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据说齐宣王也难免有“寡人之疾”,一边是立了丑女钟无盐为后,既得到了一大片赞扬声,且钟无盐确实帮他很大;一边却又另有多个漂亮老婆,让他不误美色,尽享男女欢乐。这真是两全其美,妙哉妙哉啊!但谁让他是大权在握的君主,有这个条件呢?再说,钟无盐不但对他帮助很多,使他本人也有很大提高。她是齐宣王的贤内助、老师、臣子(却不会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人”),甚至成了整个齐国的标志、符号、象征。她虽相貌先天不足,却依靠后天的智慧赢来了美好的归宿,还作出了一番建功立业的大事。
无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与黄帝的妻子嫫母齐名。她本姓钟,一说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内,一说在河北省境内,估计是两省交界处)人,故有此名。一说无盐即无颜,丑女的意思。世称钟无盐,齐宣王之后,历史上著名的贤后。
钟无盐的长相之丑倒非虚名。据说她“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声如夜枭”(刘向《列女传·辩通传》)。由于貌丑,她到四十岁还没出嫁,百分之百的老处女。但她天生聪慧、才智过人、见识不凡,且武术高强、有勇有谋,后来贵为齐国王后,成了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看来造世主是公平的,在给了她举世无双的丑陋时,也给了她举世无双的才华。我们中国素来也流传着“针无两头尖”之说。
四十岁的未嫁丑女钟无盐,曾长年流离失所,无处容身;于是急中生智,鼓足勇气,于一天走进王宫,大胆自荐于齐宣王(很有些孤注一掷的做法)。她一见宣王就一语惊人:“大王,您太危险了!”宣王一时震动,令她继续说下去。无盐却抬眼四顾,咬牙切齿,挥手抚膝。大家都不解其意。无盐卖着关子道:“请您抬眼看看四周烽火。自孙膑用兵于魏国以来,吾王自傲,却忘了秦兵不日将必出函谷关,威胁东方诸国。小女子咬牙切齿,是想代王张口纳谏,不绝谏阻之路。诸大臣屡次陈章而不能用,齐国必亡。而小女子挥手,是想代王去除奸佞;抚膝,则是想代王拆除奢靡的渐台。王啊,你不深谋远虑,齐国何以强大,人民何以为安?无盐言尽,得罪于王,愿以死明天下。”她智勇并用,痛陈齐国危难之四条,将临亡国之灾,令齐宣王大为感动。到后来,无盐甚至有些大言不惭了,即愿意自献于宣王,听从差遣,扫地服务,而且还拍马屁是“倾慕大王美德”(见文首所引句)。宣王虽然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盐的英才和胆略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说无盐是千里马,则宣王虽自身并无千里马之才,却倒还有伯乐之识、伯乐之功。
钟无盐的慷慨激昂、大胆直言,对齐宣王简直是当头一棒。她的诤诤谏言、侃侃而谈,使他幡然醒悟。他完全被她的才华迷住了,自身的许多方面顿时间都开始有了很好的转变。宣王突然有了个很好的想法,便马上宣布立她为王后,请为后宫之主与己之股肱,并恭敬迎娶。此后,在她的辅佐下,宣王下令拆渐台、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充国库,任用田忌、孙膑等良将,屏弃浮华、励精图治,使齐国强盛一时,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千乘之国”。前文中提到的宣王的那些优点、作为,也一定是钟无盐为后之后,帮助、指导他而实现的。假设没有无盐,我们的史册、汗青上,必定会少了一个好君主。
可是也有人会说,钟无盐年纪那么老了,而且又那么丑,齐宣王真的会爱她吗?他俩之间会有正常男女之间的那种闺房床第之乐吗?因为似乎齐宣王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政治上的助手而已,或者说他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政治利益甚至民心、舆论上的考虑而已。但笔者想,尽管齐宣王也可能另有不少美丽的妃子,尽管齐宣王也可能是一个贪欲、好色的君主;而他对钟无盐还是有相当的情感的,他们还是比较恩爱、和谐的夫妻的。虽说不可能“三千宠爱集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普通夫妇的那种灵肉合一的时刻也是会有的。毕竟他们之间有这个基础,而有了这个基础,就自然会有这样的生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钟无盐母仪天下,尽心尽力,使齐国大治,她的智勇与德才感动了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总算还有个女孩理解与关爱——屈原与婵娟
“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叶剑英
笔者写这篇文章时,恰逢2007年的端午节前后,中国传统的划龙舟、吃凉粽、祭屈子的时节。在这个时候,一边回忆南方的家乡、亲人,一边纪念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专业诗人屈原,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名平,战国后期秭归(今湖北境内)人,楚国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但理想不遂,报国无门,遭谗外放,流落在湖南沅、湘二水一带,最后于今长沙附近的汨罗江畔自沉。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进步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诗人、中国文学之父、古典文学之圣、荆楚文学乃至南方文学的奠基人、先秦文学的代表人物、《楚辞》主要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他吸收民间文艺与劳动人民的丰富营养,创造出了“骚体”这一诗歌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无穷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写出了许多雄奇壮丽、绚烂多彩的光辉诗篇。其以整个生命、精神、才情熔铸而成的代表作——政治抒情长诗《离骚》,与北方《诗经》三百篇一道,合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传统。
