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2748200000006

第6章 谋篇(4)

六、韩信暗度陈仓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

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七、蜀国上演空城计

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它们是魏国、蜀国和吴国。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相互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谁也消灭不掉谁。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著称。

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八、李广处乱不惊

汉代将军李广与百余名骑兵出行时,远远望见前方有数千名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认为他们是在使诱兵之计,惊慌之中跑到山上列好了阵势。李广的百余名骑兵都很害怕,想要驱马返回。

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有很远的路程,眼前的形势是敌众我寡,如果我们这一百人马往回赶,匈奴兵追着用箭射击,我们就会马上死光。现在我们停下来不走,匈奴兵一定以为我们是大部队的先遣队,一定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他命令骑兵:“向前进发!”等他们来到距匈奴阵地约二里的地方又令停下来,说:“全部下马,卸下马鞍!”

“我们距离敌人这么近,而且他们人数又那么多,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部下有些担心地问。

李广说:“那是敌人以为我们要退却,现在我们解除鞍具表示不退却。”

于是匈奴骑兵就不敢进攻。有个匈奴将领骑着白马出阵监护他手下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个骑兵边驰边射,将那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射死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伍当中,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随意卧倒。天色已到了黄昏时分,匈奴兵对他们的举动感到很奇怪,不敢进攻。半夜里,怀疑汉朝军队有埋伏,要趁夜色袭击他们,就都撤退了。天亮以后,李广才带人回到大部队。

保国公朱永和咸宁伯王越带领一千人巡守边境,敌人突然出现,双方力量相差太大。朱永想赶快撤回,王越阻止了他,他下令摆开了阵势,先把阵脚稳住。敌人对此产生了怀疑,不敢向前。傍晚,命令骑兵们下马,口中衔上竹片,鱼贯而行,不得回头,王越则亲率英勇的兵士在后面掩护。这样从山后疾行五十里抵达城里,敌人没有发觉。

第二天,王越才对朱永说:“当时要是我们稍有动弹,敌人就会从后面追杀过来,这样,我们的性命就不保了。组成阵列,是为了不显出紧张的样子来迷惑敌人的。排队鱼贯而行,又下了马,行军不会发出响声,所以敌人不会发现。”

九、长孙晟的离间计

长孙晨周未至突厥。隋文帝杨坚废周自立,改元开元,摄图大怒:“我娶了北周皇室女儿,便是其亲戚。现在杨坚废周自立,如果我没点表示如何有脸见亲家?”便与高宝宁攻陷临渝镇,并邀请各部落合力南侵。杨坚刚刚称帝,非常害怕,只好加固长城,并派兵屯驻边界。

长孙晟此前已了解到摄图、阿波、玷厥、突利等虽为叔侄兄弟,但各不统属,自可一派,分别称汗,他们各怀猜忌,表面则和和气气,所以很难同心同德,大可以将其离间。于是上书隋文帝:“周朝末年,我充使臣到突厥,众所周知,他们很信任我。玷厥兵力比摄图强大,但名位却要低,名义上玷厥属摄图,实际上二人矛盾重重。我们只要稍加离间,就可使其大打内战。处罗侯是摄图的弟弟,为人奸诈,但势力并不强,所以他曲意迎合大众,很讨族人的欢心,受到摄图的猜忌。阿波则首鼠两端,在两人中搞两面派,比较害怕摄图,但总的说是谁有势力就跟谁,没有一定的立场。我们可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即派人和玷厥结盟,再联合阿波,这样摄图必然撤军自卫,防备玷厥从右侧发难。再说服处罗侯,连合奚、霫等,这样,摄图必然派出军队防卫左侧。如此一来,他们彼此互相猜疑防备,不能互相配合协作,十几年后,趁机会兴师讨伐,必可一举将其歼灭。”

隋文帝看了奏章后很高兴,召他深入地说明一下。他口若悬河,但均有实据,对突厥实力分布、强弱虚实,历历如数家珍。隋文帝极为感慨,采纳他的建议。派大仆元晖到玷厥处,赐给他很为财物,佯称很钦敬他。玷厥的使者来朝贺时,位次安排在摄图之上。反间之计成功了,他们果然彼此猜疑。提升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并给奚、霫、契丹等送去礼物,并由他们介绍到处罗侯营地,安插下自己的亲信,以劝说处罗候归附隋朝。

