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如何理解开光这个词?
最浅显的解释:开光是一种最真诚的祝福。
佛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关怀文化,大家的幸福和美好,才是佛门弟子最大的希望。
积极、乐观、开朗、坚强、豁达、大度地面对命运,生活就一定走向光明。
祈祷众生平安。
自信的人拥有吉祥人生
1
一位僧人化缘时,看到施主正用杨树枝漱口,并把牛黄涂在前额上,头上还戴着贝壳,手里拿着毗勒果高高举起,然后贴在额上,态度非常恭敬,像是在举行什么仪式。
僧人感到很奇怪:“你这是在做什么?”施主回答说:“我在扮吉相呢!”僧人追问道:“扮吉相有什么益处吗?”施主得意地答道:“这样必能得到巨大的功德,然后吉祥就能降临到我这里来,而且还能避免一些厄运。譬如,该死的,可以继续得以存活;被捆绑着的,能够得以解脱;挨打受罪的,能被宽恕,等等,很多事情。”
听到如此无知的话,僧人笑道:“倘若扮作吉相,就能获得这些福利,那还真不错。可是这牛黄是从哪里来的?”
施主说:“牛黄是从牛的胸腔中取出的。”“如果涂上这牛黄,就可以得到吉祥和福报,那么,牛为什么还要被人用绳子穿透鼻孔被迫去拉车、被人骑乘,而且还要忍受鞭策、饥渴和疲劳的煎熬呢?”
施主点点头:“牛的确是过这样的生活。”“牛自身拥有吉祥的牛黄,却不能解救自己所受的困苦,这又是为什么呢?”
僧人见施主困惑不解,便进一步开解说:“牛的胸前都是牛黄,尚且不能解救自己的苦痛,你只是在额上擦些牛黄,又怎能解救自身的困境呢?”
施主听完僧人的教诲,觉得很有道理,也就默不作声了。僧人又问道:“这种雪白的硬物,能吹出声音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施主回答:“这是从海里涌出来的贝壳。”僧人说道:“它显然是被海浪遗弃在陆地上,又被烈日炙晒,才窒息而死的。倘若如此,怎能说是吉相呢?那只虫跟贝一块儿生活,昼夜都藏在贝壳里,但当它死去的时候,贝壳尚且救不了它,你现在只是暂时戴上了贝壳,如何救得了你呢?”
施主一听,只是点头,默默不语。僧人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对方的心,便继续点化他:“世人把它看成欢喜丸,非常重视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施主说:“那是毗勒果啊!”
“毗勒果是树上的果实。人要得到它时,先用石头投掷,毗勒果和树枝就一块儿掉落下来。因为有果实存在,所以树枝和叶子才会被打落下来。”
施主说道:“的确如此。”“如此看来,你有了它,又有何吉相可言呢?果实虽然生长在树上,自身无法守住这棵树。有人投掷要取它时,树枝和树叶同时坠落,又被做成柴薪燃烧而不能自救,怎么又能保护得了人类呢?”
僧人一番诚恳的话,解开了施主心头的困惑,也打开了他的开悟之门。
2
一个年轻人想算算自己的命运,就来到上觉院向怀德禅师说明了他的来意。
怀德禅师听后对他说:“每个人都有佛性,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要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来改变生活,别人如何能帮你算出自己的命运呢?”
年轻人说:“听说贵院有个云游的‘李半仙’会看相,灵验得很。据说有一位老小姐登门看相,相士开门见山第一句话是:‘恭喜你,你快要结婚了。’老小姐担心:‘婚后的生活有没有波折?’回答这个问题,相士要二十块钱。谈到将来,相士告诉她命中有三个儿子。她把手抽回去,怀疑地说:‘不对吧,医生断定我不能生育。’相士再把她的手拿回来,仔细看了,坦然作答:‘你会有三个儿子。’老小姐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后来她结婚了,自己虽无所出,却是三个孩子的后母。”
怀德禅师听罢,笑道:“这个故事倒巧妙得很。‘李半仙’的确在这里住过一些日子,也曾挣过不少钱。但是,他已经走了。”
年轻人问:“他为什么要走?”怀德禅师说:“他‘破产’了,在这里再也混不下去了。”年轻人感到十分诧异:“他怎么会‘破产’呢?”
怀德禅师说:“昨天,‘李半仙’给一个青年看相,称赞对方有财运,忽见对方脸上有诡异的笑容。然后,那个青年非常沉着地掏出刀来抢劫,‘李半仙’只好交出了自己所有的钱。有人劝‘李半仙’报案,他却连连摇手:‘我看过他的手相,他没有牢狱之灾。所以不必报案,警察抓不到他。’随后,他就悄悄地走了。”
年轻人听后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他要是真的灵,怎么会算不出自己命中有此一劫呢?”
