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族民居代表景点张家花园参观时,路遇两个外国背包客请我拍照,于是结识。然后一路来到了古城东门,门口不停地有旅客拍照,与装扮成猪八戒的小丑们合影。我对此无感,外国朋友却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才是具有中国标志性的文化。接着我们爬上插满旗子的古城墙,俯瞰整个大理城,碰到一些在此写生的画者。
站在城墙上,此刻心里联想到的却是几千公里之外的荆州。
正是在这个城市,我经历了三年最年轻的求学岁月。那时,我从一个农村小孩,突然要融入一个城市群体之中,巨大的现实落差感徒增着我的自卑和孤僻。直到三年后离开那个地方,去武汉上大学。但这种自卑感和孤僻一直跟随在我的身上,成了性格里的阴暗面,无论之后选择何种骄傲的姿势,它留给我的阴影却再也没能抹去。
人和城市一样,都有宿命。虽然在同一个太阳照耀底下,接收到的光度却完全不同。一如这同样的古城,却不一样的命运。大理,虽然也经历了各种兴亡变迁,但它依然祥和、富裕、有生命力。而荆州,正以最快的速度衰落、萧条,只差被人遗忘。
一个是背靠山、面朝水的富饶宝地;一个是无垠平原之中的一座孤城,大江穿心东去不停留。更为悲哀的是,每年洪水来临,荆州都成为潜在被淹的对象。
如果是一个心急的观光客,那么整个大理古城只要20分钟就可以逛完,因为只需从洋人街穿过。
不过我和两个外国朋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走了很多小巷子,看了很多民族小店,吃了一碗云南米线,在一家叫启德的唱片店买了张唱片,还在附近一家书店买了本书,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其实也没花多长时间。后来,找理由和两个外国背包客分别后,又回归一个人。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它并不可耻。
晃晃悠悠到古城另一个门的出口处,看到一个既无双腿又少只胳膊的侏儒男孩,在努力给路人表演动物叫声。虽然他的声音并不动听,路过的人们还是频频给他送去掌声并向他面前的铁皮盒里丢钱。
我向他盒子里丢了50块钱,正欲默默地转身走开,不料,男孩停下表演并趴在滑轮上转到我面前,笨拙地从铁皮盒子里找给我45块。我不解,他说:“我的声音只值5块钱,我只想得到与我付出相等的回报,谢谢你帮助了我。”并坚持要找给我钱,我只得收下。
人们不是希望别人给予得越多越好吗?看来我错了,不是每个人的贪欲都一样。
我拿着那45块钱打车去了蝴蝶泉。听到了那个关于白族人的唯美爱情故事,但以不珍惜生命去换回的所谓爱情忠贞或信仰,让我无法理解。
当然,大理除了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之外,更让人熟知的是它被称为动物王国或昆虫王国。蝴蝶泉的旁边,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华丽而丰富的各种蝴蝶标本。不过,美丽的外表背后总是要付出代价,五彩缤纷的蝴蝶其实是螳螂的食物,螳螂能在几秒钟将其咬成碎片。
童年时,我们也常因蝴蝶耀眼的外表而拿它去做残忍的实验,将它放在一面凹凸镜下用太阳烤它,直到它开始冒烟时,我们才肯放飞它。所以,外表太美有时不一定是好事,它更容易招来人们的破坏欲和探索欲。
从蝴蝶泉出来,想去探寻一些真正的白族文化,于是决定租辆私车,刚好遇到的那个司机曾经带过旅行团,沿途都在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解地域文化和故事。有时,我们的确是需要有别人的共同参与,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我们是否正视过自己正在走的路?当我们用双脚踩在它上面时,有谁曾去了解过它?”我坐在私车上飞奔,想到这句话,这是我从一本书里得来的记忆,已想不起书名,在此刻受环境牵连使它显现了出来。
是的,我们往往由于太过于注视前方,而忽视了脚下。
于是带着这份刻意的心,一个熟悉的路标闪入眼帘,让我把大理与杭州这两个相隔如此之遥远的地方串联起来。那便是320国道。它是连接我国东西一条十分重要的公路,起点为上海,终点为云南瑞丽,横跨山区、江河、平川、峡谷、高原,全程3695公里。
公路可以拉近两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地域风俗和精神文明沿着公路借机向远方撒种、漫延、传播、融入。
关于路的起源,已无法再去真正地追溯。大家都知道,在这个辽阔的地球上本没有路。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生存方式的不断更新,路也慢慢被形成,并永远在延伸。同时延伸的,还有源源不断在路上旅行的人们、故事和探索精神。
在大理的第二天下午,我去了洱海。
当时,高原地带强烈的紫外线炙烤着每一个游客,让很多外地人受不了,特别是女孩子。她们甚至拿衣服包裹在头上,像印度人一般只露出两个眼睛。要知道,那种地方晒一个小时所接收的紫外线伤害相当于在其他地方晒三天。
