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3185300000003

第3章 国际出版界热炒“雷曼兄弟”

对于国际出版界来说,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的确不是幸灾乐祸,的确不是隔岸观火,真的是很有看点和卖点。

自从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破产以来,人们与银行家交谈时一再听到相似的话。他们的话这样开头:“自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以来……”人们预感到,2008年9月15日将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或许它早就是这样的日子了。这家纽约投资银行的破产以及它抱着箱子走出办公室的员工,标志着一个转折点——那是金融危机开始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因此,将来某一天历史书上的讲解或许会这样开头:“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产后……”

由于人们意识到这是个重大事件,因此越来越需要对它做出解释和评价。从经济方面探询原因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人们的目光现在正转向当事人。对于宏大的历史写作来说,2008年9月15日还太近。当前的形势仍然动荡不稳,所有人,不论是银行家、经济学家、作家抑或是记者都还是“身在此山中”。但是对于纪事来说,时机已经成熟。只要看一眼出版社的春夏季发行目录,就会发现观察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在经济史和分析性的图书最先面世后,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出书揭露公司、银行和交易所的内幕。

例如勒内·蔡尔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在《银行、银行家、破产》一书中,这位以前的记者融两种风格于一炉:一方面是冷嘲热讽,荒诞不经;另一方面又知识丰富,内容鲜活。在这本书里,那些对分红很敏感的瑞士财产顾问总是想方设法谋取佣金,他们很少去理智地分析高风险的房地产投资。他们的客户也非常贪婪,至少也很无知。

看了这些故事后,人们多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里一切正常而最后却出了问题。蔡尔证实了许多老套话,但是他却没有浪费时间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批评。不过下列内容人们也很乐意去读:俄罗斯的寡头政治家为了避税而假装死去,或者瑞士的私人银行为了招揽顾客而不愿完全遵守道德标准。这里,危机成功地变成了消遣。

安娜·T的作品非常扣人心弦。她在书的封面上没有提到自己的真实姓名。

她曾在法兰克福当过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目前已经转行。她用笔名写了一本揭露内幕的图书,私人投资者看完后只能大跌眼镜。在《贪得无厌》一书中,她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一家法兰克福银行交易大厅的日常工作。穿着精品西服的同事们数小时地扯闲话,讲下流段子。但是期间他们会突然停下来,看一眼电脑屏幕,在几秒钟内进行上百万的交易操作。她把投资银行家说得一无是处:“他们非常冒险,毫无顾虑……他们只知道一个目标:增加自己的财产。”

安娜·T也这么做,而且对于自己属于这样一个团队感到很得意。《贪得无厌》一书的魅力在于,安娜·T非常真诚地描述了自己的工作。例如,她和同事一起开发了“创新方案”,这些方案非常复杂,以致投资顾问都理解不了,但他们还是将其推销给顾客。高风险的、带有异国风味的金融衍生品被说成“保本贷款”或“一流证券”,而安娜·T和她的同事却一边对毫不知情的顾客捧腹大笑,一边想着年底的分红。

“Dax先生”迪尔克·米勒在《速成课》一书中展示了自己是流氓世界里唯一的正人君子。他的暗语是健全的理智,他传递的信息很简单:经济数据被美化,而且被政府、机构或银行为了自己的目的所利用。米勒认为,危机从2000年起就已经露出了苗头,并推测“金融体系可能会重新调整”。米勒的这些论述连同他的幽默,使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意思。他说:“除了自己谁也别相信,连我也别相信。”

曾当过推销员的劳伦特·奎因特罗,在他的文学处女作《明天轮到我》一书中介绍了经理们如今面临的压力。场景是:一次会议,11个人参加,时间2个小时。

窍门是:奎因特罗用各个角色自己的视角去展示他们。人物的内心独白一再涉及压力、嫉妒、恐惧和竞争。只有一件东西从未谈到,那就是工作。对我们所处的“后雷曼时代”的历史时期来说,“人类悲剧”可能是个恰当的标题。人人身在其中,人人无法逃避,人人都要面对。

(古隆中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