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考察队前往南美洲原始森林探险,请了一个土著人做向导。考察队日夜兼程,三天后土著人提出要求,要就地休整一天,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熙熙攘攘,奔走在上市的路上。风险投资是他们的向导,不同的是,这位向导只会扬鞭催赶,从不允许减速或停滞。中国企业在疾步前行中,早已听不到灵魂的呼唤。
1994年前后,风险投资随“风”潜入中国市场,带着中国企业,不遗余力地开发着这片风投新大陆。
诚如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所言:“外界人很难体会,现代中国的一切事情变得多快。”随着风投们的“造星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个全民崇尚风投的时代到来。
上市如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附着形形色色的虱子,痴迷于资本,于是乱象滋生。
叱咤商界的女强人,为了股票上会,面对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官员,痛哭流涕,以同情牌博得上市资格;从“疯狂英语”到“疯狂家暴”的李阳,面对危机,唯一担心的是,家暴事件会影响公司的上市进程;眼见着影视界“炒作大亨”邓建国新婚燕尔便锒铛入狱,其豪言壮语犹在耳边,“要在英国伦敦上市,争取3年后赶超华谊兄弟”……|序言||风投阴谋|不仅如此,为了赶赴资本的盛宴,那些久经沙场、百炼成钢的企业家们,也唯“上市”马首是瞻,放下身段折下蛮腰,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割肉卖血丧权辱业,背上沉重的负担步履蹒跚,甚至戴上定时的致命紧箍咒。
中国企业成为风投的避风港,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风投机构无比殷勤。躺在泡沫上的中国企业,如同浸泡在温水中的青蛙,舒坦惬意,不觉危机已然到来。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此,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淡然表示:“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国崛起”的言论沸沸扬扬,不绝于耳,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中国经济的骄人成绩,温家宝总理回答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感到满心忧患”。
在风险投资机构精心布置的棋局中,“短命首富”昙花一现跌下马来,企业上市一夜暴富的故事难以再现,“一年盈利、二年平、三年亏损、四年ST(特别处理)”的案例屡见不鲜。
2011年下半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扑朔迷离,国内上市关卡重重,风光一时的电子商务尸骨遍野,泡沫破灭的寒冬终于到来。更不知有多少企业,被风险投资机构所设置的“对赌协议”、“离岸公司”、“金融鸦片”等暗器中伤,折戟沉沙,灰飞烟灭。
经济越发达,资本越繁荣,泡沫对经济的摧毁、对财富的掠夺就更加突如其来、变本加厉。
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余波,“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愈演愈烈,中国企业家终于开始质问与反思:资本催生的到底是财富还是泡沫,企业身后的风投到底是推手还是屠夫。
俏江南的张兰,早年留学国外,靠在餐厅打工赚到第一桶金。一个以艰苦奋斗、稳健细腻见长的女企业家,在2008年与风投结缘,一举打破企业多年渐进式的成长模式。企业成长突飞猛进,最终她却愤慨难掩,公然表示:“引进鼎晖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
2011年1月当当网上市刚满月,当当网CEO(首席执行官)李国庆便与“大摩女”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企业与资本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与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技术创业投资基金、软银集团、老虎基金等风投巨头均有交手的李国庆,早已“看透资本的嘴脸”,他说:“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创业企业家频遭创业投资机构绑架,被迫低价出让股权。创业家经常被金融家拦路抢劫。”
旁观者清,一名国外管理学家评价中国经济:“没有因为发展太慢而垮掉的企业,只有因发展太快而被拖垮的企业。”当局者亦醒,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说:“很多企业不是拿不到钱而死去,而是拿到钱不知道怎么花而死掉。”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因此不要以“阴谋论”的借口来自我开脱。一切都是公开的棋局,之所以看不懂,摸不透,中了招,伤了身,都是因为自身涉世未深,道行浅薄,实力欠佳。
《乔布斯传》透露了乔布斯的临终遗言,其中之一是:“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去做那些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所需要做的工作,也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然而只有那样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
曾几何时,打造“百年品牌”的梦想,也指引着无数中国企业家韬光养晦,步步为营。而如今,“百年品牌”的目标已经被“上市融资”取代而渐行渐远,恰似幻梦一场。
风险投资对于中国企业,适之,是为美酒;反之,即如毒药。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上市,不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唯一路径。
必要时,中国企业要坚决地对风投资本说“不”。
然后,停下来,等一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