据说,洱海边上的人非常富有,最早的大理石和雕刻技艺让他们积累了赖以生存和发家致富的资本,所以现在他们大多数人过着最悠闲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再坐在洱海边晒太阳,不关心蔬菜和粮食。
白族人对苍山和洱海有着很深的感情。一个给了他们最原始的自然生态,一个给了他们最古老的衣食。1500多年前,他们利用一种独特而又智慧的捕鱼劳工——鸬鹚,在洱海捕鱼为生,养活一代又一代的白族后代。
每到一个地方,看到那些少数民族的人载歌载舞,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方式。我对他们的艺术形式尤感兴趣。
白族人同样有自己的音乐——洞经古乐。它原为一种道教音乐,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随后,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慢慢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后来,这种音乐又演变成各个细分支。
当然,我并没有过深地了解。相对于最终的音乐,我对少数民族的各种乐器,以及每个少数民族人从小养成的那种舞、乐、艺、审美文化和传承方式更好奇。那是一种心与行相结合的继承。
到达洱海,我随着人群在一个码头上大型游轮开始游览。中途去了一个小岛——南诏风情岛。
白天岛屿上游客非常多,破坏着岛屿本来的安静。只有穿过林间小径到达山顶,那处观音像和循环播放的佛乐能让人短暂清心。
站在它雄伟的身姿映照下,仿佛瞬间拉起了心中那觉知的太阳,照亮了前行的路,我也有了一种要在它脚底下唱歌跳舞的冲动。
岛上还有个本主文化广场,类似于教堂。意为“我们的主人”,是白族人特有的民族信仰和宗教文化,根植于民族意识和村民生活中。
从岛上看洱海与古城,那种湖、山、城三者之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彼此守候所带来的孤独感与静默,让每一个旁观者的心里升起一种无法言说的苍凉之美。我们不得不生敬畏之心。
他们习惯爱上戴着光环的人
能做自己的光吗?那意味着没有阴影。你们明白吗?
因为做自己的光,意味着永不熄灭,不会被任何人为的手段、被环境、被悲伤、被意外事件所熄灭。
——克里希那穆提
前行的道路没被照亮,不过交通的发达让我离开大理时,有了多种方向选择。一是去腾冲、瑞丽线路,二是向北走丽江、玉龙雪山等。
最终,对大自然虔诚的朝圣心理战胜了一切。
想去雪山前一拜,感受下藏民心里的那种圣山,以及体验大自然的神圣、和谐与宁静。虽然我对丽江并不太感兴趣,也不是第一次去那里。
坐上大理开往丽江的大巴,前排车载电视里放着一个化着浓妆的香港歌手,抱着鲜花站在舞台中央,伴着刻意的舞美光环,台下大量的青年男女尖叫着。这到底有什么好兴奋的呢?
人们总是容易被虚假的光环所迷惑,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崇拜自己。
大巴在山路上盘旋时,我多年以来的晕车习惯又犯了,一直呕吐。
这让我想起,以前每次过年回家,在县城通往小乡镇那条颠簸山路上都会呕吐。可是当我身处全国其他地方,去旅行、采访、参加活动或是带乐队演出等,见过比那路况更恶劣的山路,却从不晕车。
后来发现,一直是心理暗示在作怪。
因为我第一次坐客车时,有一种莫名的心理恐慌,导致晕车呕吐了。此后,每次一到那个路段,注意力和思维意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做好准备,我要晕车。然后把这个信息强加给自己,不断重复或暗示感官,直到真的呕吐完了心才觉得完结。
所以,往往第一次带给我们恐惧或失败的东西,当再次遇见类似感官情景时,还是会有记忆反射,会产生同样的反应。要清除这种心理,只能让心彻底地跳出那个感官经验。
“走,杀进丽江城。”这是路途上一个藏族小伙子的原话。藏民说话总是那么直接、豪迈。同时,又充满着信仰的一面。比如,为了活跃大巴上旅客的气氛,一个藏族青年人充当起了导游,沿途讲述他们对自然的尊重。他说:“只有合理地取之于大自然,大自然才会源源不断地给予你,以及你的子孙后代。”
我一路晕眩着,无法专心地去聆听。那藏族青年人反而取笑我说:“你之所以晕车,是因为你心不够专一。”仔细回想,从禅修角度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大巴车到达丽江,是下午两点左右。一下车,身边不时飘过各种装扮文艺的背包客男女,说笑着涌向人潮。我也顺着他们的方向,跟随过去。
不知从何时起,我习惯了靠眼睛去记录一切,而不是拍照,因此相机被我藏在了背包深处。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以纳西族为主,白族、彝族、傈僳族等混居其中。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如今,丽江最大的特点并不是艳遇,而是热闹。到处挤满不甘寂寞的青年,他们从世界各地奔来,蜂拥在灯红酒绿的地方迷醉自己,寻找逃开现实的乌托邦理想之地。但在这场纷繁中,我们终究还是要醒过来,不是吗?
