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2855200000009

第9章 齐民要术卷第一(4)

【注释】①一斗,疑有误字。这些黍粟类的种子都是小粒种,大小相若或极相近,用种量相同,还说得过去。但一斗,有问题,因为《要术》种这些作物,记明用种量是一亩三到五升。现在是种在种子田中培育种子的,不应比大田播种还要密到一倍以上,不合理。如一斗无误,则一亩有错字。②从上面选好穗纯色者到这里,都是良种保纯和繁育的合理措施。种子混杂不仅会使群体生长不一,成熟不齐,而且会加快品种的退化。《要术》通过穗选法选得好种,各自单收,单打,单种,收获后作为明年种子。明年仍是留地单种,精心管理,单收,最先脱粒,单独窖埋,仍用本种的稿秆蔽窖,步步为营,严防机械混杂和不同品种的种间杂交,做到选种和隔离紧密配合进行。下年又把这选出的种子种下去,种前再加水选,晒种,最后按地宜施肥下种。年年如此选育,构成一整套细密合理的良种保纯和繁育措施,促使向好的方面发展,有可能培育成新的品种。③汜胜之而题日术,可能由于《汜书》中记有厌(yā)胜(以此物抑制彼物)、忌避、占验之类的方术,尤其多有农作物栽培管理上的突出技术,故别题为《汜胜之术》,亦犹《尔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称为《汜胜之种殖书》,《文选》唐李善注之题为《汜胜之田农书》,因其书最初原无定名也。《辑要》引此条仍改题《汜胜之书》。④金抄、明抄作无好厌好蚄虫也,《辑要》引作无好妨等虫也。今保存两宋本原有的厌字(谓厌胜术),而好应指好蚄,故据下文补蚄字。

【译文】所有谷类的种子,潮气郁闭着窝坏了,就不会发芽;就是发了芽,不要多久也会死去。

混杂的谷种,种下去成熟早晚不一致;谷实舂起来,〔没有白的还要舂,而先白的会舂碎了〕,减少了出米率,难得同时舂熟;卖给人家又嫌搀杂;烧饭又会生熟不均,难以调节。因此,要特别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谷子、黍子、襟子、粱和粘粟,都该年年分别收种。方法是:选出颜色纯净的优良单穗,割下穗子,高高地挂着。到来年春天打下种子,各自分开播种,准备收来作为明年的种子。用耧车耩沟种下去,覆土掩盖好,一斗种子可以种一亩地(?)。估计自家地里需要多少种子,按照需要种多少。

这种另外种的种子,必须比平常要多加锄治。锄多了就没有秕壳。收割后要先脱粒,分别埋在窖里,先脱粒则场地干净,不致混杂;埋在窖里又比盛在容器里好。仍然用本种的原稿秆蔽盖窖口。不这样,一定会有混杂的弊害。

在种前二十来天,开窖取出种子,用水淘洗,淘汰去浮秕杂种,就不会有杂草。随即晒干,按时播种。依照《周礼》察看土地所宜的方法,施粪下种。

《汜胜之术》说:牵马到谷堆上,让它吃几口谷,再在谷堆上踩着走过;用这样的谷作种,不会有粘虫为害,因为它是抑制粘虫的。

《周官》曰①: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郑玄注曰:土化之法,化之使美,若汜胜之术也。以物地,占其形色,为之种,黄白宜以种禾之属。凡粪种②:马辛(xīn)刚用牛,赤缇(lí)用羊,坟(fèn)壤用麋,渴泽用鹿,咸渴(xi)用貊(xuān),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强檗(hǎn)用蒉,轻爨(piāo)用犬③。

此草人职④。郑玄注曰:凡所以粪种者,皆谓煮取汁也。赤缇,縓(quàn)色也;渴泽,故水处也;潟,卤也;疆,貒(tuān)也;勃壤,粉解者;埴垆,粘疏者;强檗,强坚者;轻爨,轻脆者。故书马辛为挈,坟作贫。杜子春挈读为马辛⑤,谓地色赤而土刚强也。郑司农云⑥:用牛,以牛骨汁渍其种也,谓之粪种。坟壤,多蚠鼠也⑦。壤,白色。蒉,麻也。玄谓坟壤,润解。

《淮南术》曰⑧:从冬至日数至来年正月朔日,五十日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者,日减一斗;有余日,日益一斗。

