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草原猛士的旅程
3099900000008

第8章 草原植食哺乳动物(6)

白唇鹿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鹿种,肩高约1.2~1.3米,尾巴很短,仅有10~15厘米。白唇鹿的头部形状类似于等腰三角形,有着又宽又平的额部,又长又尖的耳朵,又大又深的眶下腺。白唇鹿的体毛在夏季呈黄褐色,下唇和吻端两边呈纯白色,所以又有“包唇鹿”之称;在冬季呈暗褐色,并带有淡色的小斑点,所以又有“红底”之称。因为白唇鹿的体毛又长又粗又硬,故有着极好的保暖性能。成年的雄性白唇鹿有长着4~6个分叉的长角,雌性的白唇鹿没有角。白唇鹿十分擅长爬山,这是因为它有着宽大的蹄子。

白唇鹿大多栖息于海拔3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灌丛和森林地带。白唇鹿的嗅觉和听觉都十分灵敏,经常在林间空地或森林边缘活动。它还有着非常好的水性,能安全渡过湍急的宽阔水面。白唇鹿是一种群居性动物,通常是三五成群,有时也会有数十只聚成一群,甚至还有一两百只的大群。它们喜欢在水草灌木茂盛的大山四周定居,在晨昏时分出来活动。但在春夏两季,白唇鹿会为觅食而做长距离的季节性迁移。豺、狼等食肉性动物是白唇鹿的天敌。在受到惊吓时,雄性白唇鹿往往向高处跑,而雌性白唇鹿往往向较低的地方跑。白唇鹿反刍,有食盐的习惯。

每年的10~11月是白唇鹿的发情期,这时雄性高声嘶鸣,常会发出“哞、哞”的咆哮声,并且在地上打滚,往身上沾泥土。雄性间争偶格斗非常激烈,常常会使角折断。雌鹿的怀孕期为8个月,到第二年的5~7月产仔;每胎产1仔,偶尔也产两仔。刚出生的幼仔全身具有斑点,1个月以后斑点逐渐消失,3岁后达到性成熟。白唇鹿寿命在20年左右。

迷彩战士——斑马

中文名:斑马

英文名:zebra

分布区域:非洲

斑马为非洲特产。这是一种美丽的动物,全身上下布满黑白相间的条纹,色彩明显耀目,是受人类欢迎的观赏动物之一。成年斑马体长2~2.4米,尾长47~57厘米,肩高1.2~1.4米,体重约350千克。虽然斑马也是马,但斑马的鬃毛却与普通马的不同,像刷子毛那样笔直地耸立在斑马的脖颈上;斑马的耳朵也比一般的马要大,耳廓上端很尖,而且毛长在里面。根据斑马身上的斑纹图式、耳朵形状及体型大小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山斑马、普通斑马、细纹斑马。

普通斑马,是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其分布的某些地区与山斑马、细纹斑马重叠,喜欢栖息在水草丰盛的草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同一地区,只有食物与水源短缺时才迁徙它处。坦桑尼亚的塞伦盖地大草原动物资源丰富,有时成千上万匹斑马与其他动物大迁徙赶往新鲜的草地。常与牛羚、瞪羚、长角羚等其他食草动物一同吃草。

斑马身上的斑纹不仅美观大方,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条纹不仅可以扰乱敌人的视线,还可以作为种族间相互辨认的标志,因为每个种类都有自己的条纹图案。此外,斑马身上的条纹还可以有效地防御刺刺蝇的叮咬。

水对斑马十分重要,在缺少水的地方,斑马会自己挖井找水。在所有动物中,斑马找水的本领最高明。它们靠着天生的本能,找到干涸的河床或可能有水的地方,然后用蹄子挖土,有时竟可以挖出深达1米的水井。当然,这些水井也使别的动物跟着受益。

斑马之间相处很和睦,很少发生冲突。只是在发情的时候,雄斑马之间为了争夺雌斑马,才会展开激烈的格斗。它们的格斗方式是踢或者撕咬,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因为通常一个斑马家族只有一匹成年雄斑马。