现实中,我们鲜少真正地满足,这是真的。
如果非要说出丽江让我喜欢的东西,那就是水和植物。水和植物布满整个古城,让这个外表嘈杂无比的地方又有了安静的一面。
每一条街道都顺水而进、逆水而出,夹杂着绿色与鲜花,植物茂盛,生机勃勃,这是它一直没有改变的本质。
到达丽江后,我选择了白天躲在客栈睡觉。一是可以避过强烈的阳光,二是养足身心融入这里的夜生活。要不然,跑来丽江做什么呢?虽然感性层面不喜欢,但理性层面还是要去体验的。
晚饭时间,我准备出去逛逛。刚走到客栈大厅,就看到一个穿着牛仔衣、背着户外包、打扮简单的姑娘同时走了出来,并远远地对我微笑。我正纳闷着欲出门时,她主动跟我说话了。
“你是田禾吗?”
我惊异,没有直接回答,却暗中去摸口袋里的身份证,猜测着她是不是捡了我证件。
她或许是看出了我的不自在,又急忙补充说:“你可能不记得我了吧,我们曾在VOX(武汉一音乐演出现场)见过。”
这时,我突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现实中也特别害怕被人认出,甚至有轻微的熟人恐惧症。我不知道这种心理怎么用理性去诠释。
待我稍冷静了片刻,仔细一回忆,对她还真有点印象。似乎是很多年前了,那时她是一个疯狂喜欢哥特的美术生,整天化着浓浓的黑眼圈。在某个城市看了我一个吉他手朋友的演出,于是就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此后只要是关于他的演出,她都毫不犹豫地奔赴每个现场去看。
当然,她爱上的也只是他那份属于舞台的光环。
现在,她却变得这般淳朴自然,没有了那份深深的执气,有些意想不到。这也让我觉得奇怪,自己在不同的内心转变阶段,总能吸引来与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质能量的人。
她看我也是一个人出来,于是要求我陪她去选个非洲鼓。
我问她还热爱音乐吗,她笑笑,说只是留个纪念,曾经的那股疯狂劲儿回不来了。古城里面卖手鼓的店太多,基本是些旅游鼓,反正她也没有专业性上的要求,于是随便选了一个。
后来,我们分开而行。
那时天已经黑了,每个巷子里的灯光都非常迷人。走在灯光里的人群也美得让人产生虚幻感。
我继续走,听球鞋磨在石板上的声音。一个人旅行,就是随时准备将自己融入周围的世界,于是找了家酒吧在角落坐下。当舞台上的驻场歌手很煽情地唱着一首歌时,旁边桌上一个女孩突然当着大家的面号啕大哭起来,并开始发酒疯。
她咆哮着说,她再也不想去工作,不想回到现实,更不明白这样苟活着有什么意义。
一开始所有人都很诧异,慢慢的,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任由她独自在那发泄。她喝醉了,心开始燃烧,触醒那个本真的自己,于是向自己内心深处发问。
也许,大部分人和她一样,来丽江就是为了跳出一次现实,因为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厚厚的面具。可是,心性不改变,无论跳到哪里,无论用多少酒精麻醉自己,终将是一场更深的痛苦。
从酒吧出来,我又一个人跳进孤独,开始在各个石头铺成的巷子里穿梭。脑子里偶尔回想着那女孩边哭边自我发问时的表情,反而觉得那一刻的她,是如此真诚。
深夜的广场上还在跳着纳西族舞蹈。随着音乐穿行其间的年轻人们,开放着身心的需求。
我选择在一个小桥边坐下,只要心静,身处热闹之中也能拥有自己的空白世界。
一直快到凌晨时,才准备回客栈休息。一边往回走,一边看到沿途到处都是卖唱的年轻人,他们拿着吉他和手鼓,三五成群地随意坐在地上,搬着几箱啤酒点上一些蜡烛,开始贩卖青春和跳着荷尔蒙舞蹈。很多女孩被他们感动,然后将大把的钞票丢给他们。
人们总是热爱那些戴着光环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在碌碌无为的生活背后,只能努力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幻想。不管是舞台上的歌手,还是街头的卖唱者,他们身边总是围着一大群人在那尖叫着、簇拥着。那时,音乐仅仅是一种情绪,每个听者都沉在自己的故事里。
用一种隐秘而自我的方式洗心
如果知觉之门得到净化,万物将如其本来面目般无边无际。
——威廉姆·布莱克
束河古镇。所谓的安静,只能是相对于丽江来说。凡是以旅游为宗旨的地方,也不可能成为一个隐城。
在中国,大部分古镇都是仿古重修,然后配上植物、粮食、木质庭院、小桥流水,所以不可避免地在外观感觉上都大同小异。想看到更多原生态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成了一种奢望。
束河和丽江一样,也到处是鲜花和植物。从束河出来,原计划是和在客栈认识的几个人一起徒步去雪山。后来下雨,有两个女孩子意志不够坚定,于是选择了一起包车。
司机碰巧又是个藏族小伙子,他告诉我们,在出发前要站在那片黄土地上对着玉龙雪山的方向许个愿,朝拜一下大山。
不过,从游客角度,雪山之旅是失败的。
天公不作美,站在山脚下,整个雾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也许事实证明正如藏民们所说:“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我们没有一颗足够虔诚的心,一心想着去满足好奇心,所以它干脆不让我们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