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堡县军事志(公元前406年—2005年)
3093600000010

第10章 概述(7)

10月撤销绥德专区,并入榆林专区,吴堡归属。

10月15日吴堡兵役局归榆林军分区领导。

1957年

2月张德清任吴堡县兵役局副政委,至1958年10月。

1958年

9月撤销原13个乡的建置,成立6个人民公社。

10月1日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吴堡县人民武装部”。设征集退伍、军官士兵、预备役训练3个科。

12月撤销吴堡县制,辖地并入绥德县。吴堡县人民武装部相应并入绥德县人民武装部。

1959年

7月设绥德县吴堡中心乡,下设有武装部。管辖9个公社(包括原绥德县枣林坪、河底、定仙墕3个公社)。

1960年

5月机关干部开展“三反”(反官僚主义、反贪污、反浪费)运动。

秋,任家沟初级中学更名为任家沟中学,招收两个高中班。

12月撤销宋家川中心乡,9个公社由绥德县直管。

1961年

8月恢复吴堡县制。吴堡县委、县人委于9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公,将6个公社划为10个公社。

10月设立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吕其林任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县委书记白林彩兼任政委。

11月21日中共吴堡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23日闭幕。县人民武装部吕其林部长任县委委员。

是年各人民公社成立武装委员会。

1962年

2月李思海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

3月22日中共吴堡县委决定:成立吴堡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白林彩,副主任张步殿、吕其林。

同年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助理员改称为“干事”,部内不设科。

10月县人民武装部升格为正团级单位,下设政工、军事两个科。人民公社设立人民武装部,并配备了专职武装干部。

同年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登记少尉12人,中尉2人,大尉1人。

1963年

7月22日吴堡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24日闭幕。

选举张步殿为县人民委员会县长。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吕其林当选为吴堡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64年

10月县委书记白林彩调离,辛静山代理书记,并兼任县人民武装部政委。

1965年

12月24日吴堡县第六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吕其林当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66年

1月县公安中队归建人民武装部。

5月县人民武装部设立党委。

11月根据总参谋部规定,在县人民武装部前加冠“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陕西省吴堡县人民武装部”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吴堡县人民武装部”。

1967年

2月19日县上召开“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延风中学的“造反兵团”将这次大会砸烂。

2月26日吴堡县人民武装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化大革命”小组关于对公安机关实行管制的决定,对吴堡县公检法机关实行军事管制,并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吴堡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

2月28日陕北汽车运输公司刘时飞驾驶24-60195客车,载客34人,在吴堡车站以西的二里半(地名)翻车,死亡19人,伤15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元。事故发生后,中央军委派兰州军区空军和河南军区空军直升飞机先后两次飞抵宋家川送药和接运重伤人员。

3月11日后吴堡县人民武装部成立生产办公室,代替原县党政机关处理生产和行政事务。

5月27日延风中学造反总部叫嚷“砸烂公检法”,将县公安局门牌捣毁。

7月2日中共吴堡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被造反组织非法夺权。吴堡各机关、各学校、各社队群众组织分化组合为两大派。一派为“革命造反红色联合战斗部”,一派为“革命造反总部”,都佩戴红色袖章。

9月14日县人民武装部公开宣布支持延风中学“革命造反总部”,名曰“支左”。

11月13日晨吴堡“革命造反总部”抢夺县人民武装部枪支弹药,实为内外串通,明抢暗送。

11月17日凌晨,绥德县的群众组织“大联司”武装攻打宋家川,将“革命造反总部”营地宋家川中学包围,先后打死7人。

11月26日县另一派群众组织“红联司”抢劫岔上营业所现金3.41万元。

12月18日两派群众组织在车家原持枪武斗,打死2人。

1968年

3月27日晨岔上发生群众组织武斗事件,双方死亡7人,重伤2人。

4月1日吴堡两派组织在山西离石县小园子、孟门镇武斗,打死4人。

在历次武斗和打砸抢事件中,粗算损失粮食10余万公斤,现金和物资计价30万元,打死和逼供死亡干部、群众共计35人。

6月1日经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吴堡县革命委员会”。县武装部副政委李思海任主任。原县委、县人委、公检法办事机构合并为“四大组”,即办事组、政工组、生产组、政法组。

