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北大经济课
3351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奥地利的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那些明白怎样读懂这个历史所蕴涵的信息的人们,在这里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清醒地预感到震撼世界的惊雷。”

对很多人来说,经济学似乎是一门相当遥远而专业的学问,甚至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上的冰冷词汇。但是,经济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婚姻、家庭、情感等都息息相关,影响人生的每个阶段。生活中的爱恋、工作上的效率、事业上的拓展、投资上的收益等问题,都在不经意间被贴上了经济学的标签。要知道,经济学的存在,不是以个人知识的多寡和兴趣的指向为前提,即使你的思维中完全没有“经济”的意识,经济学也会在你的身边体现和发生。这也是今天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的原因所在。

北大经济学的历史颇久,至少可以上溯到20世纪之初。在西学东渐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便专门设立了“商学科”。在历代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商学科”和此后的北大经济学院,在汲取西方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同时,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风范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经济学难题指明了方向。深远的历史渊源,悠久的学术传统,一百多年与时俱进的学术创造,为北大经济学赢得了举世赞誉,其盛名之隆,国内无出其右者。

北大的经济学强调与普通人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以人与经济的和谐、互动性为杠杆,做到人与经济融为一体;北大的经济学注重实用主义,用简单、明了的客观分析、统筹法,解析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北大的经济学从宏观角度入手,立论精微,却不乏酣畅淋漓之感;北大的经济学从生活中的异趣、见闻立笔,形象阐释生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本书以北大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为依据,对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全新的解读,这种解读不是以经济理论、数学模型、假设条件、推理逻辑等为中心,而是打破学术上的窠臼,挣脱框架性的束缚,用直白而不失理性、易懂而不失专业的方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原本枯燥的数据进行相对通俗的拆解和破译。这种解读能够真正指引我们看清所谓“经济”的本真面目,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也充满了人情味。

埃德蒙·伯克说:“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北大经济课》的目的,在于传播北大经济学的理念,为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思维和视野,并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解决一些发生在身边的难题。

我们接受一门学问或一种知识,总需要科学的引导和恰当的方式,本书正是试图在这个层面上为读者打开一扇大门。希望这本有关经济学的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方法。