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
2816400000004

第4章 单篇鉴赏西洲曲(4)

【作者介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明崇祯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左庶子。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明亡后,清顺治十年(1653)赴京先后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等职,十三年(1656)乞归。终身以屈节仕清为恨。早年诗才华艳发,吐纳风流;身遭国变后,诗风凄丽苍凉,多纪时事,关系兴亡,有“诗史”之称。擅长七言歌行,七绝含蓄蕴藉,喜用典故。有《梅村家藏稿》。流行本为《吴梅村诗集笺注》。

【注释】

[1]“鼎湖”句:用《史记·封禅书》典,鼎湖为传说的黄帝乘龙升天处。此句指崇祯皇帝于北京煤山(今景山)自缢。

[2]破敌收京:指辽东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兵打败李自成,攻克北京。下玉关:指追击李自成至陕西西安一带。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此指代西北潼关、西安一带。

[3]“恸哭”句:指吴三桂全军哀悼崇祯帝,作出忠于明朝的姿态。缟素:白衣、丧服。

[4]红颜:指陈圆圆,明末苏州名妓。本姓邢名沅,字畹芬,嫁吴三桂为妾。后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圆圆被俘,为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收纳。三桂大怒,降清引兵攻陷北京,圆圆仍归三桂,后随三桂入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

[5]吾:吴三桂自称,“红颜”以下四句皆吴三桂自辩。

[6]逆贼:对李自成义军的诬称。荒宴:沉湎酒色。

[7]黄巾:东汉末张角领导的农民义军黄巾军。黑山:东汉末张燕领导的河南黑山农民义军。此处皆喻李自成义军。

[8]君亲:指崇祯帝与三桂父吴襄,吴襄全家被李自成军所杀。相见:指吴三桂与圆圆见面。

[9]田窦:西汉武安侯田羛(fén)和魏其侯窦婴,均为外戚。此借指崇祯帝之周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

[10]侯门:公侯贵族之家。

[11]戚里:帝王姻亲居地,借指周奎家。箜篌伎:歌伎,指陈圆圆。

[12]油壁车:古代女子乘的车,车壁以油涂饰。

[13]浣花里:唐代蜀中名妓薛涛居处为浣花溪,此借用。

[14]小字:小名。娇罗绮:语出江淹《别赋》:“罗与绮兮娇上春。”

[15]夫差苑:春秋吴王夫差的宫苑,是与西施游乐的地方。

[16]君王:指吴王夫差。

[17]采莲人:指西施。吴宫有采莲径。

[18]横塘:在苏州胥门外。

[19]“何处”句:指周奎(一说外戚田畹)返苏州营葬,出重金购圆圆带回北京。

[20]“此际”句:写圆圆赴京非其所愿,本思嫁冒襄。

[21]“熏天”句:写外戚之家气势威赫,将圆圆送入宫中。

[22]“夺归”句:指圆圆不为崇祯所纳,仍返回周奎家为家妓。永巷:宫中长巷,指后宫。

[23]通侯:爵位名。此指吴三桂,崇祯曾封其为平西伯。

[24]“银河”句:用牛郎、织女故事,以渡银河喻婚娶。此句指三桂索得圆圆,而未及婚娶。后句写因受命去驻守山海关。

[25]蚁贼:对义军的诬蔑语。长安:指北京。

[26]思妇楼头柳:化用王昌龄《闺怨》诗意。指圆圆思念吴三桂之情。

[27]粉絮:杨花。比喻未从良的妓女。

[28]“绿珠”句:写李自成部将搜陈圆圆。绿珠为西晋石崇之妾。石崇失势后,孙秀捕崇,并抢绿珠,绿珠坠楼而死。

[29]绛树:汉末舞妓,借指圆圆。

[30]“若非”二句:写三桂若不是打败李自成,后来就得不到圆圆。争得,怎么能。娥眉,指圆圆。

[31]“娥眉”句:谓三桂追李自成到山西,部将在北京找到圆圆,立即飞骑喝道传送。

[32]专征:指吴三桂被清廷授予特权,可自行征伐。秦川:指陕西一带。

[33]金牛道:古栈道名。在今陕西眉县至褒城之间。

[34]斜(yé)谷:在陕西眉县西南,褒斜道的斜谷一段。

[35]散关: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36]乌桕(jiù):树名。从圆圆于崇祯十五年(1642)在苏州被豪家买去,到作此诗时的顺治八年(1651)经历了十年。

[37]尊:酒樽。悲老大:指圆圆旧时女伴自悲衰老。

[38]有人:指圆圆。擅侯王:占居高位。

[39]延致:招致。

[40]一斛(hú)珠:典出《梅妃传》.唐玄宗思念梅妃,恰逢外国进贡宝珠,随命封一斛给梅妃。此喻圆圆受三桂宠爱。斛,量器名。古代十斗名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41]倾国与倾城:形容貌美。用《汉书》李夫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典。