7月28日据“七三”“七二四”布告,造反派“武斗队”放下武器,缴回县人民武装部。

10月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建党开始,大小领导干部挨批挨整,被指控为“走资派”。李永信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1969年

6月李思海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政委,至1970年8月。罗金生任副政委,至1971年9月。县、社相继建立“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恢复党组织活动,随即开展整党建党,重建农村党支部,纳新党员。

11月撤销邮电局,分设电信局、邮政局,电信局实行军管。

12月15日山西军渡至宋家川黄河公路大桥胜利落成通车,大桥长392.6米,净宽7.5米,可载重13吨。

是年冬,吴堡县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李思海任主任。下设人防办公室。

是年,将吴定公路列为国防公路,进行加宽改造。

黄河大桥建成初期,河西桥头由民兵负责守卫。在附近山头设4个了望所,亦由民兵负责。

1970年

3月县防空领导小组改称为战备领导小组,人防办公室及相继成立的支前办公室合并为战备办公室。

4月李新民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部长,至1973年12月。

8月任兴民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政委。郝凤成任武装部副部长。

8月22日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通知:李新民任中共吴堡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免去李思海核心领导小组组长职务。

9月9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李新民任吴堡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免去李思海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

11月柏树坪至黄河大桥西头护岸堤和两座石拱桥竣工,全长3.8公里,国家投资68万元。从此,经宋家川镇的干线车辆由过街改为沿黄河岸通行。从1969年以来,全县组织民兵约2000人,成立建设兵团,分3营18连参加8701工程建设。

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在108个大队组织武装基干民兵1024人,编为1个营、6个连、24个排,进行了射击、投弹、刺杀、爆破、打坦克训练。

1971年

3月4日召开中共吴堡县第八次代表大会,6日闭幕,历时3天。

9月姜海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至1974年7月。

10月国防公路吴堡段拓宽改建工程竣工。该段全长12.85公里(黄河大桥西头至西山桥)。从1969年1月动工后,平均上劳1600名,国家投资总额96万元。

10月17日在县委院内向县级机关党员干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事件的文件。

同年县级领导机构调整,分设党委办公室、革委办公室,增设战备办公室。其他“三大组”分别更名为政治部、政法部、生产指挥部。成立机关直属党委,恢复党校。

11月起开始“批林整风”,1974年转为“批林批孔”,派干部下乡宣讲,组织批判会。

12月15日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陕北召开,27日结束。全省省、地、县主要负责同志前来吴堡参观,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和书记、省支左委员会主任和21军军长胡炜在大礼堂讲了话。

1972年

1月辛家沟引水工程开始建设,于1976年下马。其间抽调民兵按营、连、排、班编组,参加劳动。机关组织拉练,在此劳动。

3月1日宋家川至岔上每逢双日开放班车。

同月全县进行整党。县人民武装部政委任兴民任吴堡县革委会副主任。

是年加强民兵训练,并编绘出《兵要地志》。

1973年

7月全县深入开展对林彪反党集团的大批判。

同年全县民兵工作取得显着成绩。各大队涌现出“女石匠”“女拖拉机手”“女放映员”。

1974年

12月3日中共吴堡县委决定,成立吴堡县民兵领导小组。

同年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1975年

3月李世忠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1978年11月调离。

1976年

10月郝凤成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10月23日县上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粉碎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反党集团文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揭批“四人帮”活动。

11月26日中共吴堡县委决定,成立吴堡县征兵领导小组,马广文任组长,樊士增、任兴民、陈士华任副组长。

1978年

3月23日中共吴堡县委隆重举行毛泽东东渡黄河30周年纪念大会。

4月14日中共吴堡县委决定,恢复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7月7日吴堡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10日闭幕,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郝凤成被选为县革命委员会委员。

9月县人民武装部增编后勤科。胡加林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王跃成任副部长。

11月李荣荣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1979年

6月恢复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制度。

12月石海源兼任吴堡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

1980年

7月根据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榆林军分区指示,战备办公室改名为“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管人防工作和战斗城管护。

9月11日中共吴堡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14日闭幕,九届一次会议上,县人民武装部政委胡家林被选为县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