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洛川县军事志(公元前406年—2005年)
3145700000006

第6章 概述(3)

5月26日~6月1日,中共西北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土基镇白马村召开了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春季攻势特别是西府战役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制定了部队的整训计划。全军旅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彭德怀、林伯渠、贺龙、习仲勋、王维舟等在会上讲了话。

6月,洛川县人民武装科成立,负责地方军事工作。

是月,洛川县自卫军大队组建,各区设自卫军营。

民国三十八年(1949)

2月,洛川县警卫队隶属公安建制。

2月25日,黄龙军分区机关由石头镇移驻洛川县城内办公。

5月,洛川县组织民工担架队,支援解放军进军大西北。

是月,黄龙军分区改隶陕北军区领导,主要负责兵员复员和精简工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县城张灯结彩,全县军民以不同方式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

是年,黄龙军分区在县城东关成立管训队。

是年,黄龙军分区剿灭“逼反军”,匪首王黑儿逃跑。

1950年

5月15日,黄龙军分区撤销,洛川县人民武装科隶属延安军分区。

10月,洛川县征集抗美援朝志愿兵,应征入伍者28名。

11月,县人民武装科改称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缑玉林,政治委员由县委书记王安民兼任。

是月,县委书记兼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制度建立。

是年,农业税以户计征;烈、军属和困难户减免。

1951年

3月,洛川县人民武装部正式成立,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由部队供给。

6月,中国抗美援朝总会洛川分会成立,主要围绕维护地方秩序、保卫新生政权、保障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抗美援朝展开工作。

8月,全县动员青年民兵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选送了86名优秀民兵入伍赴朝参战。

10月,洛川县各界举行反美爱国示威游行,同时积极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39.894万元(旧币)。

1952年

7月,洛川县首次设立城关区、永乡区、旧县区、槐柏区、青化区、百益区、秦关区、土基区人民武装部。

1953年

1月17~19日,首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89人。

5月5日,中共洛川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

1954年

1月,军事建制进入民兵组织,民兵班、排、连、营普遍建立。

6月,孔祥海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7月,洛川县人民武装部改称洛川县兵役局,孔祥海任局长,政治委员仍由县委书记王安民兼任。

10月,城关等8个区人民武装部全部撤销。

是月,县委书记李银祥兼任县兵役局政治委员。

11月23日,洛川县警卫队被改编为洛川县公安中队。

1955年

2月14日至月底,洛川县举行人民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签名者达38954人。

9月,洛川县公安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

12月3~5日,第二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代表108人。

1956年

3月,洛川县兵役局举行军官授衔仪式。曹怀银调任洛川县兵役局局长。

1957年

5月,县委书记黄凯兼任洛川县兵役局政治委员。

8月6日,陕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牛书申视察洛川县兵役工作。

1958年

10月,洛川县兵役局改称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曹怀银,县委书记黄凯兼任政治委员。

12月,合并大县,将鄜县人民武装部并入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鄜县民警队同时并入洛川县民警队。

是月,中共中央文件规定,由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构的第一政治委员。洛川县同期落实了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制度。县委书记黄凯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

1959年

5月,旧县公社民兵营营长胡王拴被国防部评为“全国民兵英雄模范”,并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

6月11日,中共洛川县委奉命组建洛川县民兵师。

11月23日~25日,168名代表参加了第三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

1960年

10月,增设洪福梁公社,并配武装干事一人。

是年,为防敌突然空袭,洛川县成立“反空降、反空袭”指挥部。

1961年

6月,县委书记王安民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

9月,鄜县建置恢复,鄜县人民武装部原建制从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分出,鄜县民警队原建制亦同期由洛川县民警队分出。

是年冬,黄章乡下黄章村安乐田被征召为飞行员。

1962年

2月,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制度正式建立。

是月,中共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成立,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中共洛川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王安民兼任县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

6月19日,毛泽东发表民兵工作“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指示。以“三落实”为主题的民兵工作由此展开。

