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媒实践力
3182300000005

第5章 数字新媒体:在Web0时代探索新思路(4)

(四)有关微博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兴网络互动WEB2.0产品———微博客。何谓微博客,起源于Twitter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形式,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系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API开放化,可以通过移动设备、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微博客发布消息。

微博客的另一个特点还在于这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

博客的概念已经流行了很久,但渐渐地大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比如写大段的文章比较困难,小段的观点又缺少内涵,不容易与博客的主题契合。作为一种分享与交流平台,微博客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两者差异比较大,于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开始流行。微博客的魅力主要集中在:第一群聊功能,第二跨平台数据交互和互动。

它的挖掘潜力不单停留在文字、图片、视频范畴,隐含有SNS交互特性,而中国是移动设备交互最频繁国家之一,微博客的出现将更大的提升该块用户使用体验和互动性,而3G的普及即将掀起新的跨平台交互风暴。微博客的发展还受媒体传播环境等因素影响,大量高频信息流的产生对监管部门将是个严峻的考验。

结束语

博客、微博客、SNS、网络空间、社区等这些词汇正从网络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教材中的定义,Web2.0的巨大影响力不可小视。截止到2006年,有近50万人为维基百科(Wikipedia)上传或编辑文章;9000万用户使用开放源代码Mozilla Firefox浏览器;1890万博客用户发表博客文章(根据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提供的数据)。Web2.0激发了网民的自助精神,更将“人际传播”推向了极致。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与网络结合的栏目,引用博客、微博,以受众为本位,媒介融合愈加明显。Web2.0时代,媒体人的研究领域更宽广。

作者李畅,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职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担任过软件高级质量控制工程师,获微软MCSE认证。曾为新浪网博客频道高级编辑,与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新浪博客”共同成长四年,见证了中国博客的成长与兴盛。现就职于“网络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频道主编,立志为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尽一份心力。

SNS网站如何保持持久魅力——以开心网为例

周宗娟

摘要: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网络服务,本质上是帮助人们参与社会关系网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它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复制到网络中,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用户的社会关系。2008年SNS网站取得了异常迅猛的发展态势,一时间以开心网、人人网、海内网、占座网等为代表的SNS网站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SNS网站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用户?为何如此流行呢?本文以开心网为例从用户结构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分析来探讨这些问题,并对这类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SNS、开心网、需求

一、什么是SNS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网络服务,本质上是帮助人们参与社会关系网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它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复制到网络中,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用户的社会关系。其核心在于人际,本质是人际辐射出的附加价值。用户主要是跟熟人互动,如果遇到可以深聊的陌生人就能扩大人际圈子,此后通过对彼此的关注维系人际关系。

SNS的产生和发展与“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 of Separation)密切相关。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该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SNS网站搭建起了一条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通过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可以认识更多朋友的朋友,在玩游戏、做问卷、写日记的过程中互动交流。

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Watts教授开展了“小世界研究计划”,验证了“六度分割”不仅在物理世界,而且在虚拟世界同样适用。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进行网络社交拓展,这就是所谓的SNS网络。

SNS最大的亮点就是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拓展用户的真实交际圈,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在SNS真实模式下,网络化社区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群体,工作、感情和现实的生活都紧密相连,相互之间传达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并付诸真实的思维和行动,使网络摆脱了虚拟形态的束缚,与现实人际传播渴望真实的需要完美结合。现实生活的交往需要与网络世界不再是隔离、对立的两面,而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延伸,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接触,更好的实现人际传播的最终目的。

二、开心网用户分析

2008年,一场由开心网(www.kaixin001.com)引领的“全民开心运动”让SNS陡然成为国内互联网最耀眼的词语之一。一时间,以开心网、人人网为主的一批国内SNS网站开始异军突起,聚集了大量的网民用户,新浪、搜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淘宝、阿里巴巴等也开始涉足SNS。转眼间,发展SNS已经成为互联网站的大势所趋,SNS也成了目前Web2.0时代互联网的宠儿。

由于SNS网站病毒式的营销方式和丰富有趣的游戏组件使得用户数量在短时间就能快速增长。以开心网为例,截至目前,开心网已经拥有了6000万注册用户,并且每天以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增长。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到,互联网行业在经历过门户时代、搜索时代之后进入了社交网络时代。

开心网的用户分布广泛,大到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小到15岁以下的初中学生,老少男女群体都有涵盖。据开心网副总经理刘乾说,开心网的用户主要是20~35岁的都市白领人群。借助大度咨询对人人网和开心网的用户年龄分布状况的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开心网的活跃用户实际上是16~30岁的人群。

三、开心网对用户需求的“使用与满足”

开心网为何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风靡全国呢?我们不妨从开心网对用户需求满足的角度来分析一下。SNS的迅猛发展与其说是互联网产业的趋势,不如说是媒介迎合了人的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

什么是需求呢?“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说,需求是一切生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个标志”,人的需求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它反映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匮乏状态,可以理解为人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因。”

在大众传播中,需求使用户对媒介进行“选择性接触”,选择什么媒体?选择看什么内容?