[42]周郎:周瑜,周有妻小乔貌美。此喻吴三桂。

[43]“全家”句:指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曾命吴襄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拒绝。吴一家被义军所杀。

[44]一代红妆:指圆圆。汗青:史册。

[45]馆娃:吴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

[46]越女:指西施。

[47]香径:采香径。尘生:盖满尘土,指人迹罕至。

[48]?(xiè)廊:响?廊,吴王为西施修造,以木板铺廊,西施穿木底鞋经过则有声响。

[49]换羽移宫:乐声转换,此喻朝代更替。

[50]古梁州:指吴三桂于顺治五年(1648)所移驻的汉中。

[51]吴宫曲:咏叹吴宫盛衰的歌曲。

[52]“汉水”句:汉中临汉水,此以汉水喻功名富贵难常,似流水一样消逝。语本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阅读提示】

此诗约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作者当时尚未仕清。陆次云《圆圆传》评曰:“梅村效《琵琶》、《长恨》体作《圆圆曲》,以刺三桂,曰‘冲冠一怒为红颜’,盖实录也。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吴勿许。当其盛时,祭酒能显斥其非,却其赂遗而不顾,于甲寅之乱似早有以见其微者。呼呜,梅村非诗史之董狐也哉!”此段文字所记所评未必尽然,但有三点可以参考:一是此诗主旨虽然表面上写吴、陈感情的悲欢离合,实际上是“刺三桂”,即批评吴三桂叛明降清,为一己之私欲,而置国家民族之利益于不顾,成为千古罪人。二是“实录”,写此诗时吴三桂尚在,诗中所记基本是如史家董狐一样,秉笔直书,堪称“诗史”。三是艺术上效仿唐白居易、元稹的歌行体,但又有所创新,成为“梅村体”的代表作。

此诗长达七十八句,可分四部分。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以历史事件开篇,写出吴三桂为夺得陈圆圆而勾结清兵追剿李自成义军、攻克北京的史实,揭露其卖身求荣的叛徒面目,并引出陈圆圆。第二部分自第九句至第五十句,记叙吴、陈相识、相离又重聚的经过,重点介绍陈圆圆的出身以及荣辱遭际,从中又折射出吴三桂与李自成争斗的一段历史。第三部分自五十一句至六十四句,先从圆圆家乡同伴对她的反映的角度写她的“幸运”,后从实际出发写她的不幸,寄寓了诗人对圆圆红粉生涯的同情。第四部分自第六十五句到结束,乃对吴、陈的评说,侧重于批判吴三桂囿于男女私情而卖国投敌,给百姓造成灾难,但他却骄奢淫逸,沉湎酒色。最后暗示其富贵难常的命运。吴三桂本有机会成为民族英雄,但却沦为历史罪人,让一个本为普通的妓女的陈圆圆“一代红妆照汗青”,这个历史笑话充满讽刺意义。

赵翼称吴伟业具“诗人慧眼,善于取题”,“其所咏多有关于时事之大者”(《瓯北诗话》)。此诗即为一证。诗名为《圆圆曲》,但却写清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一代史实,同时在写历史事件时又塑造了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这是该诗最大的成功。在艺术上,作为古代歌行体,此诗颇注重转韵,每一转韵,诗意即进入新的层次,可见其构思之缜密。

【思考与练习】

1本诗结构富于变化,倒叙、正叙、追叙、插叙交互使用,极尽奔腾驰骤之能事。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2全诗语言华艳精工,音节浏亮,尤重转韵。每一转韵,不仅是韵脚的转换,而且是诗意层次的调整;随着圆圆经历的曲折发展,用韵亦在变化。作者还运用了顶真的技巧,蝉联承接,将古诗的自由转韵和近体诗严整的格律巧妙结合,融为一体,使诗歌气韵流转,抑扬顿挫,具有回环往复、错落有致的音韵之美。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其音韵之美。

葬花辞

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1]游丝软系飘春树[2],落絮轻沾扑绣帘[3]。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4]?柳丝榆荚自芳菲[5],不管桃飘与李飞[6]。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7],梁间燕子太无情[8]。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9]。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10]。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11],荷锄归去掩重门[12]。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13]?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14],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依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15]?未若锦囊收艳骨[16],一?净土掩风流[17]。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18]。尔今死去侬收葬[19],未卜侬身何日丧[20]?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2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瞮,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其先世原是汉族,降清后为内务府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和曹盋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盋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学术界一般认为: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曹雪芹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注释】