斑马是群居性动物,生活在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大群体中,常以10~12只结成群呆在一起,老年雄性斑马偶尔单独行动。每个家庭都有好几头雌马和它们的孩子,而只有一头领头的雄马。如果这头雄马被杀,这个家庭仍旧会生活在一起,将由另一头雄马及时来继任领头的位置。以重新组织新的大家庭。

斑马跑得很快,当被追赶时,其时速可以达到80千米。斑马经常喝水,很少到远离水源的地方去。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从外表看仍是肥壮且皮毛富有光泽。

斑马性情温驯,御敌能力较差。对斑马群来说,狮子是最大的威胁。为此,斑马除了同类成群以外,还经常会和视力好、警惕性高的动物结交,一旦发现敌害,彼此互相关照,尽早发出危险警报。

斑马一般在春季产仔,孕期345~390天,每胎一仔。

草原角斗士——美洲野牛

中文名:美洲野牛

英文名:bison

别称:美洲水牛

分布区域: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清晨,碧空如洗,暖暖的阳光在起伏的山峦间游走,开阔的河谷中,大群的野牛也尾随着渐渐退去的阴影,缓缓走出夜间休息的谷底,爬到山坡上享用自己的早餐。肩高达到六英尺,体重达二千磅的成年野牛走在牛群的外围,啃食着较为粗糙的牧草,而才出生的小牛犊们,则紧紧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享用着那些翠绿多汁的嫩芽。这些寡言少语却又秉性倔强的生灵们在自己的领地上,展示自己主人的身份,它们就是草原上的巨人——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是北美最大的哺乳动物,其成年雄性高约2.6~2.8米,长2.1~2.5米,重450~1350公斤。野牛形象十分奇特,头部硕大,前额凸出,而牛角却短而黑,身上是一层厚厚棕色卷曲的粗皮毛,头部比腰腿高得多,也重得多,毛发与男子的胡子相似,约有三分之一米长在下巴。

野牛成群一起生活,多在早晨与傍晚觅食,其余时间休息。它们经常在泥土中跋涉,喜欢土浴,躯体在大石头和树干上磨蹭借以除掉体外寄生虫。欧洲人发现美洲时,据估计北美约有六千万头野牛,生长地从墨西哥到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它们成群迁徙,主食森林和平原的树叶。对于平原上的印第安人来说,美国野牛是最重要的比赛动物。野牛全身都是宝,牛皮为家居和服装材料,骨头可用于制作工具,牛肉美味可口,能即杀即食,也可保鲜加工成牛肉制品,甚至其粪便也有用途,印第安人就用之充当燃料。

19世纪,由于遭到白人捕猎者为获取兽皮而进行的疯狂捕杀,它们几乎濒临灭绝。现在则在美国国家公园,如黄石国家公园内受到保护,数目复行渐增。美洲野牛像驼峰一样的肩部长满了长而蓬松的粗毛。春天时,长在身体后部及下部的柔软绒毛会脱落。大群美洲野牛在格雷特大平原上来回游荡。它们于冬季向南迁徙,夏季时又回到北方。它们是沿着被称为“野牛踪迹”的传统路线行进的。

美洲野牛不愧是草原上的角斗士,两头成年的雄性美洲野牛打架的场面十分壮观。它们通常只在繁殖季节为了争夺与雌性的交配权而争斗,大声地吼叫,在尘土中打滚,继而摆动头部来摆开架式。这时,通常有一头野牛会让步,如果不让步的话,两头牛肯定就会打起来。它们把头猛地撞在一起,撞得一大堆的毛发在空中飞扬,美洲野牛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的,这也就是说一头雄性野牛会与几头雌性野牛交配,而且一般都是要守护到雌性野牛生下小野牛为止。

19世纪初期,北美洲大约有5千万头美洲野牛,1970年后只剩下大约1000头。如今的美国,只有在黄石国家公园和卡斯特州国家公园才能看到大批野生美洲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