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潮起潮落
3058200000027

第27章 李登辉渐露“台独”真面目(5)

(二)六年内一定有机会回大陆。李登辉说:“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对大陆究竟有没有政策?’、‘我们什么时候会回大陆?’大家的关心非常重要!我想到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我们在未来六年间一定有机会回大陆!’”、“一定有机会的!”时间:1990年3月12日。背景:李登辉应邀出席台“中华基督教国民大会团契”的星期礼拜会,并以“基督徒与主的关系”为题证道。结果:此事遥遥无期。近年来,垂垂老矣的李登辉确是几次流露出想到大陆看看的心思,但是,一方面,他此前的所作所为多少已经堵上了通向西岸的大门,另一方面,他又不思改悔,坚持其反动立场,出尔反尔,朝三暮四,没有诚信,又有谁会邀请他来呢!

(三)六年后本人就要退休了。李登辉说:“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本人是在访问‘国大代表’的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出来呢?如果本人当选第八任‘总统’的话,希望六年中把‘中华民国’现在所遭遇的问题,在六年中把它完成,主要目的在这里……同时,六年后本人和李元簇先生就要退休了,为什么呢?年岁已经大了,没有那个能力来做这些事情……”。时间:1990年5月12日。背景:李登辉在“就职”后首次记者会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结果:六年后,李登辉决意参选,并当选台湾“第一任民选总统”。

(四)五年以后我不会出来竞选。李登辉说:“我想本人的答复是一样的。但是政治问题非常的敏感,五年以后我不会出来竞选,直选也好,间接选举也好,我都不出来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政治不安,我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形。但是,我所要表示的就是:去年讲出来的话,现在还是一样的!”时间:1991年4月30日。背景:在“就职”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李登辉,当时的岛内支持度非常高,不知道五年以后,如果全民都拥戴李继续连任的话,李登辉会不会接受?由于李登辉的回答相当模糊,有不少政界人士、媒体预测,李登辉仍保留了连任的可能“弹性”。结果:同上。

(五)李郝之间会“肝胆相照”。李登辉说:“郝柏村是一位‘行动型的人’、‘解决问题的人’,对我忠心耿耿,我们两人之间‘肝胆相照’”。时间:1990年5月3日。背景:会见“立法院”次级团体时,澄清自己与“行政院长”人选郝柏村之间的关系。结果:两人后来撕破脸,1996年郝柏村干脆自己出来选“副总统”。

还有:

1988年12月,李登辉刚上台就明确地宣称:“我们与中共之间,是一个敌对的关系,我们如不能统一大陆,中共就要统一我们”。

1990年1月29日,李登辉又赤裸裸地表示:“中共存在一天,中国统一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定与安全”。李登辉一面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死敌,一面却对“美国之音”记者伪谈什么“两岸当务之急是消除敌意、建立互信的基础”。这样一个骨子里敌视中国大陆人民的李登辉往往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却大谈什么互信,不是很滑稽吗?

言而无信、反复无常的李登辉一再炮制的“父子论”就是他出尔反尔的又一证明。1993年9月15日,他对美国合众社总裁范兹奎说:“中共自认为两岸‘父子关系’,所谓父与子即意味他是‘中央’而我们是地方”。但是事过一年,李登辉自己又抛出了一个“父子论”。1995年3月24日,他在一次讲演中胡说,“我们不必怕中共,中华民国已存在84年了,中共才存在四十几年,我们是父亲,中共是儿子”。

曾经出将入相、权倾一时的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接受台湾《新新闻》周刊专访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李登辉争权夺利的内幕,揭露李登辉善于权谋、纵容“台独”的丑恶行径。

郝柏村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他们(注:指宋美龄、俞国华、李焕等宫廷派人物)出于维护岛内政局安定的考虑,支持李登辉。在推选代理主席的时候,他没有参与,宋楚瑜、李焕、蒋孝勇知道得多,尤其是蒋孝勇知道宋美龄反对李登辉代理党主席后,不断向他们传递消息。宋美龄不是坚决反对李登辉代理主席,只是觉得蒋经国丧礼没有办完,不必那么急。