[1]红消香断:意思是群芳凋谢。

[2]游丝:蜘蛛等所吐的丝,随风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建在水边的则称水榭。

[3]落絮:飘落的杨花柳絮。

[4]忍:怎忍,不忍。

[5]榆荚:榆树的果实。

[6]桃飘与李飞:桃花与李花飘飞零落。

[7]香巢:燕子衔泥筑巢,因泥中杂有落花,故称香巢。

[8]太无情:意思是不动感情。

[9]风刀霜剑:风霜摧残花朵,有如刀剑一般。

[10]愁杀:表示愁苦程度之深。

[11]杜鹃:相传杜鹃啼血,其声悲苦。

[12]荷:扛。

[13]底事:什么事。

[14]悲歌:送春的风雨声。

[15]香丘:葬花的坟墓。

[16]未若:不如。锦囊:用锦做的袋子。艳骨:指落花。

[17]?(póu):用手捧东西。

[18]污淖(nào):脏水烂泥。

[19]尔:你,指落花。

[20]未卜:无法预料。

[21]红颜:青春少女。

【阅读提示】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黛玉来到花冢前,边葬花边哭泣时所吟诵的一首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用力摹写的文字。

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在风格上,这首诗仿效初唐体歌行。初唐体歌行,是一种流行的通俗诗体,遣词浅显流畅,音节回环复叠,抒情淋漓酣畅。如初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都足以让曹雪芹在创作《葬花辞》上取法利用。至于葬花情节,明代唐寅有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曹雪芹祖父曹寅《楝亭诗钞》有“百年孤冢葬桃花”诗句,也都能启发作者的想象构思。但《红楼梦》一经问世,黛玉葬花就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前类似的种种描述文字,这也可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思考与练习】

1清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里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意思是说,黛玉的这首诗,实际上也是隐示其命运的谶语。对此你有何看法?

2细心品味这首诗音节上回环复叠的特色。

小草在歌唱

——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雷抒雁

风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尘土,

把罪恶埋葬!

雨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

把耻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

谁还记得

这里曾是刑场?

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

谁还想起,

他们的脚踩在

一个女儿、

一个母亲、

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

心上?

只有小草不会忘记。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渗进土壤;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只有小草在歌唱。

在没有星光的夜里,

唱得那样凄凉;

在烈日暴晒的正午,

唱得那样悲壮!

像要砸碎礁石的潮水,

像要冲决堤岸的大江……

正是需要光明的暗夜,

阴风却吹灭了星光;

正是需要呐喊的荒野,

真理的嘴却被封上!

黎明。一声枪响,

在祖国遥远的东方,

溅起一片血红的霞光!

呵,年老的妈妈,

四十多年的心血,

就这样被残暴地泼在地上;

呵,幼小的孩子,

这样小小年纪,

心灵上就刻下了

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恨我自己,

竟睡得那样死,

像喝过魔鬼的迷魂汤,

让辚辚囚车,

碾过我僵死的心脏!

我是军人,

却不能挺身而出,

像黄继光,

用胸脯筑起一道铜墙!

而让这颗罪恶的子弹,

射穿祖国的希望,

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惭愧我自己,

我是共产党员,

却不如小草,

让她的血流进脉管,

日里夜里,不停歌唱……

虽然不是

面对勾子军的大胡子连长,

她却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虽然不是

在渣滓洞的魔窟,

她却像江竹筠一样悲壮!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社会主义中国特殊的土壤里,

成长起的英雄

——丹娘!

她是夜明珠,

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

却闪耀在天上!

我们有八亿人民,

我们有三千万党员,

七尺汉子,

伟岸得像松林一样,

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

却是她,冲在前边,

挺起柔嫩的肩膀,

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我曾满足于——

月初,把党费准时交到小组长的手上;

我曾满足于——

党日,在小组会上滔滔不绝地汇报思想!

我曾苦恼,

我曾惆怅,

专制下,吓破过胆子,

风暴里,迷失过方向!

如丝如缕的小草哟,

你在骄傲地歌唱,

感谢你用鞭子

抽在我的心上,

让我清醒!

让我清醒!

昏睡的生活,

比死更可悲,

愚昧的日子,

比猪更肮脏!

就这样——

黎明。一声枪响,

她倒下去了,

倒在生她养她的祖国大地上。

她的琴呢?

那把她奏出过欢乐,

奏出过爱情的琴呢?

莫非就此成了绝响?

她的笔呢?

那支写过檄文,

写过诗歌的笔呢?

战士,不能没有刀枪!

我敢说:她不想死!

她有母亲:风烛残年,

受不了这多悲伤!

她有孩子:花蕾刚绽,

怎能落上寒霜!

她是战士,

敌人如此猖狂,

怎能把眼合上!

我敢说:她没有想到会死。

不是有宪法么,

民主,有明文规定的保障;

不是有党章么,

共产党员应多想一想。

就像小溪流出山涧,

就像种子钻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