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鹰王传奇
2977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我的阅读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中学毕业,因为迷恋文学,连高中也不上了,就待在家里写起了小说和故事。那时候最爱看的书是文学杂志。小城邮局有一个比较大的报刊室,里面有很多文学期刊摆卖。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三五次,凡是封面上带着“文学”两个字的杂志,都一本不落地买回来。因此还闹了个小笑话。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柜台后面摆着一本杂志,前面被另一本杂志遮住了一点,只能看见封面露出“文学爱好者”几个字,赶紧买了。直到付了钱才发现那本杂志的全名叫《天文学爱好者》,前面一个字被遮住了,让我看走眼了。

当时之所以这么近似疯狂的购买和阅读文学杂志,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买本杂志回来,把人家的地址邮编等都记到本子上,好按着地址投稿;二是多看杂志,掌握人家的用稿风格,其目的还是为了向杂志社投稿。

如今老家的书柜里还堆放着数百本大大小小的文学杂志,基本上都是那时买下的。但我这样如饥似渴甚至可说是如狼似虎地购买和阅读那些文学杂志,却是热脸贴到冷屁股上,并没有给我带来丁点儿好运——这些杂志中,没有一本发表过我的稿子。

后来有知情的文友告诉我,其实像咱们这样的业余作者的稿件,人家编辑连看也没看就扔进垃圾篓了。后来我试了一下,投稿时在稿纸中夹了一根头发,或故意用胶水把稿纸的其中几页轻轻粘起来,然后再附足退稿邮资寄出去。一个多月后,原稿退回,头发还在,被粘在一起的稿纸也没有被揭开。我这才相信这位文友所言非虚,心里凉了半截,从此购买和阅读文学期刊的热情大减。

第二阶段是90年代末。我看过一些作家的自传,有很多作家都说自己是从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最后才一步一步成为大作家名作家的。于是我的阅读兴趣又转移到文学名著上来了,古典四大名著、中国现当代名著、外国名著等,成套成套地往家里搬。这时候我已经在一家汽车修理厂找了一份学徒工作,每个月有三百元工资。这点钱,就全花在买名著上了。

我两年多的工资,一分钱都没上交父母,就换了几十上百本名著回家。后来渐渐发现有些不对头了,其一,这些名著动辄几十上百万字,咱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去一一阅读。我至今还记得,古典的自己只读过《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读到一百回宋江被招安以后,就没了兴趣,读不下去了;现当代名著只读过《围城》、《鲁迅小说集》等为数不多的几本,外国名著读得更少,就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因为这本书情节比较吸引人。其二,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就是因为你读一遍两遍根本看不懂,要想读懂一本名著,从中“汲取一点营养”,非得十遍八遍不可。我一边上班还得一边写作,哪有那时间呀!于是名著买得多读得少,现在书柜里还堆着一大堆从没翻开过的名著。

第三阶段是2000年左右。这时我已经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也许是已经到杂志社做了编辑的缘故,我特爱读文学理论书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本我基本上买齐了,也都很认真地读了。这些文学理论书籍就像一盏明灯,给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埋头创作了近十年的我指明了道路,好多创作上的难题,我都在书本上找到了答案。但这样的书读多了,就发现理论越来越高深,越来越难读懂了,真要读懂了,估计我也写不出作品来了。

大约在2004年前后,我往家里买回了一大堆家庭、妇女、青年、财富类的杂志。这倒不是因为我喜欢看这些杂志,主要是想为这些杂志写点稿件。这么些年来,也在一些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文学期刊的稿费普遍偏低,我辛辛苦苦写一年小说,最后发现稿费所得仅够维护我的那台电脑和激光打印机。听说写纪实类稿子很来钱,就动了心。通过观摩这些流行杂志,很快掌握了它们的风格,于是闭门造车,虚构一些婚外情、第三者、我给老公找情人、带着老公去嫁人之类的“纪实作品”,或者上网找一些致富金点子,再敷衍成文,标上时间地点,弄上一张照片,电邮给编辑——这不能怪我,我只是随大流,我认识许多自由撰稿人,他们都是这样干的。也许是这种现象太普遍,编辑们也默认了,我这些“纪实”作品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一些时尚杂志的头条,骗得了一些稿费。

有一天,一位昔日的文学老师拿着我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恋足癖,丈夫闻着妻子的脚气也能来高潮》跑来问我,这是你写的吗?你怎么能写这样的东西?这样下去会毁了你的文学才华。我心里发虚,脸色通红,赶紧撒谎说,不是我写的,我哪能写这样的东西。从此金盆洗手,再不干这种缺德事了。

在文学创作中,我总想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更广博、更深层一些的东西,于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又迷上了读杂书,天文地理历史医学奇门遁甲兵书易经江湖百业,都成了我感兴趣的。最近摆在我书桌上正读着的三本书分别是《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法医现场勘验指南》和《催眠大师密训专业教程》。阅读这些杂书有一个不方便的地方,就是这些书都比较冷僻,一般书店根本买不到。好在现在资讯发达,再冷僻的书,也能在网上书店找到。本书中收录的《鹰王传奇》、《狼杀》等篇章,最初的灵感,就是看这些杂书的过程中突然蹦出来的。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变数,人的阅读兴趣也总是在变化着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下一个阶段会喜欢读什么书,惟一能把握的就是把现在自己喜欢读的书读好,读透。

岳勇

201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