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2957800000023

第23章 自己人效应——引发共鸣是打成一片的前提

刚到一个新单位,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就是搞不清楚状况,谁和谁一队,谁跟谁为伍,谁是老总的精兵,谁又是副总的强将。光弄清楚这些就不知道要杀死多少脑细胞,更可怕的是还要及时表明态度,站对队伍。

先解决一个问题:置身陌生环境,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答案很简单,试着同大家做“自己人”。所谓自己人,就是让对方把你和他归为一类人。想想看,你是不是对“自己人”更放心,讲话也更加信赖,无论什么事,都比别人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

张建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他非常紧张,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社交经验,老板将他介绍给大家以后,他就腼腆地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从上班坐到下班,再没有主动和同事说过一句话。

同是第一天上班,李霞的经历却比张建愉快得多。经过老板的简单介绍后,乖巧的李霞聪明地报上了自己的毕业院校,没想到一位老同事立刻搭腔:“巧了,我也是那个学校毕业的。”李霞马上聪明地喊了一声师兄。那位同事理所应当地承担起照顾师妹的任务,一天下来,师兄带着李霞了解了公司的运作状态,还帮她引荐了不少同事,最后都免不了加一句“这是我师妹,以后要多照顾啊。”

同是第一天上班,张建和李霞的待遇却截然不同,天上地下。相同的8小时,两人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这就是“自己人效应”的巨大力量。看过李霞的遭遇,张建觉得委屈:“李霞运气好啊,我真没有师兄师姐在一家公司。”两人的区别就只是有没有校友的区别吗?相信凭李霞的性格,就算没有碰到师兄,她也会重新找话题,迅速找到新的“自己人”,但凭张建的性格,就算有师兄作伴,可能也没有办法让别人把他看作自己人。

年轻人到新的环境,将如何处理同事间的关系看做“烫手的山芋”,因为同事间的相处要在亲密间维持一定的距离,在疏离中又要显得无微不至,毕竟一天中有8个小时要朝夕相对。这种关系远比和同学、亲友之间的情谊要麻烦得多,处理得过了,别人会觉得你三八,会觉得你麻烦,疏远得多了,别人又会觉得你高傲、冷僻,甚至“装”。想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就要施展说话的艺术,让你迅速变成他们的“自己人”。

为什么会产生自己人效应?主要是因为人是可以接近的,相似又有不同,很多时候人们需要沟通,需要交流,需要朋友,就让自己人效应有了用武之地。日本吉田工业创始人吉田忠雄就是一位运用自己人效应的高手。

吉田忠雄在管理学中倡导“五起哲学”,表示要同员工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高兴,一起伤心,一起难过。无论在工作,还是心理上,都力争和员工们打成一片,使他在二战后才创立的拉链厂一举成为闻名全球的大企业,其销售额高达50多亿美元,拥有资产80多亿美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开设50多家拉链厂。正是因为吉田把所有的员工都看作自己人,而且让员工们都感受到了这点,他的公司才能不断壮大,取得成功。

面对自己人,说话、办事都更方便,也是所有人的想法。比如,你着急买房,却偏偏缺了1万块钱,这笔钱,你是找父母借,找朋友借,还是找同事开口。这是一个亲疏有别的问题,一般人都会先问自己的父母,父母帮不了忙再向朋友求助,实在没有办法才会想到同事。再比如,如果你刚开始学做生意,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是愿意同朋友合作,还是跟一个不知底细的陌生人合作?到底是自己一分一厘攒下来的启动资金,一般人都会选择跟朋友合作,起码他不会存心害你。

其实,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自己人效应无处不在。成为“自己人”,不仅会让你觉得有了依靠,很多时候,也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然而,如何才能将自己人效应发挥至最大化,也就是如何才能迅速融入环境,变身自己人?

首先,你必须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点,让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比如在谈话中试探对方的籍贯、星座、血型,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却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其次,双方要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取得对方的信赖,先要缩短两人的心理距离,双方地位平等,而不是让你唯唯诺诺处于下风,甘当他人的出气筒。

再次,你要有良好的品质。还是那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刚开始相处,也许会觉得两人怎么这么聊得来,性格、兴趣,包括喜欢的电影、电视类型都相同,好像注定要成为“自己人”。这样的经历,在很多人之间都存在,但最终并没有多少人成为真正的“自己人”。有人研究表明,凡是有影响力的人,都具备优秀的品质,他们开朗、坦率、大度、正直、实在,从这样的人身边,我们能得到快乐,能学到东西,大家自然都愿意和他成为“自己人”。反观那些自私、小气、媚上欺下的小人,即使两人第一次相谈甚欢,时间长了也会慢慢暴露他的本性,当他真面目一点一点地撕开,不要说“自己人”,有人愿意跟他说话都是问题。所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格,也是吸引朋友的关键。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成为“自己人”绝不是让你拉帮结派,排挤他人,绝不是三五成群打击报复的工具,而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重要维系手段。无论在交际还是工作中,对自己人效应的控制都要保持一个度,以防物极必反,产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