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860200000007

第7章 乳房疾病(1)

§§§第一节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侵入乳房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为特征。本病属中医“乳痈”病证。哺乳期发生的称“外吹乳痈”(又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怀孕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又称妊娠期急性乳腺炎),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不乳儿乳痈”(又称非妊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诊断要点

1.好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产后未满月者多见。

2.有乳头破碎或乳汁积滞史。

3.患乳结块,红、肿、热、痛,有明显触痛;及至成脓时,穿刺时可抽脓液。

4.可伴全身发热、畏寒等症。

5.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明显升高。

辨治原则

乳痈之成,乳汁蓄积,乳络闭阻,气血壅滞在其发病学上占主导地位;乳痈已成,早期治疗和早期防变是截断扭转其发展的关键。故乳痈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早期防变,以通为主,以消为贵,积极争取早期消散及吸收,其消散及吸收时间与病程长短及就诊是否及时成正比。郁滞期、化热期,脓尚未成,是治疗关键时期,可及早消而散之,截断扭转其病势。郁滞期,可佐温通辛散之品以促痈肿消散;化热期,佐用清热活血之品以防化热成脓;脓已成者,佐用活血通络、消肿透脓之品,以使脓肿局限,毒邪从内而化;或早日溃破,排脓外流而不致传囊;并使脓肿切开率显著降低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已溃者,佐用补气活血托毒之品以排脓生肌,以促使疮口早日愈合,不致发生乳漏。并发脓毒败血症,则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处方

1.肝气郁结证:多见于郁滞期,乳汁不通或分泌不畅,乳房疼痛,结块或有或无,皮肤红热不甚,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通乳散结。

基本处方橘叶散加减。柴胡9g,橘叶6g,当归9g,赤芍30g,忍冬藤30g,路路通9g,漏芦12g,王不留行12g,全瓜蒌30g,蒲公英30g,皂角针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新瓜蒌牛蒡汤:柴胡9g,苏梗9g,荆芥、防风各9g,牛蒡子9g,全瓜蒌12g,蒲公英12g,王不留行9g,鹿角霜9g,丝瓜络9g,路路通9g,青陈皮各4.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郁结者。

(2)鹿角地丁汤:煨鹿角10g,穿山甲6g,紫地丁20g,蒲公英20g,黄芩8g,郁金8g,王不留行8g,生甘草8g,忍冬藤10g,连翘10g,当归10g,赤芍10g,香附10g,漏芦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郁结者。

(3)通乳消痈方:柴胡9g,当归9g,赤芍30g,忍冬藤30g,丝瓜络15g,路路通15~30g,漏芦12g,王不留行12g,全瓜蒌(打)30g,蒲公英30~60g,皂角针30~60g,生山楂9g,牛蒡子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郁结者。

(4)乳疮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气郁结者。

(5)荆防牛蒡汤加减:荆芥、防风、黄芩、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金银花、香附、穿山甲、漏芦各10g,蒲公英15g,柴胡、陈皮、生甘草各3g,皂角刺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郁乳表热者。

(6)通乳散结汤加减:全瓜蒌12g,青皮、橘络、通草各9g,丝瓜络、蒲公英各15g,橘叶10片,郁金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郁乳表热者。

(7)乳痈汤:蒲公英30g,漏芦、橘核各20g,金银花、白芷、瓜蒌、连翘、青皮、当归、柴胡各12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8)公英芍药汤:蒲公英、赤芍各30g,青皮、王不留行各10g,甘草6g。适用于乳痈初期。

(9)熟牛蒡子、青皮各15g,蒲公英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0)皂角刺90g,柴胡、白芍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1)老鹿角15g,夏枯草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2)金银花90g,生甘草15g,皂角刺12g,鹿角片10g。每日1次,入白酒,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3)露蜂房6g,金银花10g,丝瓜络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4)蒲公英30g,金银花20g,全瓜蒌(打)15g,陈皮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5)茵陈、蒲公英各30g,桔梗、白芷各9g。每日1剂,水、酒各半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6)贝母、鹿角霜、丹参、泽兰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初期。

(17)水仙花根(除去须根)加红糖捣烂外敷。适用于乳痈初期。

2.胃热壅盛证:多见于化热期。乳房结块不消,疼痛加剧,皮肤红肿灼热,全身伴壮热汗出,骨节疼痛,溲赤便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通乳消痈。

基本处方瓜蒌牛蒡汤加减。柴胡9g,当归9g,赤芍30g,蒲公英30~60g,牛蒡子12g,全瓜蒌(打)30g,忍冬藤30g,王不留行12g,银花15g,连翘15g,生大黄(后下)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通腑康乳汤:大黄10~25g,芒硝(冲服)5g,枳实10g,蒲公英20g,连翘10g,青皮10g,丹皮6g,王不留行10g,荆芥4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胃热壅盛者。

(2)蒲公英片:每次6片,每日4次,口服。适用于胃热壅盛者。

(3)消痈通乳汤加减:金银花、蒲公英各30g,当归、赤芍、丝瓜络各10g,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5g,皂角刺、穿山甲各12g,薄荷(后下)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乳痈早、中期。

