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
就在1987年第二次有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北戴河会议正式召开的前一年,邓小平来到了天津。
还是8月底的时候,小平同志在李瑞环的陪同下视察了当时的天津微型汽车厂,并仔细观看了日本大发公司原装的CHARADE轿车(夏瑞特轿车),神情十分的专注。当时陪同在身边的是时任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的总经理纪学澂。
纪学澂看见小平同志对轿车如此感兴趣,便连忙介绍说,我们引进技术自己生产的这种新型轿车就在生产线上,很快就能下线了。外观基本就是这样的,但是发动机更先进了,车体线条也更流畅了。
邓小平一听就开心地笑了,还鼓励他们要不断提高质量,要多生产,还要发展更多的品种。他说,我们自己生产轿车,样子要多,质量也要好,要为百姓着想。
从此以后,“为百姓着想”五个字便成为后来的夏利汽车始终不渝的理念。这也正符合了在此之前,天津的汽车工业早就开始的制造微型车的探索和思考。
1987年8月的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建设一汽、二汽、上海3个轿车生产点之后,国家进一步认定轿车生产应按“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重点抓好零部件生产及相关工业,加速提高国产化率。这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性意义之重大,不言自明。两次北戴河会议基本确立了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基础,在打开轿车制造的大门之时,天津在这方面早已经已经走在了前面。
汽车工业在天津市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天津汽车工业的主题是汽车工业总公司。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于1964年,于1965年开始首次试制210型越野车、120型载重汽车、620型旅游车三种车型,以后又试制生产360型15吨矿用车、140型载重汽车、740型轿车和130型载重汽车。由于那时起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未能步入顺利发展的轨道。
之后的1980年左右,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通过总结经验,逐步调整了产品结构,作了以产品方向为主的一系列汽车发展的重大决策。公司领导在二十多年来发展的车型中,进行了大胆的淘汰,放弃了质量低、成本高、市场不受欢迎的车型。围绕这一战略决策,天津汽车工业公司进一步作了系统组织机构的调整决策,合并调整了15个企业,把过去的许多主机厂调整为一个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集中力量生产130型载重汽车和620型系列旅游车。这就形成了一个由48个企业组成的生产130系列轻型载重车的汽车生产体系。
在国家“六五”计划(1981~1985年)阶段中,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和技术水平,同时不断调整完善行业的生产体系和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适合天津市实际和中国国情的合理发展的行业机构,为天津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微型汽车在国外是家庭用车或企、事业单位与城市生活服务用车,早已打批量生产。日本从1960年开始生产微型汽车,1982年已有六家公司生产微型车产品,而当时中国微型汽车生产尚属空白。
直到1980年以后,中国一些企业才先后开始以测绘仿制和引进外国技术的方式,试制、生产微型汽车。经过几年的努力,各企业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并初步形成中国微型汽车的生产群体。到1980年末,中国微型汽车的生产规模达到10万辆左右,年产能力为6~8万辆。从这个时候开始,微型汽车逐渐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有了一定位置,并在缓解汽车市场和改善城市运输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恰好在我国微型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把自己的核心产品方向转向微型车的重大决策。
为了实现天津汽车工业在技术上的高起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及原京津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筹备组关于“天津加快发展0.5吨级系列汽车”的规划安排,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在1980年对国内出现的几种国外的微型汽车进行了造型论证分析,并在1981~1982年组织专业人员走访了全国14个行业,50多个单位,对微型汽车进行了市场需求调查。调查结果以及中汽公司组织的微型汽车市场预测都表明,微型汽车在中国大有发展前途,在当时属于市场急需产品。
1983年,天津重新组建了汽车工业公司,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扩大了技术开发能力和专业化生产能力,从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逐步发展为以生产汽车为主,并且由小批量生产汽车,逐步发展为大批量生产。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也把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列为全国七个汽车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紧接着的1983年,根据全国汽车发展规划,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下发了微型汽车规划定点通知,确定天津为全国微型汽车大批量生产基地;柳州微型汽车厂为生产点,车型向天津靠拢;吉林微型汽车厂为微型汽车改装点;对非定点厂应停止生产。
