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3254900000002

第2章 机器猛于虎(1)

机器上的每一种改进都抢走了工人的饭碗,而且这种改进愈大,工人失业的就愈多。

机器猛于虎

在这些生产部门工作的工人是英国工人中资格最老、人数最多、智慧最高、力量最大,因而也最不安分,而且是资产阶级最恨的群体。

在一个组织合理的社会制度下,这些所有改进都只会受到欢迎;但是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进行得正激烈的地方,个别的人把一切利益都攫为己有,从而剥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资料。

现在我们来比较详细地研究英国工业无产阶级各个最重要的部分。根据规定的原则,应当从工厂工人即工厂法所涉及的工人开始。这个法律规定了利用水力或蒸气力来纺织羊毛、蚕丝、棉花成亚麻的一切工厂的工作时间,因而它的效力及于英国工业各个最主要的部门。在这些生产部门工作的工人是英国工人中资格最老、人数最多、智慧最高、力量最大,因而也最不安分,而且是资产阶级最恨的群体。站在工人运动的最前列的正是这些工人,首先是棉纺织业中的工人,正如领导着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的是他们的主人,即厂主——首先是郎卡郡的厂主一样。

我们在“导言”(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导言)里已经看到,在这些生产部门中工作的人如何因新机器的出现而首先被迫脱离了以前的生活条件。因此,后来陆续发明的新技术也极其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这一部分人,这就不足为怪了。在尤尔等人写的棉纺织业史中,每一页上都讲到日新月异的改进,其中大部分也已经在纺织工业中的上述其余部门里被采用了。手工劳动几乎到处都被机器排挤掉,几乎一切操作都用水力或蒸气力,而且每年都有更新的改进。

在一个组织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所有这些改进都只会受到欢迎;但是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进行得正激烈的地方,个别的人把一切利益都攫为己有,从而剥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资料。机器上的每一种改进都抢走了工人的饭碗,而且这种改进愈大,工人失业的就愈多。因此,每一种改进都像商业危机一样给某一些工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即匮乏、贫穷和犯罪。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由于头一个发明——一个工人摇动的珍妮纺纱机的生产能力至少比一架普通纺车高5倍,所以每一架新的珍妮纺纱机就要使5个纺工失业。生产力比珍妮纺纱机大得多而且也只需要一个工人操纵的水力纺纱机就剥夺了更多的人的生计。产量不变而需要工人更少的骡机也起着同样的作用,而它的每一次改进,即锭子数目每增加一次,都又一次地减少了所需工人的数目。骡机上的锭子已经大大增加,使许多工人都失业了:以前一个纺工和几个接断头的童工(piecers)管600个锭子,而现在他一个人就能够看两架骡机,总共是1400~2000个锭子,这样,两个成年纺工和他们的一部分助手就得失业。自从许多纺纱工厂使用自动纺机以后,纺工的作用就全部化为乌有而由机器代替了。

机器PK工人

对于这一点资产阶级通常总是这样回答:机器一改进,生产费用就减少,结果成品的价格就降低,而价格一降低,消费量就会增加,因而失业的工人很快就能在新建的工厂里重新找到工作。

他们绝口不谈,技术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地继续着,即使工人真的在新的劳动部门里找到了工作,机器的改进还是要把他从那里排挤出去,使他最后失去对明天的信心。

我手头有一本书,是曼彻斯特一位公认的宪章派领袖詹姆斯李奇写的。作者曾在不同的工业部门里,在工厂里和煤矿里工作过多年,我个人也知道他是一位诚实、可靠而且能干的人。由于在党内有一定的地位,他掌握了工人自己搜集起来的、关于各种工厂的许多极为详细的资料。他做了若干统计表,从这些表中可以看出,在1829年,35个工厂总共比1841年多用了1060个纺工,虽然在这个时期内这些工厂里的锭子数目已经增加了99239个。他还举出了5个工厂,在这些工厂里连一个纺工都没有了,因为那里只使用自动纺机。锭子的数目增加了10%,可是纺工的数目却减少了60%多。而从1841年起——李奇补充道——通过把锭子改为双排(dou-ble decking)等等办法而实行了许多改进,结果上述工厂中的某几个厂从1841年起又解雇了一半纺工。