不过,他们支持李登辉代理主席的心意并没有因宋美龄的反对而改变。但在中常会决定代理主席案的前一天,宋美龄又亲自写信来,强烈反对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俞国华、李焕看后都很紧张。在这一情况下,他们主张第二天中常会上暂时不讨论代理党主席案,给宋美龄一个面子。李登辉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很紧张,在“总统府”里一直跟中央党部保持联系。

但在中常会上,列席会议的国民党副秘书长宋楚瑜觉得要趁热打铁,以免夜长梦多,起身讲话,说是自己曾在蒋经国的床边密切接触过,要求中常会通过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案;加上余纪忠刚好轮到当会议主席,没有对宋的提议表示反对意见,其他人也不好意思说,怕开罪于李登辉。这样,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案遂得以通过。但是,宋楚瑜虽曾做过蒋经国的秘书,但以其副秘书长的身份,是不可能在床边跟蒋经国谈话的。

郝柏村说,蒋经国在世时,对重大事件的决策,要跟“行政院长”、党秘书长或“国安会秘书长”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再做结论,但李登辉却独断专行。1990年“二月政潮”期间,李登辉在决定“副总统”人选李元簇时,好像只与李元簇谈过,根本没有征求过其他党内大佬级人物的意见,包括辈分排在前面的林洋港在内,所以后来党内才出现举行秘密投票的声音。

李登辉对党内大佬不尊重,却纵容民进党。民进党对蒋介石不恭敬的动作出来后,他们认为外省籍负责人出来讲话,会被人误会,希望本省籍“总统”李登辉能站在国民党的立场,对过去所谓省籍情结起一个调和作用,但李并没有发表讲话,可见李实际上是在纵容民进党、支持民进党。

郝柏村说,李登辉不让李焕接着当“行政院长”,跟当时的情治头目宋心濂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国民党“十三全”选中央委员时,时任党秘书长的李焕把宋心濂摆到后面,却把情治单位其他几个人的名次摆在了宋的前面,如“调查局长”翁文维、“警政署长”罗张等,引起宋的强烈不满。宋后来利用李登辉直接报告情况的机会,大说李焕的坏话,离间二李。

郝柏村说,李登辉不让李焕当,而找他当“行政院长”,他很意外,可能是为了压制李焕可能的反弹。当时,他是替李登辉挡箭的。包括“双十节”阅兵,“台独”分子李镇源组成“100行动联盟”闹事,为了不让李登辉难看,他亲自出面处理,由此得罪了那批人。

郝柏村说,李登辉在蒋经国去世之前,处处谦恭、谨慎。在蒋经国眼里,李登辉是一个言辞不多、性格内敛、“政治野心”与“权力欲”不强,没有自己的班底和派系背景的温顺羊羔。其实,李登辉并不是恭驯之辈,而是屈于当时的环境,只好忍耐,等待时机。1994年,他在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谈”中表白:“蒋经国先生是否真的希望让我作为他的继任者并不清楚”,“在那种政治情况之下,假如蒋经国先生稍稍露了一点声色的话,说不定我就已经被摧毁了吧!”如果蒋经国先生在天有灵,对自己费尽心血培养的接班人的此番话,会作何感想呢?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追悔莫及?

在蒋经国在世时,为了权宜之计,李登辉在许多问题上表现不一、言行相悖。其外貌呈一介书生,但其政争权术却阴险狡诈;他一面说“让贤”、不求“连任”,鼓吹“世代交替”,一面又在为其竞选连任“总统”做各种准备;他一边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和统一政策,一边说“从没讲过一个中国”、台湾属中国的一部分是“奇怪的梦”。归结起来,李登辉忍耐以求时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手段,颇具欺骗性。他早年曾参加过共产党,后因时局的变迁而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他制造和利用国民党的派系矛盾,不择手段,排除异己,确保自己的独裁特权;他假借“民意”,进行分裂祖国的勾当。他是一个十足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阴险政客。将台湾人民希望当家做主和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愿望寄托于李登辉及其他一些这样的人身上,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两岸关系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