【注释】①《周官》:即《周礼》。此处所引见《周礼·地官·草人》。②粪种:郑众解释是用骨汁渍种,郑玄同意其说。但孙诒让《周礼正义》引清江永(1681~1762)有不同意见。江永认为粪种的种是种植的种,意即粪田,不是种子的种。所用应是以骨灰施于田,如果用骨汁渍种,像驿刚这些土壤,如何能使之化恶为美?③以上这些土壤:马辛刚,大概是黄红色粘质土。赤缇,是黄而带红或浅红色的土。坟壤,可能是粘壤,遇水才容易解散,干时则难解散。勃壤,可能是沙壤,与坟壤同为壤,但勃壤是干时也容易碎散的。渴泽,略同于现在所谓湿土,洼下原先有水,现下水干了。咸渴,盐碱土。埴垆,一种石灰质粘土,并夹杂着很多石灰结核。强檗,可能是比垆土还要坚硬的重土。轻爨,大概是一种轻漂的沙土。④草人,原文已明确记其职掌,此处不应再有此草人职的解释,贾思勰不致有此赘词,且他处亦无此例。此句疑是后人读《要术》的行间旁记,而误被刻书人阑入。⑤杜子春(约前30~约58):西汉末东汉初人,受《周礼》于刘歆,曾作《周礼》注,已佚。东汉明帝时,年将九十,传其学于郑众、贾逵(30~101)。⑥郑司农:郑众(?~83),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世称郑司农。郑兴、郑众父子均通经学,世称先郑,而称郑玄为后郑。⑦贫鼠:即鼢鼠。营地下生活,前肢爪特别长大,用以掘土,洞道复杂,长可达数十米。对庄稼和堤防为害极大。⑧《淮南术》:《隋书·经籍志三》记载梁有《淮南万毕经》、《淮南变化术》各一卷,亡。《淮南术》当亦此类书。此处所引亦载《淮南子·天文训》,文字稍异。

【译文】《周礼》说:草人,掌管土化的方法,察看物和地的适宜配合,决定种哪种作物。郑玄注解说:土化的方法,是将土壤化恶为美,像汜胜之的技术。察看物和地,是察看作物和土地的颜色和性状,种哪种作物,比如黄白色的土宜于种谷子之类。粪种的方法是:马辛(xīn)刚土用牛骨汁,赤缇(tí)土用羊骨汁,坟(fèn)壤土用麋骨汁,渴泽土用鹿骨汁,咸渴(xì)土用貆(xuān)骨汁,勃壤土用狐骨汁,埴垆土用猪骨汁,强(hǎn)土用蒉汁,轻煲(piāo)土用狗骨汁。这是草人的职掌。郑玄注解说:凡是用作粪种的,都是煮过取它的汁来用。赤缇是浅红色土;渴泽,从前有水的地土;渴,盐碱土;貆是猪獾(huān);勃壤,容易解散如粉末的土;埴垆,粘而带疏的土;强檗,很坚硬的土;轻爨,轻漂的土。旧秘阁藏本驿原来是挈字,坟原来是贫(fén)字。杜子春将挈读为马辛,说是赤色而刚强的土。郑司农解释:用牛,是用牛骨煮出汁来浸种子,所以叫做粪种。坟壤,是地下有许多鼢鼠,〔把土给掘松了〕。壤是白色土。蒉是大麻子。玄认为坟壤是遇水湿才会碎解的土。

《淮南术》说:从冬至日数起,数到来年正月初一,如果满五十日的,人民就有足够的粮食;不满五十日的,少一日便缺一斗;超过五十日的,多一日便多一斗。

《汜胜之书》曰: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①;有辄扬治之。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

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②。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崔寔曰③:平量五谷各一升,小罂盛,埋垣北墙阴下……余法同上。

《师旷占术》曰④: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禾善。五木者⑤,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

【注释】①白鱼:蠹鱼也叫白鱼,非此所指。在同一个麦穗中,后期开花的小穗,由于养分不足,常结成细瘪的麦粒,俗称麦余。麦余本身既不好作种子,而且其颖壳不易脱落,杂在种子中容易引起变质和虫害,所以必须除去。石声汉《农桑辑要校注》据山东同志说,山东地区将麦穗上最后两个空小穗叫做白鱼,因为颜色白,形状像鱼尾。②埋阴地下《辑要·收九谷种》据《要术》转引《汜书》尚有冬至日窖埋一句,明以前《要术》各本无此句,清代的《学津》本、《渐西》本据《辑要》补入。唐韩鄂《四时纂要·十一月》试谷种引崔寔法也是冬至日埋藏。原文有发取日而无埋藏日,此句宜有。③《四时纂要》引崔寔此条列在十一月,则该是崔定《四民月令》文,在十一月。《四时纂要》引文除记明冬至日埋藏外,其他亦稍有异文。余法同上是贾氏简括语,指与《汜书》所记的冬至后五十日,……岁所宜也相同。④《师旷占术》:《隋书·经籍志三》五行类著录有《师旷书》三卷,又注称梁有《师旷占》五卷,亡。《要术》所引《师旷占术》和《师旷占》当是同一书而流传异名者。书已佚。此处所引《师旷占术》,《御览》卷九六八杏引作《师旷占》,只有五木者以上二句,脱禾字;卷八三七谷引较全,但有脱误。《类聚》卷八五谷亦引作《师旷占》,与《要术》相同,但亦脱禾字,无末句。⑤与五谷盛衰相应的五木,未必是五种木,或者如《杂阴阳书》所说的禾生于枣或杨等类,则禾与枣或杨相应,枣杨茂盛,可以多种禾(谷子)。