关于斯托克波尔特,李奇也报道了同样的情况,1835年这里有800个纺工,1843年却只有140个了,虽然这个城市的工业在这八九年中有很大的发展。在梳棉机方面最近也做了类似的改进,这就剥夺了一半工人的生计。

织布业方面的情形也是一样。动力织机一个接一个地夺取了手织机在织布业里的一切地盘。因为它生产的要比手织机多得多,而且一个工人能看两架动力织机,所以在这里也有许多工人失业。在所有的工厂生产部门中,在纺麻和纺羊毛方面,在蚕丝的加工方面,情形都是一样;动力织机甚至已开始夺取毛织品和麻织品生产的个别部门。仅仅在罗契得尔一地,在织法兰绒及其他毛织品的部门里用动力织机的就比用手织机的多。对于这一点资产阶级通常总是这样回答:机器一改进,生产费用就减少,结果成品的价格就降低,而价格一降低,消费量就会增加,因而失业的工人很快就能在新建的工厂里重新找到工作。当然,资产阶级有一点是完全对的,这就是在有利于一般工业发展的一定的条件下,以廉价原料制成的商品的价格每降低一次,都会大大地增加消费量,促成新工厂的创办。但是除了这一点,资产阶级的论断就没有一个字是对的。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在价格降低的结果显示出来和新工厂建立起来以前,是要经过许多年的。他们绝口不谈,由于机器方面的各种改进,真正费力的工作一天天地被机器所代替,从而成年男人的工作就变成了简单的看机器的工作,这是纤弱的妇女甚至小孩子也完全可以做的,而做这个工作所得的工资要少一半,甚至少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尽管生产已经扩大,成年工人却一天天地从工业中被排挤出来,而且再也找不到工作;因此,整个整个的劳动部门或者完全取消了,或者改变得很厉害,弄得工人必须从头学起;在禁止童工劳动的问题被提出来时,资产阶级总说,要想获得必要的工厂技能,必须从小即从十岁以前学起,但是在这里他们却竭力避免提到这一点。最后,他们绝口不谈,技术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地继续着,即使工人真的在新的劳动部门里找到了工作,机器的改进还是要把他从那里排挤出去,使他最后失去对明天的信心。但是资产阶级却获得了机器改进的全部利益。在最初几年,当许多老机器还在工作,改进还没有普遍实行的时候,资产阶级抓到了发财致富的最好的机会,这时要资产阶级看到机器生产发展的坏的一面,那未免对他们要求太高了。

机器一改进,工资就降低

所有的工人都异口同声地断定,工资随着机器的改进而普遍降低了。

工业资产阶级说什么工人阶级的状况随着机器的使用而改善了,工人自己却认为这是一个弥天大谎,而要证实这一点只要在工厂区里的每一个工人大会上听听就可以了。

资产阶级在和工人斗争时连他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原理都忘记了。

如果说机器也给工人带来了某种好处,那就只是它向工人证明了社会必须改造,使机器不再为害于工人,而是造福于工人。

要避免陷入绝望状态,在这里工人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在内心里、在表面上都反抗资产阶级,或者过酗酒和放荡的生活。