(4)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郁乳表热、肝郁胃热、邪热瘀结者。

(5)银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郁乳表热、肝郁胃热、邪热瘀结者。

(6)青敷膏、金黄膏外敷。适用于肝郁胃热证。

(7)鲜蒲公英、鲜野菊花叶、鲜紫花地丁、鲜半边莲、鲜仙人掌等,均可捣烂外敷,干则更换。适用于郁乳表热证、肝郁胃热证。

3.热毒炽盛证:多见于成脓期,或传囊乳痈,或袋脓。乳房持续剧痛,痛如鸡啄样,患处拒按,肿块中央变软,按之应指;或见局部漫肿,发热,压痛明显,穿刺抽吸有脓;或溃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或袋脓现象。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基本处方瓜蒌牛蒡汤、透脓散加减。柴胡9g,当归9g,赤芍30g,蒲公英30g,全瓜蒌(打)30g,留行子12g,皂角针9g,炮甲片9g,白芷9g,天花粉15g,连翘12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15g,黄芩、赤芍、生栀子各10g,天花粉20g,柴胡、陈皮、青皮、生甘草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胃热者。

(2)当归清营汤:当归、生地黄、栀子、赤茯苓、白芍、柴胡、川芎、甘草、牡丹皮、天花粉、连翘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胃热者。

(3)橘叶散加减:橘叶20片,柴胡、陈皮、青皮各6g,川芎、栀子、黄芩各10g,生石膏20g,全瓜蒌、连翘各15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胃热者。

(4)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连翘、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当归、赤芍各10g,乳香、没药各3g,陈皮、甘草各5g,全瓜蒌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胃热者。

4.正虚邪衰证:多见于溃后期。脓肿自溃或切排后,身热渐退,肿消痛减,疮口渐敛。伴有乏力、面色少华、纳食不馨等。舌质红,苔薄黄,脉虚数。治宜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基本处方八珍汤加减。生黄芪15g,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当归9g,大白芍9g,川芎9g,熟地12g,丹参30g,陈皮9g,生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十全大补汤加减:当归、熟地黄、党参、黄芪、茯苓、白芍、川芎、甘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邪去正虚者。

5.正虚毒恋证:溃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收口迟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伴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脉细。治宜益气和营,清热托毒。

基本处方托里消毒散加减。生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9g,川芎6g,皂角针12g,炮甲片12g,天花粉12g,蒲公英30g,生甘草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20g,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红花、赤芍、丹参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邪去正虚者。余邪未尽者,加金银花、连翘;舌苔腻者,加陈皮、砂仁;食欲不振者,加神曲、山楂。

(2)九一丹:适用于乳痈溃后。(3)五五丹:适用于乳痈溃后疮面脓腐未尽者,疮面脓腐较多者。6.气血瘀滞证:多见于慢性迁延期。乳房结块,日久不消,坚硬微痛,皮色不变。舌质瘀紫,苔薄黄,脉弦。治宜活血化瘀,和营消肿。

基本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9g,赤芍12g,丹参30g,桃仁9g,红花6g,三棱9g,莪术15g,忍冬藤15g,僵蚕12g,生甘草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乳炎逐瘀解毒汤:瓜蒌皮30g,红花10g,当归10g,穿山甲10g,川芎10g,青皮10g,赤芍15g,金银花15g,鲜蒲公英30g,鲜橘叶3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2)消痈方:蒲公英60~120g,皂角刺30~90g,青皮、陈皮各10g,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0g,甘草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3)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0g,蒲公英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邪热瘀结者。

(4)复元通气散加减:青皮、陈皮各6g,瓜蒌仁、金银花、连翘各20g,穿山甲、川芎、红花、王不留行各10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邪热瘀结者。

(5)瓜蒌散加减:全瓜蒌、金银花各20g,当归、白芷、川芎各10g,乳香、没药各3g,青皮、陈皮、生甘草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邪热瘀结者。

(6)涌泉散加减:王不留行、漏芦、天花粉、僵蚕、穿山甲各10g,丁香5g,红花、川芎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邪热瘀结者。

7.气营两燔证:多见于急性乳腺炎并发脓毒败血症。局部皮色暗红,肿胀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伴见寒战高热、头痛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发痉发厥等。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或洪滑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

基本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30g,鲜生地30g,紫地丁30g,野菊花9g,银花15g,半枝莲30g,草河车15g,连翘9g,赤芍15g,丹皮9g,黄连9g,生甘草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营两燔者。

(2)清开灵注射液:4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营两燔者。

(3)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每日2次,化服。适用于气营两燔者。

警示

1.妊娠后期经常清洗乳头。

2.及时纠正乳头内陷。

3.定时哺乳,每次均要吸尽或排尽乳汁。

4.及时治疗乳头破碎。

5.注意婴儿口腔卫生,不要让婴儿含乳而睡。

6.保持产妇心情舒畅,以利肝气疏泄,排乳通畅。

§§§第二节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最严重阶段所出现的类似炎症的病症。因其病理有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亦称“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其病因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乳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上皮分泌及厌氧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根据本病临床症候表现,属中医“不乳儿乳痈”病证。好发于经产妇的绝经期前后,易发年龄为35~55岁。

诊断要点

1.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

2.乳头常有臭味粉刺样物或油脂样物或血性液溢出。

3.乳晕部先见肿块,边界规整,不光滑。

4.可有急性乳腺炎表现,溃后形成瘘管。

5.钼靶X线摄片、乳管导管造影等有助于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辨治原则

本病临证按三型论治,隐匿型者重在内治,疏肝解郁或清阳明;肿块型唯以手术切除最为捷径;脓肿型者,则先宜切开排脓,再以挂线或切开治疗瘘管,必要时则施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但均宜辅助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