都源于用户自己的需求,这就恰恰可以用我们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释。“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考虑到社会条件因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传播学家E?卡兹等人在1974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并由此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传播模式。

SNS网站流行的驱动力是网站用户对SNS网站的追捧和喜爱。SNS用户不仅从社交网上得到社交圈子的信息,满足了其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需要,同时在和好友、同事、同学等互动交流中满足了其情感需求。

开心网在首页上就明确表示它是一个社交网络,通过它可以与朋友、同学、同事、家人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与他们分享生活和快乐。从这些内容我们就能看到开心网对用户人际交往需求的满足。我们知道无论是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还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都离不开交往活动。在交往活动中我们的各种需求常能得到激发和满足。

下面就具体分析开心网对用户需求满足的具体内容:

(一)娱乐需求的满足

开心网开发了数十种游戏组件可以玩。较为常规的,有与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电影、图书;有通过一句话记录或写日记来分享心情;还有显示自己人缘的朋友买卖、争车位、咬人游戏;如果有些无聊,还可以算算自己和另一个人的缘分、可以测试婚外情几率和运程、可以在地图上把红旗插遍去过的城市、还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起投票做个小调查;更有最近常被报道造成渎职现象的“偷菜”游戏等。这些种类繁多的游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娱乐方式,放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娱乐休闲需求。

拿开心网的测试、争车位游戏为例来说,测试是就一些热门的心理题目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测试,测试者测试的结果可以立即显示,并且能显示这个测试者的结果在所有测试者中所占的比例,暂不论测试本身的准确性与专业性,这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测试娱乐方式,符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并能从这种娱乐中得到心理的放松。争车位的游戏就是从一辆最廉价的车子开始,通过在好友车位停车获取虚拟币,然后换取用户所希望得到的豪华车,尽管是一种虚拟的买卖,不存在实体的交易,但这种游戏在娱乐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渴望。

(二)社交需求的满足

SNS网站以人为中心,以人传人、人泡人、人玩人的人脉网络聚集用户,使得互联网用户交流由完全虚拟回归到现实交流。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不是完全的匿名,而是基于现实社会角色的心理基础上在虚拟空间的对话。真实与虚拟之间界线的模糊与融合弥补了现实社会中人的社会交往的不足。网络世界和现实的工作生活在SNS中得到更紧密的融合。人们传播的信息更加准确,指向性更强。不同的社交圈提供了用户娱乐、学习、工作的交流平台。

艾瑞网专家黄亮新认为:“人际关系有两种需求,陌生交友的需求和熟人关系网络的管理需求。”SNS网站的“六度分割”理论基础也表明了SNS网站既能提供用户建立自己的熟人关系网络,也可以通过朋友认识朋友的朋友,满足与陌生但投缘的人的交往需求。在开心网上,可以将用户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完全挖掘出来。可以轻松实现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人际网络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进入开心网的个人页面,我们就能在右侧看到最近来访的好友,以及用户的所有好友,如果浏览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界面,我们就可以借此认识新的朋友,同时,还能通过加入不同的群来拓展人脉关系。比如说加入“网游达人群”,就可以认识一群喜欢网游的朋友;加入“EXCEL技巧群”,就可以认识一群对EXCEL有研究的喜好分享技巧的朋友。认识的朋友越多,用户的成就感就越强。在这里不仅能获知自己现实中的熟人朋友的动态信息,也能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展人际关系,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社会交往需求,这也是社会中的人在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感需求。

(三)表达需求的满足

开心网的日记和记录组件很好的实现了用户的表达需求,记录可以说是一种微型博客,跟日记的功能类似。虽然说论坛、博客都可以实现用户的表达需求,但是像开心网这类的SNS网站的日记功能,不仅让用户实现了表达的需求,而且能让用户的好友看到用户表达的内容,能够及时进行评论等互动行为,再次刺激用户进行表达。不像博客写了没人关注失去再写作兴趣,以及论坛回帖没有针对性这种情况。它能形成一种“表达———评价———再表达”的良好互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