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与文化
3187200000003

第3章 序二

郭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强势对世界对自己都提出了高难度的课题。100年前还任列强鱼肉的中国,今天成为强国之一的事实对世界产生的震撼要求人们有正视历史发展的眼光。而当具有鲜明的文化和政治特色的中国作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个主角出现在地球公民之前时,在地球村里掀起的波涛要求人们有适应历史潮流的胸怀和勇气。经济上的崛起将中国置于地球舞台的聚光灯之下。有些人喜欢将中国当今在世界上的处境与18世纪普鲁斯的崛起以及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相比较。同样都是一个弱者在诸多强者的狭缝之间挣扎着成长的故事。但是,实际上中国所要承受的打压比普鲁斯和美国崛起之时还要更多一重。因为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后来者,而且还是一个外来者。首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中心似乎就已经在地球的西方扎下了根。科技与经济相辅相成的正反馈效果,使率先起步的北美和西欧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路领先。其次,虽然地理意义上的殖民主义的扩张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数百年形成的殖民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还遗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还有,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虽然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了,但是,冷战思维还在时不时地作祟。带着文化和政治上的差异步入世界强国“俱乐部”的中国俨然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中国自己是否做好了扮演世界大国角色的准备;另一方面是如何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理解中国。

《传播与文化》提出“超越文化”,“新媒体成就中国”,是一个充满智慧、知识和思考的命题,是在世界舞台上直起腰杆、迎接聚光灯下的挑剔的重要命题。本书作者以他对古今中外文化与文明变迁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文化、文明、媒体和媒介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精辟论证,对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求解。超越文化,不是摈弃文化。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资源和骄傲。超越文化也不是排他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就是得益于其包容和应变性。超越文化是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超越物理空间界限,让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生态系统中自然呼吸,弘扬光大。建设新媒体环境下与中国当代经济和政治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文化。超越文化是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超越话语体系鸿沟,让中国参与地球公共空间(global public sphere)的对话,让世界听到和听懂中国的话语。通过对话让世界理解中国,让中国理解世界,而且还要让中国理解中国。超越文化是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超越维系旧世界秩序的规矩绳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促进建构一个公平、公正和包容的新世界秩序。

美国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40多年前指出媒介本身就是信息。但是,决定其最终的意义和信息的并不在于机器,而在于使用机器的人们(McLuhan,1964)。本书通过缜密的分析,描绘出一条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国文化的路径。新媒体提供了成就中国富强梦的机遇,但是圆梦最终还是由人来完成的。

2010年10月1日于悉尼

(作者郭琴,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

深沉的文化暗流以微妙和高度一致的方式构筑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方式并不是人们有意将其公式化的。就像天空中无形的气流决定着风暴的走向一样,这些文化暗流勾勒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它们的影响才刚刚为我们所认识。学校和公共媒介,形成了我们线性的,一步一步的分割型思维方式。

——霍尔(爱德华·T.霍尔,1988,p.278)

理解语言原理是这一学科(传播学)的核心。

——德弗勒(梅尔文·德弗勒,1990,p.260)

(大众)媒介就像一双充满权力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的生活。

——法国政治学家阿历克谢(刘斌,2000)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认识到煤、钢材和汽车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我们这个时代,研究者最终开始转向关注媒介话语自身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麦克卢汉(McLuhan,1964,p.54)

不同民族表明同一事物的名词之不同,不只源于那个民族的约定俗成和人为作用,而且源于那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不同本性和那些事物在那些民族中的每个民族那里产生的印象。

——伊壁鸠鲁(贝尼季托·克罗齐,1984,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