由于微型汽车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原来隶属于兵器工业部的“长安”和隶属于航空工业部的“哈飞”、“昌河”都先后投入试制生产微型汽车。
1984年,国务院领导在座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时明确表示,不要搞全国性高度集中的经济实体,要给骨干企业很大的自主权,也从独家经营某一类汽车改进为允许几家产品进行竞争的做法。这对技术进步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当时的天津汽车工业公司还是一家地方小公司,且天津是在吉林、哈尔滨、重庆、柳州之后的第五家引进微型车的,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要有新招。怎么办?这无疑是摆在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所有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的领导们开始把目光紧紧盯向了日本铃木和大发公司生产的微型汽车。
当纪学瀓率团赴日本考察时发现,日本的大发和铃木这两个公司的微型汽车车型都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原因是这两个车型不仅省油、排量小、用途多,而且大街小巷调头方便出没灵活,城市郊区农村均可用。
但引进哪种品牌好呢?考察团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比,并充分注意到了系列化和通用化问题,争取所选车型能有一个好平台,可以多出变型车。于是,纪学瀓所带领的考察团就引进产品的水平、产品发展潜力和系列化水平、工艺水平、商务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对比,乃至激烈的讨论。
当时的大发S70型汽车和铃木的ST90型汽车均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产品(铃木的SL410型汽车尚未投产),这两种产品都是在载重量350公斤的轻四轮载重车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两车型的整车参数接近,车身和底盘结构也相近,只不过大发S70型汽车的载重能力比铃木ST90型汽车约高10%。
经过细心的对比之后,考察团就发现铃木品种比较单一,而大发S70型汽车却不然。因为其所用的CD发动机,排量可以由550CC改变到1300CC,缸数可以由2缸到4缸,也可以在汽油机和柴油机之间变换,因此非常适合发展多种车型的需要。同时,大发S70de
系列产品中,气缸体的缸心距相同,各种缸体可在一条生产线上加工完成。
而且,大发S70型汽车发动机气缸体壁厚为4~4.5毫米,易于铸造,技术难度小,适合我国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发S70T系列微型汽车和夏瑞特(Charade)微型轿车使用同一系列发动机,况且这两种汽车产品通用化程度已达40%,因此其技术装备更易于消化吸收和实现国产化。特别是其配备的发动机性能很好,获得过许多国际大奖。如果引进大发,大发厢式车的发动机生产线可以用来生产小轿车发动机时,天津就能在国内微型汽车行业中占据领跑位置。
经过各方面仔细对比后(见附件1:为何偏偏选择大发?),纪学瀓率领的考察团决定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的S70系列产品和生产制造技术,引进的产品则包括平顶厢式货车、卡车及高顶厢式货车。这与同类汽车相比较,具有造型美观大方、功率大、节省燃料、承载能力强、乘坐舒适、可靠性好等优点。同时,这些汽车产品的发动机采用顶置气门、铝合金缸盖、齿形带传动等先进结构,体积小、热效率高,动力性、经济性好。离合器为膜片弹簧式,变速器为全同步式,传动平稳、机械效率高。前悬架采用单柱单摆臂式独立悬架,后悬架为变截面钢板主副簧,此结构既保证了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又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车身为全金属承载式无大梁结构,门柱等采用盒形结构,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承载能力。车身附件及电器部分结构先进、性能优良,有利地保证了整车性能的发挥。
在考察团的全力举荐下,1984年国家批准了天津微型汽车技术引进和第一期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原)国家经委机械电子工业550项中间技术改造项目。
同年3月3日,技术转让合同签约仪式终于在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次仪式上,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与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签订了微型汽车许可证合同,确定引进日本大发公司的850系列微型汽车(日本大发)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时确定是,天津汽车工业公司计划于1985年起按照国家批转的规模开始建设,并先以CKD方式组装微型汽车。而主机厂技术改造总投资21764万元,计划在1988年底基本建成,形成生产两万微型汽车和三万台微型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两年之后的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再次牵起合作的手,双方签订了夏利轿车许可证合同,同年引进夏利轿车和CB型三缸发动机产品软件技术和部分工艺装备,投资总计2290万元。
就是这样连续两次与日本大发公司的合作,奠定了天津夏利汽车诞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