开皇二年,摄图率大军攻破兰州,长驱直人至周盘,歼隋朝达奚长儒的军队。正准备继续南下,咕厥不干了,带着自己的军队撤走了。长孙晨又游说染干欺骗摄图说:“铁勒等人谋反了,正要袭击您的牙署。”摄图害怕了,迅速撤军北上。

几年之后,突厥又大举南下,隋派八位元帅分头迎击。阿波率军刚攻人隋境,与窦荣定遭遇,吃了败仗。当时长孙晨为窦的副手,派人向阿波传话;“摄图每次出征都大胜而归。阿波呢,出师不利,这是突厥的耻辱。而且阿波的实力与摄图也就是个相当,现在摄图老打胜仗,大家都尊崇他;阿波则吃败仗,只是给突厥带来耻辱。摄图肯定会趁此机会对阿波下手,实现其消灭阿波的夙愿。”阿波派的人到了,长孙晟又说:“现在达头与隋结盟。摄图就不敢把他怎么样了。”阿波可汗为什么不也依附隋朝天子,联合达头,增强自己的实力呢?这是万全之策。这比去兵折将,回去听任摄图侮辱、杀害不知好多少倍!阿波听后觉得有理,便滞留边界不归。后来派人随长孙晟人朝。当时摄图与隋朝卫王杨爽所部相遇,大败。到戈壁区,听说阿波心怀贰意,便袭击了阿波牙署,杀了他母亲,掳获他的人畜。阿波无路可走,只好投奔玷厥,借兵十余万,向东进攻摄图,收复了自己的领土,会集自己的兵士,与摄图对阵。阿波屡屡获胜,势力渐强。摄图无奈,想与隋结盟,便派使者到隋朝贡,其公主也请求改姓,作隋文帝的女儿,隋文帝应允了。

一〇、讨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作难,在江都杀了隋炀帝,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在洛阳奉立越王杨侗为帝,拜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元文都对卢楚等人说:“现在宇文化及杀害了炀帝,仇恨未报,我等虽志在复仇,但力所不及。为国家考虑,不如以尊显的高官去优宠李密,用府库里的财物暂时供养他,让他去打字文化及,使他们二贼自相残杀,宇文化及被打败后,李密的军队自然也已疲乏了。而且,他的士卒得到我们的奖赏,做着我们的官,内外相亲,易于做他们的策反工作,我军积蓄力量,在他们疲敞的时候发动进攻,那李密也是可望打败的。”卢楚等人认为很对。当天派使者去拜李密为大尉、尚书令,让他讨伐宇文化及。

李密因此称臣接受杨侗朝廷的命令,带兵在黎阳迎战宇文化及,每当战胜之后都派人向杨们告捷,大家都很高兴。王世充却独自对其部下诸将说:“元文都等人,只不过是刀笔之吏,我看他们的势头,一定会被李密抓获。况且我们的部队经常与李密作战,杀死了他们的父兄子弟,前后已有许多,一旦被李密打败,我们就别想活了!”他说这些话以激怒部众。元文都得知后非常害怕,与卢楚等人商议,想要趁王世充进入内延之时,埋下伏兵把他杀了,并且一直在等待时机。纳言段达庸碌懦弱,担心此事不能成功,派他的女婿张志将卢楚等人的计谋告诉王世充。当晚,王世充率兵围攻宫城,将军费耀、田阇等到东太阳门外阻击,费曜之军战败,王世充便攻门而人,皇甫无逸独自骑马逃走了,抓住卢楚杀了。这时宫门紧闭,王世充派人叩门对杨侗说:“元文都等人想带着皇帝去投降李密,段达得知后告诉了我,臣不敢造反,只是诛灭反叛者而已。”起初,元文都得知发生了变故,进人后宫将杨侗带到了乾阳殿,布兵守卫,派将帅们依恃城墙来阻击王世充。

段达假传扬侗的诏命,把元文都抓起来送给王世充,到时被乱兵打死。段达又假传杨侗的诏命,开门让王世充进人,王世充派人把宿卫的人全部替换了,然后进去拜见杨侗并谢罪,说:“元文都等人造反的迹象还不明显,但确实想杀害您,事情如此紧急,不敢有负国家。”杨侗与他结盟。当天,进拜王世充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王世充离开含嘉城,移居尚书省,专掌朝政。让他的哥哥王世恽担任内史令,人居禁中,子弟全都拥有兵马,镇守各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