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
3136600000009

第9章 城市规模新标准:城市人口超载源于城市功能超载

生活中,电梯如果超载了会停止行驶,车辆超载了会遭到交通处罚。但有一样东西,比电梯和车辆容易超载,却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这就是人们生活的城市。

国务院近期发布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正式调整了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把城市划分为五类。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才可以叫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有了新名字--超大城市。新标准将使人可以更明确地考虑城市资源承载能力,避免超大城市人口无限扩张。

笔者就此话题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节目的专访。

记者:根据最新标准,全国大部分城市将会被降级,很多城区人口不到500万的,将不被定义为特大城市。按照新标准,特大城市只有16个。按照旧的标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40个,都是特大城市。这对防止特大城市无限发展,加强大城市的现代治理有什么意义?

刘艳:对城市的规模,特别是以人口数量作为依据进行划分,从根本上来讲,不是说对这个城市的重视或者资源倾斜做哪些工作,关键是以后我们对城市的管理,带来了一个可依据的科学标准,是我们为未来,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管理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基础,这是最大的意义。那么本次城市规模的重新划分实际上体现了最大的务实,这个务实性体现在几点,首先我们不再把那些超过千万的城市当做一个包袱,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很重要的未来经济化城市管理服务的载体。因为我们知道城市的人口之所以膨胀,归根结底是因为城市功能的分配过于膨胀,城市资源过于聚集。这样的话,它吸收了一部分的中小城市发展的营养、资源,所以不利于我们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这一次的城市规模的重新划分,不仅从户籍,而且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几个角度,都会有对这种城市化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您提到务实这一点,除了对于特大城市这样一个规划之外,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刘艳:首先我们知道这次新型城镇化划分,曾经在几年之内做过很多工作的部署,那么现在终于明确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自下而上自然发展的过程,那么刚好和这一次城市规模的标准化的平均划分是匹配的。要优先发展那些人口早已突破百万的中小城市,包括镇改市的一些试点,有些县城就突破了30万这样的规模,让那些县城有城市之实。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城市和乡镇的管理办法是有一定区别的,它的资源分配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小城市要求个性化,大城市要求经济化的管理未来更加明确。

记者:这次划分以后,超大城市的数量其实是极少的,主要是北上广深的这些大家公认的一线城市了,这次1000万以上的城市单列为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是不是将采取与特大城市不同的管理办法?

刘艳:超大城市主要在两个创新上。第一是在经济上。城市越大,它更需要标准化、指数化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比如说环保指数、交通指数、人口流动指数等一系列。第二个它之所以大,是我们要有这种中高低层的,一、二、三、四这样分级化的管理的标准。它需要有不同层级行政资源的借助,这是对于大城市的管理。那么对于小城市的管理,实际上我们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对于小麻雀来讲,对于小城市来讲,它讲究是一种个性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它会有个性化的产业功能定位。一个城市的发展,要想可持续性,不仅仅要靠简单人口户籍化的管控,关键是对产业、就业进行疏导。所以小城市要完成它自己的工作,大城市有它的烦恼,也有它的发展机遇,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而不再像过去我们只要求发展大城市,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忽略。

记者:根据新的城市划分标准,下一步是否会实行人口调控政策,特大城市则会加强人口的控制,引导更多的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让人口的流动更均衡。

刘艳:过去我们也曾经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人口,甚至通过限购房屋这种方式,但是你会发现并不奏效。关键是我们对产业、就业的引导,以及对创新人才的引进不能够完整地进行实施,所以说疏导人口要比简单通过户籍控制人口更加重要,对大城市疏导在前,控制在后。

记者:一个城市的规模是要靠资源来支撑的,所以必须要考虑资源承载率。城市的水资源、环境等各种资源最多能满足多少人口,是有一个比例,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多大规模的人口是适度的呢?

刘艳:实际上是相对而言,跟每个地区的地理资源、自然环境和行政配备都有关系的。那么相对而言,在国际上,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不在少数,比如像东京、伦敦这样的城市。

记者:关于大城市的管理,其实有一些其他国际方面的经验,比如说像东京这样的城市,它的人口也是很多的,但是你去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它的每个区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购物的话,可能这个区的商场很多,适合购物;你从事一些商业的谈判,可能是在另外一个区,那么以后是不是我国的大城市也会有功能细分这样一个趋势呢?

刘艳:大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多中心化,就是多功能化,金融、人口、人才、高科技,包括它的行政指导管理,都将分布在城市最合理的地区,而不仅仅是形成比如说城市以北部作为它的一个核心区域,南部就变成睡城,这样的格局设置会带来很大的交通压力、人口分散压力,包括医疗、就业和上学教育这方面的压力。现在我国大城市的功能细分还没做到位,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细化方案,同时,要避免城市人口无限扩张,提升城镇功能和人口素质,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