。

随着普列文的陷落,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多瑙河集团军转入对土军的进攻。塞尔维亚于12月13日加入反土战争,并将军队调到尼什城。古尔科将军的西路部队由保加利亚居民和游击队员积极协助,在严冬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在索非亚方向击溃了土军42万人,并于1878年1月4日占领索非亚。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于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一帕夏军队3万人。多瑙河集团军向巴尔干山以南展开了进攻,1月15~17日在菲利波波利战役中击败苏里曼·帕夏的军队,1月20日夺取亚得利亚那堡,一个月之后又向君士坦丁堡推进。在高加索,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占领了巴统。

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英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分舰队。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月31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无论是对俄国还是对巴尔干各民族都是有利的。后来,在柏林会议上和约条款在很大程度上被修改得有损于巴尔干各国的利益。战争的胜利使巴尔干地区各民族摆脱了土耳其的桎梏,保障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民族独立。保加利亚摆脱了土耳其的压迫,并建立了保加利亚民族政府。这一切都为这些国家的各民族开辟了社会经济政治复兴的途径。俄国收复了在1853~56年克里木战争中丧失的比萨拉比亚地区的南部,并获得了巴统和卡尔斯地区。在战争过程中,巴尔干各族人民与为他们带来自由和独立的俄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得到了巩固。

俄土战争中,出现了大兵团,部队装备了有膛线的枪炮,并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通讯,因此,武装斗争的规模扩大了,其特点也有所变化。参加这次战争的有100余万人。两个战区的战斗行动均在宽大正面和大纵深展开,彼此紧密联系着,其特点是紧张激烈,持续时间长。19世纪初历次战争中产生的战役诸要素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部队指挥上,司令部的作用增大了。

战术方面,俄土战争显示了枪炮火力以及各兵种协同行动对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性。向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转化的必要性,以及使部队学会利用地形的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次战争的经验还表明,必须用射程更远的火炮和能够发射重磅爆破弹的曲射火炮以及各种工程器材装备部队,并训练部队掌握野战工程学。战区的特点促使产生了克服水障碍和翻越山脉,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组织指挥部队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