延参法师开示
吉祥人生,幸福生活,并不是双手创造出来的生活艺术品。它就存在于生活本身,它更应该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幸福生活的所有经历,不能缺乏一个根本条件,那就是在幸福里能真实地找到你自己。要坚信,命运始终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相信自己,你就是佛。
生活不是为了生存,生存可能存在攀比,生活更应该是一种方向;生存只是一份薪水,生活却需要一种内心的充实。相信自己已经足够努力,快乐地生活,才是真正地理解了生活。生活所有的烦恼,既不是晴天霹雳,也不是春风化雨,你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就是你命运的走向。生活的幸运永远垂青那些保持一颗积极心态的人。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风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自信并不是一味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在自信的基础上,再多一些智慧和坚持,这就是人生的综合素质。人生路上,不必在意别人的议论和眼光,自尊会让你高雅,自信会让你信念坚定,自立会让你自由,自强会让你在成功路上遥遥领先。无须在意别人的评说,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无须看别人的眼神,只需走自己的路;无须有过多抱怨,那样会使自己活得更累。
吉祥人生,更多的就是这样一种自信的心态。拾掇拾掇好心情,活一回有趣又自由的生命。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1
寺院里有一位典座,掌管大众斋粥之事,负责煮饭烧菜,整整做了三十年,从二十岁的青年,一直做到五十岁的老人。
道源禅师到寺里参访时,问他:“您在寺里三十年都做典座,没有参禅打坐,没有看经念佛吗?”
“没有!”“您为什么三十年都只做典座,不做别的呢?这不是太浪费了吗?”“禅师,您有所不知,这做典座也不容易,里面的道理也有很多啊!”
“典座不过烧饭做菜罢了,这里面能有多少道理?”“如果说给您听,这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下去,是说不完的,再说您也不会听懂的!”道源禅师执意问到底:“为什么?”
老人只是笑着答:“三十年的心得,一粥一饭,一花一叶,都在日用平常中领略,在生火洗菜间受用了。您没有亲身体验,我再怎么说您也感受不到呀!比如,您怎么能说得出水的冷暖?您如何能了解火的寒炽?其实,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2
有一个小和尚叫无怨,但他经常发愁。比如,觉得自己太瘦了,认为自己现在过得不够好,又担心别人对自己印象差,甚至还怀疑自己得了胃病,这些烦恼让他无法安心读经书。于是,无怨决定到五台山去旅行,希望换个环境能对自己有帮助。
上路前,师父交给他一封信,并告诉他等到了五台山之后再打开看。无怨到五台山后,感觉自己比在庙里更难过,因此,他拆开那封信,想看看师父写的是什么。
师父在信上写道:“徒儿,你现在离咱们的寺庙有300多里了,但你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这是因为你还带着麻烦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你的身体,或是你的精神,都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对各种情况的假想。总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当你参悟了这点以后,你也就被医好了,到时快回来吧。”
师父的信并没有使无怨感到安慰,反而感到非常生气,自己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训。于是,他马上决定永远不回自己的庙里了。
那天晚上,无怨经过一座小庙,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他就进去和一个老和尚聊了一个时辰。无怨坐在蒲团上,聆听着老和尚的教诲。老和尚反复对他强调:“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这和他师父是同样的想法,这样一来,他脑子里所有的胡思乱想就都被一扫而空了。无怨觉得自己第一次能够很清晰而理智地思想,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傻瓜,他曾想改变这个世界和全世界所有的人,而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却是自己的心态。
第二天一早,无怨就收拾行囊回庙里去了。当晚,他就平静而愉快地读起了经书。
延参法师开示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个停车场,好位置往往都被别人占光了,剩下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好心态。要想过一个理想的生活,首先要有一颗理想的心,告诉自己优雅一些,你眼前的世界,才能有容下你的空间。心窄了,这世界上所有的事就都变大了;有底气了,这世间所有的烦恼就都逃跑了。心是一条路,心平才是福。有一个好心态,换一生好福气。
很多人常问,什么是佛法?佛法应该是生活的方法,从生活当中活出来,活一场豁达。生活就应该有个温和的状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就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思考,就会收获如何的经过。守候那些平淡的日子,哪怕我们拥有的只是简洁,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坦然面对相逢的所有,相信生活的每一次感动。祝福拥有的和未曾拥有的所有,让快乐的心伴随日子的延长,我们会感到,幸福其实相伴我们左右。
吉祥人生,是奔波和休息的一种调和,或者是一种节约,或者是一种惜福。有些人有钱时拼命摆阔,不济时迎风挨饿,不如这样做:静时养身,闲时养德。生活里有几样东西一去便不再回头:错过的友好,散落的口水,过去的时光。平安即富贵,心静大吉祥。
求己才是治愈系
1
一位在屋檐下避雨的信徒,看到一位禅师撑伞走过来,忙喊道:“禅师,普度众生,送我回家吧。”
禅师回答:“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毋须我度。”信徒马上走出屋檐,站在雨中:“我也在雨里了,该当度我了吧?”禅师走到他面前说:“是的,我俩都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是以非我渡你,乃伞渡我,对吗?”信徒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禅师紧接着说道:“故你要被渡,不必找我,请自己去找伞渡吧。”
2
一个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像一模一样。
于是他问那个人:“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他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3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丹尼尔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啃着干硬冰冷的面包,他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他接到了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去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去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失去,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主考官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丹尼尔突然有了奇妙的想法: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出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久,在当地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刊登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花猫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茜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丹尼尔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解决方案。
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丹尼尔灵机一动,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此后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延参法师开示
有一个小伙子曾给我发短信,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信心不是很积极,喜欢睡懒觉什么的。我回复他,你在人间能给自己喜欢睡懒觉找到合适、合理、合情的理由吗?人生啊,多努力,这趟人生老去以后,睡觉的时间多了去了,现在醒醒吧,大家都在忙呢。
陆游有句忠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切美好的确就在那里,需要的,是一点努力与付出,一点知足与感恩。当我们不断地埋怨生活亏待了自己时,反问一下自己,我们为生活做过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