婵娟是一个美丽、可爱、清纯的女孩子,与屈原同时代、地域,年纪比屈原小,有人说她是屈原的侍女(此说较为普遍),有人说她是屈原的情人,有人干脆说她是屈原的女儿(此说流传在江苏省宝应县一带关于“屈塘荷花”由来的故事中);但更多的人还是把她当作是屈原的女学生,那是因为在一代文豪郭沫若的著名历史话剧《屈原》中就是这样。但不管怎样,侍女也好,情人也好,女儿也好,学生也好,婵娟这个女孩是客观存在的,她的形象是美好的,她与屈原的关系是非比寻常的。婵娟理解屈原、敬屈原、爱屈原,是屈原难得的知音,深身影响着三闾大夫;甚至,在话剧《屈原》中,她还是屈原的救命恩人,为了屈原而牺牲了自己。叶剑英元帅1979年曾在武汉东湖题的诗句(“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也是对他们这种美好关系、高尚情怀的肯定和歌颂。
正因为婵娟是这么一个美好的形象,后人也便把婵娟指代为美女,就像西施、貂禅一样。而且,又因为皎洁、圆满的明月同样具有美好的形象,人们也把月亮代称为婵娟。苏东坡的代表性词作《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楚怀王十五年(前304年),秦国相张仪暗中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南后)等人充当内奸,同时假意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楚怀王(屈原曾劝谏而不听),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使连横计,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再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前295年),秦楚结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楚都郢,流落汉北。看来,在众多叛国小人的离间下,屈原孤单冷清,无人理解。
话剧《屈原》写于1942年初,正值抗日战争处于高潮、民族矛盾异常激化,而国民党又掀起反共逆流、制造“皖南事变”之际,它的诞生便极有现实意义。该剧通过屈原与南后、靳尚、子兰、宋玉等反动人物的斗争生活,歌颂了主人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和刚直不阿、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南后等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恶行径。屈原的学生主要有两个:男生宋玉,他开始还是婵娟的情侣,属于典型的小文人,很有才华,却软弱缺钙,没有骨气,最后竟丧失人格,出卖老师,投降南后,在剧中被婵娟痛心而愤恨地唾斥;女生婵娟,美丽而善良,天使的化身,与宋玉形成鲜明对比,也对屈原的形象起到了烘托、补充的作用。
婵娟是话剧作者郭沫若在深刻理解屈原精神的基础上,适应主题表达的需要,根据屈原诗作中侍女形象加工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屈原精神的继承者、道义美的化身和屈原形象的有力补充。婵娟的美好品德,是屈原诗篇中那种高洁、纯正、热烈、幽婉的感情因素的形象体现。
作为屈原的侍女和弟子,她对老师无比尊敬和爱戴,对老师合纵“联齐抗秦”的主张深信不疑,对老师在维护楚国独立和尊严这一神圣事业中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先生如果死掉,那我们楚国就会完了。”面对南后对老师的诬陷,她坚信老师的道德情操是无比高尚的,发誓要同老师共忧愤、同生死。她挺身而出,当众揭露南后和张仪等陷害老师、出卖楚国的阴谋罪行。她在被关进监牢时,担忧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老师的安全和下落。后来她接受卫士搭救,化妆逃出囹圄,也完全是为了“去救三闾大夫”。她的心地如水晶般明净透彻,她鄙夷任何虚伪诡诈、朝秦暮楚,她愿意为自己所热爱的人物和事业献身。最后她误饮奸人企图毒害老师的毒酒,不幸中毒身亡。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因能代替老师先赴死而感到幸福,表示死而无憾。
请看婵娟在误饮毒酒临终前的一番表白:“先生,那酒有毒。保全了先生的生命,我真高兴,我是多么的幸运啊!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跟着您,您是我们楚国的砥柱中流,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我将我这微弱的生命,换得了您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死而无憾,您可要多多保重,提防毒手。”(另一个说法是,婵娟并非误饮毒酒而死,而是在屈原自沉汩罗江后,也随之投江去也,以追恩师于九泉之下。见今日有些年轻人常玩的一种游戏《天堂里没有人来人往》。)
多么爱国高尚,多么视死如归,多么有情有义,对屈原多么既爱又敬!
你能说她不是她老师的第一知音、红颜知己?你能说他俩之间不是互相地有着深深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