7月,武警洛川县中队评定警衔。

是年,从高碬、城关、京兆三个公社划出部分地域成立了后子头公社,同时增设了后子头公社人民武装部,并配备了武装干事。

1963年

12月8~10日,第四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185人。

1964年

是年,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开始贯彻总政治部政工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四好”单位评比竞赛活动,认真学习12条经验,以“五比”形式促进活18洛川县军事志动的落实。

1965年

2月,县委书记刘新怀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

6月1日,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取消了军衔,废止了军衔肩章、领章和军兵种符号,统一着新的军装和标志。武警洛川县中队亦同时取消警衔。

是月,刘树林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7月1日,武警洛川县中队改隶县人民武装部领导,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洛川县中队”,建制、职能、职责、任务不变。

12月,高碬公社撤销,其民兵组织部分并入城关、永乡、后子头公社,专武干部撤回。

1966年

11月,根据总参谋部有关在县人民武装部前加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规定,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随之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洛川县人民武装部。

11月18~20日,第五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召开,参会代表147人。

是年,洛川县人民武装部被陕西省军区评为“四好”人民武装部,党委委员魏治平先后被评为出席延安军分区、陕西省军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洛川县中队被陕西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评为“四好”连队,同时被延安军分区评为“四好”单位。

是年,洛川县在“洛川会议”原会址上筹建洛川会议纪念馆。

1967年

1月,地方党委被冲击,县委书记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制度被迫中断。

3月,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奉命参加“三支两军”。

8月,空军93897部队67分队迁驻至洛川县城郊。

11月2日,安民村民兵携带武器闯入县委机关,后被劝走。

11月9日,“工农总司”当晚兵分四路,包围作善村,于10日凌晨5时进村,毒打两名“造反派”,收缴了作善村民兵连机枪2挺,步枪10余支,抢走药品2箱,于下午4时回城。

1968年

8月,魏国栋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

8月15日,由军方收回“工农”和“造反派”的武器,武斗停止。

8月31日,由县级领导干部、军方代表和两大“造反派”头头组成“三结合”洛川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军管。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刘树林兼任副主任。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洛川县中队与清涧县中队对调。

1969年

4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洛川县人民防空指挥部。

11月,洛川县电信系统归县人民武装部管理。

1970年

4~6月,《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兵要地志》编纂完成。

11月,张贵有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是年,洛川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武装部、县中队和电信局等单位与宜君县的相应单位结成了“一对红”,开展“一帮一”竞赛活动。

年底,民兵营长胡王拴被评为“陕西省社会治安积极分子”。

1971年

1月,县革命委员会撤销县人民防空指挥部,成立洛川战备训练办公室。

8月,洛川县民兵独立团组建,各人民公社成立了民兵独立营、连。

11月8日,县人民武装部及县中队紧急召开全体干部战士大会,军分区派专人传达中共中央第67号文件。

1972年

8月,洛川县气象站由县人民武装部和县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军事部门管理为主。

1973年

5月,撤销军管。

1974年

2月,洛川县民兵武装基干团组建。

1975年

7月,县委书记马瑞珍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洛川县中队移交县公安机关,改称人民武装警察洛川县中队。

1976年

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为防敌趁机突袭,县人民武装部及驻洛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至9月21日转入正常。

10月,杨作保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

是年,县人民武装部在县城外东北城关镇南街村征用了约10亩地,修建办公楼一栋。

1977年

12月6~7日,第六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109人。

1978年

8月,张居仁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9月,洛川战备训练办公室改为洛川战备办公室,成立洛川人民防空、城市防空领导小组。

年底,屈宏礼被选拔为滑翔员。

1979年

5月,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制度恢复,县委书记郭济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

7月,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制度恢复,县委书记郭济兼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

9月,洛川将县人民防空、城市防空领导小组改为洛川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

11月28~30日,第七次洛川县民兵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1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