【译文】《汜胜之书》说:种子〔在贮藏中〕,如果有潮湿郁闭着生热,就会生虫。

收麦种:等候麦成熟可以收割的时候,选择穗子粗大强壮的,割下来,扎成把,竖立在打谷场上高燥的地方,晒到极干燥,〔打下来〕。不要让它有白鱼;如果有,便簸扬除去。用干燥的艾草夹杂着贮藏,一石麦种,用一把艾。用瓦器或竹器贮藏。以后顺着时令播种,收成常常可以加倍。

收谷子种:选择高大的,在穗子一节的下面斩下来,扎成把,挂在高燥的地方。这样的种子,长出的苗不会凋败。

要想知道年岁适宜于哪一种谷物,可以〔在冬至日〕用布袋分别装进谷子等各种谷物的种子,装时〔要用同一容器〕平平地量,埋藏在背阴的地方。到冬至后五十天,掘地取出来,再量过,看哪一种种子增涨得最多,就是年岁最适宜的。

崔定说:平平地量五谷的种子各一升,分别盛在小瓦器里,埋在墙北面的背阴地方,……其余的方法跟上面相同。

《师旷占术》说:〔今年〕杏树结的果实多,又不生虫,明年秋谷的收成一定好。五木是五谷的先兆,要想知道五谷的收成,只要看五木:看今年哪种树木长得茂盛,明年就多种些与该木相应的谷,这是万无一失的。

种谷第三稗附出,稗为粟类故

种谷:

谷,稷也,名粟。谷者,五谷之总名,非止谓粟也。然今人专以稷为谷,望俗名之耳。

《尔雅》曰①:粢,稷也。

《说文》曰:粟,嘉谷实也。

郭义恭《广志》曰②:有赤粟、自茎,有黑格雀粟,有张公斑,有含黄苍,有青稷,有雪白粟,亦名白茎。又有白蓝下、竹头茎青、白逮麦、擢石精、卢狗蹯之名种云。

郭璞注《尔雅》曰③:今江东呼稷为粢。孙炎曰:稷,粟也。

【注释】①见《尔雅·释草》,无也字。《尔雅·释草》、《释木》此类释文,均无也字,《要术》所引,大多有。据与贾思勰同时稍后的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称,当时经传多有由俗学任意加上也字的,甚至有不应加而加上的。《要术》所引各书,这类情况颇不少。②《广志》:《隋书·经籍志三》杂类著录:《广志》二卷,郭义恭撰。书已佚。从古籍引录的大量内容看,其书主要是记录各地物产的书,包括动、植、矿物,南北各地都有。郭义恭: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晋代人。据《御览》卷九六八李引《广志》:有黄扁李,有夏李,有冬李,十一月熟:此三李种邺园;有春李,冬花春熟。又引东晋陆翔(huì)记石虎事的《邺中记》:华林园有春李,冬华春熟。则《广志》的邺园显然指后赵主石虎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时所建的园苑,即华林园。石虎公元334~349在位。据此,郭义恭当是东晋人。所记黑格雀粟,格作抵御解释,是一种黑穗具刺毛的粟品种,即《要术》所谓穗皆有毛……免雀暴。此处引文中竹头茎青,明代刻本无茎字,更合适些。③郭璞(276~324):东晋学者。所著有《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等,今均存。下文孙炎:三国魏经学家,受学于郑玄。曾为《尔雅》、《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作注,今均佚。此处所引都是郭璞、孙炎注《尔雅》粢,稷的注文。今本郭注稷作粟,与正文不免偏离。又此注据《要术》他处例,应列在《尔雅》正文下,此处疑有窜误。

【译文】种谷:

谷,就是稷,叫做粟。谷,原来是五谷的总名,不是只指粟。但是现在的人已经专叫稷为谷子,是习俗相沿这样称呼的。

《尔雅》说:粢,就是稷。

《说文》说:粟,是好谷的子实。

郭义恭《广志》说:有赤粟、白茎〔粟〕,有黑格雀粟,有张公斑,有含黄苍,有青稷,有雪白粟,亦名白茎。还有白蓝下、竹头茎青、白逮麦、擢石精、卢狗蹯等的名目。

郭璞注《尔雅》说:现在江东叫稷为粢。孙炎注说:稷,就是粟。

按:今世粟名,多以人姓字为名目,亦有观形立名,亦有会义为称,聊复载之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