机器一改进,工资就降低,这也是资产阶级激烈地加以反驳的,但工人却再三地坚持这一点。资产阶级要我们相信,虽然计件工资随着生产的改进而降低了,但每周的工资一般说来与其说是降低,不如说是提高了,工人的状况与其说是变坏,不如说是改善了。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因为工人所引的多半是计件工资下降的例子。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各种不同的劳动部门里每周的工资也毫无疑问地随着机器的采用而降低了。在骡机上纺细纱的所谓精纺工确实拿到较高的工资,每周三四十先令,这是因为他们组成了一个坚强的工会来反对降低工资,同时他们的劳动也需要长期的训练。但是普通的纺工所得的工资就很低了,因为他们不得不和不适于纺细纱的自动纺机(selfactors)竞争,而且这种机器的应用又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工会。一位纺工告诉我,他一个星期挣的钱不超过14先令,这和李奇的材料是符合的。李奇说,在各个不同的工厂里普通纺工一星期挣不到16+1或16+2先令,三年前一星期挣30先令的纺工,现在勉勉强强才能挣12+1或12+2先令,而去年一年的平均工资也没有超过这个数目。的确,女工和童工的工资是下降得少一些,但这只是由于一开始就不高的缘故。我认识许多女工,都是有小孩的寡妇,她们拼了命每星期也只能挣八九个先令,而每一个知道英国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的人都承认,这一点钱是不够养家的。所有的工人都异口同声地断定,工资随着机器的改进而普遍降低了。工业资产阶级说什么工人阶级的状况随着机器的使用而改善了,工人自己却认为这是一个弥天大谎,而要证实这一点只要在工厂区里的每一个工人大会上听听就可以了。但即使真的只是相对工资,即计件工资降低,而绝对工资,即工人一星期挣的总数并没有变动,那又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来呢?这只是说,工人必须心平气和地看着厂主老爷们装满自己的腰包,看着他们从每一种改进中得到好处,却连极小的一份也不分给他们工人。资产阶级在和工人斗争时连他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原理都忘记了。这个在其他场合下把马尔萨斯当做神的资产阶级惶恐地向工人叫道:假使没有机器,英国人口中增加的那几百万人到哪里去找工作呢?多么的荒谬!似乎资产阶级自己知道得不够清楚,假使没有机器和机器所促成的工业繁荣,这“几百万人”根本就不会出世,也不会长大!如果说机器也给工人带来了某种好处,那就只是它向工人证明了社会必须改造,使机器不再为害于工人,而是造福于工人。这些聪明的资产者老爷们可以去问问曼彻斯特或其他任何地方的清道夫(现在,这当然已经晚了,因为在这方面也发明了,而且使用了机器),去问问那些在街上卖盐、卖火柴、卖橘子、卖鞋带等等或者竟不得不讨饭的人,问问他们过去是干什么的,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会回答:工厂工人,被机器剥夺了工作的工人。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机器的改进对工人只能产生不利的并且经常是很严重的后果;每一部新机器都会带来失业、匮乏和贫穷,而在英国这样本来就几乎总有“过剩人口”的国家里,在大多数情形下失掉工作就是一个工人可能遭遇到的最倒霉的事情。不用说,技术不断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失业所产生的这种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对于一个生活本来就已经十分动摇不定的工人,起着怎样使人泄气,使人沮丧的作用呵!要避免陷入绝望状态,在这里工人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在内心里、在表面上都反抗资产阶级,或者过酗酒和放荡的生活。英国工人有的选择了第一条路,有的选择了第二条路。英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叙述了成百次的破坏机器和反抗资产阶级的骚动,而关于放荡生活,我们已经谈过,这当然只是绝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巨无霸

最倒霉的是那些不得不和新采用的机器竞争的工人。

这些不幸的手工织工,每次危机都是他们最先受到打击,最后摆脱危机的恶果,而且还要被资产阶级当做一种工具,用来反击那些攻击工厂制度的人!

看吧,资产阶级洋洋得意地叫道,看看这些穷织工生活得多么糟,看看工厂工人生活得多么好,然后再来评判工厂制度吧!

似乎手工织工的状况这样坏并不是工厂制度本身和机器的罪过,似乎资产阶级自己对这一点了解得不像我们这样清楚!但是这里接触到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说几句谎,装一装好人,在他们是算不了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